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陵年鉴2020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高陵概貌

责任编辑:郭剑蓉

基本情况

◆历史沿革 高陵区位于关中平原渭河流域的中心地带,泾河和渭河在境内交汇,土地肥沃,具有得天独厚的居住环境。早在新石器时代,已经有原始先民生活在这片土地,区内现有马南、灰堆坡、米家崖、杨官寨等新石器时代遗址。在夏商周时,地属雍州,名为高陵邑。春秋时县地为秦国所辖,仍名高陵邑。秦孝公十二年(前350)改为高陵县,正式置县。汉平帝时期,外戚王莽摄政,改高陵县为千春县,至光武帝建武初年,千春县复名为高陵县。三国时,高陵为曹魏属地,因高陵与武帝曹操的陵墓同名,为避其讳,改名高陆县。隋炀帝时期,弃用高陆名,恢复高陵故名。1949年5月13日,高陵解放。2015年8月4日,高陵撤县设区正式挂牌。

◆地理

位置、面积 高陵区地处陕西省关中平原腹地,泾渭河两岸,西安市辖域北部偏东。地跨东经108°56′16″—109°11′15″,北纬34°25′00″—34°37′30″。东和东南与临潼区毗邻,南界灞桥、未央两区,西南靠咸阳市渭城区,西邻咸阳市泾阳县,西北和北与咸阳市三原县接壤,东北与阎良区相邻。辖境东西长20.5千米,南北宽19.4千米,总面积294平方千米。区政府驻鹿苑街道县门街29号。区西南境距西安市政府15千米,距西安咸阳国际机场17千米。

地质 高陵区位于关中盆地中部,处第四系固市凹陷与西安凹陷之间。地层属华北地区层,汾渭分区渭河小区。地质构造简单,地表出露地层单一,全境地表均被第四系覆盖,局部地段有第三系出露。未见基底岩裸露。

地貌 全境自西北稍微向东南倾斜,海拔354—414米,相对高差60米。北部平川,偏南部为原、滩。平川地总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中间有少量槽、碟洼地分布。原地总体窄平,台升较低,略有起伏,由西向东倾斜。原面上有条形沟,为水冲刷而成,各向原的南、北向敞开。滩地总势地平,海拔357.50—360米,由西向东比降为0.70%—2%。

◆自然资源

地表水、地下水 境内南有泾河、渭河,自西向东,在泾渭堡村东北交汇,水域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5.6%。泾河自西北向东南在泾渭镇泾渭堡东北流入渭河,区内流长13千米,灌溉之利惠及两千多年。渭河自西向东流经区域南部,区内流长20多千米,古代漕运发达,为水运之枢纽。泾、渭二河流向将全境切割为泾渭北、泾渭夹角、渭河南三个自然区。地下水资源约为4631万立方米,天然补给灌溉回收重复利用6443万立方米,年总量为1.1亿立方米。

土壤 高陵土壤以黄褐土为代表,全区有4个土类8个亚类16个土属,计32个土种。土壤类型多样,土质肥沃,为区内农作物的种植提供了有利条件。

动植物 地属暖温带植被区,地表自然植被大多数已改为人工植被,天然生长植被和自然植被主要分布在泾渭河崖畔、滩涂地、渠岸、非耕地和人为活动较少处。野生动物有兽类、禽类、两栖类、鱼类和虫类等。

矿产资源 境内可规模开采的矿产资源主要为粘土和砂石。粘土为砖瓦生产的原材料,主要分布在渭河北岸奉正原原坡地带。砂石主要分布在泾河、渭河两岸,为建筑以及筑路等工程的重要材料。

◆气候 高陵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冷暖干湿四季分明。春季温暖、干燥、多风、气候多变;夏季炎热多雨,伏旱突出,多雷雨大风;秋季凉爽,气温速降,秋淋明显;冬季寒冷、风小、多雾、少雨雪。年平均温度14.6℃。极端最高温度39.1℃;极端最低温度-9.3℃。降水的水蒸气,主要是北孟加拉湾一带的暖湿气流随西南风北进,遇到北方冷空气而形成。特点是雨热同季,适合于农业生产。年平均降水量501.8毫米,降水主要集中在5—9月。主要自然灾害有干旱、连阴雨、暴雨、冰雹、大风、干热风、高温、雷电、沙尘、大雾、霾、寒潮、低温冻害等。年日照时长1824.4小时。

