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啮齿动物的头骨结构
啮齿动物骨骼系统十分复杂,现在仅把其与分类有关的头骨结构进行阐述。啮齿动物的头骨(cephalic os)可分为颅骨(上颌骨)与下颌骨两大部分。颅骨包围在脑、平衡及听觉器官的外面形成颅腔,并与一部分面骨共同形成眼窝;面骨形成颜面的骨质基础,围绕在口、咽腔及鼻腔周围(图1-3~图1-8)。
一、颅骨
(一)颅骨背面
颅骨背面从后向前依次为枕骨、顶间骨、顶骨、鳞状骨、额骨、颧骨、泪骨、上颌骨、前颌骨和鼻骨(图1-3)。
1.颧弓(arcus zygomaticum) 位于头骨的两侧,由背面看这两条骨弓包围着一对卵圆形大孔,由上颌骨的颧突、颧骨和鳞状骨的颧突共同构成。
2.头骨背面的7条骨缝
(1)人字缝(sutura lambdoidea) 是枕骨和顶间骨之间的横行骨缝。
(2)顶间缝(sutura interparictalis) 位于顶间骨和顶骨之间。
(3)冠状缝(sutura coronalis) 是额骨和顶骨间横行的骨缝。
(4)矢状缝(sutura sagittalis) 位于顶骨和额骨正中。
(5)鼻间缝(sutura inernasalis) 是两鼻骨间的骨缝,为矢状缝向前的延续。
(6)横缝(sutura transversalis) 是额骨、鼻骨、前颌骨、上颌骨之间的横行骨缝。
(7)鼻前颌缝(sutura nasoincisiva) 是鼻骨、前颌骨间的骨缝。
3.头骨背面5条隆起的嵴
(1)枕外嵴(crista occipitalis externa) 又称枕外结节(protuberantia occipitalis externa),位于枕骨顶面正中线处。
(2)项嵴(crista nuchalis) 是枕骨和顶间骨、顶骨相接的横嵴,构成头骨的后缘。
(3)鼓骨上嵴(crista supratympanica) 由顶间骨外侧和额嵴垂直相交处开始,向腹侧达外耳听道。
(4)颞嵴(crista temporalis) 由鳞状骨颧突外侧缘向后延伸达鼓骨上嵴。
(5)额嵴(crista frontalis) 形成眼眶的上缘,由额骨外侧向后延伸越过顶骨和鼓骨上嵴垂直相接。
图1-3啮齿动物颅骨结构背面观
图1-4啮齿动物颅骨结构腹面观
(二)颅骨腹面
颅骨腹面由后向前依次为枕骨、鼓骨、基蝶骨、前蝶骨、鳞状骨、颧骨、腭骨、上颌骨、前颌骨(图1-4)。
1.颅骨腹侧面的孔
(1)枕骨大孔(foramen occipitale magnum) 是颅腔与椎管相通的孔道,位于头骨后部正中。
(2)颈静脉孔(foramen jugulare) 又称后破裂孔(foramen lacerum posteriu)s,是第9~11对脑神经与颈内动脉翼腭支和颈内静脉的通道,位于鼓泡与枕髁之间的一条狭长裂缝。
(3)舌下神经孔(foramen hypoglossi) 位于枕髁基部和颈突之间,颈静脉孔的后内侧,是第12对脑神经的通道。
(4)茎乳突孔(foramen stylomastoideum) 位于外耳道后面,是面神经的通道。
(5)颈动脉孔(foramen carotis) 位于鼓泡内侧管,是颈内动脉进入颅腔的通道。
(6)耳咽管(tuba auditiva) 又名欧氏管(tuba custachii),是咽至耳鼓的通道。
(7)岩鼓裂(fissura petrotympanica) 位于鼓泡前方,是颈内动脉翼腭支和鼓索神经的通道。
(8)中破裂孔(foramen lacerum medius) 位于岩鼓裂的内侧前方,为颈内动脉翼腭支的通道。
