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台榭,美宫室
到了春秋时期,瓦在建筑中的使用已经相当普遍,山西、湖北、河南、陕西等地发掘的春秋时期的遗址中,发现了大量各式各样的瓦,还有专门放于屋檐前端的瓦当和半瓦当。陕西凤翔的秦雍城遗址中还出土了规格统一的砖和结实而带花纹的空心砖(图6),这说明在春秋时期,我国已经开始在建筑中用砖了。
春秋时期在建筑上的一个重要发展是出现了高台建筑——台榭。台榭主要用于建造各诸侯王的宫室,一般先在城内筑起数座高台,高度在10多米以内,再在上面建造殿堂和居室。山西侯马晋国遗址中发现了一座高7米的夯土台,面积约5600多平方米。夯土是古代的一种建筑材料,指经过加固处理,密度比自然土大,又很少有空隙的压制混合泥块。这样的高台最开始是出于政治、军事需要而建造的,后来也有单纯为享乐而建造的。
战国时期,封建生产关系日益成熟,最终封建制取代了奴隶制。之前专门为奴隶主服务的手工业得以自由发展,从而促进了商业的发展、城市的繁荣。春秋之前,城市的建设多是以政治为目的的,规模不大;到战国时经济文化发达,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建设迎来了一个新的高潮。很多诸侯国的都城,如齐国的临淄、赵国的邯郸、魏国的大梁都发展成了大型的工商业城市。比如,战国时期齐国故都临淄的城市遗址,城内街道纵横,铁器作坊和制骨作坊散布各处,就连宫殿周围都有多处作坊。另外,齐国宫殿的遗址处仍留有一个高达14米的高台。
【图6】秦砖
战国时的很多城市遗址中都留有这样的高台,燕国的大城市下都遗址中目前有大大小小50多处。近年,秦国的都城咸阳一座宫殿高台建筑遗址被发掘出来。这座高台呈长方形,高6米,面积约2700平方米。台上殿堂、居室、回廊、浴室、仓库、地窖高高低低,形成了一组错落有致的建筑群,十分壮观。这组建筑中,寝室有火炕,居室和浴室里有壁炉,地窖可冷藏食物,还设有排水系统,设施齐全,显示了战国时的建筑水平。可见,当时关于“高台榭,美宫室”的记录确实不假。
西周初年分封诸侯国的目的主要是巩固西周新建立的政权,维护它的统治。早在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的时候,就存在着大大小小的成千上万的部落,一个部落可以说就是一个诸侯国。这些诸侯国相互独立,通过征服或联盟的方式结成国家。相传,大禹治水成功,被推举为王时,前来祝贺朝拜的有“万国”之多,这些部落小国经过夏、商上千年的分化组合之后,到西周灭商时仍然有1200个以上。西周建立后,不可能将这些诸侯国一一兼并。那么,如何防止这些诸侯国强大起来威胁西周的统治呢?
西周的统治者想出了自己的办法:一方面,对原来的诸侯国重新进行分封,甚至恢复一些已经灭亡很久的诸侯国来笼络人心;另一方面,把西周王室子弟和功臣也分封到全国各地,以便监视和控制这些诸侯国。据说西周初年周公摄政时一次分封了71个诸侯国,其中王室子弟就占了53人。这样,西周初年的诸侯国就越封越多了。这些诸侯国当时都很小,便于周王室的控制,对维护西周初年的政治安定的确起到了积极作用,而由此形成的分封制则对中国后世历朝的政治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图7】阿房宫复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