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弱点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 人际关系的基本技巧

如欲采蜜,勿蹴蜂房

原则1:不批评、不责备、不抱怨。

1931年5月7日,一场警匪大战在纽约街头上演,这就是轰动一时的“双枪杀手”克洛雷搜捕案。纽约警方经过数星期的排查,锁定了这个烟酒不沾的杀人犯的藏身之处——他当时正躲在其女友的公寓中。

150名警察将克洛雷所在的公寓团团围住,并在四周的建筑顶层都架起了机关枪。他们起先试图通过从屋顶凿洞,然后投掷催泪弹的方法把克洛雷熏出来。在僵持了一个多小时后,这幢位于纽约高级住宅区的公寓周围突然机枪声、手枪声响彻一片。克洛雷躲在一张大沙发后面,手持短枪与警方对射。成千上万的纽约市民不顾个人危险,纷纷涌到人行道上观战,这种“壮观”场面在纽约历史上前所未见。

克洛雷被捕后,纽约警察局局长马洛里对外发表讲话,他对记者和民众说:“双枪杀手是纽约有史以来最危险的恶徒。”

“他视人命如草芥!”局长如此说道。但克洛雷本人如何看待自己呢?

纽约警方围剿克洛雷的那一天,他一边与警察对射,一边还在给“相关人士”写信:“在我的皮囊之下,隐藏着一颗疲惫的心,一颗疲惫但善良的心,我真的不愿意伤害任何人。”鲜血从他的伤口汩汩流出,在信纸上留下了血红的印记。

此前,克洛雷曾有一次和女友开车在长岛的一条乡村公路上寻欢作乐。突然,一名警察走到他停在路边的汽车旁边,请他出示驾照。

成功的人际关系在于你捕捉对方观点的能力;还有,看一件事须兼顾你和对方的不同角度。

克洛雷先是一语不发,随即掏出手枪朝那名警察连续扣动扳机,警察当场死亡。克洛雷并没有罢休,他从车里跳出来,掏出警察的手枪,朝地上的尸体又补了一枪。我们真的不知道,在他的皮囊之下,是否真的有一颗疲惫而善良、不愿意伤害任何人的心。

法官判处了克洛雷死刑。当他走进星星监狱(位于纽约州奥西宁镇哈得逊河畔,是关押重罪犯人的监狱。——译者注)里放着电椅的受刑室时,有没有说“我一生作恶多端,罪有应得”?当然没有!他说的是:“这就是自卫的下场!”

最关键的是,“双枪杀手”克洛雷根本不认为自己有错。

如果你认为这只是个特例,那么请再看看下面的例子。

“我一生中最美好的岁月都在为别人制造欢乐,让他们更加幸福,可瞧瞧我得到了什么?讥讽、咒骂。这就是我变成亡命之徒的原因。”这是在美国“大名鼎鼎”的黑社会头目阿尔·卡彭所说的一段话,他后来在芝加哥被处决。直至生命最后一刻,卡彭也没有自责过,事实上他认为自己造福了社会,只是人们对他有太多误解。

恶名昭彰的“纽约之鼠”达奇·舒尔茨的情形跟卡彭一样,在因江湖仇杀丧命之前,他曾接受记者的采访,舒尔茨同样认为自己造福了大众。

我曾经和星星监狱的典狱长路易·罗斯有书信往来,在谈到这个问题时,他表示:“很少有犯人承认自己是坏人,他们就跟众多普通人一样,会为自己的行为找各种各样的借口。他们会告诉你撬开他人保险柜的原因,也会为自己接连开枪伤人辩解,大多数犯人都能为自己的行为找到理由,不管这些理由是否站得住脚,他们总要为自己破坏社会的行为辩解一番,并得出结论:他们根本不应该进监狱。”

像克洛雷、卡彭、舒尔茨这种作恶多端的人,以及监狱里自认为含冤受辱的亡命男女,如果他们从未因自己的行为自责,我们又如何强求一个普通人每日三省其身呢?

