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做新闻有心人
时光不负有心人,新闻亦不负有心人。20年的新闻从业实践告诉我:“心里一定要时时刻刻有新闻,学会抓住新闻点,学做新闻有心人。”
做新闻有心人
2002年秋天,2001年度宁夏新闻奖评选结果揭晓,我采写的《农技服务热线热了农民心——平罗县农技“110”为农服务侧记》(见文后)获得二等奖,报社其他三件作品获得三等奖,一个版面获得好版面奖。看多了这样的一个场面,对获奖者的采访,主持人经常会问:“你最想感谢的人是谁?”刚参加工作不久,便获得如此“大奖”,没人采访我,但得到喜讯,我急着想抢过麦克风,大声说:“我最想感谢的人是王庆同老师。”
1999年,我参加工作的第二年,宁夏新闻理论专家、宁夏大学教授王庆同应报社邀请担任我们报纸的特邀审读员,每半个月写一封阅评信,对报纸逐日评几句,有时写一个“无”字,有时就某个具体事写点意见,好坏都说,有时稍稍展开,提个建议。
据《师魂·学魂——宁夏大学精神文明建设巡礼》一书记载,王庆同195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志愿报名到宁夏工作,分配到《宁夏日报》从事记者、编辑工作。“文化大革命”时受到不公平待遇,平反后不久,他于1983年调到宁夏大学担任中文系领导并参与筹办中文系新闻专业,以培养急需的记者、编辑。王庆同从事新闻教学和研究工作,以学识渊博和治学严谨而著称。从教13年,他开设过“新闻采访”“新闻写作”“传播学”等8门课程,参与培养了12届500多名新闻专业毕业生,他们成为宁夏各个新闻媒体的有用之才。[1]
我不是新闻科班出身,那时候,对于新闻专业知识的渴求是那么的强烈,除了在日常工作中向报社同仁学习,自己钻研之外,最期盼的就是王庆同教授的阅评信件快快寄到报社,总编室主任快快反馈给我们。2001年,我调到新闻部当编辑,每当听到王教授点评我编辑的版面时,我的耳朵都竖得直直的,“这期编辑的不错,稿件搭配得当,头条选用有分量”,听到王教授肯定的话语,我会以此为标准,更加精选头条,更加精编每一篇稿件,总希望下一封阅评信中王教授还能点到我编辑的版面。当然,对于王庆同教授其他的阅评意见,我每一句也听得十分仔细。大概是2001年六七月份吧,王庆同教授阅评信件中对一则新闻中提到的平罗县农技“110”进行了点评,说这是个好线索,值得下去深挖。说者有心,听者更有心。听到这一意见的那一刻,我便决定择日去平罗采访。
兵贵神速。忘了是啥时候动身去的平罗,总之因怕这么好的线索被别人抢了去,毕竟不是我一个人独享王教授的阅评意见,全体采编人员都听到了呀,所以下手很早很早,也许是听完阅评意见的第二天。也是从那时候起,抢新闻的意识在我心里扎下了根。
采访很顺利,经过精心构思,反复修改,一篇来自基层的通讯稿件就见报了,第二年就被推荐参评宁夏新闻奖。
时光不负有心人,新闻亦不负有心人。20年的新闻从业实践告诉我:“心里一定要时时刻刻有新闻,学会抓住新闻点,学做新闻有心人。”
“处处留心皆新闻”,做生活的有心人,做工作的有心人,你就能从平平淡淡中体味“得来全不费功夫”的“妙手偶得”之快感。一要在会议上做有心人。党委、政府或政府职能部门召开的一些会议以及经验交流、总结表彰等等会议是新闻线索来源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集散地,只要静下心来对诸多的信息精挑细选,就一定会有所收获。二要做身边小事的有心人。在新闻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今,独家的新闻线索不可能是别人送到你面前的,一定是需要你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不管是工作,还是放假,只要听到或者看到一些新闻线索,就要进一步调查下去,并通过这种方式发现、采写一些更加具有生活气息,与老百姓更加贴近,更能产生社会共鸣的新闻作品。三要做社会现象的有心人。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需要具有一种社会责任感,对一些社会现象要有一些独立的思考,时刻做有心人。
