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课堂教学思考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意义
西部大开发是中共中央贯彻邓小平关于中国现代化建设“两个大局”战略思想、面向新世纪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大战略部署。
2000年1月,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召开西部地区开发会议,研究加快西部地区发展的基本思路和战略任务,部署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工作。2000年10月,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把实施西部大开发、促进地区协调发展作为一项战略任务,强调:“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关系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关系地区协调发展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重大举措。”对于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意义,结合思想政治课教学,可以从以下角度思考。
一、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改革开放使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迅速发展起来,同时也造成了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加大。西部地区占中国面积的2/3,和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相比,西部大部分地区人口较为稀少,自然条件较为恶劣,经济较为落后。这些情况的存在,是各种复杂的社会历史原因造成的。如果东西部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甚至出现某些地区发展差距日益扩大的问题,是不正常的,会出现西部拖东部后腿,最终导致发展严重滞后,影响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全局。因此,加快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实现全国社会经济的协调全面发展,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关系到我国跨世纪发展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
二、体现了我国正确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即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民族问题关系到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统一的全局。我国西部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又地处边疆。因此,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实现共同富裕、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和边疆安全的战略举措,对于逐步缩小地区间发展差距,加速实现全国各地区的共同繁荣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将发挥重要作用。不断加快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增强整个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从根本上巩固社会稳定和边疆安宁的大好局面,推动实现整个中华民族的全面和伟大复兴。
三、体现了维护“稳定”这个重要前提
“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邓小平同志曾指出:“稳定压倒一切。”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民族主义思潮的抬头、苏联解体和东欧的剧变,民族分离主义的浪潮对民族关系的冲击很大。因此,“西部大开发战略”既包括经济发展战略,也包括社会稳定的战略,是保持社会稳定和巩固边防的根本保证。
四、体现了可持续发展战略
西部地区的自然环境不断恶化,荒漠化年复一年地加剧,并有逐步向东推移的趋势。这不仅对西部地区,而且也给东部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严重的不利影响。因此,不遏制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就没有全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现在陕北榆林地区以北的荒漠地带,在清乾隆年间,那里还是水草肥美之地,后因粗放式开荒垦田,导致了土地荒漠化。因此,加快西部地区的发展必将改善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要集中力量抓好几个方面工作,其中之一就是“切实搞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这是西部地区加快发展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前提,是推进西部大开发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推进西部大开发,既要有紧迫感,也要有长期奋斗的思想准备,不能急于求成。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积极进取,量力而行,注重实效。既要解放思想,勇于探索,又要认真执行国家法律和政策,要加强民族团结,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社会政治局面,保证西部开发扎扎实实地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