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中卫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历史上中卫地处边塞﹐一直是传统文化的播散地和多元文化吸纳地。长流水旧石器遗址、孟家湾、北长滩、一碗泉等石器遗址、香山岩画、大麦地岩画、西山岩画、菜园文化遗址﹐大麦地岩画;秦代窑场、汉代河堰、丝路驿站、石空大佛寺石窟……这些古人类文化遗址和历史文化名胜﹐散布于中卫大地﹐为这片承载着厚重历史文化之地做着内涵丰富的阐释。当我们的目光投向岁月深处﹐无须刻意翻检﹐就会发现﹐当人类从狩猎走向农耕时﹐还过着衣不遮体的生活时﹐居住在沙坡头区、海原的原始社会人类已开始了居住环境的建设与改善、衣服的缝制以及生活工具的制造。居住在这里的原始部落人群在石器时代就开始在地上用石块垒砌房屋、在地下挖洞穴居住﹐并且已经采用火炕取暖﹐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原始文化。

中卫从石器文化、青铜文化、农耕文化一路走来﹐加之独特的地理环境﹐历史上长期以来和少数民族杂居相融﹐又构成了相较于中原文化独具特色的边塞文化。

中卫历史积淀深厚﹐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蒙恬收复河套平原﹐筑长城﹐修水利……汉武帝击败匈奴﹐唐太宗派尉迟恭监修佛寺﹐一路北行﹐留下香山诸寺。宋、辽、夏战和不断﹐留下了宋夏战场﹐将士、箭镞深埋黄土﹐交流融合不绝于耳……历史的烟云在边塞上空久久飘荡着﹐翻阅典籍﹐记载不断。

中卫古时为塞上名城﹐是黄河九渡之一的渡口要衢﹐在这里留下了黄河文化的遗迹﹐也留下了不可消弭的历史记载、传说故事。

石空石窟寺地处丝绸之路要津。洞窟前依山建有殿宇﹐高低错落﹐鳞次栉比﹐巍峨高耸﹐悬于半空﹐气势恢宏﹐是丝绸之路上著名的寺院之一。

高庙建筑堪称西北一绝﹐属国家级旅游景区﹐是儒、释、道合一的文化圣地﹐其具有集中、紧凑、高耸、曲回的建筑特点﹐被专家誉为全国最独特的寺院﹐堪称“中国古寺庙建筑之最”。

中卫具有禀赋独特的自然旅游资源、内涵丰富的历史文化、享誉世界的治沙成果﹐这些独特的文化﹐构成了中卫独具特色的魅力。尤其是以沙坡头为代表的治沙成果﹐不仅确立了沙坡头旅游景区在国内的地位﹐也展示了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沙漠﹐沙漠也会造福人类﹐成为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

中卫风光旖旎﹐景色迥异﹐既有塞上江南的纤细秀美﹐又有大漠瀚海的辽阔粗犷。沙坡头集山峦、大漠、黄河、绿洲、园林于一处﹐加之记载不绝于史书的沙坡鸣钟﹐已成为宇内奇景﹐被国内外专家学者称之为“世界垄断性旅游资源”﹐成为世界上人与自然和谐的典范。

黄河自黑山峡至沙坡头﹐两岸既有陡立如削的山峰﹐又有波浪汹涌的河流。惊心动魄的急流暗礁、赏心悦目的缓流幽谷、壁立如削的山峰林立﹐使得黄河大峡谷风光旖旎、景色绮丽﹐使人目不暇接。在黄河大峡谷漂流﹐可遇见众多传说和故事中的景致﹐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在这里相得益彰﹐相互印证﹐使大峡谷风光更加撩人心弦。

寺口子崇峦叠嶂﹐山道奇险﹐古时为固原、平凉、西安等地咽喉要道。历史上﹐寺口子因其所处的地理位置﹐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古时中卫湖泊、湿地就很丰富﹐为改善中卫的生态环境起到了极大作用。如今﹐金沙岛、腾格里湖湿地、香山湖、应理湖等﹐环绕中卫市区﹐如珍珠般镶嵌大地﹐给美丽的中卫增添了灵气。这些湿地、湖泊﹐也是人们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的绝佳去处。

独特的地理条件﹐孕育出独特的风物特产。中卫物产丰富﹐枸杞在宇内名闻遐迩﹐其药用和保健价值首屈一指。硒砂瓜远销全国各地﹐为广大消费者所青睐。《走进中卫》是一个了解中卫历史文化的窗口﹐可窥中卫一斑﹐为每个对这片热土感兴趣的朋友提供一条浏览的线索。沿着这条线索﹐会发现中卫的不凡之处﹐甚或能看到历史的天空原来在这片土地上曾经如此灿烂﹐现代风光在这片土地上如此魅惑……如今﹐年轻的中卫市立足于厚重的历史文化之基﹐我们相信﹐经过中卫儿女不懈努力﹐未来的中卫会更加丰盈美丽。

