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里的“老崔”
曾经在广播里听到过痛快淋漓的对口快板《说不愁》,在全区举办的曲艺大赛上看到过幽默风趣的双簧《打工日记》,在自治区草原文化艺术节的晚会上观看过发人深省的小品《对策》,在呼和浩特铁路局铁路沿线的俱乐部里欣赏过令人捧腹的相声《十五的月亮》……这一个个生动鲜活的艺术作品,让我们寻找到了一种新鲜美好的记忆,同时我们又惊奇地发现,这些深受人们喜爱的作品却都出自同一个人的手中,他就是中国曲艺家会员、内蒙古曲艺家协会专门理论委员会副主任、乌海市曲艺家协会主席、著名曲艺表演艺术家崔永生先生。
说起崔永生先生,我俩是多年的老朋友、老哥们儿,他年长我几岁,是我的长兄。老崔这人特别和蔼可亲,好脾气儿,好人缘儿,走到哪儿都是不笑不说话。大伙儿对他的称谓很多,场面上叫他崔主席、崔老师、崔哥……私下里则叫他老崔,年轻人称他崔老爷子。我和老崔认识较早,记得那还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那时他在包头铁路文工团做演员,说快板、说相声、演小品……因为都是搞曲艺这行的,所以我们很快就成了好朋友。那时群众文化活动非常活跃,经常在舞台上看到他的节目。那时的他细高的个子,戴个眼镜显出几分儒雅,演唱快板口齿清利、字正腔圆,普通话纯正。他的嗓音略微带些沙,在曲艺行里属于“云遮月”的嗓音,但是非常有穿透力,每一个字都能清清楚楚地送到观众的耳朵里,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与追捧。
后来因为工作调动,也正值人到中年各自的事情繁多,我们也就很少联系了。那是在2006年,内蒙古曲艺家协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上,我又和老崔见面了。我惊喜地得知老崔当选为乌海市曲艺家协会主席。大家非常高兴,内蒙古文联的领导和同志们纷纷表示祝贺,老崔也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一副任重道远的样子。在全区盟市级文联成立曲艺家协会的只有乌海市,建立这个市级曲艺家协会老崔可渭功不可没。
接下来这几年,老崔一方面引领着乌海市的一帮曲艺痴迷者,创建了“乌海市曲艺周末乐”,创作、排练、演出忙得是不亦乐乎,但老崔依然是潜心创作,笔耕不辍。近年来他创作的作品屡获大奖:小品《对策》《关系》《图啥》2014年至2016年获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一、十二、十三届草原文化节编剧奖、剧目奖;小品《对策》获内蒙古西部小戏小品大赛一等奖,同年又获中国西部“韩启祥”杯曲艺大展一等奖;小品《图啥》2016年获中国第九届曲艺牡丹奖入围奖;快板书《巧劫狱》、对口快板《说不愁》获内蒙古自治区第一、二届曲艺大赛一、二等奖;相声《我冤不冤》获内蒙古自治区第二届曲艺大赛三等奖……老崔宝刀不老,凭着对曲艺事业的爱好与责任,尤其在创作思想、理念、选材、结构、艺术想象等方面日臻成熟,好作品接连不断,一发不可收拾,简直成了曲艺界的获奖“专业户”了。
今年春季,看着老崔送来的厚厚的《快板演唱浅说》书稿清样,内有作品一百多部。我不由得为老崔的创作成果赞叹不已,敬佩之感油然而生。这本书可以说饱含了老崔数十年呕心沥血之作,记录了他在舞台表演和创作中的感悟。书中对打板技巧、练气发声、创作韵辙、舞台表演等都有独到的见解。尽管是浅谈,但在内蒙古地区汉族曲艺相对薄弱的情况下,尤其是对于致力于学习曲艺、爱好曲艺的青年朋友们来说,的确是一份十分可贵的资料。据我了解,老崔培养快板学生不下百名,辅导机关、企业、部队、社区、学校的业余演员更是不计其数,有的进了专业曲艺团体,有的则是单位文艺骨干,用老崔的话来说,写这本书不图别的,只为给后人留个念想,也是他对自己大半生从事曲艺创作与表演的一次梳理。朴实的话语,蕴藏了一个老曲艺人的追求与梦想,我由衷地要为老崔的这本书点个赞!这些曲艺作品大部分是他亲自登台表演过的,这一个个鲜活的作品,可以说影响了几代观众,也成为我区文艺舞台上一个个闪光的记忆,这更是对他生命轨迹的记录与诠释!每当他回首往事时,也是几多感叹,几多知足,几多欣慰啊!虽然也曾历经磨难,但他对曲艺事业痴心不改,凭着满腔的热情、丰厚的生活积淀,为他的创作道路和人生命运,推开了一扇明亮的窗户,走出了一条充满阳光的艺术之路。如今的老崔已年近古稀,却仍然跋涉在为曲艺事业传承、发展、繁荣努力的路上,为社会为人民送欢乐,阅尽人间沧桑,唱出时代精彩。以老崔的性格,这本书的出版也仅是他“万里长征”的起步,创作热情高涨、生活积累丰厚的他怎会停笔呢?我们期待着他的下一部更加精彩的作品集问世。
文艺作品讲究的是艺术感觉,判定一个剧作家的成就与功力,主要的依据就是看他所创作的文本中有没有显露出一定的艺术感觉。艺术感觉即是剧作者对生活的审美体验,一个剧作家的独特的审美体验,首先会通过独特的意象表现出来。我看老崔的作品集时有一种强劲的感觉,那就是:有筋有骨有担当,有情有爱有信仰。毕生为民求欢乐,说学逗唱皆文章。
茅耀光
2018年2月1日写于呼和浩特
(本文作者系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内蒙古曲艺家协会名誉主席,原内蒙古军区政治部文工团艺术指导,著名编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