“学会抓住新闻点”,就是练就新闻写作技巧的问题。看到好线索,一要快,不能拖拖拉拉,让新闻变旧闻;二要选择好合适的新闻体裁去报道它,在写作上精益求精,用心打磨精品。
当然,抓住新闻点,写出好的新闻作品,不是说说就可以做到的,要靠平时的学习和长期的积累。在我的电脑里,有一个“领导讲话”的文件夹,里面收藏着市委每届全委会报告、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自治区、市领导在各种重要会议上的讲话,市上的一些文件等等,阅读它们,是我及时熟悉掌握党和国家大政方针,了解当前市委政府中心工作,围绕中心工作开展新闻线索挖掘工作的“利器”。还有一个“报业发展”的文件夹,每次看到新闻业务方面的文章,我都收藏进来。遇到新闻方面的问题,我会找到相关文章,打开读读,吸收一些其中的精华。
新闻事业是处于时代前沿的事业,要适应形势和岗位要求,平时的学习和积累至关重要。唯有如此,才能培养造就清醒的政治头脑和敏锐的新闻嗅觉,从而发现好的新闻线索。坚信,只要有心,只要勤奋,人人都能写出精彩的新闻报道。
农技服务热线热了农民心
——平罗县农技“110”为农服务侧记
丁零……
“是平罗农技‘110’服务组织吗?”
8月1日下午6时11分,平罗县农业局农技“110”服务热线电话传来一位
农民急促的说话声。“我种的芹菜长了很多锈点,叶子也开始发黄了,怎么办呀?”“您别着急,告诉我们您是哪个村哪个队的,我们为您想办法。”记下“惠北乡惠北村5队余占斌”一行字后,守候在电话旁的调度人员
将情况迅速反映给农技推广中心。农技推广中心立即给已下班的技术员李福
发送了短信息,因为没有班车了,李福向余占斌解释了原因,说第二天去现场。第二天,李福乘第一趟班车来到了余占斌的芹菜地。仔细查看、“会诊”后,李福“确诊”芹菜害了斑枯病。随后对症下
药,详细指导余占斌配药、用药。
就这样,平罗农技“110”以其及时、准确、全方位的服务,每天为农民挽回着数额不一的经济损失,它已成为农民致富路上的好帮手。在采访中,有几位接受过农技“110”服务的农民对记者说:“有了农技‘110’,往后俺种田再也不怕病虫害了。”
“6012110”,今年5月1日开通。它是继去年成立的平罗县农村经济信息中心、平罗政府信息网站后,又面向广大农民新组建开通运行的一个服务体系。围绕“一切为了农民”的服务宗旨,调度人员和22名专业技术人员全部配备汉显传呼机,全日程免费为农民提供以农业科技知识、实用技术、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为内容的技术服务和以农产品供求信息、农产品价格信息、农业法律法规咨询、新品种介绍及假冒伪劣农资经营案件的举报为内容的信息服务。农技“110”开通以来,调度人员坚守岗位,节假日不休息,对农民的要求有求必应;专业技术人员无特殊原因,4小时之内赶到现场为农民服务。到目前,共接听电话131个,解答电话咨询41次,提供现场技术服务90次,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估算在28万元以上。
通过采访,我们感到,今天的农民对农技服务的要求日渐多样化和个性化。平罗县农业局成立农技“110”服务组织,满足了农民的这一需求。但是资金的缺乏,也给他们带来了服务不能及时、技术更新慢的困惑,这都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原载于《石嘴山日报》2001年8月13日经济周刊第一版,获2001年度宁夏新闻奖二等奖、2001年度全国少数民族地区州盟地市报好新闻二等奖、中国地市报第三届女记者新闻奖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