风险灾害危机研究(第十辑)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 引言

近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工程建设不断创新,一些城市公共空间呈现出立体空间多层次、分类整合多功能、层次内人流密度大的特征,典型案例包括铁路客运综合交通枢纽、机场航站楼、轨道交通换乘站、商业综合体等。齐康院士在其《城市建筑》一书中提出城市建筑“整合”的概念[3]。此类城市公共空间将“整合”理念融入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设中,在空间多层次的相互关联中完成多种功能的整合[4]。20世纪末兴起的系统论指出,系统具有层次结构和功能结构,且与外界环境保持持续的信息、能量和物质交换,并划分为简单系统和复杂系统[5]。复杂系统主要在空间结构、功能集聚、构成要素的非线性和涌现性方面体现系统复杂性[6]。此类城市公共空间系统内的要素之间、要素与系统之间相互依存和制约,表现出非线性关系。另外,系统整体表现出的宏观特性是系统单个要素不具备的,系统涌现性凸显。因此,从系统复杂性角度出发,本文将此类城市公共空间看作复杂系统展开研究,并提出“城市复杂公共空间”的概念将其表征,定义为:由设施设备等物理构造及各利益相关主体构成的空间,空间内各利益主体可表达并实现其需求,空间内部蕴含有序或冲突的相互关系,构成人与人之间、人与物理构造之间、物理构造之间的关系网络,发挥相应的城市公共空间功能。

城市复杂公共空间将多个城市功能整合,较大程度便利了社会公众的生活,但也凸显出人流密集且变化不定,大量地下空间、功能间关联度高和设施设备复杂等特征,内部多个要素的耦合使其成为风险事件孕育多发的场所。已发生多起相关突发公共事件,包括暴力恐怖袭击事件、火灾、自动扶梯事故等,如2013年7月20日和2016年6月12日分别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和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发生的爆炸事件,2014年昆明、广州、乌鲁木齐的火车站地区接连发生的暴力恐怖袭击事件等。在各类风险事件的冲击下,不同城市复杂公共空间的表现不尽相同,有的快速恢复运营,有的却一蹶不振。近年城市公共安全风险不断被学者关注、定义和分析[7],在这其中,“韧性”(Resilience)概念的出现为理解复杂系统运作和可持续发展,尤其是系统风险管理方面提供了新的视角[8]

“韧性”一词来源于拉丁词resilio,意为“反弹”[9]。20世纪70年代,加拿大生态学家霍林首次提出使用“韧性”来表征系统吸收因外界干扰造成多种变化的能力[10]。20世纪90年代,对韧性的研究不断深入,研究者开始将韧性与城市空间规划研究相结合,表征其抵抗外来风险和遭受风险破坏后能迅速做出反应且及时恢复,并实现持续运转的能力[11]。韧性在城市规划领域被定义为:当城市作为一个独立系统遭遇外界不同类型的灾害扰动时,能够自身抵抗、吸收,并逐渐适应和恢复的能力[12]。本文将城市复杂公共空间的韧性阐述为:对风险事件扰动的吸收、适应和事后尽快恢复运营的能力。城市复杂公共空间作为城市大系统内的一个子系统,其韧性大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为提升系统韧性,保障其日常安全运营,城市复杂公共空间韧性影响因素研究具有较强的必要性。而目前,城市韧性研究多从城市整体层面开展,针对城市复杂公共空间韧性或韧性因素的研究尚缺乏成熟研究成果。基于此,本文构建城市复杂公共空间韧性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并开展评价研究。

从理论层面来看,本研究即从韧性角度考虑城市复杂公共空间这一系统的风险管理问题,横向上,从全系统层面考虑韧性作用的发挥,重点关注系统重要组成部分的韧性能力,拓宽韧性理论在不同城市尺度空间的应用边界;纵向上,考虑风险全过程的应对能力,包括事前防灾、事中应对和事后恢复的过程,体现为风险吸收、适应及恢复能力,形成全过程的韧性影响因素,与风险管理理论中的风险识别、评估、分析和应对的风险管理环节相对应,深化风险管理理论和韧性理论的渗透性,体现理论意义。在现实情境下,以渐进性提升社会公众享受公共服务的水平及便捷程度为目的,城市复杂公共空间的建设将会在多个城市及城市的不同区域涌现,其运营阶段的风险管控呈现出迫切必要性。韧性是体现城市基础设施风险适应的核心要素,被阐释为应对风险事件的事前吸收能力、事中适应能力和事后恢复能力[13]。城市复杂公共空间此三方面的能力可具体体现在事前空间的自身状态、应急物资储备、应急预案制定、应急演练开展等,事中应急救援的交通可达性、财政支持情况、设施设备作用的发挥、应急救援物资的使用情况等,以及事后恢复阶段的财政支持、部门间有效合作等方面。上述所提及的现实情境为在理论框架下构建韧性因素体系提供现实回应,因素评价结果为系统风险管理提供指导,现实意义凸显。因此,本研究拓展了理论应用边界并迎合现实管理需求,体现研究必要性,获取城市复杂公共空间韧性影响因素领域的研究成果具有理论意义及现实意义。

本文研究开展思路如下:先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调研和专家访谈,构建出城市复杂公共空间韧性影响因素指标体系,然后使用解释结构模型(Interpretative Structural Modeling,ISM)分析各个指标所处的层级关系以及各个指标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进而使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对层级内集聚因素指标进行权重计算,得到各个因素指标对系统韧性影响的大小,最终得出影响城市复杂公共空间韧性的根本因素和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