(9)卵圆孔(foramen ovale) 位于岩鼓裂的前方,翼外突后外缘,为三叉神经下颌支的通路。
(10)翼间孔(foramen interpterygoigeum) 位于基蝶骨中部两侧,翼外突和翼内突之间。
(11)眶裂(fissura orbitalis) 又名前破裂孔(foramen lacerum anterius)。内侧以基蝶骨和前蝶骨为界,前面以前蝶骨翼为界,是一条长形宽裂缝。其和开在眼窝内的圆孔相通,是第3~6对脑神经的眼支和上颌支的通道。
(12)腭后孔(foramen palatinum posteriora) 紧靠腭骨水平骨板的外侧缘,为一长形小孔,是腭动脉及三叉神经腭支通道。
(13)腭裂(fissura palatinum) 又名腭前孔(foramen anteriora)。是被前颌骨的腭部和上颌骨的腭部所包围的一条狭长的裂缝,是门齿管的通路。
2.颅骨腹侧面的窝
(1)翼窝(fossa pterygoidea) 位于翼外突和翼内突之间。
(2)下颌窝(fossa mandibularis) 是鳞状骨颧突腹面的深窝,与下颌骨的髁状突形成可动关节。
(三)颅骨侧面结构
颅骨侧面从后向前依次为枕骨、顶间骨、乳突骨、鼓骨、鳞状骨、顶骨、颧骨、基蝶骨、前蝶骨、颧骨、泪骨、上颌骨、前颌骨和鼻骨(图1-5)。
1.头骨侧面的4个大孔
(1)外鼻孔(exteral nares) 位于颅骨的前端。
(2)眶下孔(infraorbital aperture) 位于前颌骨后上方,眶下缘的下方,包绕眶下神经的骨质较薄。(3)眼窝(eyehole, eye-socket) 由颧弓围着。
(4)外耳道(exteral perihaemal canal) 位于鼓泡外侧。
2.头骨侧面的11个小孔 除了在腹侧面介绍的岩鼓裂、茎乳突孔、中破裂孔和卵圆孔外,还有以下供神经及血管的出入小孔。
(1)臼后孔(foramen postglenoidale) 位于鼓泡背前方,为一边缘不整齐的半月状隙,是横窦的静脉通道。
图1-5啮齿动物颅骨结构侧面观
上图为布氏田鼠Microtus brandvtii,下图为复齿鼯鼠Trogopterus xanthipes
(2)翼蝶管(canalis alisphenoidale) 位于翼外突外侧的凹陷内,卵圆孔的前方,是颈内动脉的通道。
(3)圆孔(foramen rotundum) 位于眼窝内视神经孔的后下方,是第3~6对脑神经的眼支及上颌支的通道。
(4)视神经孔(foramen opticum) 位于前蝶骨的眶蝶骨部,是视神经的通路。
(5)前筛孔(foramen ethmoidale anterius) 位于视神经孔背前方,是三叉神经鼻睫支通道。
(6)蝶腭孔(foramen sphenopalatinum) 位于视神经孔前方近腹侧,是通入鼻腔的蝶聘血管和神经的通道。
(7)眶下孔(foramen infraorbitalis) 由上颌骨的颧突基部和上颌骨体一起围成眶下管,眶下管的前方开口称眶下孔,孔背侧宽圆,腹面成裂缝状,亦称眶下裂,是三叉神经的通道。
3.头骨侧面的嵴 头骨侧面可见的嵴,除有枕外嵴、项嵴、鼓骨上嵴、颞嵴、额嵴以外,还有围绕着眶下孔,尖端朝前延伸到前颌骨后端的眶下嵴(ccrista infeaor-bitalis;图1-5,图1-6)。
(四)颅骨后面结构
从头骨的后面可见枕骨、乳突骨、鳞状骨及鼓骨等。向两侧突出的颧弓从后面也可看到一部分。从头骨后面可看清楚下列结构:枕骨大孔、一对枕髁、一对颈突(又名副乳突)、一对鼓泡和在头骨背面可见到的枕外嵴、项峭及鼓骨上嵴(图1-6)。
图1-6啮齿动物头骨的后面观
(五)颅骨的主要骨片
