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校学员资政报告:宁夏区委党校、宁夏行政学院第49期中青班学员调研报告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中卫枸杞产业面临问题及对策建议

赵吉文

近年来,中卫市认真实施科技兴农战略,积极推进基层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工作,坚持走科技与农业生产紧密结合的新路子,大力推广新技术,不断引进新品种,着力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加强特色农产品品牌保护,打造了枸杞、硒砂瓜、设施蔬菜等一批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及其品牌产品,努力实现特色农业的品牌化,促进了农业特色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中卫枸杞产业现状

枸杞是中卫特色农业的两大主要品牌,其中中宁县是世界枸杞的发源地和正宗原产地,1961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唯一的枸杞生产基地县,1995年获得“中国枸杞之乡”称号,“中宁枸杞”是宁夏首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中国驰名商标。长期以来,中卫市积极传承历史资源禀赋,坚持走特色化、品牌化、精品化之路,强力推动了农业特色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截至目前,全市枸杞总面积发展到32.6万亩,其中:中宁县20万亩、沙坡头区6.9万亩、海原县5.7万亩,基本形成了以中宁清水河产区、天景山产区等六大产区为核心,以沙坡头区兴仁、香山中部干旱带压砂地,海原县三河、七营、西安镇为主的枸杞产业区域化生产格局。全市枸杞干果总产量达到6.1万吨,年产值达24.4亿元,综合产值达46.4亿元。产品走向欧美、东南亚、日韩、中东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量7300吨,占全国一半以上。年出售枸杞鲜果642吨,年销售额1.28亿元,跻身全国农业区域品牌前十强。枸杞产业已成为脱贫富民,推动中卫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中宁枸杞多次荣膺“最受消费者喜爱的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荣登“2017中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榜单。中宁枸杞种植系统荣列“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榜单。“中宁枸杞”位居全国农业区域品牌价值四强。

截至目前,全市枸杞深加工企业发展到51家,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30家、高新技术企业1家、出口企业24家、上市公司1家,2017年深加工产值达20.5亿元,枸杞加工转化率达20%以上。研发枸杞果酒、枸杞籽油、枸杞花蜜、枸杞芽茶等6大类30余种产品,培育出了“早康”“宁夏红”“杞芽”等34个自主知名品牌,中宁枸杞3个产品获得中国名牌农产品称号。枸杞产业成为中卫最具特色的富民产业、最显活力的文化产业、最有影响的形象产业、最富前景的生态产业、最为时尚的养生产业,也使中卫成为宁夏和全国的枸杞核心产区。

二、中卫枸杞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从近几年发展情况看,宁夏枸杞受青海、新疆、内蒙古、甘肃等地枸杞的冲击较大,新疆、内蒙古等地的产量也超过万吨,青海地区更是大面积发展,迄今种植枸杞面积已达28万亩。青海的有机枸杞在2014年出口创汇达1000万美元,创历史新高。根据青海省海西州农牧局统计,目前海西州有机枸杞种植面积达6.13万亩,是中国有机枸杞种植面积最大的区域,该地区每年经欧盟认证的有机枸杞出口额也位列中国首位。分析中卫枸杞生产情况,我们发现在生产规模、品牌保护、产品质量提升、市场竞争力等方面还存在以下问题和不足。

1.标准化生产水平不高。虽然中卫市各县(区)枸杞种植已采用了“企业(合作社)+基地+标准化”的模式,但标准化生产基地规模小,规模化种植面积仅占总面积的46.9%,一家一户种植模式占比较大,这种现象极大地制约着枸杞种植向规模化、标准化方向发展。枸杞良种苗木繁育、基地建设、产品加工、质量检测等环节标准化程度不高,枸杞标准体系急需完善,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应用率不高,鲜枸杞设施制干技术落后。

2.经营主体竞争力不强。中卫枸杞呈现出“一市多业”的发展状况,枸杞产业集中度不高,规模优势不足。从经营主体的发展情况看,全市新型枸杞经营主体虽不断增加,但规模较小,其经营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水平不高,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农产品深加工链条较短,经营主体抱团发展能力较弱,枸杞经营主体有待于进一步做大做强。

