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情深:闽宁扶贫协作20年海原专辑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真帮真扶 真情真意

杨东捷 黄瑞荣

杨东捷(右二),黄瑞荣(左二)

杨东捷,汉族, 1967年1月出生,福建厦门人。中共党员,大学学历。历任厦门市湖里区殿前街道综治办副主任,湖里区殿前街道综治与城管办主任,湖里区殿前街道党政办主任,厦门市湖里区殿前街道副调研员,安溪经济开发区建设指挥部办公室主任,湖里区工业园区管委会党工委委员、副主任(正处级)。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任中共海原县委副书记(挂职)。

黄瑞荣,汉族,1974年8月出生,福建永泰人。中共党员。历任厦门市规划局主任科员,厦门市政府办公厅主任科员、副处长,厦门市金圆集团两岸金融中心建设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任海原县县长助理(挂职)。

2012年7月,我们作为福建省第八批援宁工作队的一员,来到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原县挂职,分别担任县委副书记、县长助理。两年来,在闽宁各级党委、政府和援宁工作队的领导下,我们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闽宁联席会议和工作队的部署和要求,立足宁南山区实际,紧紧围绕宁夏百万人口扶贫攻坚战略和海原县中心工作,牢记使命,克服困难,以饱满的热情、务实的作风和高度的责任感,创新工作机制,拓宽帮扶思路,突出工作重点,狠抓项目落实,不断推进闽宁互学互助对口协作工作取得新进展。

面对新环境、新岗位,我们主动融入,迅速进入角色,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参加县委中心组学习及各项学习活动,主动融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全会、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和闽宁联席会议精神,认真钻研分管工作业务,虚心向干部群众学习,深入研究民族地区工作特点,认真了解少数民族民风民俗,不断塑造“政治坚定,业务精通”的挂职干部形象。牢固树立大局观念,坚决服从海原县委、县政府的领导,找准工作定位,积极大胆履职,管好分内事、种好责任田,努力做到不缺位、不越位、不错位,认真参与县委常委会的各项决策,发挥好副手和参谋助手作用。深入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等党风廉政建设各项规定,严格遵守工作队七项工作制度,自觉加强作风建设,深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廉洁自律、清白做人、干净做事,努力树立党政领导干部的良好形象。

围绕挂职工作重点,深入调研,多渠道争取资金,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形成示范、带动发展,深入实施对口帮扶项目,确保对口帮扶工作落到实处。一是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挂职以来,积极主动接触各行各业,并虚心向班子成员及有关专家请教,共同探讨契合实际的扶贫开发、招商引资和对口帮扶工作路子。专门抽出2个多月时间,深入全县20个乡镇(管委会)和科技、教育、卫生、文化及社区等对口协作项目单位进行调研,对马铃薯等特色种植、种草养畜、招商引资、扶贫开发等重点工作做了全面的调查了解,对以往协作项目进展情况、取得的成效以及经验进行了认真总结。在深入调研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经多方沟通协商,确立了生态移民、产业发展、技能培训、公共服务、扶贫济困5个方面15个帮扶项目,制订了对口帮扶项目实施方案,经海原县委、县政府研究通过,并顺利组织实施。主持编辑了《海风吹绿黄土地》闽宁对口帮扶专题片及《闽宁对口帮扶活动剪辑》。二是积极筹措帮扶资金。主动向厦门市各级党政领导汇报工作,恳请政府财政的主渠道支持,多次拜访福建的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充分发动亲朋好友、支教老师和志愿者等力量协助筹措社会帮扶资金和物资,取得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落实帮扶资金1155万元,其中福建省闽宁资金229万元、厦门市财政资金182万元、湖里区财政资金500万元、殿前街道等街居财政资金84万元、社会帮扶资金160万元,并争取各类捐赠物资折价498万元。三是认真实施帮扶项目。为深入实施好帮扶项目,使帮扶资金真正用到“真扶贫,扶真贫”上,积极制订了帮扶项目“五定”方案,对每个项目明确了责任领导、责任单位、项目负责人、阶段工作任务和具体完成时限,并加强组织实施和督促检查。鹭海移民新村、湖里小学、殿前文化活动中心、李俊乡卫生院、白鹭大学生圆梦行动、妇幼医疗保健仪、大川整村推进、万亩高垄管灌马铃薯示范区、万亩小茴香标准化示范区、草场村设施农业大棚、盐池村优质滩羊养殖、劳务移民技能培训、机关办公自动化及日常助学济困、扶助困难群众等15个项目全部完成。通过实施帮扶项目,进一步完善了当地农业生产基础设施,丰富了社会事业载体,资助了困难群体,提高了劳动力技能素质,有效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本着“依托平台,牵线搭桥,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理念,充分利用各种展会平台宣传推介海原,邀请企业前来参观考察,努力推动招商招善和商贸合作。积极参加厦门九八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宁夏福建经贸招商推介会等各种展会,走访福建厦门、泉州等地商会和宁夏、甘肃、陕西的福建商会,大力宣传推介海原县的投资环境。针对当地招商特别困难的现状,以枸杞、马铃薯、牛羊肉等特色农产品加工和流通为重点,扬长避短,开展针对性招商,先后邀请9批56名企业界人士前来考察,加深了闽企对海原投资环境的了解,促成了厦门中健农超公司与海原县签订农产品深加工项目框架协议。经过调研和推介,牵线促成了海原枸杞加工企业与厦门某供销商签订枸杞长期供货协议,向厦门、深圳等沿海大卖场供应优质枸杞累计50多吨,提高了海原品牌枸杞的知名度。

积极搭建平台,不断拓宽招商引资、劳务输出、人才交流合作领域,充分发挥牵线搭桥作用,深入推动对口协作全面发展。协助闽宁两省区做好各级党政机关、社会团体、文教单位共19批168人次的互访考察,增进了闽宁双方的相互了解,加深了友谊,促进了协作。通过海原县电视台、政府网站等媒体和乡镇劳务站发布福建企业招聘信息、招聘材料,为海原群众赴闽务工牵线搭桥,已累计向福建输出各类务工人员100多人。促成厦门同安一中与海原一中签订互助合作协议,先后接收2批6名骨干教师到校跟班学习,同安一中副校长还专程到海原一中回访,并举办了专题讲座,取得了较好的培训交流效果。

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正确处理重点工作与常规工作的关系,处理好面上工作与点上工作的关系,维护整体利益同时兼顾局部利益,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积极的工作姿态和良好的工作作风,认真抓好各项分管工作。抢抓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机遇,与上级有关部门积极对接,争项目、引资金,实施了整村推进、“双到”扶贫、产业扶贫等扶贫攻坚工程,结合扶贫开发,协助抓好农业农村工作,大力推进马铃薯、草畜产业等农业产业化,做强做优马铃薯高垄管灌、覆膜保墒、标准化养殖等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以国扶办确定华润集团定点帮扶为契机,积极联系对接,陪同密集调研,协助制订《华润集团定点帮扶海原发展五年计划》,确立了产业、公益、投资和人才四大帮扶领域,总投资预计85亿元。目前,华润集团已在海原县注册成立公司,一批员工已进驻海原开展肉牛养殖基地、饲草加工厂、希望小镇和风力发电等项目前期工作,华润万家已累计采购200多吨马铃薯等农副产品在其门店销售。

2年来,我们在政治水平、业务能力、领导素质和思想作风等方面都有明显的进步和提高,挂职期间学到的思想方法、学习方法、工作方法永远都是推动我们今后更好地工作、学习和成长的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以挂职海原的所学所思所悟,不断激励自己刻苦学习,努力拼搏,在本职工作中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写于2014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