1.枕骨(os occipitale) 围在枕骨大孔四周,构成颅腔后壁及颅底的后半部。
2.顶间骨(os interparietale) 位于颅顶的后部,后面接上枕骨,前面和两侧接顶骨,其间交错的骨缝甚为明显。
3.顶骨(os parictale) 被额嵴分为扁平长方形的顶部和向腹外侧倾斜的颞部,是构成颅腔顶壁的一对主要骨片。
4.额骨(os frontalis) 位于顶骨的前方,从额间缝分为左右两块。前方与鼻骨相接处靠外侧的突起,称额突。额嵴将额骨分为额部和眶部。额部形成颅腔前部和鼻腔后部的顶;眶部构成眼窝内侧壁的大部分,后接髁骨,腹侧与蝶骨、上颌骨相邻,前连泪骨和上颌骨。在眶部的腹侧接近边缘处有前筛孔。额骨的内侧面有一横嵴,是颅腔嗅窝和大脑窝之间的界限,近前方是筛嵴。
5.颞骨(os temporale) 是颅腔侧壁和侧腹壁,包括鳞状骨、鼓骨、岩骨和乳突骨四部分,是构成颅腔侧壁和侧腹壁的骨片。
(1)鳞状骨(os squamosum) 鳞状骨位于顶骨两侧,它的前缘形成眼眶的后缘,与额骨及蝶骨相接。背面达到额嵴,与额骨及顶骨相接,并以一宽的鼓骨上突向后延伸,在鼓骨上嵴处和枕骨及乳突骨相接。鼓骨上突的前腹缘和鼓泡之间形成一半月状隙,称臼后孔。由鳞状骨中部向前突起形成颧突,与颧骨相接,参与构成颧弓(arcus zygomaticum)。颧突的外侧缘向后形成颞嵴,延伸达鼓骨上嵴,一个与此相对称的嵴从颧突的内侧缘向前延伸。在颧突基部腹面有一前后走向的窄窝,称下领窝。其与下颌骨的髁状突形成可动关节。在关节面之间有一由纤维软骨构成的关节盘,以减少骨间摩擦。
(2)鼓骨(os tympanum) 鼓骨也叫听泡。位于鳞状骨的后下方,包括向腹面凸出的薄壁圆形的鼓泡和开口在鼓泡外侧后方的外听道。鼓泡构成中耳腔的外壁,内有3块听小骨。鼓泡的内壁有一鼓膜沟(sulcus tympanicus)。鼓泡腹面的前内侧为耳咽管(eustachian tube),将咽和耳鼓贯通,管壁边缘不整齐,主要是由鼓泡壁的突起形成。另外,基蝶骨的一条浅沟也参与组成管壁。
(3)岩骨(os petrosum) 岩骨位于颅腔内鼓骨的内侧壁,包括耳蜗管和骨迷路。在岩骨外侧面中央有卵圆窗,其腹侧面有正圆窗。岩骨的内侧面有面神经管的开口,为第7对脑神经的通路,其后方为内听道,是第8对脑神经的通路。在其背侧有一容纳小脑副绒球的腔,称弓形窝(fossa arcuata)。在岩骨的内侧前缘处有一向前方斜行的嵴,称岩嵴(crista petrosa)。在其外侧有一三角形突起与鼓骨相接。突起的前内侧缘和鼓泡背侧壁形成鼓索小管的延续。
(4)乳突骨(os mastoideum) 乳突骨位于鼓泡后上方,上枕骨和外枕骨之间,为一方形骨片,形成弓形窝的外侧壁。在其外下缘,外听道的后方是茎乳突孔。
6.蝶骨 被蝶骨间软骨结合分为基蝶骨和前蝶骨。
(1)基蝶骨(os basisphenoidale) 基蝶骨位于基枕骨前方,由基蝶骨向两侧发出蝶骨翼,向背面延伸和鳞状骨相接。每侧的翼蝶骨上有翼内突和翼外突,其间有一个翼窝。翼内、外突分别是下颌翼内肌和翼外肌的起点。
(2)前蝶骨(os presphenoidale) 前蝶骨位于基蝶骨前方,骨体前尖后宽。它和腭骨的垂直部共同形成咽腔的骨质顶。前蝶骨向眼窝内延伸的部分为三角形的眶蝶骨,其背面和额骨的眶部相接,后面以骨缝和翼蝶骨相连。眶蝶骨的中部有一视神经孔。
7.筛骨(os ethmoidale) 位于颅腔前壁及鼻腔内。由筛板、骨质鼻中隔和筛骨迷路组成。筛板是颅腔及鼻腔之间的筛状横隔,向背前方倾斜,其脑面呈凹窝状,恰好容纳嗅球。筛板上有大量筛孔,供嗅神经的通过。骨质鼻中隔为一块垂直的薄骨片,前方接鼻中隔软骨,两者和犁骨共同形成完整的鼻中隔。筛骨迷路是由卷曲成迷路状的薄片筛鼻甲组成,后连于筛板,向前伸入鼻腔后部。
