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第2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国土与人民

第一节 自然地理

一 地理位置

伊朗位于亚洲西南部,东经44°~64°,北纬25°~40°之间,总面积164.8万平方公里,是全球第19大国家[1]。它与邻国接壤的陆地边界线为5894公里,海岸线边界为2440公里。其北部与亚美尼亚共和国接壤的边界线为44公里,与阿塞拜疆共和国接壤的边界线为689公里,与土库曼斯坦共和国接壤的边界线为1148公里;西南部与伊拉克的边界线为1599公里;西北部与土耳其的边界线为534公里;东北部与阿富汗的边界线为921公里;东南部与巴基斯坦有959公里的边界线。伊朗的海岸线在里海部分长度为740公里,其他海岸线在海湾和阿曼湾中。[2]

二 行政区划

伊朗行政区划经历过数次变更,全国共有31个省,即阿尔达比勒省、阿尔伯兹省、东阿塞拜疆省、西阿塞拜疆省、布什尔省、恰哈马哈勒-巴赫蒂亚里省、法尔斯省、吉兰省、戈勒斯坦省、哈马丹省、霍尔木兹甘省、伊拉姆省、伊斯法罕省、克尔曼省、克尔曼沙汗省、北霍拉桑省、霍拉桑省、南霍拉桑省、胡齐斯坦省、科吉卢耶-博韦艾哈迈德省、库尔德斯坦省、洛雷斯坦省、中央省、马赞达兰省、加兹温省、库姆省、塞姆南省、锡斯坦-俾路支斯坦省、德黑兰省、亚兹德省、赞詹省。伊朗首都为德黑兰市,处于北纬35°42′,东经51°25′。

三 地形

伊朗地处伊朗高原,南部面对波斯湾和阿曼湾,东西分别面对印度河平原与米索不达米亚平原。伊朗高原是由一块位于南半球的大陆板块向北漂移与亚欧板块碰撞挤压而成,是在距今2300万~533万年的新近纪中新世形成大量褶皱山系和陷落盆地。从亚美尼亚高原分出的扎格罗斯山脉和厄尔布尔士山脉与帕米尔山脉分出的兴都库什山脉和苏莱曼山脉将高原夹在中间,伊朗占该高原的大部分。伊朗境内有16座海拔超过4000米的山峰和14座海拔3000~4000米的山峰,目前最高峰是海拔5671米的达马万德峰,最低点在里海,水面位于海平面以下28米。

伊朗境内的崇山峻岭是神圣和神秘的,充满各种神话传说,例如阿尔伯兹山是古代传说中不死鸟的巢穴,而达马万德峰下锁着琐罗亚斯德教传说中的三首巨龙查哈克(Zahhak),相传到世界末日时它才会被释放。伊朗的山中还有大量岩洞,例如哈马丹省的阿里萨德岩洞就可供游客乘船浏览,克尔曼沙汗省的沙卡驰延岩洞有早期人类的岩画和聚落遗存等。

扎格罗斯山脉全长2000多公里,宽约200公里,占据伊朗的西部和南部,从加兹温、哈马丹延伸到克尔曼沙赫地区,由一系列西北—东南走向的平行山脉构成。山脉中有许多幽深的峡谷,也有面积不大的谷地。扎格罗斯山脉西北部的地貌呈板状形。居民多为库尔德山民,萨南达季市是其中心。地理条件最好的地方是大不里士,历史上曾几度成为伊朗首都。扎格罗斯山脉是伊朗最大的山脉,平均海拔高度为3000米。最高处为扎尔德峰,高度为4548米。扎格罗斯山脉有一种奇特的自然地貌,即它的山脊与谷地相互交错形成格子状水系。这些水系在高山峻岭中不断汇集,最后形成大河,例如伊朗第一大河卡伦河和卡尔黑河等,最后流入波斯湾或底格里斯河;同时这种地貌造就诸多盆地绿洲,例如设拉子盆地、加夫胡尼盆地、伊斯法罕盆地等,这些绿洲同时也是伊朗的粮仓。由于早期居民多集中在绿洲生活,因而形成不少大型城市,如设拉子市、伊斯法罕市等。这些城市在历史上先后成为首都,例如设拉子市在公元前就曾是波斯帝国建国时的首都。扎格罗斯山脉虽占据很大一部分的伊朗国土,但也给它带来巨大财富。这里具有丰富的矿藏,有许多世界著名的大油田,例如加奇萨兰油田、马龙油田等。扎格罗斯山脉延伸到克尔曼以东,山势逐渐降到海拔2000米以下,形成东南部山地。这里土质贫瘠,多碎沙石。

