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看宁夏(上下卷)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告别贫困

新华社记者 刘海 曹江涛 张亮

[节目导视]告别贫困,宁夏第一次实现贫困县数量净减少(同期:我们盐池脱贫了,我们要努力奔小康);

迈向小康,摘帽不摘责任(同期:我们虽然脱贫了,但是我们不能摘责任、不能摘政策、不能摘帮扶、不能摘监管)。

敬请关注本期节目——《告别贫困》。

[解说]这里是宁夏盐池县王乐井乡牛记圈村村民官仁博的家。喂养和照看这500多只滩羊,是他和妻子每天劳作的重要内容。这些滩羊不仅让官仁博全家成功脱贫,还承载着一家人致富奔小康的希望。

[解说]盐池县地处毛乌素沙地南缘,因生态脆弱、土地贫瘠,这里的人曾饱受沙害和穷苦。到2013年底中国提出“精准扶贫”时,全县贫困发生率仍高达23%,贫困人口近3.3万人。47岁的官仁博是其中之一,因为要供养孩子上学,而夫妻俩又没有稳定收入来源,一家人曾经一度只能靠20多只滩羊维持生计,日子过得紧紧巴巴。

[同期]官仁博的妻子王玉香:“我们也就是一直养羊嘛,过去也都是贫困山区的人,(日子)都也是不太那么(好)。”

[解说]2014年,官仁博一家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技术扶持、贴息贷款等多项帮扶政 策。

借着滩羊产业发展和金融扶贫的东风,官仁博贷款10万元,将养羊规模从20余只扩大到500余只,家庭整体收入大大提高了,于2016年成功脱 贫。

[同期]宁夏盐池县王乐井乡牛记圈村村民官仁博

记者:咱们家去年收入大概有多少?

官仁博:十一二万(元)。

记者:养羊这块儿呢?

官仁博:养羊这块儿有八九万块钱。

记者:那就是收入的大头儿都在养羊这儿?

官仁博:嗯,就是的,都在养羊上。

[解说]盐池县素有“中国滩羊之乡”的美誉,这里干旱、半干旱的气候和天然的弱碱性水源孕育了滩羊这一独特品种。凭借“肉质鲜嫩可口,不膻不腻”的独特风味,盐池滩羊成为中国地理标志产品,曾连续3次登上国宴餐桌。

[同期]宁夏盐池滩羊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晓强:“这个是盐池滩羊的身份信息,它记录了(滩羊)从出生到屠宰全过程的饲养信息、畜主信息等。有这个身份证识别信息才可以进入到咱们盐池滩羊屠宰专区,屠宰以后,它相应的耳标号转换生成滩羊胴体的一个标,在它的胴体上进行标记,随着产业链加工,最后产品可以实现滩羊的可批次追溯。”

[解说]为使滩羊养殖这一特色优势产业在脱贫攻坚战中发挥更大作用,盐池县成立了滩羊产业发展集团和县乡村三级滩羊协会,对产业关键环节实行购销价格、生产标准、饲草料使用等“六统一”政策。

[同期]宁夏盐池滩羊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晓强:“这样就是统一了咱们羊只的销售,也统一了羊只的标准,稳定了滩羊的品质,有效地改善了过去养殖户在市场上零散销售,由中间商户去定价的这么一个局面和模式,稳定了咱们滩羊养殖户的养殖信心,也增加了养殖收入。”

[解说]和官仁博情况相仿,李天亮一家的命运也因为滩羊养殖发生了改变。李天亮通过享受种养殖优惠政策和贴息贷款扩大养殖规模,还借助职业技能培训提升滩羊养殖水平,告别了昔日靠天吃饭、广种薄收的旱地耕作,收入大大增加。

[同期]宁夏盐池县高沙窝镇施记圈村村民李天亮:“羊多了收入就大了嘛,一直到现在,每年大概卖掉100多只,100多只羊羔子在现在这个情况,四五万块钱的纯利润应该是有。”

