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果洛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进村(社区)的主要做法
在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进村(社区)的过程中,果洛州遵循中央和省委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结合果洛的实际不断探索创新,使创建活动不断向基层延伸,确保创建活动根基更加牢固。
(一)高度重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1.加强组织领导与机制创新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进村(社区)开展以来,全州村(社区)均成立了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的创建工作领导机构,不断强化“一把手”工作责任,将创建工作纳入村(社区)总体发展规划,以创建引领带动村(社区)工作,形成上下一心、齐抓共建的工作局面。进一步优化目标考核机制,把创建工作作为村(社区)党组织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绩效管理、平安单位创建等专项考核的重要内容,将村(社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文明村(社区)创建结合起来,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形成村(社区)民族工作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
2.加强民族理论政策法规学习
果洛州各级党组织高度重视民族理论政策法规的学习,通过组织学习班、研讨班、集中轮训等形式,推动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和党员常态化学习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和法律法规,切实提高村(社区)党员干部开展民族工作的能力和推进创建的水平。结合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藏传佛教寺院法制宣传和管理服务月、法律“九进”、进村入户大走访等活动,在广大群众中大力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法规,深入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必学内容,组织开展“热爱党、热爱领袖”主题教育活动,专门制作领袖画像悬挂在牧户家中,进一步增强广大群众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
3.加强宣传教育思想引导
果洛州始终把思想教育引导工作放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进村(社区)的首位,注重从提高村(社区)各族群众思想认识入手,筑牢民族团结进步的思想基础。以开展提升全民素质、争先创优、联创联动、主题实践、友好睦邻等活动为载体,通过思想动员、树立典型和鲜活事例引导,把广大村(社区)干部群众的关注点聚焦到坚持党的领导、维护祖国统一、携手共建小康、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发展上来,不断增强“两个共同”、“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的思想意识。扎实开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主题宣传月活动,把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纳入村(社区)法制教育、道德教育、党员教育全过程。组建民族团结进步巡回宣讲组、宣传小分队、马背宣讲组、摩托车宣讲组等各具特色的宣讲组,深入基层与群众“零距离”接触,面对面交谈,把党的声音传递到群众心坎上。积极开展村(社区)传统民族体育比赛、格萨尔藏戏表演、民族知识竞赛、歌咏比赛等,不断增强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使创建活动更加深入人心。借助微信、大型户外宣传牌、LED屏等载体,广泛宣传民族政策法规、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事迹、民族民俗等内容,营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浓厚氛围。
4.加强先进典型培养选树
在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进村(社区)的过程中,各级党委政府以打造示范典型为抓手,在州县乡层面均建立了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单位和模范个人评选表彰机制,在村(社区)中选树大量先进典型,引导各族干部群众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不断提升创建活动的整体水平。同时把村(社区)创建活动与“文明单位”“和谐寺院”“五星级文明户”等创建活动紧密结合起来,积极打造创建先进典型,注重先进典型的宣传工作,带动全州村(社区)创建工作向纵深推进。截至2018年底,在全州村(社区)中先后培养选树了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4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1名,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1名,全州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13个、先进个人12名。