·气候特点及评价·

2019年,高陵地区气温偏高,年总降水量偏少,日照时数偏多。2019年年平均气温14.6度,与历年同期值偏高1.0度,年极端最高气温39.1度,7月份出现2次,年极端最低气温-9.3度,出现在1月2日。年降水总量501.8毫米,与历年相比偏少26.0毫米。年日照时数1824.4小时,与历年相比,年日照总时数偏少202.5小时。除2月份气温偏低外,各月气温均偏高。终霜日出现在3月22日,初霜日出现在11月14日,全年无霜期日数236天。

·主要天气气候事件·

雨雪 高陵区共出现6次雨雪天气过程,其中2月9—10日的过程较大,为小到中雪,过程降水量3.9毫米。

中等强度冷空气过程 高陵区共出现2次中等强度冷空气过程(2月6—8日、3月21—22日)平均气温分别下降了7.0℃、5.9℃。

干旱 高陵区共出现两次旱情。3月高陵区降水量为1.3毫米,与历年同期比较偏少22.8毫米,出现为轻度旱情。5月9—30日全区平均降水量14.2毫米,与历年同期(36.2毫米)相比偏少6成多,全区出现中度旱情。

初次透熵雨 4月20日高陵区出现降水天气,过程降水量为16.3毫米。此次降水过程达到区域透墒雨标准,出现日期较常年(4月11日)偏晚。

高温 高陵区35℃以上的高温日31天,37℃以上的高温日9天,日极端最高气温39.1℃,出现在7月28和29日。

华西秋雨 9月9—19日,高陵区出现华西秋雨第一个多雨期,此次过程降水持续时间长,过程降水量达146.5mm,其中14日出现暴雨天气,日降水量达64.5mm。持续长时间的降水天气对高陵区蔬菜、梨枣等农作物生长造成了不利影响,也造成了高陵区多区域明显积水,影响交通运输。 (蔡慧文)

◆行政区划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高陵行政隶属关系和行政区划设置有过几次变动和调整。1949年5月,高陵解放,属三原分区。1950年5月,高陵属咸阳专区。1953年1月,改属渭南专区。1956年10月,由陕西省直辖。1959年1月1日,高陵撤销县制,为三原县高陵公社。1961年9月1日,恢复县制,属咸阳专区。1983年10月5日,改属西安市至今。2014年12月13日,撤销高陵县,设立西安市高陵区。2015年8月4日,高陵区正式挂牌,从此结束了2365年的县制历史,成为西安市第十个区。截至2018年年底,高陵区下辖7个街道办事处,17个社区居民委员会,86个行政村,区域面积294平方千米。

◆人口 2019年,高陵区常住人口36.71万人,较上年末增加0.4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3.89万人,城镇化率65.1%。年末公安户籍人口36.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4.2万人,在户籍总人口中,女性人口18.5万人,占总比重50.55%,男性人口18.10万人,占总人口比重49.45%;农村人口12.39万人。出生人口4783人,出生率为13.07‰;死亡人口1277人,死亡率3.49‰;自然增长率为8.9‰;迁入6252人,迁出1016人。

◆民族 2019年,高陵区有31个民族成份,2148名少数民族常住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0.6%,涵盖回族、蒙古族、壮族、满族、苗族、哈萨克族、土家族等30个少数民族,比1990年少数民族数增加了24个,其中,回族人口986人,占少数民族比例的46%,主要来自长庆油田迁入人口。少数民族流动人口837人,基本集中在泾渭街道、姬家街道和崇皇街道。有少数民族学生206人,主要分布在城区和园区。少数民族企业2家,分别是伊德香清真餐饮有限公司、德富祥食品餐饮有限公司。清真餐饮店67家,90%分布在城区和园区。

◆宗教 2019年,高陵区有信教群众15366人,属全省宗教工作重点区(县)。信教群众中天主教74950人,神职人员182人,其中,荣休主教1人,神甫7人,修女188人),管理人员32人;基督教约9500人,教牧人员15人(牧师5人,长老1人,传道员9人),管理人员97人。两教爱国宗教团体组织健全,宗教活动场所管理人员到位。全区已登记宗教活动场所19处。天主教爱国会设在通远天主堂,共有6堂(通远、郭路、岳华、张白、北任、蜜蜂王天主堂)。基督教三自爱国会设在古城教堂,共有13个堂点(古城、姬家、新庄、桑杨、耿镇5个教堂,罗家、生王、仁村、吴村杨、崖王、钓北、高墙、徐吴8个聚会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