3.提升枸杞质量难度大。提高枸杞品质,在把好种植关口的同时,要重点抓好病虫害防治、枸杞烘干等关键环节。目前,病虫害统防统治仍然使用低毒农药,生物防治、物理防治措施没有形成效果。一家一户种植的枸杞,其标准化种植程度低,水、肥、药方面存在着严重问题,生产出的枸杞没有经过产品检测直接进入市场,无法追溯其质量源头。自然晾晒过程中的“二次污染”也严重影响着枸杞质量。近年来中卫市大力推广枸杞鲜果机械制干技术,鼓励企业(合作社)建设新型能源枸杞烘干设施,但因成本高,暂未列入国家农机具补贴目录,造成部分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无经济能力购买。同时,枸杞烘干设施建设用地与占用耕地之间存在矛盾,枸杞烘干工作环节没有得到很好解决,枸杞提质增效水平有待进一步加强。

4.枸杞系列产品比较单一。枸杞加工企业小而全、小而弱,同质化严重,缺少引领中卫枸杞产业转型升级的企业,更缺少在市场上叫得响、具有一定竞争力的拳头产品。中卫市80%以上的枸杞以干果形式销售,枸杞系列产品比较单一,枸杞深加工产品种类少、档次低、附加值不高。加之科技研发能力弱,枸杞药用、保健、美容、养生等功能尚未发挥出来,枸杞叶、花和地骨皮的开发利用更少,难以获得枸杞高附加值。这些严重制约着产品档次的提升,影响了产品市场占有率。中卫枸杞带动二、三产业发展活力不足,市场竞争力和抵御风险能力较弱,产业核心竞争力不强。

5.枸杞品牌保护难度大。随着青海、新疆、内蒙古、甘肃等省区枸杞种植面积的快速增长,枸杞产量逐年增加,每年大约有超出中宁枸杞产量4倍的外地枸杞假冒“中宁枸杞”销售,产品鱼龙混杂、质量参差不齐,给“中宁枸杞”品牌带来了严重危害。同时,中宁国际枸杞交易中心存在市场定位低、产品准入门槛低、质量把关不严、证明商标管理不够严格等问题,“中宁枸杞”目前仍使用塑料袋包装,与“中宁枸杞”161.56亿元的区域品牌价值不符。

6.枸杞产品市场营销渠道不宽。尽管中宁枸杞销售网络目前已遍布全国136个大中小城市,并远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未形成营销规模。加之企业宣传重视程度不够,中宁枸杞对外影响力不足,实体店销售渠道不宽。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消费已成为人们的主要消费方式,枸杞线上销售发展迅速,但销售监管难度更大,存在恶意竞争现象。

7.产业文化融合发展程度不高。中宁作为国务院最早命名的“中国枸杞之乡”“中国枸杞文化之乡”,枸杞文化氛围不浓,没有“中国枸杞文化之乡”的韵味,也未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力。枸杞历史、养生文化传承不够,对枸杞药食同源、保健养生、抗衰美容等核心文化资源挖掘不多,枸杞产业与枸杞文化、全域旅游、休闲农业、特色城镇及新农村建设融合发展不够。

三、做好枸杞产业的对策建议

为做优做强中卫枸杞产业,要坚持“一特三高”(特色、高质、高端、高效)的现代农业发展定位,以争创宁夏枸杞核心产业带和枸杞现代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为目标,持续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互联网+现代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发展、农业保障体系建设,在继续做大做强龙头企业的同时,加强对新成长企业的培育。通过对种植流通、加工研发、市场营销三个环节的整合,实现对枸杞稀缺优势资源的集中,加快枸杞产业整合发展的步伐,创新中卫特色农产品的发展路子。

