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矿山智慧矿山研究:宁夏回族自治区煤炭学会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缓倾斜特厚煤层超长综放工作面小煤柱沿空巷道加固技术研究

何维胜

(神华宁夏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羊场湾煤矿,宁夏灵武751410)

摘要 小煤柱沿空掘巷是提高煤炭资源采出率,低应力巷道布置的有效手段。小煤柱受到回采巷道掘进及工作面采动影响,经历了“失稳—稳定—失稳”过程,保证回采期间回采巷道及小煤柱的稳定,是工作面高产高效生产的重要保证。本文以羊场湾煤矿130205工作面为研究背景,采用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揭示根据小煤柱沿空巷道的变形机理和破坏特征,基于超前支承压力分布曲线与塑性区分布,判别小煤柱是否为稳定状态,基于研究成果,结合工作面、顶底板条件,提出三种巷道加固方案,经现场实测,加固后的回采巷道可有效抑制围岩变形,满足正常回采需要。

关键词 沿空掘巷 小煤柱 低应力 巷道支护

1引言

近年来,随着煤矿综采设备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及采煤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矿井开采强度逐步加大,许多矿井浅部煤炭资源已开采完毕,陆续进入深部开采阶段。为提高煤炭资源的采出率,保证工作面正常接替,越来越多的矿井尝试应用沿空掘巷技术,即沿采空区边缘或留设小煤柱掘进回采巷道。留设小煤柱的目的是将巷道与采空区隔离,避免采空区的瓦斯、积水等进入回采空间,危及生产安全。小煤柱的留设宽度是沿空掘巷技术的核心要素,当煤柱留设宽度过小时,在侧向支承压力的影响下,煤柱易发生塑性变形从而导致失稳,无法发挥隔离采空区的作用;当煤柱留设宽度过大时,不仅降低资源采出率,而且回采巷道处于应力增高区内,巷道支护难度加大,且维护困难。

2工程概况

羊场湾煤矿位于灵武矿区中部,是神华宁煤集团主产矿井之一,矿井核定生产能力1200 Mt/a,属低瓦斯矿井。2#煤层为该矿主采煤层之一,煤层平均埋深650 m,平均厚度8.4 m,倾斜长度350 m,倾斜坡度15°~23°,采用综采放顶煤工艺,垮落法处理采空区。130205工作面布置平面图如图1所示,工作面南侧为下山保安煤柱,北侧为F201正断层,东侧为130203工作面采空区,西侧为未开采实体煤。

图2所示为煤系地层钻孔柱状图,130205工作面伪顶为平均厚度0.4 m的炭质泥岩,直接顶为平均厚度4.62 m的粉砂岩与3.23 m的细砂岩,基本顶为平均厚度12.7 m的中砂岩与4.96 m的细砂岩。

图1 130205工作面布置平面图

图2煤系地层钻孔柱状图

在布置130205工作面回风顺槽时,与上工作面运输顺槽间留设宽度为35 m的煤柱,实际应用结果表明,由于130205回风顺槽与侧向支承压力峰值区内,巷道围岩变形严重,维护困难,被迫放弃大煤柱掘进。通过相似工作面矿压实测、数值模拟、理论计算等手段,决定沿130203工作面采空区留设宽度为6 m小煤柱布置130205回风顺槽,保证回采巷道处于低应力区内,缓解了巷道掘进期间的围岩控制难题。考虑在130205工作面正常回采期间,在侧向支撑压力与采动应力的叠加影响下,小煤柱极易发生失稳变形,威胁作业安全。因此,如何在回采期间保证小煤柱沿空巷道的稳定性,已成为羊场湾煤矿现阶段面临的首要问题。