伊朗北部的厄尔布尔士山脉呈东西走向,把中央高原和里海隔开,山北为里海,山南是首都德黑兰。它的最高峰就是达马万德峰。山顶终年积雪,即使夏季在德黑兰的街头向北望去,依然能看到山顶的积雪,伴随浮云缭绕,非常壮观。融化的雪水顺着山势流入德黑兰市内纵横交错的明水沟,终年不断。德黑兰市民对明水沟颇为爱护,几乎看不到倾倒或丢弃垃圾的现象。细网状的明水沟散布市区,尤其是北城和中城,不仅可以给城市保湿,还为城市增添了一份灵韵和闲适,形成了独特的城市景观。德黑兰北部阿尔伯兹山上的迪赞滑雪场是国内位列第一的滑雪胜地,由于海拔高,它的滑雪季从12月到次年5月,开放时间远比欧洲滑雪场长。从德黑兰乘车北行,穿过厄尔布尔士山脉的大隧道可抵达里海海滨。另外,通过查卢斯河谷、卡拉季河谷和伊玛姆扎德山口也能抵达里海海滨。

里海低地位于伊朗北部,是厄尔布尔士山脉和里海之间的狭长平原,东西长约800公里,南北宽从几公里到几十公里不等。这里气候宜人,风景优美,是夏季避暑胜地;土地肥沃,自古是伊朗的农业宝地。低地西部是塞菲德河冲积的三角洲,长百余公里,宽40多公里,是伊朗的水稻种植中心。东部是阿特腊克河和戈尔甘河冲积平原,长百余公里,宽80公里,是主要的棉花产地。西北部山地是厄尔布尔士山脉和扎格罗斯山脉的会合处,形成高原地形。此处的最高峰为萨巴兰峰,海拔4812米;另一高峰为萨汗德峰,高达3710米,位置在雷扎耶湖东岸。这些山峰都是巨大的火山堆,但都不是活火山。西北山地上有很多陷落的盆地,其中以雷扎耶湖盆地最大,其周边水草丰满,是伊朗最好的天然牧区。此区冬季高寒,夏季多雨,雨水顺着山谷流下,形成不少小河。

伊朗南部的胡齐斯坦省是卡伦河下游平原地带,长约300公里,宽150公里,是伊朗最大的平原。波斯湾北岸其他地区是由上游河流注入形成的狭长沿海陆地。这里的阿巴斯港曾是世界大港之一,气候炎热,夏季最高气温达50摄氏度以上。沿海平原向东一直延伸到阿曼湾,与阿曼隔海相望,与巴基斯坦相连,其中较为著名的港口是恰巴哈尔港,地理位置优越。

东部地区北起戈尔甘、南到霍尔木兹海峡,有崎岖的山峦、圆圆的山顶和宽阔的谷地。这个地区分为3种地形,即霍腊散地形、比尔兼德地形和俾路支地形。3种地形各有特点,其中霍腊散地形的山脉比较有规则,属褶皱构造。而俾路支地形是面积巨大的平坦地带,其中有伊朗高原中最大的淡水湖——希尔曼德湖,这里有“120日风”之说,一年中有1/3日子刮着炎热的疾风,并带有沙尘。东部地区的最高峰为塔夫坦峰,海拔4042米,有两块盆地可以通往阿富汗。

中央沙漠地区平均海拔700~1000米,其东南部的纳马克盐湖海拔300~400米;中部有著名的卡维尔大沙漠,面积达3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5,其间分布着一些沼泽、干河床与小湖泊;东南部是卢特荒漠,面积为5.18万平方公里。伊朗的沙漠荒无人烟,气候恶劣,干旱少雨,几乎不生长植物,只有少数低地上生长有稀疏的灌木丛。