著名心理学家伯尔赫斯·弗雷德里克·斯金纳,经由动物实验证明:

因表现优秀而得到奖赏的动物,其学习速度快,学习效果也好;因行为恶劣而受到处罚的动物,不论学习速度或学习效果都比较差。最近的一项研究显示,这项原则在人类这一高级灵长类动物身上同样适用。批评不但不会改变现状,反而会引发不满。

另一位心理学家汉斯·席尔也说过:

更多的事实证明,我们都害怕被指责。

因指责而引起的羞愧与愤怒之情,常常让同事、亲人和朋友的情绪跌入谷底,以至于批评虽正确却得不到想要的结果。

乔治·约翰逊是俄克拉荷马州一家建设公司的安全检查员,他的工作是检查工地上的工人有没有戴安全帽,起初他用呵斥的方式强制工人遵守制度,但工人并不吃这一套,乔治一离开,他们又会把安全帽摘下来。

后来乔治决定换种方式解决这个问题。再发现工人不戴安全帽时,便关切地询问工人是不是因为帽子戴起来不舒服,或者尺寸不合适,并用愉快的声调提醒工人安全帽的重要性,嘱咐他们在工作时最好戴上。效果的确比以前好多了,再没有工人因被训斥而心怀怨恨了。我们再看一个相似的案例:

西奥多·罗斯福和塔夫脱两位总统之间的不和广为人知——他们的内部争斗不仅导致共和党分裂,还将民主党的伍德罗·威尔逊送上了总统的宝座。让我们回顾一下当时的情形:1908年,罗斯福总统卸任,同为共和党人的塔夫脱当选为总统,罗斯福随即带着猎枪远赴非洲狩猎雄狮。当罗斯福回国后,看到塔夫脱的保守作风,大为光火,他公开对塔夫脱的种种行为予以抨击,并临时组建进步党,准备再度出山竞选总统。这导致共和党元气大伤。果然,在随即到来的那次选举中,塔夫脱和共和党只赢得了佛蒙特州和犹他州两个州的选票,这是共和党有史以来遭受的最惨痛失败。

面对罗斯福的谴责,塔夫脱会承认自己有错吗?他曾眼含委屈的泪水说:“我不知道我哪里做错了。”

我们再举一个例子,20世纪20年代初,美国媒体争相报道的“茶壶山丑闻案”,震惊了美国民众,在当时的美国民众看来,如此轰动的丑闻他们还是第一次见识。我们来梳理一下案件的来龙去脉。

美国第29任总统沃伦·哈定的内政部长阿尔伯特·富尔控制着政府在爱尔克山和茶壶山两处海军石油保留地的租赁权。然而,富尔没有通过公开招标,就把这两块令人垂涎的保留地低价租给了他的好朋友爱德华·杜黑尼。作为回报,杜黑尼以借款的方式支付给了富尔10万美元。富尔还利用职权调动美国海军陆战队,驱逐了爱尔克山附近的其他石油开采商。石油开采商迫于威胁无路可走,只有转而向法院寻求帮助,自此茶壶山丑闻案大白于天下。一石激起千层浪,哈定政府因此倒台,共和党几乎瓦解,阿尔伯特·富尔锒铛入狱。

任何人都会认为富尔品行不端,但他表现出过一丝悔意吗?当然没有。丑闻案爆发几年后,第31任总统赫伯特·胡佛在一次公开演讲中提到,哈定总统因为被朋友背叛,郁郁而终。富尔的太太听到这句话,立即从椅子里弹了起来,她挥舞着双拳,又哭又叫:“什么?有人说富尔背叛了哈定?不可能!我的丈夫不会背叛任何人。就算面对这一屋子的黄金,我的丈夫也绝不会动心。他才是最冤的那一个,他如今如此狼狈,都是拜背叛他的人所赐。”

如你所见,这就是人类的天性,做了错事怨天尤人,却从不责怪自己。你我也是如此。所以,下次如果你想责怪他人,先想想阿尔·卡彭、“双枪杀手”克洛雷和阿尔伯特·富尔等人的例子。让我们认清一点:指责就像放出去的家鸽,总有一天会飞回来。

此外,无论我们想去批评或指正谁,对方都会为自己辩解,甚至用更尖刻的话回击。

或是像塔夫脱那样,对我们说:“我不知道我哪里做错了。”

1865年4月15日清晨,美国第16任总统林肯躺在福特剧院对面一家廉价旅馆的小床上,奄奄一息。就在前一晚,他在福特剧院被奴隶主义狂热分子约翰·布斯开枪射伤。此时,林肯颀长的身躯斜躺在松垮的床上,墙上挂着一幅罗莎·博纳尔的名画《马市》,但从粗劣的画风看来,这显然是一幅低端仿品,床边一盏昏黄的煤油灯忽明忽暗,仿佛随时会熄灭。当林肯独自走完生命的最后一段旅程后,陆军部长斯坦顿说:“躺在这里的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完美的领袖。”