3小煤柱巷道变形机理及破坏特征

3.1小煤柱巷道围岩变形机理

沿空巷道是由煤层顶底板、实体煤、小煤柱共同组成的空间,任一边界的变形失稳都会对巷道的整体稳定性产生影响。根据砌体梁理论,沿空巷道的上覆顶板结构如图3所示。回采巷道开掘前,关键块体B处于稳定状态。巷道开掘后,煤体在侧向支承压力作用下发生一定程度的塑性破坏。工作面正常回采后,受超前支承压力的影响,该处区域的煤体将受到二次破坏,极易对上覆顶板内的砌体梁机构的稳定性产生影响,造成关键块体B的滑落失稳,从而严重威胁沿空巷道及小煤柱的围岩稳定性。因此沿空巷道围岩稳定性的关键就是保证顶板内大结构的平衡。

图3沿空巷道的上覆顶板结构图

3.2小煤柱巷道变形破坏特征

沿空巷道围岩变形破坏特征如下:

3.2.1变形量大

巷道掘进期间,沿空侧围岩变形量大于实体煤侧。巷道回采期间,实体煤侧变形量大于沿空侧。从围岩变形破坏形式来看,以挤出大变形为主。软岩巷道的收敛变形量可达90 cm以上,严重时可封堵整个巷道。工作面回采期间巷道围岩移近量是掘进影响期间的4~8倍,在两帮变形量大于顶底板移近量情况下,主要采用以支为辅,以护为主的支护方式。

3.2.2非对称破坏

沿空巷道围岩承受非对称载荷作用,因此形成非对称式变形和破坏。

3.2.3敏感性强

当巷道受邻近工作面采掘影响、爆破震动、水的侵蚀、支护失效时,会引起巷道围岩变形量的显著增高。

3.2.4破坏形式多样

巷道的主要破坏形式分为顶板诱导型破坏、小煤柱帮诱导型破坏、实体煤帮诱导型破坏、底板诱导型破坏四种形式。

4围岩控制效果的数值模拟

以羊场湾煤矿130205工作面的实际工程地质条件为研究基础,以覆岩运移及支承压力分布规律为主的研究对象,利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建立三维数值模型如图4。

图4三维数值模型图

模型开挖后,根据布置煤层内的测点,可绘制出如图5所示的支承压力分布曲线。可看出距煤壁0~4 m为应力降低区;距煤壁4~10 m为塑性增高区;距煤壁10~14 m为应力峰值区;距煤壁14~50 m为应力缓降区。

图5支承压力分布曲线

煤柱内塑性区分布如图6所示:

(1)I区深度为0~2.0 m, II区深度0~1.5 m,为拉伸和剪切破坏区,表现为典型的鼓出形式破坏,在支承压力作用下,易发生片帮。

(2)Ⅲ区深度为0~2.5m,围岩易发生垮落。

(3)Ⅳ区为弹性核区,该区域不发生塑性破坏,表明在回采过程中,小煤柱可保持稳定状态。

图6煤柱内塑性区分布图

5巷道支护设计

针对巷道围岩变形特点,制订三种巷道支护设计方案。

5.1巷道支护设计方案1

对沿空巷道进行主、被动联合支护的形式,达到“主动预防,被动硬抗”的支护效果,支护范围为超前工作面100 m。

(1)巷帮煤柱补强加固支护,提高岩体力学性能,阻止巷帮煤柱塑性破坏发展。在煤柱侧巷道帮部补打两根Φ21.98 ×4300 mm钢绞线锚索,锚索间排距为800×1000 mm,与煤柱水平锚杆位置相互错开。锚索托板采用300 mm ×300 mm ×16 mm拱形托板,每根锚索充填4节Φ23×700 mm的树脂药卷(其中2节超快,2节快速)。

(2)单体液压支柱支护顶板,提高剧烈采动时的安全储备。选用DZ-42或DZ-45型悬浮支柱,配合4.8 mπ型钢梁做棚梁,一梁四柱,沿巷道宽度方向布置四排对顶板支护。沿巷道上、下帮在π型钢梁两端支设单体支柱套棚维护,棚距0.8 m,靠风巷上、下帮的支柱支设在距帮600 mm处。超前维护距离为100 m,超前支柱初撑力不低于90 kN(11.3 MPa)。支护效果图如图7所示。

