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程度”与“话语量”成反比
有些人,尽管话很多,但他的话总是没有什么分量,无法打动别人,这是什么原因呢?
从话语分量角度考虑,这大多是因为经验不足导致的。
很多缺少经验的人往往大脑里的第一反应是:“我不太清楚,但是……”“我刚分到这个任务,还没有时间了解”,以此来逃避问题。后面即便他们表达的内容是正确合理的,但却无法为他们的话增加分量。
此外,这大多是因为当事人没有意识到问题所在。这类人内心普遍认为:“我不是直接负责人”“最终责任,由某某承担,不会影响到我自己”。无责任心的人,即便口齿伶俐、表达流畅,也是心中毫无底气的。
其中,尤其是承担商品营销的负责人,如果发言没有分量,就很难获取客户的信任。
营销这个职务,需要站在企业前线打头阵,甚至要对公司的效益负责,为最终结果承担责任,是项目管理中的核心部分。
营销负责人往往实际工作经验丰富,有责任感。因此,有时候可以放低姿态退后一步,有时即便会引起对方不悦,依然需要大胆直言,保持强有力的沟通方式。
然而,话虽如此,年轻人大多经验不足,这种现状并非一时半会儿可以解决。
那么,该如何是好呢?
增加语言表达的分量
是不是我们需要掌握更多的交谈技巧,尽可能拉近与客户之间的距离,建立更亲密的对话关系?是不是我们需要在与客户交谈中添加更多有趣的内容?其实,我们要做的恰恰与之相反。
我们需要改变的,不是谈话的技巧,而是“谈话内容的分量”。
众议院议员小泉进次郎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
“要让语言表达有温度,有分量。”
这才是最重要的关键。
你所说的每句话,都需要承载重量,让话语有分量。如果只是善于谈天说地的闲聊,人们最多会认为你是个有趣的人而已,而不会帮助你实现任何期待出现的效果。
换言之,每句话,都应该包含着期待与信念,持续增加话语本身的重量感。
与其话语重复,不如保持沉默
要想达成这一点,首先需要减少话量,而不是增加话量。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有意识地进行训练,将自己所思考的问题以简短精炼的方式进行总结。
如今,无论是电影、书籍、美食还是旅行,我们已经习惯了通过“别人的评论”而评价。首先,我们要放弃的就是这一类囫囵吞枣的行为。
我们要养成通过自己阅读,自己试吃,自己亲身体验,之后自己独立做出判断的习惯。然后,进一步思考自己为什么认为这个好吃,为什么认为那个无趣,分析原因,并尝试以简短的语言总结出来。
这种训练,能帮助我们锻炼出“自我判断能力”,帮助我们逐渐形成“任何事情都可以自己来决定”的掌控感,自然会增强我们的自信心。
有时候,我们之所以会一不小心讲太多,正是因为我们不够自信。因为不自信,所以想要通过多余的语言来掩盖。
话语分量在于“思考”。
有了思考,语言才会有力量,即便话不多依然能简短有力地表达出重要信息。
不用害怕寡言少语冷场。
在公司里,我经常被称为“最后出拳的人”。
通常,在会议开始时我经常会保持沉默。等成员们的意见发表得差不多,所有的问题都提出来之后,我才开始发言。
我们有一个错误的判断就是,发言越多的人,就是“积极参加会议”的人。然而实际上,只有“重要的发言”“一句话改变整个方向”的表达,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发言,才能赢得信任。
无论是商务交流还是私人沟通,“信任”是至关重要的资产。
要获取信任,就不要害怕话太少。
我们要将增加话语的分量这一点作为沟通时最重要的课题来攻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