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传达 简洁明了
有很多人,总认为自己表达能力不佳,是因为不够聪明,然而实际上,智商与表达能力高低之间并不存在必然联系。
真正聪明的人,往往也能有出色的表达。因为他们在自己脑海中已经领悟透彻,能自由组织语言,简洁明了陈述问题。
如果你在表达方面有所欠佳,首先你要解决的不是使用晦涩难懂和拐弯抹角的词汇表达,使发言尖锐犀利,而是:言简意赅和通俗易懂。
因此,我一直推崇在演讲时,无论对方是小学生还是行政人员,都要做到通俗易懂。
例如,在我负责连载的专栏《朝日小学生报纸》中,我对专栏里出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经济危机的危害”“美国对中国提高关税”等问题,也都使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进行说明,让孩子们也能轻松理解。
政治家在做演讲时,特别爱用晦涩难懂的官方措辞。其实,那样的演讲,远不如选择小学生都能听懂的语言表达效果好,后者通俗易懂,所以更具有说服力。
我的观点是:无论听众是谁,力求内容简洁明了,表达通俗易懂。
将交流的“目的”提炼为一个关键动词
那么,如何让小学生都能轻松听懂呢?
那就是,将谈话的“目的”归纳为一个核心词汇。
无论是大型会议发言或是每日例行会议,必定有一个核心词。这个核心词汇需要非常明确。如果表达中毫无重点,均匀用力,则会出现词不达意,传达信息不准确,听众也很难给出明确判断。
确定好“核心”后,想尽一切办法,强调发言的核心,最终必然会得到听众理解与认可,实现预期目标。
一个故事,总会有一个词是贯穿整个故事的灵魂。如此想来,表达简洁明了也并非难事。这个核心词汇,就是动词。
例如,我希望报社明年继续将专栏连载交给我,那么,我交流时的关键词就是“继续”一词。只要抓住这一点,我就可以围绕这一核心表达我的意愿。“如果让我继续做专栏连载,我可以写某某主题”,“如果让我继续连载,可以吸引某些读者”,“如果让我继续连载,可以留住忠实的追栏目的粉丝们”,等等。
如果此时,你只是表达“我热爱报纸”“热爱文字创作”“通过专栏增加收入”等内容,就会出现多个动词混杂的情况,导致真正的重点不突出,目的不清晰,甚至最后都不能明确传达出自己的意愿。
同样,在给毕业求职的同学们讲历史人物时,我也经常使用核心的关键词进行描述。织田信长是“推翻”,丰臣秀吉是“扩张”,德川家康是“平定”,坂本龙马则是“结盟”,佛教就是“开悟”,我使用以上核心关键词来概括总结。学生们听了之后,就会产生了解这些动词代表的意义的意愿,进而会去关注人物行为等。
找到自己的关键词,也就等于找到了自我宣传的“核心”。
将表达目的词汇“动词化”“关键动词”强调表达的目的
如果希望交流沟通效果好,在与人见面交谈时,尽可能将表达词汇“动词化”。例如,见客户主要目的是维系关系,保持友好往来。因此,首先需要时刻提醒自己,见面时的核心词就是“和睦相处”,如此一来,与客户交流时就能紧紧围绕这一目标有序进行。
如果今天参加会议,主要目标是希望会议通过自己的提案,那么核心词就要定位为“通过”,而不是“获得认可”,因为后者大概率会让这件事情成为他人主宰的事,而非由自己所控制。
自始至终,选择使用表达自己主观目标的动词。
传递信息,抓住关键词足矣。选择明确合适的动词,用准确的语言集中归纳。
如果你表达能力不佳,一定要时刻提醒自己记住这一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