图7巷道支护设计方案1

5.2巷道支护设计2

在原支护设计的基础上,采用主、被动联合支护,支护范围为超前工作面300 m。

(1)巷帮煤柱补强加固支护,提高岩体力学性能,阻止巷帮煤柱塑性破坏发展。在煤柱一侧,巷道帮部补打两根Φ21.98×4300 mm 钢绞线锚索,锚索间排距为800×1000 mm,与煤柱水平锚杆位置相互错开。锚索托板采用300 mm ×300 mm ×16 mm 拱形托板,每根锚索充填4节Φ23×700 mm 的树脂药卷。

(2)单体液压支柱和钢管混凝土墩柱支护顶板,提高剧烈采动时的安全储备。选用 DZ-42或DZ-45型悬浮支柱,配合4 mπ 型钢梁做棚梁,一梁三柱,沿巷道宽度方向布置三排对顶板支护。沿巷道上、下帮在π型钢梁两端支设单体支柱套棚维护,棚距0.8m,靠风巷上、下帮的支柱支设在距帮600 mm 处。超前维护距离为100 m,超前支柱初撑力不低于90 kN(11.3 MPa)。支护效果图如图8所示。

图8巷道支护设计方案2

5.3巷道支护设计3

与潜在危险区相比,在风巷其他区域内矿压较低,保持原有支护方案的基础上,对风巷采用补强加固方案2支护。可根据方案1支护效果逐渐减小支护强度。

在潜在危险区域,若巷道变形剧烈,保持原有支护方案的基础上,为了加强小煤柱侧的顶板支护效果,同时对小煤柱进行补强支护,可考虑在小煤柱侧补打一排钢管混凝土墩柱,作为辅助加强支护方案,如图9。该方案实施过程中,可把靠煤柱侧的一排单体液压支柱用钢管混凝土墩柱进行替换,以加强巷旁支护阻力,其他支护措施保持不变,如表1。

表1不同规格钢管混凝土支柱力学参数表

图9巷道支护设计方案3

5.4注浆加固煤柱侧松散煤体

根据围岩破坏变形机理,煤柱侧帮煤体松散,丧失自承能力,因此非常有必要对煤柱侧进行注浆加固。在煤柱侧布置两个注浆孔,采用插管注浆的方式。注浆孔沿巷帮成三花布置,邻近孔相互间距控制2m左右,注浆孔深度为3m,注浆压力1~2MPa。根据经验确定浆液扩散半径为1.5~2m。当锚网支护后,在巷帮表面喷射100 mm厚的混凝土浆封堵裂隙孔,再按设计参数对巷帮进行注浆加固。

注浆材料采用425#普通硅酸盐单液水泥浆和水玻璃按1:0.4配比,注入浆液时利用风动单液注浆泵,在钻孔内注浆时采用的注浆压力为1~2 MPa。

6结语

通过数值模拟及理论计算,针对小煤柱沿空巷道围岩易变形区域,基于围岩变形特点,分别制订不同的支护方案。截至目前,130205工作面已推进300 m,顶板平均下沉量200 mm,两帮移近量500 mm,均处于可控范围之内。实践表明,制订的三种巷道支护方案有效控制小煤柱沿空巷道的围岩变形,可满足安全开采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韩强,郑详举.锚注技术在巷道围岩加固中的应用[J].煤炭科技,2011.

[2]樊克恭,翟德元.巷道围岩弱结构破坏失稳分析与非均称控制机理[M].煤炭工业出版社,2004.

[3]韩立军.不稳定巷道中锚注联合支护[J].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1999.

[4]袁和生.煤矿巷道锚杆支护技术[M].煤炭工业出版社,1997.

[5]钱鸣高,刘听成.矿山压力及其控制[M].煤炭工业出版社,1984.

[6]何满潮,袁和生.中国煤矿锚杆支护理论与实践[M].科学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

何维胜,生于1983年,重庆市丰都县人,大学本科学历,采矿工程师,现任神华宁夏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羊场湾煤矿生产技术部副部长,从事井下采掘技术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