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规教育可谋生,自我教育可发财
你不可能没有注意到,在整个交易历史中,我频繁地提到“亏损”和“缩水”这两个字眼。我在投资生涯中经历的账户资金巨幅缩水以及随后的戏剧性翻盘简直可以用惊心动魄来形容。
一次次爬出惨败的深渊也是我一次次打破可能性的过程。有人说你被打倒多少次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否在每次被打倒后都东山再起。假如我在被打败后放弃交易,今天的我很有可能因为这些挫折而选择从事完全不同的职业。如果说我从这些挫折中学到了什么,那么只有一件事:生活中唯一的错误就是用过去的失败来惩罚自己。
好在我学会了将亏损看成学习交易的成本之一,而每一次经历都是我磨练手艺的过程。令我欣慰的是,有此经历的并非只有我一人。实际上,我研究过许多伟大投资者都曾有过几次失败的经历。
靠对冲基金致富的亿万富翁约翰·鲍尔森(John Paulson)曾有过资产缩水超50%的经历。在2007年,低价股交易大师蒂莫西·赛克斯(Timothy Sykes)的对冲基金崩盘期间失去了大部分财富。能源股对冲基金巨头托马斯·布恩·皮肯斯(Thomas Boone Pickens)曾说过:“我被打败过三四次。但幸运的是,我并不是什么工商管理硕士,因此我并不知道自己被打败了。”
同样地,世界盈利纪录保持者丹·赞格尔(Dan Zanger)也说过他曾有过“三四次”账户上分文不剩的记录,互联网泡沫时期,在实现破纪录的投资收益后仅一个月,他的财产就缩水50%以上。投资界传奇人物杰西·利弗莫尔(Jesse Livermore)至少有不下5次将所有财富亏得一干二净的经历。
以“海龟交易法”闻名的柯蒂斯·费思(Curtis Faith)曾经这样说过:“很遗憾,不经历100%的亏损,就不可能像我们海龟交易者一样获得100%的回报。我最惨的一次亏掉了大约70%。我想,很少有人能承受如此巨大的亏损。”
我们几乎可以将巨额财富缩水看成交易完胜的前提条件。尽管困难重重,最成功的交易者也从来不会举手投降——他们的忍耐力决定了他们必将成就伟大。生活的其他方面也是如此,正如那句老话:“置之死地而后生”。我的个人经历也说明了这一点,曾经不断增加的体重让我感觉自己就是一个十足的废物,而就在此时,一种彻底改变生活方式的内在动力油然而生。没有遭受过陷入低谷的打击,就很难培育出发自内心的、强烈的情感动机。
俗话说:“正规教育教你谋生,自我教育帮你发财。”对于某些世界顶尖的交易者而言,财富的巨幅缩水无疑就是一种宝贵的自我教育。
正如我的许多前辈一样,我独特的交易法则和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逐步在我的投资组合陷入低谷之时形成。倘若从未经历过如此极端沉重的情感和财务打击,我绝不可能获得今天的回报。我终于明白,绝不亏损是不可能的。
这是必不可少的学习经历吗?你最好还是相信这一点。重要的不是从中学到了什么,重要的是找到反击的勇气和动力。
尽管如此,我绝不会向你推荐某个有类似经历的人,哪怕100万年也不会。那些将目标瞄准打破投资收益记录的人,将承担不同程度的风险,但也不可避免地会收到适得其反的效果。虽然我依然还在搜寻下一只超级强势股,但目前我所使用的方法是建立在持续降低风险和界定明确的风险回报比范围内的收益最大化基础上的。话虽如此,在降低风险的过程中,我也不会对可能的黑马视而不见。
我的建议是,在限制风险的同时最大化收益。在本书后面的章节中,我利用从失败中总结出来的教训,归纳出一种具有导向型的投资方法,它将有助于你规避我曾犯过的愚蠢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