(二)不断提高服务管理水平
1.积极推进网格化服务管理
2015年8月,在达日县先后召开全州牧区乡村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推进会和全省牧区网格化管理推进会,有力推动了全州村(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在推进村(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创新的过程中,结合学习推广“班玛经验”和达日县网格化管理工作经验,培育久治县“十户长制”,为实现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探索了新模式,推广玛多县“六位一体”网格化服务管理新机制,在村(社区)形成“网格事务大家管、基层事务大家办”的浓厚氛围,为丰富和拓展村(社区)网格服务管理提供了鲜活样板,为打造“班玛经验”升级版不断注入新的内容与活力。
专栏1:玛多县开展“六位一体”网格化服务管理
玛多县依托县域内生态管护员覆盖面广、群众基础好、工作积极性高的有利条件,以此为基础构建以基层组织建设、生态保护、精准扶贫、维护稳定、民族团结、精神文明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六位一体”管理模式,将原有党建网格、综治维稳网格等“多网合一”,按照“一岗多责、一职多能”的要求强化各领域工作。将全县划分4个一级网格(以乡镇为单位)、32个二级网格(以村社为单位)、若干个三级网格(以自然村、村民小组为单位),一级网格的网格长由乡镇党委书记担任,负责网格员的聘用、培训、监管考核工作,二级网格的网格长由村党支部书记担任,承担日常的管理职责及负责网格员的设置、推荐、公示、管理等工作,三级网格的管理员由村“两委”班子及其他未进入村“两委”班子的人员担任,协助二级网格负责网格员工作安排、沟通、协调等管理工作。网格长、网格员严格按职责分工和规定程序搜集、上报、处理本区域的相关情况,确保各项工作上下联通、反应灵敏、处置迅速、服务到位。县委县政府在网格管理的层级任务,网格员的选拔聘用、岗位设置、工资标准、教育培训、考核督导等方面制定了具体规定,为有效提升“六位一体”网格化管理水平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2.多渠道提升服务群众水平
果洛州进一步深化“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结对帮扶认亲”、“三查两帮一党课”等活动,组织党支部成立“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围绕精准扶贫、生态保护、维护稳定等深入基层开展政策宣传、法律援助、科技咨询、帮扶慰问等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建立健全村(社区)人口信息档案,做到辖区内“四知、四清、四掌握”,重点加强对特殊群体的管理与服务。积极推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新模式,投资240万元建设大武镇黄河路南社区日间照料中心。
专栏2:甘德县柯曲镇社区积极提升为民服务水平
甘德县柯曲镇社区推行“党建工作联创、宣传教育联做、公益事业联办、文体活动联谊、社会治安联防、环境卫生联搞”的“六联活动”,使社区各项工作迈上了新台阶。以“为党旗增辉、为群众办事”为主题,组织各机关党员认领公益岗位,并按照岗位类别制定专题活动日,使机关党员与社区群众的关系更加亲密。整合各方人才资源,成立社区法律援助工作室和社区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维权服务站,使社区为民服务能力明显提高。开展丰富多彩的传统民族文体活动,举办以“民族团结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主题的社区文艺演出,充分展示社区群众“爱党、爱国、爱甘德、爱社区、爱家庭”的家国情怀。评选民族团结家庭,以标杆影响带动,使社区形成人人讲团结、户户创示范的良好氛围。成功联网青海省社区管理服务平台,不断提升社区居民信息管理的科学化、信息化水平。
3.有效保障各族群众权益
各地村(社区)积极搭建“社区民族事务服务中心”“少数民族之家”等服务平台,为辖区少数民族群众提供劳动就业、职业培训、子女入学、扶弱救残、社会保障、法律维权等方面服务的同时,积极开展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服务与管理,切实保障各族群众的合法权益。坚持以法律“九进”活动为载体,积极宣传法律法规和城市管理规章,不断提高村(社区)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保护生态、保障民生、维护稳定的能力,切实维护广大群众的合法权益。在积极完善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健全“两委”议事、义务监督员职责等制度,严格村(社区)事务公开的时间、内容、程序等,确保村(社区)民主议事会及民主管理组织规范运作、民主管理,有效保障村(社区)广大群众的各项民主权利。畅通信访渠道,积极维护保障外来务工、经商群体的合法权益。
