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擎旗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997年,老王从一名村电工正式成为一名乡电工(农电工)。他的生活也在他的努力和奋斗下一天天发生着变化。

1985年各乡成立了电管站,电管站由两名乡电工负责各村的电费收缴和总表抄录。电管站由乡政府直接管理,办公地点就设在乡政府的大院里。乡电工不去村组,每月轮换着把各村的电费收齐即可。当然,每个村的电费都由村电工去抄表收费的。

1997年,乡电管站由县供电局正式接管,并更名为供电所。将由县供电局在各村电工中选拔招收一批业务能力强、踏实肯干的村电工扩充到乡电工队伍中。老王的愿望是当一名乡电工。人生中相似的两次机会都让老王撞上了,这对老王来说,无疑是机遇也是挑战。这就好比当初从民办教师转为公办教师,只是少数人才能实现的梦想。而要真正成为一名乡电工,首选的条件不是文凭和学历,而是吃苦耐劳,工作的上进心,这正是老王所具备的。当村电工几年,老王所管的村每月的电费不仅没有一分钱拖欠,而且线损在整个乡里是最低的。虽然,老王一视同仁的管电方式损害了少数人的利益,却为他赢来了新的工作机遇。他成为一名农电工的愿望终于实现。

老王所在的供电所是西海固一个偏僻又落后的乡镇。那里山大沟深、交通不便。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一些偏远的农村没有通电,出行的交通工具就是自行车。直到“户户通电”工程的实施,才让偏远的山区人民彻底告别了煤油灯照明的历史。施工队进驻哪个村子,大家伙像过年似的,那热情不亚于当年迎接红军进村。全村人一起上,挖坑的挖坑,运杆的运杆,拽线的拽线……大家都是自发性的。只要能把电拉到自家门上,耕地、场院随便挖,哪怕是挖着墙挖着院大家都不会有怨言的。村主任亲自跟班,涉及拉电的事,只要村主任一句话,什么样的难题都能解决。最难运输杆子的地方,村民们会自发的参与进来,大家齐声吼,肩扛手抬硬生生地把杆子从沟底运到山梁上。老王曾经不止一次的被村民的壮举感动过。

可想而知,在偏远的农村大家对电的祈盼有多急切。虽然过去农网施工条件差、技术低,但村民们非常支持和拥护,所以施工进度反而很快。农网一、二期改造期间,老王曾跟着施工队跑过很多村子。他切身感受到了村民那种发自内心的欢喜和施工人员的重视。不管家庭条件好坏,全村人都轮着给施工队人员管饭,而且杀鸡宰羊的,顿顿不离酒肉。施工的那些日子,老王和施工队的工友们吃吃喝喝,享受到了人生中被重视的感觉。

老王清楚地记得,团结村的一位老人和全家人在通电的当晚,一直盯着灯泡看,瞅得眼花还是忍不住要瞅。一整夜,全家人没有睡觉。嘴里念叨着:“真是神奇啊。那么个圆圆的东西一根细绳子一拉就亮了,就跟白天一样。”而此刻,整个村子都笼罩在一片亮光中。村子里的人都集中在一起,看电视、扭秧歌,像欢庆盛大的节日。村民们脸上洋溢的喜悦和幸福是难以掩饰的。此刻,老王和工友们也感受到了做一个电工的价值。

老王曾经去过一个村子,全村不到10户人家。住在山梁上,一条峡谷有近10公里的路程,村子几乎与外界隔绝。住在山里的人很少外出,只要出大山买的最重要的就是煤油和食盐。孩子在煤油灯下写字,早晨起来鼻孔里是一团黑乎乎的东西。“户户通电”工程让住在大山的村民也告别了煤油灯。峡谷到山顶光水泥杆就栽了几十根。村干部算了一笔账,光电力投资就够这10余户村民盖起二层小洋楼的。村干部曾动员过,想让村民们搬出大山,但是村民们似乎在深山里居住习惯050了,谁都不愿意走出去。后来随着国家移民搬迁项目的推进,那些住在大山里的村民又集体搬出了大山。而那些跨越峡谷和山梁的水泥杆就此闲置了下来,供电所又组织人对线路进行拆除。在老王看来,这是对国家资源的浪费,但不难看出,国家的惠民政策不会落下每一户。而“户户通电”的政策真正落到了实处。

老王不管抄表,还是进村拉电,全靠自己的两条腿。经济上的困难是一方面,最主要是老王对机械类的东西比较木讷,别人学自行车可能用不了几天,可他就是学不会,好不容易骑上去了,又不知道怎么刹车、怎么下车,摔了几次后老王就干脆不去学了。大不了多跑几步路,骑上那个玩意胆战心惊的如同骑在了老虎身上。跑了30年,老王戏称他跑过的路估计绕地球能转两圈。

在爬杆方面,他没有长腿的优势,全靠自己的耐力和韧劲。别人骑摩托车抄表,可能100块电表不到天黑就抄完了。而他从早到晚一整天可能最多只能抄够50块电表。用老王的话说,这就好比龟兔赛跑,不怕慢,就怕站。一天下来,老王的两条腿像灌了铅。个别村子用户居住十分分散,东山上一户,西山上两户。老王就得抄完东山上的再去抄西山的电表。两个山头的距离可能10里路,而他抄来的电费可能不足一元。这在老王看来十分正常,过去山里的人家用一度两度的电都很普遍,而老王不会因为路远或者电量太少而丢掉几户。老王扪心自问,在他30年的抄表期间因为路远少抄几户的情况是从来没有发生过的。供电所的每个人都承担着全乡几百户的抄表任务,从抄表到建账,别人可能需要5天,而老王可能需要8天甚至10天。当然,老王不会因为自己靠步行抄表而少领任务。相反,他的抄表户数是最多的。他要照顾供电所里年龄比他大或者身体有疾病的同事。

