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城乡关系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总序

中南大学社会学学科于1999年筹建,2000年招收首届社会学本科生,同年获社会学硕士学位授予权并招收硕士研究生;2003年获人类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05年获批社会学一级学科硕士点,2005年增设人口学硕士点,2010年获批社会工作硕士(MSW)学位点,2012年自主设置“社会政策与社会管理”交叉学科博士点,2017年底,获批社会学一级学科博士点,2019年社会学本科专业获批进入教育部“双万计划”。目前正在培养的学生类别有:社会学本科生、社会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与博士研究生、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生、社会政策与社会管理二级点博士研究生以及博士后。

截至2020年,社会学学科有教师22人,其中教授10人(博士生导师7人),他们是李斌、潘泽泉、胡彬彬、李桂平、车文辉、董海军、谷中原、吕鹏、刘惠颖、刘灿姣;副教授10人,他们是彭远春、米莉、杨成胜、谢新华、刘玉梅、马润生、陈立新、尹碧昌、颜敏、吴灿;讲师2人,他们是黄娟、田孟。本学科教师中有: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1人,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湖南省芙蓉学者1人,全国一级学会(中国社会学会)常务理事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全国二级学会(中国社会学会社会调查研究方法专业委员会)会长1人,中国社会学会社区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会长1人,湖南省重大决策咨询智囊团专家1人,中南大学“升华学者计划”特聘教授2人。另外,本学科还相继聘请了国内外多名教授为客座教授。

本学科设置有社会学、人口学、人类学、社会工作4个研究所,拥有中国村落文化研究中心、中国农民工研究中心、和谐社会研究基地等10个研究中心及基地,1个专业委员会——湖南省社会学会社会调查方法专业委员会,建有1个社会调查资料统计分析中心、1个计算机辅助电话调查系统以及10个校外社会调查基地。

本学科致力于国内外学术交流,承担学科发展责任,践行学科使命。本学科承担了2012年的中部地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高端论坛第三届会议,2013年的教育部社会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暨系主任联席会议,2015年的以“经济新常态下的社会改革与社会治理”为主题的中国社会学学术年会,2019年11月的首届中国社会物理学论坛暨第二届中国计算社会科学论坛。中南大学社会学学科已经成为中南地区社会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的重镇,在教育部第三轮学科评估中排名第20位,第四轮学科评估为B-。

本学科经过近20年的建设,形成了5个特色鲜明、相对稳定的培养方向: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社会政策与社会管理,城市化与城乡社区发展(应用社会学),人口健康、社会心理与经济行为(人口学)以及民间习俗与中国村落文化(民俗学与人类学)。(1)社会学理论与方法方向带头人潘泽泉,为美国密歇根大学访问学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湖南省重大决策咨询智囊团专家、湖南省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优秀人才,主持教育部重大招标课题“有序推进流动人口市民化研究”,其所著的《国家调整农民工社会政策研究》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两次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出版专著6部、发表论文100余篇。(2)城市化与城乡社区发展方向带头人李斌,为美国斯坦福大学访问学者,2020年入选湖南省芙蓉学者,中国社会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学会社区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城乡关系研究”,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7部、大型书系4套。(3)社会政策与社会管理方向带头人李桂平,出版学术著作6部,在《财政研究》《法学》等刊物发表论文40多篇。(4)人口健康、社会心理与经济行为方向带头人董海军,为美国德州农工大学社会学系访问学者,中南大学“升华育英计划”人选,成果获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出版著作5部,发表论文60多篇;开设“舞龙舞狮”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曾获得教育部第七届高校校园文化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负责管理运动创伤与康复中心、健康理论教育功能实验室、体育保健实验室、运动生理实验室、运动与解剖实验室、体能训练实验室。(5)民间习俗与中国村落文化方向带头人胡彬彬,为中国村落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湖南省政协常委。