(三)全力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1.积极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果洛州不断完善村(社区)维稳工作长效机制,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强化重点人员管控,扎实做好维稳敏感节点以及日常维稳安保工作,推动村(社区)维稳工作从“应急维稳”向“常态维稳”转变,守住维稳工作底线。全面推行州县领导干部联县、联乡、联村、联寺、联户的“五联”制度,将维稳责任逐级压实到各级联点领导肩上,构建了“领导抓,抓领导”的维稳工作格局。结合“打黑除恶”“治爆缉枪”“双百行动”等活动,深入开展社会治安重点地区和突出问题排查整治工作,有效解决影响村(社区)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2.及时有效化解矛盾纠纷
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安排部署下,各地村(社区)积极加强矛盾纠纷排查、预警、化解和处置等方面的制度建设,不断夯实矛盾纠纷防范化解的制度基础。积极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做到各项问题早发现、早报告,有效预防矛盾激化和上交。健全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的多元化解机制,全方位排查涉藏维稳、民族宗教、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征地拆迁、草山地界、讨薪讨债等领域的矛盾纠纷,按照问题清单化、清单责任化、责任具体化的要求,做到风险早识别、隐患早预警、处置早进行。
专栏3:久治县创新推行“十户长”制度
久治县针对牧民群众散居的实际状况,依据就近连片、方便工作的原则,将居住相对集中的6~12户牧民分为1户区,并在该户区中推选1户家庭的1名主要家庭成员担任“十户长”,协助村“两委”班子做好上情下达、下情上传,当好政策宣讲员、矛盾调解员、环境治理员、治安联防员、扶贫联络员,有效提升一线社情掌控能力,打通了联系基层、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目前,全县22个行政村共设504名“十户长”。在“十户长”的协调下,2017年全县共排查矛盾纠纷103起、调处91起,2018年先后排查矛盾纠纷81起、调处60起,基本做到了“小事不出乡,大事不出县,矛盾不上交”。
3.创新完善相关规章制度
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进村(社区)过程中,许多村(社区)在原有村规民约的基础上,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精准扶贫、环境保护、扫黑除恶、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的内容充实到村规民约中,确保村(社区)无民族宗教因素引起的突发事件和民族纠纷,让村规民约成为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和营造良好乡村文明的有效抓手。
(四)持续加强基层基础建设
1.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果洛州在全州188个村和19个社区全面推行村(社区)干部轮流坐班制度和村民事务代办制度,规定村(社区)“两委”成员每月坐班不少于7天,出班日每天不少于6小时,随时处理村(社区)事务。实施“1234”强基筑垒工程,争取资金564万元在188个村实施有活动场所、有电教器材、有办公设备、有规范布置、有取暖设施的“五有工程”,做到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场所服务。全面实施村集体经济“破零”工程,以“三定两帮一整合”为思路,提出盘活资产、异地置业、带头示范、转型升级等八种模式,统筹整合各类资金,以政策扶持型、开发资源型、服务创收型、依托实体型等“四种路子”,持续推动各地行政村实现集体经济“破零”,不断打牢乡村振兴基础。截至2018年底,全州94个村集体经济实现“破零”,经济收益达240余万元。
专栏4:久治县实施村集体经济“破零”工程
在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实践中,久治县聚焦如何找准村级产业发展切入点,坚持因村制宜,抓住优势资源和政策机遇,树立“各打优势仗,各走特色路,各唱地方戏”的理念,研究制定了《久治县村集体经济“破零”工程实施方案》,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盘活集体资产、发展物业经济、利用集体资源、兴办经济主体、带头示范引领、金融杠杆撬动、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牧业发展等八种“破零”模式,通过打造集体经济发展示范村,壮大集体经济发展一般村,转化集体经济发展薄弱村,消除集体经济发展空壳村。先后累计整合资金1415万元,采取入股光伏电站、畜产品交易市场、加油站、砂厂,购买商铺、出租村集体资产等形式,实现了村党组织从无钱办事到有钱办事、有能力办事、有计划办事的转变。全县22个行政村均实现村集体经济“破零”,收益最高的22.3万元,收益最低的1.2万元。
2.重视干部队伍能力建设