编 者

概述

中卫地处宁夏中西部,与甘肃、内蒙古毗邻,是黄河流经宁夏的首个地级市及黄河中上游的第一个自流灌溉市;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市区海拔平均1225米,地貌类型有黄河冲积平原、台地、沙漠、山地与丘陵;气候类型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早在数十万年前,就有古人类在中卫繁衍生息。长流水旧石器遗址、大麦地岩画、菜园文化遗址,是人类古文明对中卫大地的阐释。

中卫历史悠久,自夏商周以来,就与中原王朝互联互通。中卫为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交接之地,素有“关中屏障,河陇咽喉”之称,翻开典籍,不乏狼烟四起、战云蔽日的边塞战事记载,也有交流、融合的民族乐章。由于地理位置特殊,军事战略地位重要,中卫境内烽燧城障林立,秦、汉、隋、宋、金、明、清等朝代修筑的长城、边城均有遗存,并在史书上记载。据史料记载,宁夏修筑长城起自西周。春秋时,中卫羌戎杂居。《史记·匈奴列传》记载:秦昭襄王三十五年(前272年),秦出兵击败义渠,分置陇西、北地(中卫属北地郡)、上郡。沿河置障塞,设边戍守,“于是秦有陇西、北地、上郡,筑长城以拒胡”。中卫地属秦国版图,蒙恬率将士驱逐戎狄后,开始修筑一项伟大的防御工程。据《史记·蒙恬列传》记载:“吾适北边,自直道归,行观蒙恬所为秦筑长城亭障,堑山堙谷,通直道。”“堑山堙谷”是指人工劈削山崖墙体、堵塞山谷墙体。堑山堙谷在历史上一段时间曾被认为消失,是一个历史之谜。但在中卫黑山峡黄河南岸,位于山巅的人工垒砌堵塞豁口墙体、人工劈削山崖墙体、大型烽火台及高山险阻共同构成的一道险峻的军事防御工程豁然存在,用实物证明了史书的记载。经考证,中卫境内约有160公里的长城,沿黄河南岸山峦旷野曲折起伏的是秦长城,沿黄河北岸山峦旷野绵延相接的是汉长城,还有在汉长城基础上修复的隋长城、明长城等古代防御工程,可以说是历代长城大全。

历史的烽烟在中卫上空飘荡着,至宋夏时期,和宋朝对峙了约190年的西夏,曾经占据着海原县西安州以北之地。随着蒙古族的崛起,西夏被蒙古帝国所灭。由于战略地位的重要,明朝夺取政权后,于惠帝建文元年(1399年)复徙屯种军余于宁夏,置宁夏中卫指挥使司,给宁夏中卫指挥使司印,属陕西都司,中卫之名由此始。

中卫见证了历史的更迭与发展,每个朝代几乎都留下遗迹,如照壁山春秋时期的铜矿,战国、汉代墓葬,西夏窑址等。名胜古迹散布于各处,石空大佛寺开凿在断崖峭壁上,自西向东绵延约1公里,气势宏伟,十分壮观,是宁夏境内第二大石窟。石窟开凿于唐代。20世纪80年代初考古发掘,在一座石窟内发现了几尊北魏时期造像,证明有部分洞窟是北魏时期开凿的,其历史就更加悠久了。据《乾隆宁夏府志》记载:“石空寺佛寺石壁峭立,梵宇皆依山结构,每夜僧人燃灯,远望如星悬天际。”石窟门前都依山建有殿宇,高低错落,鳞次栉比,巍峨高耸,悬于半空,是丝绸之路上著名的寺院之一。名山必有寺观,香山亦不例外。香岩寺踞香山之巅,主峰海拔2364米,山势巍峨,沟壑纵横。据《乾隆中卫县志》载:“香山,县之南山总名,前明为庆王牧场,至国朝始入县治。其地周环约五百余里……山巅高约十里,旧建有香岩寺。”《重修香岩募化疏引》记述:“应理黄河之南,旧有香岩寺,登览翠岩乃中卫第一名胜古迹,越千余年矣。开辟初建系唐代尉迟恭,宋代罗彦威振兴山寺,绍隆三宝,弘扬佛法。明成化二年(1466年)始有洗心和尚继业垂统,督修楼台殿阁,规模宏大。”《乾隆中卫县志·中卫各景考》载:“香山之巅,峰峦巍耸,凌云插汉,顶旧建佛寺。每登临远眺,群山皆俯。南通灵固,北尽沙漠,城堡星罗,河流如带,殊足以拓心胸而资流览矣。”由此可见,古时香岩寺是一座名寺。老君台为道教名山,唐时就有碑文记载。道观坐落于山岳最高处,登临下眺,群山似匍匐朝拜,大有君临天下、傲视群雄之气概。天都山为西夏皇家寺院所在地,据清盐茶厅同知朱亨衍所编撰的《盐茶厅志·坛庙寺观》记载:“至于道宫佛寺,或建于汉唐,或创自元明,用以栖息高人,祝厘灾沴,亦盛世所不禁者。”天都山地势险要,群峰交错,因其位于南北丝绸之路交汇处,加之“畜牧耕稼膏腴,人力精壮,出产良马”,被一代枭雄李元昊所看重,在天都山建西夏皇家寺院。高庙建筑堪称西北一绝,儒、释、道合一。其具有集中、紧凑、高耸、迂回曲折的建筑特点,被专家誉为“全国最独特的寺院”,堪称中国古寺庙建筑之最。众多的名胜古迹,使这片塞上大地内涵丰富,积淀深厚。