迈克尔·曼[1]的社会变迁理论基于其本体性论断,认为政治权力、军事权力、经济权力和意识形态权力是人类社会权力的四种基本表达形式。我们知道,中国经过40多年的转型,国家综合实力已经发生根本性变化,经济总量已经跃居全球第二,科技实力与军事实力也得到增强,总而言之,目前中国上述四种基本表达形式所指的对象与内容均发生了结构性变化。其中,变化的逻辑与变迁的结果之间的关联有些较好地遵循了人们的良好愿望,有些则并没有,其总体的呈现是:各行各业的效率获得了极大提升,同时分化也前所未有。国内,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推动市场化改革的初衷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致富”,2020年中国即将实现全国范围内的所有贫困县脱帽、贫困村出列的伟大壮举。世界格局层面,中国一直希望能够“和平崛起”,经济体量已经稳居世界第二,不少科学技术实现赶超。然而,权力运作的逻辑似乎并没有因为良好的愿望而变得“温驯”。国内不同阶层之间的“任性”,即所谓的“有所为,有所不为”现象大行其道。如此逻辑致使优势地位群体的欲望非常容易成为“有所为”,而弱势群体的基本权利则沦为“有所不为”。这就导致处于弱势地位的个体、群体乃至阶层难以获得应有的发展,各种稀缺资源的分布日趋“极化”,群体之间的不合理差距扩大。因“权力”而有的亢奋、兴奋、郁闷、无奈、悲痛、愤怒与反击不仅填满了我们的影视作品、游戏王国与阅读材料,而且在日益成为我们的基本生活惯习。国际上,中国经历18~19世纪的屈辱后,奋起直追,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以美国为首的“联盟”正在对中国实施有计划有预谋的“围堵”与“扼杀”:中美贸易战、科技战、信息战、钓鱼岛问题、台湾问题、南海问题等,无时无刻不在提醒以国家军事霸权为基石的美元霸权、科技霸权、话语霸权仍然是当今世界大行其道的基本逻辑。正因为迈克尔·曼的四种权力表达形式具有很强的理论穿透力与解读能力,赵鼎新才称其为一个比较好的社会学理论范式。[2]

尽管历史与现实似乎一直在揭示权力逻辑作用下形成的“权力社会”的各种表现形态,然而对“权利社会”的追求一直是中国政府的目标:从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到邓小平的“只要人民满意”,到江泽民的“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再到胡锦涛的“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再到习近平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老百姓既要过好日子,更要过有尊严的日子,需要社会运行从“权力逻辑”变更到“权利逻辑”,即从“权力社会”过渡到“权利社会”。

屈原《离骚》云,“纷总总其离合兮,斑陆离其上下”。我们有幸处于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有幸经历人类历史上不曾有过的快速跳跃式的发展,目睹并感受周边人群的物质、精神与心态从贫困到小康再到富足,远离自卑走向自尊与自强。面对纷繁复杂的变迁,并能够从中整理出主线逻辑,是当代社会科学的基本使命。因此,社会科学研究者不仅要认真阅读增强理论能力,更要进入实践场域,体验社会事实本身以及变迁,同时保持将社会事实与宏大理论对接的冲动与实干精神,观社会原本之现象、发真实之疑问、询实用之解答,形成并拓展中国特色之理论。

中南大学社会学学科本着上述精神与时代使命,深刻领会“积跬步以至千里,积怠惰以致深渊”的古训,记录、总结、提炼与升华社会学师生的经验感悟与理论思考。在中南大学双一流学科经费的支持下,我们推出了“新时代中国经验”学术书系。本书系的前三本书《中国特色社会治理与变迁研究》《社会调查过程与新升华》以及《知识与模式:社会工作案例精选》已经委托中南大学出版社于2019年出版。作为“新时代中国经验”学术书系的后续两本书,《公众环境行为及其影响因素》《振兴与融合: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城乡关系》则委托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德谟克利特说过,智慧生出三种果实:善于思想、善于说话、善于行动。中南大学社会学学科致力于“三个善于”,承担使命,勇于发展。


[1] Mann,Michael,The Sources of Social Power,vol.1:A History of Power from the Beginning to A.D. 1760(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6);Mann,Michael,The Sources of Social Power,vol.2:The Rise of Classes and Nation-states,1760-1914(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3).

[2] 赵鼎新:《从美国实用主义社会科学到中国特色社会科学——哲学和方法论基础探究》,《社会学研究》2018年第1期,第17~4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