林肯赢得众人爱戴的秘诀是什么?我曾花费近10年时间研究林肯的生平,然后又花了整整3年时间写作、修订了《林肯的另一面》。对于林肯的性格和生活习惯,尤其是他待人处事的方法,我相信我比任何人研究得都要详尽。林肯喜欢批评人吗?是的。他年轻时住在印第安纳州的湾谷,那时他不仅喜欢品评是非,还会写信或写诗讽刺他人。他常把写好的信留在乡间的路上,好让当事人更容易发现。其中一封信导致了非常严重的后果,致使林肯永生难忘。

林肯做上伊利诺伊州春田镇的实习律师后,仍然喜欢在报纸上与反对者打口水仗,不过和过去相比,他收敛了很多。

1842年秋,林肯在《斯普林菲尔德日报》上登了一篇文章,讽刺当时一位自视甚高的政客詹姆斯·希尔兹,全镇的人读过之后都为之捧腹。自负而敏感的希尔兹暴跳如雷,当他查出写信的人正是林肯时,他便骑着马满镇寻找林肯,找到林肯后,希尔兹下战书要求决斗。林肯虽然不愿意决斗,但迫于形势,也为了维护自己的名誉,只好接受挑战。林肯手臂修长,所以他为自己选择的武器是骑兵的军刀,并且向一位西点军校的毕业生学了几招。到了约定的决斗日期,林肯和希尔兹在密西西比河边碰面,准备一决生死。幸好在最后一刻有人出现阻止了他们,及时制止了这场争斗。

这件事对林肯的触动很大,他逐渐懂得与人相处的艺术。从那以后,他不再写信批评、讽刺他人,甚至不再为任何事指责任何人。

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由于麦克莱伦、波普、伯恩赛德、胡克和米德一众将领接二连三地犯下错误,几乎使林肯陷入绝境,林肯被迫屡次更换波托马克军团的指挥官。全美国半数以上的人都在指责林肯用人不当,但林肯“毫不怨天尤人,宽容地保持缄默”。他最喜欢的一句名言是:“你不对他人品头论足,他人就不会那样对你。”

当时,无论是林肯的亲信还是他的夫人都极力谴责南方邦联。但林肯却说:“不要责怪他们,换成你我,在面对同样的情况时也会做同样的事。”

1863年7月1日“葛底斯堡战役”打响,到了7月4日晚,南方邦联统帅罗伯特·李将军开始向南撤退。当时的天空先是乌云密布,随即暴雨倾盆而至,李将军率部退到波托马克河边,然而横在前面的是高涨的河水,后方是乘胜追击的北军,南军陷入了“前无去路,后有追兵”的绝境。林肯知道这是天赐良机,只要在这一役中击败南军,相信很快就可以结束战争。于是他满怀希望地下了一道命令给米德将军,要他无须召开紧急军事会议,立刻出击。林肯不但用电报下令,并另派专差传讯,要米德马上行动。

那么米德将军呢?他服从命令立即行动了吗?正相反。他完全违背了林肯的命令,先行召开了紧急军事会议。他为自己的迟疑不决找了各种借口,故意拖延时间,拒绝乘胜追击。结果在米德的犹豫不决中,波托马克河水位下降,李将军和部下顺利渡河南逃。

林肯闻讯勃然大怒:“这是怎么一回事?”他对儿子劳勃特咆哮道:“我的上帝,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猎物就在眼前,只要我们向前一步,他们必定无路可逃。难道我的命令不能让我们的部队再往前进一步吗?在那种情况下,就连你我上阵,都能让李将军束手就擒。”

极端失望之余,林肯给米德写了一封信。记住,那时的林肯,言论措辞都要比以前克制。所以,这封写于1863年的信,虽然言辞并不激烈,却已表达了林肯内心强烈的不满。

亲爱的将军:

我不敢相信你对李将军逃脱一事深感遗憾。他就在我们伸手可及之处,只要他被擒,加之我们最近获得的胜利,战争便可在短时间内结束,然而,现在战事必将延续下去。如果在如此天赐良机面前,你都不能顺利擒获李将军,那么在他越过波托马克河之后,你又如何保证成功?我对你的表现不再抱有任何希望,我已经对你的能力丧失信心。良机已失,我对此深表遗憾。

你认为米德将军读罢这封信后会作何感想?