8.前颌骨(os incisivum) 又称门齿骨,是构成颜面部的骨质基础,包括骨体、腭突及鼻额突,很发达。骨体上有上门齿齿槽,齿槽向后延伸到上颌骨前部。鼻泪管(ductus nasolacrimalis)位于上颌骨门齿齿槽的外侧,向腹面跨过前领骨齿槽,进入颌鼻甲骨。腭突从骨体腹侧面靠近中线处向后突出,形成腭裂的前内侧缘。鼻额突是由骨体向背后方伸出的一长突,嵌在鼻骨和上颌骨之间,其后端沿一锯齿形骨缝和额骨相接。
9.上颌骨(os maxilla) 位于前颌骨的后面,是面骨中最大的一块,包括骨体、颧突、齿槽突、蝶眶突和腭突,参与形成鼻腔、口腔及眼窝。
10.鼻骨(os nasale) 是鼻腔的背壁,在外侧和前颌骨的鼻额突相接,两侧鼻骨在中线以直缝相连。
11.泪骨(os lacrimale) 泪骨是在眼窝前方背壁上的一长形小骨,其后缘和额骨相接。前面和腹面形成上颌隐窝外侧壁的一部分。
12.颧骨(os zygomaticum) 是一块两头尖、向腹外侧稍弯的小骨棒。前与上颌骨的额突相接,后与鳞状骨的颧突相接,形成颧弓。左右颧弓外缘的最大距离为颧宽,是头骨的最宽部分。
13.腭骨(os palatinum) 分为水平部和垂直部。水平部为近似长方形的骨板,前接上颌骨腭突,外侧接上颌骨齿槽突,构成硬腭的后部,其游离的后缘形成鼻后孔(内鼻孔)的边缘,连软腭。紧靠水平骨板的外侧缘有一长形小孔(腭后孔)。垂直部形成鼻后孔的侧壁。腭骨的背部沿一交错的骨缝与蝶蝶骨相接。
14.翼骨(os pterygoldeum) 位于最后孔的两侧,前端和腭骨蝶腭突的后内侧缘犬牙相错,向后和基蝶骨的腹侧相连。
15.鼻甲骨(os turbinata) 可分为上鼻甲骨(ossa nasoturbinata)和颌鼻甲骨(ossa maxilloturbinata)。上鼻甲骨附着于鼻骨上,内侧面平滑,外侧面有简单的卷曲。颌鼻甲骨附着于前颌骨体的内侧壁,分为两叶骨板:上叶突向背方,下叶弯向前颌骨,形成鼻泪管的一部分。鼻甲骨为鼻腔黏膜附着的支架,其迷路状的特殊结构大大增加了附着在其上面的鼻腔黏膜的面积。
16.犁骨(os vomer) 也称锄骨,位于鼻腔正中,前蝶骨的前方,构成鼻中隔的基部。前端和前颌骨相接,背侧有一深槽,容纳鼻中隔软骨。犁骨向后形成两个向腹外侧斜行的翼,翼在外侧和上颌骨的眶部相接,向后和筛骨相接,形成鼻泪管的骨质顶。
二、下颌骨
左右下颌骨(mandibula)在前端以软骨结合相连,包括骨体及下颊支两部(图1-7)。骨体包括前端有的门齿部和臼齿部。门齿与臼齿齿槽间是宽阔的虚齿位。下颌支靠后面有三个突起,最上面的为钩状的冠状突,或称喙突,供颞肌附着。中间的突起为髁状突,或称关节突。冠状突和髁状突之间的半圆形凹缘称下颌切迹(in-cisura mandibulae)。最下面的一个突起为朝向后方的隅突(processusa ngularis),其外侧腹缘有药肌嵴,嵴lae)。上方的凹面,称咬肌窝,供咬肌的附着。颏孔(foramen mentale)位于该嵴终止处的前方。下颌支的内侧面有下颌孔,位于髁状突的基部,约在关节面和第三臼齿后缘连接线的中点上。下颌齿槽神经由下颌孔通入,沿下颌体内的下颌管前行,由颏孔穿出。下颌支内侧的凹面称翼肌窝,前上方的凹面为翼外肌附着处。靠后下方的凹面为翼内肌附着处。
图1-7啮齿动物下颌骨(甘肃鼢鼠)
三、牙齿