黄河自境内流过,得天独厚的自流灌溉条件,使中卫素有“天下黄河富宁夏,首富中卫”之美誉。据史料记载,秦汉时中卫先民就在黄河垒石筑堤,激河浚渠,引黄灌溉,因此美利渠有“西北都江堰”之称。

因水利发达,中卫黄河文化和农耕文化积淀深厚,灿烂耀目。代表农耕文化的水车至今还屹立在黄河岸边,映射着祖先的聪明才智。黄河航运始于北魏,据史料记载,镇将刁雍于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年)奉命自薄骨律镇(今吴忠一带)运粮50万斛到沃野镇(今内蒙古巴彦淖尔五原),以供军粮。薄骨律镇到沃野镇约400公里路程,途中有不少路段是沙漠,行车十分困难,用5000辆车运完50万斛粮食需3年时间。于是刁雍上奏朝廷,得皇帝准许后造船,经黄河航运。刁雍派人在陇山(今六盘山脉)伐木,经清水河(入口在中卫境内)将木头漂流至黄河,就地造船,由此,黄河水运开通。

中卫境内古有黄河九渡之称,黄河航运发达。下河沿码头是历朝历代黄河上的水运要冲,是青海和兰州通往中原的交通要道。宋夏时期,下河沿是西夏生产瓷器的窑址之一,所烧瓷器大多通过黄河运到远方。清乾隆年间知县黄恩锡就在《中卫竹枝词》中写道:“土窑瓷器通宁夏,石炭连船贩水滨。”古时下河沿已成为重要码头,黄河上帆影点点,皮筏逐流。

明王朝建立后,中卫这片边塞之地得到了朝廷的重视,派军士屯垦,大量移民迁入,使中卫从战争的创伤中恢复过来。追溯中卫的一些地名,如“千所营”“五百户”“镇虏堡”等,无不隐含着边塞的硝烟,镌刻着历史的烙印。得以休养生息的中卫,伴随着农耕文明一起发展起来的儒家文化也在这片土地上兴盛起来。自明朝始,蒙学、社学、官学、官办民助等办学方式,让中卫的文化根基深深扎了下来,明清几百年间,中卫文化风气蔚然,尊师重教,“士业诗书,能取科第,有衣冠文物之风”。

受文化之熏陶滋养,中卫人才辈出,为国家输送了大量栋梁之才。这些走出中卫或留在中卫的才俊,为国家作出了贡献,翻开典籍,记载不绝于书。且不说久远之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中卫不少志士仁人抛家舍业,为人民翻身解放和新中国成立牺牲了生命。这些革命烈士,永远为中卫人民所铭记称颂,缅怀纪念。

历史上中卫虽地处边塞,但一直处于儒家文化的河流里,因此在民风民俗上,既同中原风俗相近,又有地方的特异性。民俗文化是构成地方文化的重要内容,是当地民众对世俗生活的诉求,代表着行为习惯、道德观念,是对文明的内在守护和外在体现。

中卫地处塞上,因背靠腾格里沙漠,历史上受流沙侵袭,百姓苦不堪言。翻开典籍,有明确记载的沙害不绝于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卫人民几十年来奋发图强,治沙不止,治沙成果享誉世界。2003年12月,中卫地级市设立,辖沙坡头区、中宁县、海原县。中卫市成立以来,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干部群众同心戮力,苦干实干,使中卫的各项事业有了日新月异的发展。

