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的中国美学史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庄子:自由最美

庄子(图3)与老子并称“老庄”,是道家学派的另一位代表人物。如果说老子的以“道”为美稍显高深而难以把握的话,庄子的自由之美的思想则更加具体、更加形象,他让我们明白怎样才能体会到“美”。庄子也因为他的自由之美而被闻一多先生评价为“最真实的诗人”。

庄子,名周,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因崇尚自由、无为而几乎一生退隐。庄子的哲学思想和美学思想都是以追求“自由”为核心的。这种对自由的追求,启示后人怎样才能有一颗发现美的眼睛和感悟美的心。

庄子继承了老子的思想,也认为“道”是最高的、绝对的美。因此,他说对于“道”的追求与感悟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但是如何才能把握“道”,并进而把握“美”呢?庄子首先给出了两个美学名词——“心斋”“坐忘”。“心斋”就是指空虚的心境,“坐忘”就是指人要从生理欲望和是非得失的计较中解脱出来。如果一个人醉心于权力、利益等,必然将自己的大部分甚至是全部目光和心力放在对这些东西的追求上,这样他就不容易甚至不会发现生活中的美。因此,人们如果不能保持一颗平静、单纯的心,就无法发现生活中的美。而庄子的“心斋”“坐忘”就是要人们从自己内心彻底排除利害观念,老子认为,做到这些,才能不受束缚,达到自由,才能发现并把握“道”和“美”(图4)。

0432

【图4】[明]仇英《南华秋水》(本图取材《庄子·秋水》)

和这一点相似,老子也曾提出要“涤除玄鉴”,“玄”指“道”,“鉴”是看见、感悟、把握的意思。这就是说人们要排除主观欲念和成见,保持内心虚静,才能把握“道”。老子的这一思想与庄子的“心斋”“坐忘”,在美学研究中,属于审美心胸的理论,也就是告诉人们只有心灵纯净并且热爱生活,看到鲜花、草地,看到细雨、飞雪,才会感到自然生命之美。

庄子对美还有一种认识也值得我们借鉴,那就是“美”与“丑”是相对的,是可以转化的。在庄子看来,作为宇宙本体的“道”,是最高的美,而现实的物质世界的“美”和“丑”在本质上是没有差别的。在《庄子·秋水》篇中,庄子讲述了这样一则寓言故事:河伯水量很大,以为自己是最美的,但到了北海,看到了北海的浩渺,便发现自己丑的一面。因此,庄子认为,“美”与“丑”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它们的本质都是“气”,是相同的。庄子在他的文章中,描写了很多外貌丑陋或者身体残疾的人,以此告诉人们,美与丑、得与失都是一样的,因为他们都表现了生命的“气”,一个懂得“道”的人不应该去计较这些。人们在欣赏绘画作品的时候可能也有过这样的感觉,一幅画有一个挥舞着镰刀在金黄的麦田里丰收庄稼的普通农民的画,和一幅画着五彩鲜花的画相比较,前者更容易给人以心灵的触动和力量,让人看到生机,看到生命的“气”,因而也会觉得更美。

受庄子这一思想的启示,后世许多艺术家创作出很多以丑为美的作品,但是,以丑为美并不是一味地追求以“丑”来表现新奇和个性。丑在某些情况下也是美的,这需要一个前提,就是它包含着一种内在精神和品质,在庄子看来,这才是一个东西之所以美的最重要的原因。因此,用一颗虚静之心去体会事物中所包含的真谛,才会发现美。

0440

【图5】[南宋]马远《孔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