事实上,米德将军从未收到过这封信,因为林肯并没有把这封信寄出去。直到林肯去世后,别人才在一堆林肯留下的文件中发现这封信。

我的猜测是——仅仅是我的猜测而已——林肯在写完这封信后,望着窗外犹豫了起来:“也许我不该如此心急。安逸地坐在白宫发号施令很容易,但如果我身在葛底斯堡,像米德一样每天目睹战士流血送命,听到伤兵悲惨地呼救,也许会做出和米德将军一样的决定。如果我的个性像米德一样谨慎,或许也不会急于出兵。无论如何木已成舟,如果我把这封信寄出,除了能够一泄心中愤懑,再不会有任何用处。米德会为自己辩护,还可能反过来指责我,这会让双方都不痛快,甚至会影响他的前途,或者逼他离开军队。”

于是就像你看到的,林肯把这封信收了起来。过去惨痛的经验告诉他:尖锐的批评和攻击得到不到任何有益的结果

美国第26任总统西奥多·罗斯福说,在他当总统的时候,凡是遇到棘手的问题,他都会望着挂在墙上的林肯画像问自己:“如果林肯坐在这里,他会怎么做?”

以后每当我们想指责他人的时候,也可以拿出一张5美元纸币,望着上面的林肯问自己:“如果林肯是我,会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不要忘记,快乐并非取决于你是什么人,或你拥有什么,它完全来自你的思想。

著名文学家马克·吐温也常常乱发脾气,在书信中尖刻地批评他人。他曾满怀愤怒地写信给一个激怒他的人:“我劝你最好先领一张死亡证明,因为如果你胆敢再出言不逊,这张证明就能派上用场了。”还有一次,他写信给一位编辑,指责对方竟敢“私自改动我的标点和语法”,并警告对方“立即把我的稿子改回来,让你那些想法烂在你装满糨糊的脑袋里吧”。

马克·吐温可谓一吐胸中的不快,同时这封信也没有伤害到对方,因为他的妻子偷偷把信藏了起来,并没有寄出去。

你是否也遇到过一些人,他们的言语和行为让你觉得你必须给他们提点建议?很好,我举双手赞成。但为什么不试着先给你自己提点建议呢?自私一点说,自我反省远比批评他人的回报要高,而且风险也更小。孔子说过:“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我年轻时,总喜欢给别人留下深刻印象,所以写了一封可笑的信给理查德·哈丁·戴维斯,他当时刚在美国文坛崭露头角,颇受关注。那时我正受一家杂志社之邀撰文介绍作家,便写信给戴维斯,想请他谈谈他的写作方式。在此之前我收到某人寄来的信,信后附注:“根据口述整理,未经本人审阅。”这句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它能够彰显寄信人的地位和繁忙的程度。于是我在写给戴维斯的信后也加了一句同样的话,纯粹是为了给戴维斯留下较深的印象,其实我当时一点都不繁忙。

戴维斯根本没有费神给我回信,只是把我的信原封不动地退了回来,并在信后潦草地写道:“你的行为如此恶劣,我甚至找不到语言来形容。”的确,这是我咎由自取,理应受这样的指责。但人性的弱点让我恼羞成怒,以至于10年后获悉戴维斯过世的消息时,我对他的批评仍无法释怀,尽管我羞于承认这一点。

由此可见,只需一句尖刻的批评,就能招致别人一生的怨恨。请记得,人并非理性的动物。他们由情感驱使,被偏见支配。

英国世纪作家托马斯·哈代,就因受到苛刻的批评而放弃写作,另一位英国诗人托马斯·查特顿则为此自杀。

美国著名政治家、科学家本杰明·富兰克林年轻时并不精于世故,但后来却左右逢源、叱咤政坛,因而做上了美国驻法大使。他的成功秘诀是:“不批评,只表扬。”

只有不够聪明的人才喜欢批评、指责他人,时常牢骚满腹,不客气地说,这种行为愚蠢至极。但要做到善解人意并宽恕他人,需要很高的修养和强大的自控力。

英国作家托马斯·卡莱尔说过:“伟人的伟大之处,通过他对待小人物的方式得以体现。”

如果你被人批评,那是因为批评你能给他一种满足感。这也说明你是有成就的,而且引人注意。

美国空军著名的战斗机试飞员鲍伯·胡佛时常表演空中特技。有一次他在圣迭戈完成飞行表演任务后飞回洛杉矶,根据《飞行作业》杂志的描述,胡佛在300英尺高空飞行时飞机出现了严重故障,两个引擎同时失灵,幸亏他反应灵敏,控制得当,飞机才勉强着陆,虽然无人伤亡,飞机却面目全非。

胡佛在紧急降落后,第一项工作就是检查飞机用油。正如所料,那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螺旋桨飞机,装的是喷射机用油。