(一)推行标准化生产,促进产业提质增效

实施无公害枸杞行动计划,加大对农药市场清理整顿,从源头上控制高残剧毒农药的使用,积极推行对枸杞病虫害的统防统治,严把枸杞生产第一车间源头关。加大推行无公害枸杞生产技术与标准化生产普及力度,加快无公害枸杞产地和无公害枸杞产品认定与认证工作。加强无公害枸杞的宣传力度,全面推广节水灌溉技术,采用多种方式,重点抓好对农民的培训与引导,使其转变经营理念,树立产品质量安全意识,提高技术素质。科研与推广部门要根据市场发展变化调整改进传统技术,从枸杞生产实践中总结研发推广新技术,不断完善枸杞生产技术规程、质量标准和质量控制体系。积极引导农民推进枸杞标准化生产、无公害生产,积极组织研究、示范绿色食品枸杞、有机食品枸杞生产技术,不断扩大绿色食品枸杞、有机食品枸杞生产规模。借鉴舟塔乡杞惠农联合社试点经验,培育集枸杞种植修剪、农资供应、中耕除草、统防统治、劳务中介、金融服务等为一体的社会化服务组织1~2家。巩固建设国家级出口农产品(枸杞)质量安全示范区3万亩,新建出口农产品(枸杞)质量安全示范区1.5万亩;加快国家良好农业规范(GAP)认证示范县创建工作,继续开展枸杞有机认证试点工作,鼓励企业开展绿色、HACCP、道地中药材、国际国内有机枸杞等认证,全面提升宁夏枸杞质量。

(二)加强企业培育,提升经营主体竞争力

实施龙头带动战略,大力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的经营模式。采用基地挂牌、产地认领、订单生产等多种契约合同办法,以资金、技术、土地、设施等折价入股的方式,运用资源共享、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新机制,做到资源配置科学化,产业分工合理化,完成企业与农户的对接。中宁县是宁夏枸杞的核心产区,是我国最重要的枸杞集散地。要让“中宁枸杞”品牌能同时造福于沙坡头区、海原县,逐步将处于清水河流域产业带的沙坡头区、海原县枸杞基地纳入中宁枸杞产区,整合中卫枸杞产区资源,鼓励县(区)企业抱团取暖,做大做强,强强联合,整体提升枸杞产业效益,推进中卫枸杞产业规模化、现代化集群发展。充分利用宁夏枸杞原产地域保护优势和“宁夏枸杞”“中宁枸杞”“杞浓”“宁夏红”等品牌的优势,采取有效措施,杜绝无序竞争,加大资源整合力度,积极探索整合组建2~3家不同系列的枸杞深加工集团,尽快形成产业规模,抢占国内外市场。催生5~7家经济实力强、销售网络完善、经营规模大、经营信誉好的营销龙头集团,形成产、加、销有机配套、有序竞争的良性发展体系。

(三)强化创新驱动,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成立中宁枸杞院士工作站,加快枸杞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科技研发及成果转化,力争研发生产新产品3~4个,发布“中宁枸杞”标准,制定国家道地中药材中宁枸杞生产技术规范。加大枸杞科技研发投入力度,充分发挥枸杞职业技术继续教育学院、天津杞源堂枸杞创新研究院、宁夏枸杞产业人才高地工作站等平台作用,大力培养高技能人才、实用人才。实施科技创新计划,解决产业技术瓶颈。充分发挥宁夏枸杞产业发展联盟、中国优农协会枸杞产业分会等社会组织的纽带作用,同时加强与中国科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宁夏农林科学院、宁夏大学等科研院所的合作,加大枸杞采摘、保鲜、制干、精深加工等关键技术环节的研发与创新。在培育龙头企业方面,在继续做大做强宁夏红、中杞、早康、全通、杞泰、鑫阳、万齐、顺元堂、御萃坊、永寿堂、大地生态等有发展潜力企业基础上,重点加强对天仁、尔康、天士力、乌玛、源泉、中沙绿城等新成长企业的培育。深度研究枸杞种质资源、药食同源、保健养生、抗衰美容等方面的机理作用以及活性物质提取方法,解决枸杞采摘机械化难题,为枸杞产业提档升级寻求新的突破口和增长点。

(四)做强精深加工,研发枸杞新产品

着力构建“10%鲜果+50%干果+40%深加工”的产销模式,实行嫁接式发展,积极与科研院所合作,力争在枸杞深加工产品方面实现新突破,提升产品附加值。同时开展技术创新,在冷冻制干枸杞试生产、全球首条枸杞糖肽生产线正式投产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枸杞糕点、枸杞粥、枸杞养生煲汤料、枸杞饮料、枸杞酵素等新产品的研发生产,使枸杞精深加工向高端多元方向发展。支持宁夏红、早康、全通、源乡等企业提升拳头产品产能和技术创新,开发功能型、保健型产品,集中力量打造龙头企业,促进枸杞产业向中高端、多元化方向发展。支持龙头企业积极同国内外著名的饮料、酿酒、制药、食品加工集团合作,鼓励龙头企业联合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建立研发中心,开发新产品,研发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提高产品档次,力争到2020年末,培育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达到8家以上,培育销售收入过5亿元的企业达到3家以上。深加工产品达到10大类50多个品种,全市枸杞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20%左右,全力打造中国最大的枸杞产品加工基地。