中卫既有大漠的粗犷雄浑,又有江南的纤细秀美,更具山峦的绵延巍峨,是一片神奇美丽的土地。

沙坡头集山峦、大漠、黄河、绿洲、园林与现代治沙成果于一体,禀赋独特的旅游资源、内涵丰富的历史文化、享誉世界的治沙成果,确立了沙坡头在中国乃至世界旅游界的独特地位。自唐宋以来,史不绝书的“沙坡鸣钟”成为宇内奇景,形成了不可再造的世界级奇观,被国内外专家、学者称为“世界垄断性旅游资源”,成为人与自然和谐的典范。独特的风物地貌,赋予中卫独特的自然景观,使中卫旅游从一隅走向世界。

中卫是一座塞上有名的沙漠水城。沙漠与水,是这座城市的独特禀赋。中卫市坚持以绿为美、以水为源、以净为荣、以适为宜、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致力于城市居住条件改善及可持续发展,让中卫捧得了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等全球殊荣,获得“中国生态文明价值城市”“中国最佳绿色生态城市”“中国特色魅力城市100强”“中国创新型城市”等荣誉。

中卫是传统农业种植大市,引黄灌溉之利促使中卫现代农业发展迅速。围绕枸杞、硒砂瓜、设施农业、经果林、山区特色种植等兴起的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链,在农业增产、农民致富方面起到了坚实的支撑作用。

中卫是枸杞种植的发祥地,枸杞主产地中宁县人工种植枸杞的历史超过4000年。中宁枸杞是世界公认最好的枸杞,是入选国家首批道地中药材认证的唯一枸杞品种。1961年,国务院确定中宁县为中国枸杞生产基地县;1995年,中宁县又被命名为中国枸杞之乡;2009年,中宁枸杞获中国驰名商标;2013年,中宁县被授予中国枸杞文化之乡称号。

中卫是硒砂瓜的起源地和兴起地。硒砂瓜种植产业被誉为干旱半干旱带的“拔穷根工程”,凭借独特的生产方式和富硒的品质成功打入日本、新加坡等国市场,远销香港、台湾等地区,形成了绿色品牌优势,不但解决了山区群众的生存生活问题,而且使山区群众走上了致富之路。

中卫是国内著名的设施农业重镇与瓜果蔬菜之乡。日光温室大棚生产规模大,设施农业这一传统优势产业的集聚效应已不断显现。供港蔬菜基地产出高,生长的蔬菜品质好,市场前景广阔,实现了生产经营的标准化、集约化、机械化和市场化,形成了农业从产到销一体化全产业链条。海原依托山地优势,形成马铃薯、小茴香、紫花苜蓿等具有特色的农牧产业,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使人居环境和人民生活质量得到有效提升,取得生态、环保、社会、经济等综合效益,实现了以较低成本向土地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梦想,为中卫设施农业持续发展找到一条新的道路。

中卫是新兴的现代工业城市。承东部产业转移之便,中卫依托沙漠、丘陵、山地、水利与区位交通等,出台了加快经济环境创新和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政策措施,实施了一系列政府职能转变配套制度的改革,完成了道路、给排水、电力、通信、供热等日臻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了集工业发展与生态绿化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工业园区,重点发展了科技含量高、技术支撑力强的支柱产业,建立了中卫工业园区、中宁工业园区、中宁物流园区、海原厚德慈善产业园区,集聚了全球最大的金属锰生产基地、亚洲最大的稀土彩钢板基地、全国最大的镍铁与铝合金生产基地、国内有影响力的装备制造业基地等产业,形成了全国非公有制经济带动经济发展的“中卫现象”。

中卫是西部云基地所在地。云集了亚马逊AWS、奇虎360、美利云、浪潮、美团和三大运营商等200家云计算及配套企业,服务器装机能力超过35万台,被评为“全国最适宜投资建设数据中心的城市之一”。独特的自然优势、资源优势、能源优势、区位优势,中卫腾飞将成为现实。

中卫扼守宁夏西大门,是欧亚大陆桥的咽喉要道,交通便捷、四通八达。包兰、宝中、太中银、干武铁路在此交汇,银川至中卫城际铁路通车运行,中卫至兰州客运专线正在建设,京藏、福银、定武、乌玛等6条高速公路和4条干线公路穿境而过,沙坡头机场开通航班直达京沪川渝闽陕等10个省会城市。得益于区位交通优势,现代物流业快速发展,中卫海关挂牌运营,中卫至中亚国际班列常态化运行,中国物流中卫物流园、中卫公铁物流园、迎水桥铁路物流保税中心等项目逐步落地,正在打造全国性铁路物流基地、丝绸经济陆路交通物流枢纽、国内空中物流中转节点。纵横交错的交通干线,开创了中卫发展新局面。

走进中卫,看到的是历史文化的深厚、风光景色的旖旎、风土人情的淳朴、塞上江南的水乡……现代的中卫,正以骄人的风姿展现在世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