每到抄表的那几天,老王一刻都不敢耽搁。厚厚的几本抄表卡把破旧的工具包撑得鼓鼓囊囊,左肩挂着工具包,右肩顶着脚扣,保险带在腰间不停地甩着,矮胖的身影穿梭在有线路、有住户的山梁和山沟中。有人说他个矮、腿短、跑得快。一会儿在这个山头,一会儿又到了那个梁顶。村里的大人孩子都熟悉他,见了面都会问一声,老王,又抄表啊!老王会带着笑应一声,嗯哪。你村的某某人上月电费没有缴清,回去捎个信,赶紧缴去,不然会有违约金的。而多数时间,几块钱的电费老王会自己先垫上。有时一个月下来他的工资全垫进电费里了。每次抄表,他的身边都围一群人,有人劝老王,每月都那几度电么有啥抄头,下来吃烟缓着来。老王只是笑笑,谁家的电费我都不敢估,用多少是多少。这就好比女人每月要来“大姨妈”,如果不小心迟早会“漏”的。说的杆底下的人都哈哈地笑起来。

有人故意会问老王,能想个办法让我每个月少缴些电费吗?老王说,这很简单,天黑了,不要拉灯,少看电视,电费就省下来了。“愣不腾腾”曾是老王的口头禅,是形容一个人做事没有分寸。他也经常用“愣不腾腾”打趣自己。老王的幽默在附近是出了名的。他为人耿直忠厚,村里人都爱听他说段子,讲笑话,他会很快和村里的人打成一片。老王会在抽烟休息的空闲,给村里人说说他当电工的事。说到高兴处,他也会给大家讲讲自己的“感情史”,讲一讲他和妻子的交往过程。步入中年的他依然光棍一个,与他在感情路上所受的打击是分不开的。当电工十几年,他也遇到过形形色色的女人,但那也是逢场作戏罢了。他经常口中提到的女人就是现在的妻子,他被她的善良、温顺所打动,这个女人让他有了组建一个家庭的愿望,而这个女人现在已经陪他走过近10个春秋。

老王终于有了一个温暖的窝。他不再像以前蓬头垢面地蜷缩在供电所的单人床上,衣服脏了、破了,有人洗,有人缝补。下班回去了,有052个暖暖的被窝,有一碗可口的饭菜。这让老王感到从未有过的满足和幸福。这种看似再平常不过的幸福对于老王来说,却是难得的。

其实电工给人的普遍印象是:一顶安全帽,一双脚扣,一条保险带,一个工具包。在老王看来,这也是一个电工上岗最应该具备的装备。曾经的抄表、收费是供电所管理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每月定时定量完成抄表任务,可以直接反映一个电工的基本素质。老王从当村电工的第一天起,就开始练习爬杆,他爬过木杆、方杆,当然爬得最多的还是圆杆。而安全帽、脚扣、保险带、工具包是随身必备的。这就好比种庄稼,你得准备好农具。爬杆子除了腿上要有劲,还要掌握一定的技巧。老王也会给加入农电队伍的新员工作一番示范和引导。他发现年轻人的学历个个都比老员工高,对新技术的掌握和应用方面也比老员工快,但在爬杆干体力活方面却普遍欠缺。这就好比打仗,老员工是久经沙场,工作经验是靠实践锻炼出来的。所以,他会翻出过去那些艰苦岁月里的工作场景为年轻人“洗脑”。在老王看来,要想成为一名出色的农电员工,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不仅是技能上的,也包括做人和处事。

老王戏称自己是“半路出家”。在没有实施供电所规范化管理之前,他没有受过系统培训和学习,全凭自己的一股子钻劲和韧劲。脚扣和保险带不像现在要定期试验和更换。村电工换了一个又一个,脚扣和保险带还是那一副。脚扣上的垫子磨平了,上杆时不停地打滑,如果脚上踩不上劲,会顺势往下溜。保险带更像个驴肚袋,补了一圈又一圈。但老王有基本的安全常识,知道保护自己,知道管电就像管老虎,一不小心就会闯大祸。尤其是停电检修,当时既没有工作票,也不办理停电手续,一个电话,电闸拉下,人就开始在线路上作业。送电时,也是一个电话通知。过去的约时停送电,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但那时,人人都那么干,大家也习以为常了。老王说,那时候每个人都有一个“冷胆”,在线路上作业,既不验电,也不挂接地线,说一声干就开干了。他记得有一次,10千伏线路停电检修,当时没有安装分支开关,停送电要电话通知变电所,当线路检修完给变电所电话通知送电后,才发现检修现场的人并没有全部撤离。万幸的是当变电所送电时,杆上的一名检修人员正踩着脚扣下杆,大家都惊出了一身冷汗。这些在今天看来处处存在严重违规操作的现象,在过去却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电力工作越干越小心、越干越害怕,是老王最近这几年最切身的体会。与过去那种盲目加蛮干不同,电力规程和制度恰恰出自对广大电力职工人身和根本利益的重视与保护。所以,老王在脑力和体力均不济的情况下还是坚持给自己充充电、补补课。尤其进入信息化时代,老王更是明显感觉到自己与年轻人之间的差距。然而,自己即将面临退休,新老更替的规律谁都无法改变。时代让他们这一茬人像淘汰的农具逐渐被新的农具所替代一样,回过头,看看这30年走过的路,经过的事,老王觉得值了。他要站好自己的最后一班岗,老王痴想,即使再干30年他也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