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大通道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丝路新视角

一列列驼队,背驮着东方的丝绸、茶叶,西方的水果、种子,穿过大漠、戈壁,洒下一路驼铃声,回荡在欧亚广袤的土地上。这是古代中国和欧洲往来的影像。

正当我潜心于丝路采访时,国际学术界出现了一件大事:2015年8月,英国牛津大学高级研究员彼得·弗兰科潘教授所著的《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一书出版,立即成为“轰动全球的现象级畅销书”,引起国际上极大反响,风靡英国、美国、德国、印度、韩国等20多个国家。

弗兰科潘教授以其独特的新视角,考察和评价了“丝绸之路”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将丝路称为“两千年来始终主宰人类文明的世界十字路口”。作者立足“丝绸之路”这一连接东西方的重要通道,展现了一部时间跨度两千多年、涉及地域涵盖全球的“全新世界史”。

弗兰科潘认为,东西方包括中间众多多元化国家,在数千年里连接着欧洲和太平洋、坐落在东西方之间的那块区域“才是地球运转的轴心”,这个地带“构成东西方之间的桥梁”,形成“文明的交会点”。丝绸之路是“世界的中枢神经”,将各民族各地区联系在一起。

美国《经济学人》杂志的推荐语是:“弗兰科潘用精美睿智的语言,演绎了一部聚焦东方的世界史。”《泰晤士报》《卫报》将此书评为2015年度图书,彭博社将其评为2015年度最佳历史书。这是迄今为止,将丝绸之路与世界历史紧密融合在一起的重大研究成果。

古丝路上文化和城市的进步和发展,都是基于人们在从事贸易交流时的思想碰撞,在相互学习中的相互借鉴,“在哲学与科学、语言与宗教等的交流中得到启发和拓展”。有大量的史料证明,在16世纪西方崛起成为世界霸主以前,东方的丝绸之路“一直是世界的中心”:历史上最早的城市和帝国都出现在丝绸之路上,世界主要宗教都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壮大,丝绸之路上的贸易让全球化早在2000多年前就已形成,古代学者聚集在丝绸之路上,创造了诸多文化艺术成果。

弗兰科潘强调指出,“世界旋转的轴心正在转移——移回到那个让它旋转千年的初始之地——丝绸之路”。书的最后一句是:“丝绸之路正在复兴。”

“丝绸之路是‘世界的中枢神经’。”弗兰科潘的观点石破天惊,立刻在国际史学界、文化界中掀起一股极大的浪潮。许多专家、学者开始重新审视“丝绸之路”的历史性伟大贡献和历史与现实的伟大意义。一部全新的世界史呼之欲出。

遥想当年,“丝绸之路”将东西方文明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这个时期,西方有繁荣的罗马帝国,东方有强盛的大汉王朝,两个大国遥相辉映,一条丝路将两个大国联系在了一起,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丝绸之路”绝对不仅是中国的,它是世界的。纵横交错的丝路通道,形成了强大的“世界的中枢神经”。从形成伊始,“丝绸之路”似乎就主宰着人类文明的进程,呈现出势不可挡的力量。曾记得,古丝路让中国的丝绸文化和文明风靡全球:罗马和波斯火爆的丝绸市场,搅动起各自华美的帝国梦;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沿着古丝路,迅速崛起并传遍世界各地……

历朝历代的中亚统治者,十分贪恋中国西北地区。“丝绸之路”在带来贸易繁荣的同时,也带来了战争的威胁。西北丝绸之路贸易,在历经三国和南北朝时期的动乱考验后,终于在唐朝迎来了最辉煌的时代。

遗憾的是,古老的中国是封闭的。即使拥有通往世界的丝绸之路,也只是被动地享有,没有主动地利用,也很少从丝绸之路贸易中获得利益。读史可知,在这条路上经商的主要是今天的中亚、波斯和阿拉伯商人。

古代中国人到了海边,看到的不是希望与未来,而是感到穷途末路,发出的是“山陬海隅”“天涯海角”的感叹。而阿拉伯商人因为陆路成本太高,特别是唐朝“安史之乱”后陆路断了,只好改走海路,成就了他们的富裕之路。唐朝以后,中国出口的丝绸、茶叶、瓷器等都是东南沿海生产的,海上运输更方便,运输成本也降低了。由此,才有了海上丝绸之路的问世。

2014年6月22日,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在位于波斯湾西南岸的卡塔尔召开。大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项目,丝绸之路成功进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是国际上首例跨国合作、成功申遗的项目。

这也是世界对丝路的认可和赞赏。

世界遗产委员会在《行动指南》中指出,文化线路遗产代表了人们的迁徙和流动,代表了一定时间内国家和地区的内部,或国家和地区之间人们的交往,代表了多维度的商品、思想、知识和价值的互惠和持续不断的交流。回望历史,马蹄和车轮打通的不只是古道,还有心灵与文化,而一列列驼队所运输的不只是丝绸、茶叶、香料、宝石,更是承载着人类共有的文明和精神。

正如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荣新江所说:“丝绸之路正如同丝绸一样,有时是一股一股的丝线,延伸开来;有时又像一张大网,涵盖广阔,时时出现绚烂的织锦。因此,不能死板地看待丝绸之路,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丝绸之路。”

不同时代的丝绸之路,都属于一部全新世界史的华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