[同期]宁夏盐池县高沙窝镇施记圈村村支书史付喜:“我们村总共有建档立卡户75户,188人。截至2018年底,我们村脱贫了74户,186人,现在剩下一户两人未脱贫。”

[解说]为了帮助贫困户抵御市场风险,稳定养殖信心,盐池县探索“扶贫保”为农户织就一张“安全网”。与此同时,当地还积极建设标准化滩羊养殖园区,成立养殖合作社,实现从放养到圈养、从散养到规模化、从粗放养殖到精细化养殖的转变,带动农户“抱团取暖”。

[同期]宁夏盐池县高沙窝镇羊产业发展协会会长范志伟:“我们就是“农户+合作社+协会+龙头企业”这样一个模式,这是最大保证农户养殖户的利益,像以前养羊他是没什么保障的,农户的抗风险力是很低的,现在有了我们协会,它就是提高农户的抗风险能力,然后增加农户的养殖积极性。”[解说]如今,盐池滩羊年饲养量稳定在310万只左右,年产值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60%以上。盐池县贫困户收入的 80% 以上来自特色产业,而以滩羊为主导的特色产业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超过80%。

69岁的石岗老人是高沙窝镇施记圈村村民,他的家乡高沙窝曾因“风吹沙跑形成沙窝”而得名。在他看来,近年来变化最大的除了乡亲们越来越好的日子,还有周围越来越好的环境。

[同期]宁夏盐池县高沙窝镇施记圈村村民石岗:“为啥叫个高沙窝?高沙窝沙子最大,现在变成(新模样了),绿化了。路,家家门上都(通)油路,公路一直修到家。”

[解说]生态环境改善成为盐池这座“沙漠县城”脱贫攻坚的基础。2002年11月,盐池县率先在宁夏实行封山禁牧。经过多年的修复与治理,全县200多万亩沙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300亩以上的明沙丘基本消除,林木覆盖度、植被覆盖率提高,实现了“人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在生态修复的同时,盐池县不断夯实脱贫攻坚产业基础,筑牢稳定脱贫致富的根基。

[同期]宁夏盐池县扶贫办副主任周桂琳:“盐池县产业扶贫政策是“1+4+X”,1就是主导产业滩羊产业,4就是咱们的辅助性产业,小杂粮、黄花菜、中草药、牧草,这个X可以说是因村、因户、因人制定,因为每个乡镇乡情不同。”

[解说]与此同时,盐池县的自然资源也逐步被开发利用,得益于先天的光照条件和大量荒漠化土地,盐池县大力发展光伏扶贫,向太阳“要”扶贫效益。

[同期]宁夏盐池县扶贫办副主任周桂琳:“咱们身后这些光伏板对我们盐池说是光伏扶贫措施,它对应的村集体经济是每年给22万元的村集体收入;对农户是,60岁以上无业无力的老年人每年给分红2000块钱。还有一种就是屋顶光伏,是在屋顶上(安装光伏板),老百姓享受每年3000块钱的资产分红。”

[解说]过去5年间,盐池县共减贫3.2万余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0.66%。2018年9月,盐池县正式脱贫摘帽,成为西海固地区9个国家贫困县中第一个。这也是1986年国家设立贫困县以来,宁夏第一次实现贫困县数量净减少。

[同期]村民:“我们盐池脱贫了,我们要努力奔小康。”

[同期]村民:“没有国哪有家,希望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国家越来越强大。”

[同期]村民:“祝祖国越来越好,盐池人民越来越幸福。”

[解说]摘帽不摘责任,脱贫只是第一步。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盐池从脱贫摘帽向全面小康迈进的关键之年。盐池县将着力巩固脱贫成果,争取把全县贫困发生率控制在0.3%以内,加快建设“乡村振兴和脱贫富民”示范县。

[同期]宁夏盐池县扶贫办副主任周桂琳:“我们虽然脱贫了,但是我们不能摘责任、不能摘政策、不能摘帮扶、不能摘监管,我们要做大做强我们的产业,带动农户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