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 案例分析
我觉得最有用的营销知识,只能从实战中获取。每年找我来做辅导的餐饮品牌有200多个,但我精力有限,真正深度辅导的只有几十个。下面我就讲几个记忆深刻的吧。
案例一:“取经”回家念
很多朋友来北京找我当面“取经”,但回去后并没有把“经”念好。2019年年底,一个朋友看了我的一篇文章后,第二天就飞到了北京亲自找到我。因为他的项目正在筹备中,房租已经交完了,一见面他就和我分享了他的创业经历,信心爆棚,并邀请我去品尝他的看家菜,还向我展示了菜品照片。
分析:我直接拒绝了去品尝他家菜品的建议
(1)因为好不好吃,顾客的钱包说了算,我和他说了都不算。
(2)从照片来判断,味道肯定好,因为一看就是专业的设计人员做出来的效果。
(3)他对营销的理解,完全是从如何留住顾客的角度来考虑的,而不是从如何实现导流的角度。
结果:这位朋友虽然嘴上认同我的想法,但回去后还是按照他原来的想法去做了,因为他不擅长前期以导流的方式做营销,同时他也认为靠自己的方法能搞定。虽然营业额在前期慢慢稳定地上涨,最后他的店还是倒闭了,因为绝大多数的顾客没有勇气去尝试他的菜品。即使真的好吃,又有谁愿意承担尝试失败的风险呢?
案例二:我帮不了她,但救得了她
这是一个女士,我印象深刻,因为她是我今年收费最低的一个客户,产品不错、房租不高、投资成本控制得也不错,她和她老公做事也是兢兢业业的。
分析:选址错误,营销基础薄弱
(1)她的店所在的商圈位于众多小区中心,但位置在人流动线的盲区。换句话说,周围都是人,就是不从她家店门口过。
(2)店门口的营销工作没有做好,让一些仅有的顾客经过她家门店时,也无法下决心进店就餐。
(3)她所在的城市属于三线城市,依靠水晶批发集散生意带动就业,再以此带动地方消费。但由于该城市的经济战略调整,导致人们的消费能力下降,这对于整个餐饮业来说是雪上加霜。
结果:通过对营业额的分析,我认为他们翻身的机会不大,所以真的帮不了他们。但还是有救的,那就是赶紧转让,果断出“坑”。
案例三:没有帮到底,只帮了一半
这是一对姐妹,两个人虽然没干过餐饮业,但对餐饮业十分感兴趣,最后为了偷学厨艺,竟然开着豪车去给人家刷了一个月的盘子。
分析:营销资源被浪费,落地时出现了偏差
(1)二人对产品的痴迷源于对营销的自信,她们认为万事俱备,就差产品了,所以产品一到,便勇往直前,忽略了落地方案的可行性。
(2)选址初期,二人一直盲目地到处看房。当时,我对整个城市的核心商圈进行了实地调研,根据产品计算人均消费额,根据人均消费额计算营业额,根据营业额计算房租承受能力。所以我很快帮她们找到了商铺,并针对品牌特性,制订了营销计划,只可惜后期没有机会落地。
(3)前期的思维亮点很多,想通过商业计划书串联起来,但计划书中的很多内容没有针对商铺的具体情况进行落地优化,所以很多本可以绕开的弯路,又都走了一遍。
结果:从整体来看,这个项目还是有很大潜力的,但由于营销资源与亮点太多,脱离了计划,整个资源被无效营销浪费掉太多,它的优势反而成了最大的障碍。希望之后她们可以少走弯路,成为优秀的餐饮品牌创始人。
案例四:只要人靠谱,就值得一起干
这是两个合伙人,一个曾经自己开过餐厅,另一个正在给一个大型餐饮连锁企业做高管,他们可以称得上是“黄金搭档”。从资源到人脉、从技术到设备、从经营模式到赢利链条,都是很不错的。
分析:完美组合下的隐性风险
(1)投资人起初是找我设计赢利链条的,这是一般投资人想不到的,所以他们思维逻辑上的优势很明显。
(2)两个合伙人从思维架构到具体细节都非常合拍,并且考虑周全。我们见面沟通了8个小时,对每一个细节的落地进行了推敲,最后发现了一些问题。如果直接落地,很可能会造成项目中途受阻。
(3)看似严谨的计划,采用闭合问答的方式沟通后,两个人对计划的细节开始产生分歧,最后通过循环梳理法,才完全解决了所有的隐性风险。
结果:起初,通过微信沟通,我认为我们根本没有合作的机会,因为他们做得已经很不错了,不需要我去辅导什么,但对方坚持让我来完善一些落地过程中的细节。在工作推进的过程中,他们还特意来北京找我,于是,我们对每个细节都进行了一遍又一遍的推敲,最终我主动用部分咨询费置换了他们的一些股份。这是我主动要求的,因为靠谱的人真的不好找啊!
案例五:采访课题的分享
前不久,有个报纸媒体的朋友电话采访我,问了我一个问题:如何看待和定义网红品牌?
我认为网红品牌就是对营销极度偏执的品牌,而很多老的餐饮品牌又对产品极度偏执。
分析:节目调侃上海网红糕点店
前两天看《今晚80后》,王自健说,上海有个网红糕点店,要排7个小时的队才能买到,他就问现场观众感觉怎么样。得到的答复是:“难吃”。但王自健一语道破天机:“排队买来的糕点谁要吃啊,我们就是来拍照片的。”我觉得不管怎样,这里都有两个不争的事实:
(1)对于网红店,大家都会贴上“炒作+难吃”的标签。
(2)网红店红得令人咋舌。
结果:不是社会不认老品牌了,而是时代变得“看脸谈心”了,你连“脸”都不洗,顾客都懒得看你,更别提谈什么“心”了;而对于网红品牌的“脸”,虽然顾客一时跟风喜欢看你,但这年头满大街都是网红,切莫靠“脸”生存。
希望大家能从以上5个案例中得到一些启发,今后我会继续以案例的方式阐述餐饮创业路上出现的一些问题。为了避免侵犯别人的隐私权,这5个案例我讲得都比较笼统,望各位读者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