实施村干部“综合能力提升工程”,争取并整合上海对口帮扶资金70万元,以实现政治能力、业务能力、实用能力同步提升为目标,在青海民族大学以全程藏语授课的方式,对全州206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和100余名村级组织负责人进行示范培训。整合并投入资金130万元,对全州1337名村(社区)“两委”干部分层次进行轮训,覆盖面达97%。精心做好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按照教育在先、警示在先、预防在先“三个在先”的工作要求,全面开展了换届前期调查摸底、后备人选、财务审计、村霸整治等工作,强化督促检查,层层压实责任,全州188个村和19个社区党支部和村(居)民委员会圆满完成换届选举,实现了换届选举“三清三零三满意”的总体目标。
3.建立健全经费保障机制
实行村干部劳动报酬动态增长机制,逐步将村“两委”主要负责人报酬提高至上一年度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2.5倍,提高了“三老人员”、60岁以上老党员和卸任村干部生活补助标准。为有效解决村干部报酬发放“大锅饭”问题,研究制定《果洛州村“两委”主要负责人及班子成员报酬管理办法》,设定基础报酬、绩效报酬和奖励报酬,分类制定报酬发放标准和奖惩措施,提振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关心关爱村(社区)干部健康,筹措资金20余万元,组织全州村(社区)“两委”主要负责人进行健康体检。
(五)全面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1.积极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进村(社区)过程中,果洛州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村(社区)的脱贫攻坚工作,为全州贫困村、后进村、维稳村选派了第一书记和扶贫驻村干部,开展“一对一、面对面”的服务。按照“州级干部结对3户、县级干部结对2户、乡科级和一般干部结对1户”的要求,全州7136名机关干部与13775户基层群众成功“结对认亲”,建立“结对认亲”帮扶台账,形成资源互用、成果共享、生动活泼、联动联创的局面。集中力量打攻坚战,积极培育扶贫产业,在资金、项目、智力技能方面不断加大对贫困村的帮扶力度,着重在基础保障、重点帮扶、协同配合上下功夫,着力提升贫困村的重大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基本医疗保障建设水平,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2.大力扶持发展生态畜牧业
各级党委政府积极引导村(社区)结合自身实际和资源优势,通过成立生态畜牧业合作社的方式,积极发展生态畜牧业。全州175个纯牧业村全部成立了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全民入社,草场牲畜全部由合作社统一经营管理,发展二、三产业,努力实现生态、生活、生产“三生”共赢。选择基础条件好、干部群众积极性高、辐射带头作用强的村作为重点村进行扶持,整合省州支农、上海援建、藏区专项、扶贫和科技等各类资金3.37亿元,直接投入合作社股份制改造中,按全州牧业人口计算的人均投资达2214元,户均投资达8194元。先后有18个生态农牧业合作组织被认定为实施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试点单元合作社,达日县窝赛乡直却村生态畜牧业合作社被评为国家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
专栏5:甘德县岗龙村积极发展生态畜牧业
甘德县岗龙乡岗龙村位于果洛藏族自治州腹地,平均海拔近4000米,全村158户723人,可利用草地面积27.81万亩。早在2009年,岗龙村利用15万元的扶贫互助资金成立了生态畜牧业扶贫互助社。2010年,岗龙村抓住果洛州生态畜牧业试点示范的契机,按照划区轮牧、合理载畜、整合资源、多种经营的发展理念,积极转变畜牧业生产经营模式,以草场、牲畜入股的方式,推进草场流转,初步形成了“划区轮牧、禁牧封育、农牧互补、借地增草、草畜联动”畜牧业格局,在生态畜牧业发展上成功探索出“党支部+合作社+牧户”的“岗龙模式”。截至2017年底,岗龙村入社率达到100%,合作社共整合牲畜8184头,占总牲畜数的76.7%,整合草场16.13万亩,占全村草场总面积的58%,有效提高了畜牧业经营的集约化程度和组织化程度。2017年合作社共分红237万元,户均9997元,人均2314元。
3.高效推进高原美丽乡村建设
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进村(社区)过程中,各级党委政府把实施高原美丽乡村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创建内容高效推进。在2016年以来的三年中,全州先后整合各类资金近3.5亿元,实施完成了34个高原美丽乡村的建设任务。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各村围绕提升整体服务功能,加强与共建单位的联系协调,整合各类建设资金,积极开展农牧民危旧房改造、人畜饮水、村内道路硬化、村庄亮化工程、广播电视、文化广场(篮球场、健身器材)等建设项目,使村庄整体面貌明显提升,群众的居住环境明显改善,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为加快建设进度和提升建设质量,全州已编制完成182个村的村庄规划任务,村庄规划覆盖率达到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