哺乳动物的牙齿(tooth)着生在前颌骨、上颌骨和下颌骨上,属异齿型。牙齿分化为门齿(incisor, fore-tooth)、犬齿(canine tooth, dogtooth)、前臼齿(premolar)和臼齿(molar, cheek tooth)。门齿有切割食物的功能,犬齿有撕裂食物的功能,臼齿有咬、切、压、磨碎食物的多种功能。哺乳动物最初生长的门齿、犬齿和前臼齿叫做乳齿,需要脱换一次。臼齿无乳齿,不需要脱换。哺乳动物的牙齿是槽性齿,齿根插入齿槽中,齿内有髓腔。牙可分为齿冠和齿根两部分,其主体成分为齿质(dentine),齿冠外面是珐琅质或釉质(enamel),齿根外面或齿冠突棱间是白垩质(cement)充填。
(一)牙齿的种类
异齿型哺乳类动物的牙齿分为门牙、犬齿、前臼齿和臼齿。
1.门齿(incisor)与犬齿(canine) 门齿也叫前切齿,位于上下颌的最前端,分为上门齿和下门齿。其主要功能是衔咬、切断食物。原始的真哺乳亚纲动物(euthe-rian mammal)上下颌各有3对门齿。犬齿位于门齿之后,上下颌两侧各1枚,齿冠呈圆锥形或侧扁的短剑状,具有撕咬的功能,也是攻击和防卫的武器。食肉动物犬齿最为发达,许多动物的犬齿消失或退化。
2.前臼齿(premolar)与臼齿(molar) 前臼齿位于犬齿之后,臼齿之前。原始的真哺乳亚纲哺乳动物上下颌两侧各有4枚前臼齿。前臼齿和臼齿的区别有两点,一是臼齿齿冠形态复杂;二是臼齿没有换齿的程序。主要功能是用于研磨、粉碎食物。
一般说来,哺乳动物从幼体到成体,门齿、犬齿和前臼齿都经过换齿的程序。换齿后的门齿、犬齿、前臼齿和臼齿一起称为恒齿系(permanent dentition);换齿之前的门齿、犬齿、前臼齿称乳齿系(milk dentition)。区别乳齿和恒齿有两点:一是乳齿没齿根;二是乳齿较小。换齿后的门齿和犬齿为单根。前臼齿和臼齿合称颊齿(cheek tooth),齿根一般在两个以上,但少数种类的前臼齿也为单根。
根据牙齿和食性的关系,颊齿大致可分为食肉动物的切尖型、食草动物的脊齿型和杂食动物的瘤齿型。啮齿动物的颊齿属脊齿型,前臼齿0~3枚,上前臼齿依次为第一上前臼齿(PM1)、第二上前臼齿(PM2)和第三上前臼齿(PM3),下前臼齿依次为第一下前臼齿(PM1)、第二下前臼齿(PM2)和第三下前臼齿(PM3);臼齿1~3枚,上臼齿依次为第一上臼齿(M1)、第二上臼齿(M2)和第三上臼齿(M3),下臼齿依次为第一下臼齿(M1)、第二下臼齿(M2)和第三下臼齿(M3)(图1-8)。
(二)齿式(Dental formulae)
由于牙齿与食性有密切的关系,因而不同生活习性的哺乳动物牙齿的形状和数目均有很大变异。齿型和齿数在同一种内是稳定的,这对于哺乳动物的分类有重要意义。通常以齿式来表示一侧牙齿的数目。其公式多写为分数等式的形式,分子依次为上颌一侧的门齿、犬齿、前臼齿、臼齿数,分母为下颌一侧的门齿、犬齿、前臼齿、臼齿数,不同齿型间用圆点隔开,等号后为该动物的牙齿总数。
由于齿是对称生长的,只需写出一侧的数目,但牙齿的总数则应将各齿数相加乘以2。齿式的另一形式是将各齿的拉丁文第一字母大写,用上下标表达齿数,各齿间用“∶”分开。例如兔形目绝大多数种类的齿式可表示为:
(三)啮齿动物牙齿的特点
啮齿动物最主要的形态特征是无犬齿,取代犬齿位置的是宽大齿隙(diasteme)。啮齿目(Rodentia)上、下颌各有1对门齿,兔形目(Lagomorpha)上颌有2对门齿,为前后排列。由于兔形目中的鼠兔从外形、生活习性到对人类为害均与啮齿目相似,通常将两目并称为啮齿类(grelis),统属哺乳纲(Mammalia)(图1-8)。食虫目(Insectivora)种类的外形与啮齿类亦相近,但他们有3对上门齿,且有犬齿,无齿隙。这是区别两者的关键。
图1-8啮齿目Rodentia与兔形目Lagomorpha牙齿比较
左为中华鼢鼠Myospalax fontanierii,右为草兔Lepus capensis