回到机场,胡佛要求见那位负责保养的机械师,年轻的机械师早为自己犯下的错误痛苦不已,一见到胡佛,眼泪便沿着面颊流下,他不但毁了一架昂贵的飞机,还差点造成三人死亡。

你可以想象出胡佛的愤怒,他是一位自尊心极强且非常严苛的飞行员,面对机械师的疏忽,他完全有理由大发雷霆,痛责对方。但胡佛并没有这样做,他只是搂住工人的肩膀说道:“为了证明你不会再犯错,我要你明天帮我的F-51飞机做维护。”

为人父母,也喜欢责备孩子。你也许以为我会劝你别责备孩子,但我要说的是:“在责备孩子之前,请你读一篇有名的文章《爸爸忘记了》。”这篇文章刊登在《大众家庭杂志》,我们征得作者同意转载于下,这是经过《读者文摘》转载后的删减版。

《爸爸忘记了》以其真挚的情感,在亿万读者心中引起了共鸣,成为经久不衰的经典作品。文章付梓之后,一次次地重刊。作者W.利文斯顿·拉尼德写道:“在全国的报纸媒体上,在上百万种期刊、杂志中,这篇文章被译成多种语言刊载;在学校、食堂、讲座中,人们一次次地提到这篇文章;在电台里,在大学校刊中,在中学杂志上,这篇文章被一次次地重温。有时候,简单的文章也可以打动人心——我相信这篇文章做到了。”

爸爸忘记了

W.利文斯顿·拉尼德

我想对你说,我亲爱的孩子:写下这些话时,你睡得正酣。你的脸颊压着你的一只小手掌,你的额头微微冒着汗,卷曲的金发贴在额头上面。我悄悄地溜进了你的房间,因为刚才在书房看报的时候,强烈的懊悔折磨着我的内心,现在,我终于带着愧疚的心情来到你的床前。

我想起了许多事,孩子,我常常对你乱发脾气。早上你不好好洗脸,我责备你;你没有把鞋子擦干净,我数落你;你乱丢东西,我更是对你大吼大叫。

吃早餐的时候,我经常骂你打翻东西、吃饭不细嚼慢咽、把胳膊放在桌子上、奶油涂得太多……等到你离开餐桌,准备去玩,我也要出门,你转过身来,挥着小手喊:“爸爸,再见!”我还是皱着眉头回答道:“别驼背!”

傍晚又是如此。我走在路上,偷偷观察你,看见你跪在地上玩玻璃弹珠,长袜都磨破了。我无视你的自尊心,当着小伙伴的面勒令你回家,并对你吼道:“长袜这么贵,你却为什么一点都不懂得爱惜!”孩子,这不是一个父亲该说的话。

就在刚才,我在书房里看报,你怯生生地出现在门口,眼里带着惊惶的神色,站在那里不知是进是退。我抬头看着你,不耐烦地对你说:“又要干什么?”

你没有说话,只是快步跑过来,双手搂住我的脖子,亲了我一下。你小胳膊紧紧搂着我,爱意满满,上帝赐予的爱意如花朵般盛开,任何漠视都不能使它枯萎凋零。你吻过我后就转身跑掉了,我就那样坐在那里听你啪哒啪哒地跑上楼。

我亲爱的孩子,就在那一瞬间,报纸从我手中滑落,我突然觉得惊恐又彷徨。我是怎么养成这样一个坏习惯的?吹毛求疵、任意斥责——这就是我对待一个小男孩的方法!孩子,我不是不爱你,只是对你期望太高,不自觉地用一个成年人的标准去衡量你。

其实,你的天性里有许多优点。你幼小的心灵就像黎明破晓时点亮群山的阳光般美好,你带着这份美好不顾一切地跑来抱抱我、亲亲我。孩子,今晚其余的一切都不重要了,我在黑暗中跪到你床边,向你表示我内心的愧疚!

我知道,这种忏悔没有任何力量。你未必懂得我所说的这一切。但是,从明天起,我会认真地做一个真正的父亲!我要和你成为好朋友,你难过的时候同你一起难过,你快乐的时候同你一起欢笑。我会每天提醒自己:“他还只是个孩子,一个小男孩!”

亲爱的孩子,我实在不该把你当成大人。就像此刻,我看到你疲惫地蜷缩在床上,还完全是婴儿的模样。想起昨天你还躺在妈妈怀里,头靠在妈妈肩上,我要求的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让我们尽量去理解他人,用理解代替指责。让我们设身处地去想一想:对方为什么这样做?这比起批评责怪要有益得多,也有趣得多。同情、善意和仁慈将由此萌生。

“了解就是宽恕。”

就如约翰逊博士所说的:“未到末日之时,主耶和华不欲审判世人。”

既然如此,那么你我又有什么资格去批评和指责他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