伊朗处于全球三大地震带之一的地中海地震带上。地中海地震带西起大西洋亚速尔群岛,向东经地中海、土耳其、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北部,东至中国西南和缅甸。虽然全球只有15%的地震发生在这条地震带上,但主要是浅源地震和中源地震,破坏性巨大。1990年,伊朗西北部的吉兰省拉什特附近发生里氏7.3级大地震,震中烈度为Ⅹ度,吉兰和赞詹等6省死亡人数超过5万人,地震还波及亚美尼亚,而位于震中位置的鲁德巴尔镇彻底毁灭。这次地震是20世纪全球十大地震之一,给伊朗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70亿美元。近年来,伊朗西部省区连续发生地震,其中2017年11月13日和2018年11月26日在克尔曼省发生的两次地震规模较大,震级分别为7.3级和6.4级,前一次地震造成432人死亡,9388人受伤。伊朗地震活动相对较为频繁,给伊朗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

四 河流与水域

伊朗南临波斯湾和阿曼湾,北面紧邻里海,国内还拥有四大水系(波斯湾和阿曼湾水系、里海水系、中央高原水系和西部水系),因此伊朗是西亚地区水资源较为充沛的国家之一。

里海是世界上最大的湖泊,也是最大的咸水湖,从地质上讲是海迹湖,原是古地中海的一部分,波斯语称之为“达亚耶·马赞达拉”。里海北部属于俄罗斯,西北部属于阿塞拜疆,南部在伊朗境内,里海的地势北浅南深,南部最深处为1025米。厄尔布尔士山脉的雪水和降雨顺北坡流入里海,形成几条较大的河流,如塞菲德河、阿拉斯河、阿特腊克河、戈尔甘河等。塞菲德河的上中游流经西北部山区,下游穿过厄尔布尔士山从拉什特市东北注入里海,为伊朗第二大河,全长720公里。塞菲德河流域雨水充沛,河水量大,对伊朗西北地区的农作物生长起到了重要作用。吉兰省地处塞菲德河低地。塞菲德河入海处形成三角洲,与东阿塞拜疆省粮仓连成一片。阿拉斯河发源于土耳其,下游在俄罗斯境内,中段为伊朗界河。阿特腊克河在伊朗东北。戈尔甘河在戈尔甘市北面。这两条河均在塞姆南省和霍拉桑省以北,由东向西自里海东岸入海,形成这两个省的水系。除此之外,北部山区还有许多小河,如卡累木拉河、格泽勒乌赞河、哈拉兹河、查卢兹河、巴博勒河等。除了里海外,伊朗境内第一大湖是阿塞拜疆省的乌米耶湖,湖区面积5200平方公里,湖内有102座小岛。另外在阿尔达比勒省、德黑兰省、锡斯坦-俾路支斯坦省、法尔斯省也分布着大小不一总数达50座之多的湖泊。

南部的两大海湾分别是波斯湾和阿曼湾。霍尔木兹海峡把这两个海湾分开,西边是波斯湾,东边是阿曼湾,海峡中最大的岛屿格什姆岛是非常重要的战略要地。

波斯湾全长990公里,宽56~338公里,总面积24.1万平方公里。波斯湾内平均深度为25米,海水盐分较高。这里气候炎热,夏季有时高达50℃以上,盛产热带海洋鱼类,沿岸有红树林,海底储藏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阿曼湾是一个深海海盆,长约560公里,宽约360公里,最深处为3398米,平均深度2000米。发源于伊朗西南部和东南部山区的诸多河流最终都注入波斯湾与阿曼湾。霍尔木兹海峡位于阿拉伯半岛和伊朗之间,是波斯湾和阿曼湾的连接点,东西长167公里,南北宽39~96公里,大部分海域水浅且礁石众多,大型船舶难以通行。在海峡南部阿曼领海内,有两条宽度为2海里(3.7千米),间隔2海里的深水航道,可供载油量为20万~30万吨的超大型油轮穿行。这两条航道也是波斯湾的海运“生命线”。