啮齿动物门齿非常发达,尖锐呈凿状,表面覆有一层坚硬的珐琅质,里面是松软的齿质,由于门齿无齿根,可终生生长,需要经常咬磨,形成凿状,故得名为啮齿动物。
门齿的这一特性,不是啮齿动物特有的,实际上啮齿动物这一特性出现相对较晚。生活在侏罗纪时期的哺乳动物祖先兽孔目类群(therapsids)就有这一特性。侏罗纪时期的多瘤齿类(Multituberculates)是一种小型早期似啮齿类的食草哺乳动物(始新世早期灭绝),其牙齿特点也与啮齿类相似。现有的袋熊科(Phascolomidae)、岩狸科和狐猴科(Lemuridae)动物的门齿也具有这样的特性。但像啮齿类这样极端特化的例子很少。
啮齿动物牙齿高度特化,没有犬齿,其牙齿分化为门齿、前臼齿和臼齿。因前臼齿和臼齿均生在颊部,也合称颊齿(buccal tooth)。门齿与前臼齿之间有一宽阔的间隙,称为齿虚位(diastema)。门齿仅在前面有珐琅质,所以后面的软齿质比前面消耗快,结果形成总是尖利的凿刀形门牙。门齿无齿根(gingiva),能终生生长,所以必须磨损,以求得生长平衡。这一独特的磨牙特性,使其牙齿非常尖利、有效。这也是鼠类获得巨大成功的关键之一。门齿的颜色(黄、白、橙),前缘表面有无纵沟,齿尖后缘有无缺刻,以及与上颌骨所形成的角度(垂直或前倾)等都可作为分类的依据。
一些鼠类的前臼齿退化,变得细小,而更多种类已仅存门齿和臼齿。啮齿动物的臼齿数不超过6枚,颊齿从前往后数,倒数3枚为臼齿,其余为前臼齿,最少的只有3枚臼齿。臼齿的形状为长柱形,由于釉质伸入齿质并发生褶皱,而使臼齿咀嚼面有多种结构。兔科中呈横形的嵴状,鼠科中呈3纵列的丘状结节(或称齿突dentation),仓鼠亚科中呈左右对称的2纵列结节,而田鼠亚科的臼齿表面平坦,釉质在齿的内、外侧楔入齿质内,构成一系列左右交错的片状分叶。已知,鼠兔科的牙齿数计有26颗,兔科牙齿计有28颗,啮齿目一般不超过22颗,但非洲的多齿滨鼠属(Heliopho-bius)则例外,也有28颗牙齿;牙齿最少的是新几内亚特产的颊齿鼠(Mavermvs ellermani),其上、下颌总共只有4颗门齿和4颗臼齿。
四、头骨测量
(一)头骨的基本度量
头骨的测量包括以下内容(图1-3~图1-7,图1-9,图1-10)。
1.头骨最大长(greatest length) 过去的文献中与颅全长混用。是指从头骨的最前端突出部至最后端的直线距离,即头骨的最大长度。
2.颅全长(greatest length) 简称颅长。是指从上齿槽中点至项嵴后缘突出点的直线距离。
(1)上齿槽中点(prosthion) 指两前颌骨最前端中点,对于前颌骨前端分开的类群,采用两前颌骨最前端连线之中点。
(2)项嵴后缘突出点(akrokranion) 指头骨顶部最后缘突出点,也就是枕骨的最后端,包括枕外嵴。
3.枕鼻长(occipitionasal length) 也称枕鼻骨长(occipitionasal length)。指从鼻缝点到项嵴后缘突出点的直线距离,也可以定义为鼻骨前端至枕骨最后端的直线距离。
4.颅基长(condylobasal length) 也称枕基长,是指从上门齿前面最前端或其连线中点至项嵴后缘突出点的直线距离。
5.颅基底长(condylobasilar length) 指从上门齿中缝与齿槽后缘交点至头骨左右枕踝后缘连线中点的直线距离,也可以理解为是从前颌骨的上门齿后面至枕骨最后端的直线距离。
6.基长(basal length) 是指从上齿槽中点至枕骨大孔下缘中点(basion)的最短距离。
7.基底长(basilar length) 指从上门齿中缝与齿槽后缘交点至枕骨大孔下缘中点的直线距离。
