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珍珠港事件
“看到新闻,我整个人都热血沸腾了”
口述者:中学生 板桥康正
1944年末,他进入日本海军兵学校学习,还没毕业,“二战”就已落幕。“我入学仅10个月,军校教育就在我生命中留下了强烈的印记。如果能重返青春,如果还有来生,我依然会选择当一名军人。当时的教育崇尚纪律至上,那种弘扬钢铁般严明纪律的教育理念,在当今世界已经绝迹。一切都显得井然有序。我们全力以赴,服从命令,天天如此,向着同一个目标。为了国家,我甘愿献出自己的生命。”
如今,他是大乘寺的住持。这座位于日本金泽市郊外的古寺,隶属禅宗佛教曹洞宗一派。身上的住持法袍昭示了他在寺中的地位。寺院面积辽阔,瓢泼大雨顺着屋檐飞流直下。已是入夏时节,微风拂过庭院的苔藓丛,裹挟着湿气,寒意阵阵袭来。
偷袭珍珠港的那天,我还在念初二。“哇,我们真的成功了!”我心想。时至今日,我的耳边仍然回荡着当天广播里宣布这一消息时激动人心的声音。(说到这里,他忍不住哼起了《军舰进行曲》的旋律,当天广播宣布喜讯时,配的背景音乐正是这首旧时的日本海军军歌。)“号外,号外!”大街小巷的卖报人大声而急促地吆喝着,“今天凌晨,美英对日宣战。”我感觉自己瞬间血脉贲张,身上的每个细胞都颤抖了起来。全国人民都沸腾了,欢欣鼓舞,振奋不已。“我们真的做到了!太不可思议了!太棒了!”当时,日本整个民族就是这么想的。
我所成长的那个时代,世界上还没有哪个国家站出来批评日本。我只是个中学生,脑子里却根深蒂固地认为,这场战争是顺应时代潮流的必然选择。我们每天欢呼着“万岁、万岁”,把一批批士兵送往前线。战争首先在中国打响,美国责令日本“撤军”。如果当时有哪位具有远见卓识的首相敢下令撤军,很可能会落得遭暗杀的悲惨下场。就连我这个毛头小子都明白,撤军是不可能的!那时,美国、英国、中国和荷兰这四个首字母分别为ABCD的国家对日本虎视眈眈,他们根本不会放过我们。
日本必须绝处逢生——这是当时所有日本人的心态。这些国家一心想把日本往死里逼。日本有句俗语叫“穷鼠啮狸”,意思是老鼠被逼入绝境时也会咬猫(与“兔子急了也会咬人”意思相近)。我们坚信,美国是魔鬼,英国是坏蛋。我们来不及细想,也不明白他们为什么要包围我们。
在日本,根本没有人去理性思考我们最后会赢还是会输。每一个人都只是铆足了劲不断地往前冲。我们的热血已经被点燃,打了鸡血似的拼命战斗。直到最后一刻,都没有人想过日本可能会输的这个问题。20世纪70年代,“二战”时期的日本军官——中士横井庄一和中尉小野弘男先后在关岛及菲律宾的丛林里被发现,他们都不相信日本已经战败,这折射出的正是那个时代日本人典型的国民心态。如今日本的年轻一代是很难想象那种心情的。
我所就读的是宫城县最好的中学——仙台市第一中学。之前,我从来没想过要去参军,我的理想是当一名医生。但是当我们的国家正处在战时,每个人仿佛都是为了战争而生的。你很容易会被那种氛围传染,然后自然而然地放弃自己原本的人生目标。当然,我想得可能比较简单,既然早晚都要当兵,那就尽量选个比较高的起点。日本海军兵学校对当时的我充满魔力,我没有过多地去思考自己能不能考上。高二那年,我参加了海军学校的入学考试。在此前,日本海军兵学校每年在全国只录取两三百名学生;我们赶上了非常时期,那年学校的录取名额增加到两三千。学校好像迫不及待地要招兵买马。
那时候,我们根本不会去想万一被子弹打中怎么办。我们一心想着为了国家、为了“正义”而战,不论何时何地,只要大日本帝国有需要,我们都甘愿抛头颅洒热血。我们甚至来不及想万一被炸得粉身碎骨会有多痛苦。战争的目标不外乎就是这些,别无其他。为了“神圣的大日本国天皇陛下”,这句口号似乎涵盖了一切——国家、历史、民族、和平。人们很容易被这样的宣传洗脑、点燃激情,所以每个人都像着了魔一样,完全失去理性。对日本而言,这是一场“圣战”。日本宣称要通过战争把支离破碎的世界团结到一起。如果只是声称要通过战争来扩疆拓土,这样的信念就不可能支撑着我们一直打到婆罗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