(五)加强品牌保护,提升枸杞品牌知名度

加大中宁枸杞商标使用规范。建立包装物备案制度及企业诚信体系,实行动态管理。推行“枸杞品牌+企业自主品牌”模式,着力打造“中宁枸杞”区域公用品牌,鼓励企业培育自主知名品牌,争创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宁夏著名商标、宁夏名牌产品等。所有“中宁枸杞”证明商标准用企业必须加贴产品质量追溯标识,进入质量追溯系统。严格监管标识使用,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全产业链质量安全追溯模式,采用物联网技术开展信息自动化采集,鼓励出口企业积极进入“同线同标同质”平台,逐步消除国内外市场产品质量差距。实行宁夏枸杞原产地产品保护,重点对“中宁枸杞”“宁夏枸杞”这两个干果产品品牌进行国内外市场开发,对“杞浓”“宁夏红”“圣杞乐”等现有优势的加工龙头企业品牌进行产品流通定位。加大执法力度,强化商标维权打假工作,建立中宁枸杞品牌保护跨区域合作机制,保护“中宁枸杞”品牌。完善中宁国际枸杞交易中心基础设施(统一枸杞陈列专用柜、原生塑料枸杞专用袋、枸杞专利包装箱),提升综合服务能力,打造集文化展示、产品交易、电子商务为一体的现代化枸杞交易中心。

(六)拓展营销渠道,提升枸杞产品市场竞争力

在完善中宁枸杞专业批发市场功能的同时,在惠农区、原州区建立枸杞专营市场,尽快改善当地分级包装滞后、流通不便的现状。通过完善壮大枸杞协会和集团公司,运用现代企业运行机制和先进物流方式,逐步引导整合现有产品营销组织,组建宁夏枸杞系列产品营销配送集团。加强对枸杞市场的监管,对在宁夏枸杞市场从事批发、运销的商业企业实行资格审查与信用评价制度。鼓励有经营能力的企业或个人到国内各大中城市设立枸杞系列产品直销窗口,借助市场广告,加大宣传,建立营销网络,培养一支高素质的营销队伍,肩负信息传递和品牌维权重任,特别要扶持龙头企业走出去,到国外建立合作公司或窗口,把品牌产品全面推向国内外市场。实施“互联网+流通”行动,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建立集实体销售、电商、微商为一体的现代枸杞品牌培育市场营销体系。建立电商孵化中心、农村淘宝运营中心,实施中宁枸杞“百城千店”计划,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大型农产品展销会,利用中宁网、枸杞姑娘等网站、微信公众平台等新媒体,全方位、立体化宣传中宁枸杞品牌。

(七)加强文化宣传,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深度挖掘和开发枸杞文化产品。成立中宁枸杞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研究、整理、开发、拓展枸杞文化,对枸杞剪纸、刺绣、书画、文化装饰品(瓷板画)、民俗纪念品、礼品、工艺品、旅游纪念品等进行产业化生产。传承弘扬枸杞文化,建立文化产业融合发展体系,做好中宁枸杞种植系统申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和“中宁枸杞”国外商标注册进程。加快实施中宁枸杞“百城千店”计划,推进中宁枸杞进药店、进超市、进宾馆、进机场活动,力争年底建成专卖店和专柜600个。积极筹备首届中国(宁夏)枸杞产业博览会中宁枸杞文化节,召开中宁枸杞专场推介会,组织枸杞企业参加国内外各类农产品博览会、展销会。积极融入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依托沙坡头旅游区建设,立足枸杞产业,支持龙头企业围绕枸杞发展创意农业、体验农业,丰富乡村旅游业态和产品,促进多业态融合发展。完成舟塔村特色产业示范村建设,引导玺赞生态枸杞庄园创建星级旅游景区,规划枸杞生态观光“一日游”精品路线,培育小盐池滩生态枸杞观光游,发展枸杞采摘体验游,打造枸杞休闲养生、田园综合体旅游目的地,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释放农村发展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