8.前颌长(premolare-prosthion length) 指从上齿槽中点至两上颊齿列最前缘端连线与腭中缝交点的最短距离。
9.鼻骨长(greatest length of the nasals) 指鼻骨最大长度,指从鼻缝点到两鼻骨后缘连线中点的直线距离。
10.鼻骨宽(greatest width of nasa)l 也称鼻骨最大宽,指左右鼻骨外侧缘间的最大宽度。
11.鼻骨前宽(width of front-end nasa)l 指左右鼻骨前端与两前颌骨前端接合点间的直线距离。
12.鼻前颌宽(nasal-premaxilla width) 也称鼻骨后宽。指左右鼻骨与两前颌骨后端接合点间的直线距离。
13.鼻上颌宽(nasal-upper-jaw width) 指左右鼻骨与两上颌骨前端接合点间的直线距离。
14.鼻吻长(viscerocranium length) 是从上齿槽中点到鼻根点的直线距离。鼻根点(nasion)也称鼻根,是额骨前缘与鼻骨中缝的交点。
图1-9兔形目Lagomorpha头骨主要测量点
图1-10啮齿目Rodentia头骨主要测量点
15.鼻颅长(midian frontal length) 是从鼻根点到项嵴后缘突出点的直线距离。
16.腭长(palatilar length) 指从上门齿槽中点到后鼻棘点的距离。后鼻棘点(staphylion)也称颅骨测定点,是翼间孔前缘与腭中缝的交点。
17.颧宽(zygomatic breadth, zygomatic length) 是指左右颧弓外缘间的最大宽度。也就是左右颧点间的距离。颧点(zygion)是两颧弓外侧的最突出点。
18.口盖长(palatal length) 是指从中间门齿齿槽前缘到腭部后缘(不包括棘突在内)的最短距离。也就是从上门齿槽中点到翼间孔最前端(不包括棘突在内)连线的距离。
19.齿虚位(diatesma length) 也称齿隙和齿隙长(length of the diastema),指从最后门齿槽后缘到同侧前臼齿槽最前缘的距离。
20.上颌齿隙长(length of the diastema) 指从最后上门齿槽后缘到同侧前臼齿槽最前缘的距离。
21.眶间宽(interorbital length, least breadth between the orbits) 指左右眼眶前缘与泪管(entorbitale)对应位置间的距离。也是左右眼眶内缘之间的最小距离。
22.乳突间距(greatest mastoid breadth) 也称后头宽(width of brain case)和乳突宽(mastoid width),指后头两乳突外侧最突出点(otion)之间的距离。也可以定义为颅骨后部左右乳突之间的最大宽度。
23.听泡长(length of tympanic bulla) 听泡的最大长度(不包括副枕突在内)。
24.听泡宽(width of tympanic bulla) 听泡的最大宽度。
25.下颌骨长(mandibular length) 也称下颌长(total length),是下颌骨的最大水平直线长,指从下牙点到下颌角点的直线距离。下牙点(infradentale)也称龈下点。是下颌骨最前端中点,也是牙龈前面的最高点。位于门齿中缝外缘齿槽基部,是骨测量法的标记。
26.上齿列长(length of upper cheek teeth) 也称上颊齿列长,是上颌颊齿列(前臼齿和臼齿)齿冠的最大长度。
27.下齿列长(length of lower cheek teeth) 也称下颊齿列长,是下颌颊齿列(前臼齿和臼齿)齿冠的最大长度。