由于西部山区雨量大,加上融化的雪水顺山坡流下,形成卡伦河、卡尔黑河、迪兹河、贾拉希河、佐赫雷河、曼德河、库尔河、舒尔河、班布尔河等诸多河流,也就是西部水系。卡伦河是伊朗最大的河流,发源于西部扎格罗斯山,全长约950公里,上游流经很深的峡谷,下游河床开阔。上游水量大,落差也大,水力资源丰富。因此伊朗建设了卡伦河大坝,蓄水用于灌溉和发电。卡伦河的中游还有迪兹河河水注入,使其水量大增,部分河床宽达400米。卡伦河在霍拉姆沙赫尔地区分为两支,一支向南流入阿拉伯河,另一支从阿巴丹东流入波斯湾。卡伦河东边的贾拉希河流经农业区的胡齐斯坦省后注入波斯湾。阿拉伯河下游的一段为伊朗和伊拉克的界河,适宜航运,海轮从波斯湾可通航到霍拉姆沙赫尔市。曼德河主要流经法尔斯省,是一条盐碱河,从该省南部入海。舒尔河由北向南直入霍尔木兹海峡。在伊朗东南部锡斯坦-俾路支斯坦省有数条小河由北向南注入阿曼湾。

中央高原水系是指伊朗周边部分的高山河流流向中央高原。有的河水汇合后形成湖泊,例如乌米耶湖、纳马克湖和纳马克扎尔湖。北部的纳马克湖由于气温高,水分蒸发快,形成盐湖,该湖长80公里、宽30公里,是伊朗著名的天然化工原料宝库。东南山区的河水流向中央高原的东南部,则形成纳马克扎尔湖。

伊朗是西亚地区少数几个水资源相对充沛的国家,但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和管理不善,伊朗也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水资源短缺问题。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导致伊朗的降水量明显下降。伊历1396年,也就是2017年3月21日至2018年3月20日,伊朗的年降水量下降25%。即使在历史上水资源丰富的波斯北部和西北部地区,民众也能感觉到空气干燥、湖泊河流水位下降等变化。例如伊朗最大的湖泊乌米耶湖20世纪中期面积为5000平方公里,2011年湖区面积仅为2366平方公里,2013年时又缩小到700平方公里。2017年,湖区面积恢复到2300平方公里。根据卡耐基报告中伊朗水问题的数据,伊朗大坝的存水量从2017年的320亿立方米减少到2018年的250亿立方米。虽然自2008年开始,政府在伊朗多地采取人工降雨技术,但不足以扭转降水量的下降趋势。由于地表水减少,对地下水的需求日益增加。地下水位的下降带来诸多更深层的问题,例如地表下陷、地下水污染等,形成恶性循环。为挽留更多水资源,鲁哈尼政府暂停在建的14座大坝,转而修建地下管网系统以减少蒸发。另外,伊朗政府还在波斯湾沿岸的主要城市修建多个海水淡化工厂,淡化海水主要用于工业,以减少对地表和地下水的消耗。水资源短缺不仅会影响农业生产和国民日常生活,还会因水力发电量的减少和截流蓄水引发与邻国的外交争端。2017年2月和2018年夏季,一直是国内水资源比较充沛的胡齐斯坦省发生水供给不足和断电导致了游行示威。同时,每年夏季因为大坝水位低,伊朗截流上游河水导致进入伊拉克的水量下降,国内水电发电量的下降使得伊朗总在夏季切断对伊拉克的电力出口,两国年年为此事引发外交争端。

五 气候

伊朗自古被称为“七季之国”,这是对其气候多样性的最佳形容。随着地势的抬升,伊朗从亚热带气候一直延伸到副极地气候。总体而言,伊朗以亚热带沙漠气候和草原气候为主,寒暑变化明显,冬夏之间温差大。

冬季多东风或东北风,受西伯利亚寒流的影响,寒潮来时德黑兰的气温可以降到零下10℃左右,出现大雪纷飞的景象。随着近些年来全球气候变暖,首都附近冬季降雪的年份已明显减少。夏季里海地区气温较低,较为凉爽。南部沿海因地面增温迅速而形成亚热带低气压区,波斯湾沿岸的气温有时高达40℃~55℃。伊朗主要城市平均气温见表1-1。印度洋季风多吹向南亚次大陆,很少到达伊朗,因而伊朗大部分地区全年降水少,气候干燥。但是在北部和西部,从大西洋来的湿润气流遇到北部的厄尔布尔士山脉和西部的扎格罗斯山脉,冷却形成降雨,因此里海沿岸和西部山区相对降水量较多,属于地中海型气候。因此,伊朗的降水量呈现由西北向东南递减的基本规律。北部里海沿岸和西部山地受西风影响,比较温和湿润,年降水量在400~1000毫米甚至更多。其他大部分地区干燥少雨。中部高原和东部沙漠地区年降水量在20毫米左右。

表1-1 伊朗主要城市平均气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