28.上颌臼齿外宽(greatest palata breadth) 也称上腭宽,是指左右上颊齿列外缘基部间的最大宽度。
(二)啮齿动物头骨的特有度量
1.啮齿动物共有的独特度量
(1)顶骨缝长(parietal suture length) 指两顶骨接合缝的长度,即氏状缝与冠状缝交点到氏状缝与人字嵴交点间的直线距离,也可以理解为冠状缝与人字嵴中点间的距离。
(2)门齿孔长(foramen incisivum length) 指门齿孔的最大长度。因为兔形目门齿孔与腭孔合为一孔,所以也可以说是腭裂(fissura palatinum)或腭前孔(foramen anteriora)的最大长度。
(3)门齿孔宽(foramina incisive width) 指两门齿孔最外缘间的最大距离。
(4)腭桥长(palatal bridge length) 指单侧门齿孔最后缘点至同侧翼内窝最前缘点的距离。
(5)翼内窝宽(post palatal width) 也称中翼骨窝宽。指翼内窝的最大宽度。
(6)听泡长径(greatest diameter of the tympanic bulla) 是听泡的最大直径,指与颅骨纵轴成后锐角方向听泡的宽度,一般从颅骨的腹面测量。
(7)听泡间距(distance between the tympanic bulla) 指两听泡内缘间的最小距离。
(8)听泡外宽(width between oral point of the tympanic bulla) 指两听泡最外缘点间的距离。
(9)脑颅高(height of braincase) 指颅骨顶点至听泡下缘的最大高度。
2.兔形目的特有量度
(1)冠状缝长(coronal suture length, sutura coronalis length) 指额骨与顶骨间横向骨缝的长度。测量时以额骨左右后侧缘与顶骨交合点为准。
(2)颧弓长(greatest length of zygomatic) 指眼眶下缘的最大长度,也就是眼眶下缘最前端突出点与最后端突出点间的直线距离。
(3)颧弓前宽(oral zygomatic width) 指左右上颌颧突外侧缘间的最大宽度,也就是两颧弓前端外缘最突出点间的直线距离。
(4)颧弓后宽(aboral zygomatic width) 指左右鳞骨颧突外侧缘间的最大直线距离,也可以说是两颧弓后部外缘间的最大宽度。
(5)眶后缩距(interorbital length) 也称眶间宽,指两眼眶间的最小距离,即眼眶后部两额骨凹陷间的距离。
(6)腭桥宽(palatal bridge width) 指左右第二上前臼齿内缘间的距离。
(7)听泡短径(least diameter of the tympanic bulla) 是听泡的最小直径,一般与听泡长径垂直,也从颅骨的腹面测量。
(8)听泡长(length of tympanic bulla) 是听泡最大长度。指从外耳道外侧缘最突出点至听泡内侧缘最突出点的直线距离,一般从侧面测量。
3.啮齿目的特有量度
(1)额骨缝长(frontal length) 是氏状缝在额骨间的长度,指从氏状缝与冠状缝交点至氏状缝与横缝交点的直线距离。
(2)顶间骨长(interparietal length) 是顶间骨的最大长度,指顶间骨前后缘中点(包括突出部分)间的距离。
(3)顶间骨宽(interparietal width) 是顶间骨的最大宽度,是顶间骨左右侧缘与顶骨接合点间的直线距离。
(4)腭前部宽(anterior palatal breadth) 指左右第一上臼齿齿槽间的最小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