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古琴艺术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弦外之音——长安古琴艺术

西北政法大学 文化与价值哲学研究院

常务副院长 方立峰

琴之道,乃人之道。

我对古琴之认识,源于我认识程昭闻。昭闻是号,本名程刚,是一名中医大夫,且七世单传,家中验方颇多,偶然在茶道课中相识,便去求医。程大夫号脉与众不同,特点是:奇快!双手号脉,不出十秒,然后侃侃而谈,却言之凿凿,但关于病情之论却不出左右,拿捏到位。随后,我的一位女研究生脸上长痘,非常恐怖久治不愈。于是请程大夫施诊,他拿出几种药配成药水,让其涂抹到患处。两个周后,奇迹出现,那紫红色的瘢痕竟消失而至淡不可寻。我暗道,这是奇人。

但令我更为惊奇的是,此人“不务正业”。

程刚好古琴,而且好斫琴,这是我所知道的。原以为这是他的副业,医生才是主业,不承想,他把主业搞成副业,把副业却搞成主业。2012年夏,我和程刚夜游丽江古城,他说要搞个长安古琴艺术研究院,要好好研究长安古琴艺术。他认为古琴发源地是长安,周文王为纪念死去的儿子伯邑考,而为古琴增加了一根弦,武王伐纣为了鼓舞士气又增加了一根弦,古琴由原来的五弦琴变为七弦琴,至此古琴形制才得以定型并流传至今。此后,长安琴人辈出,秦之始皇嬴政、李斯,汉之司马相如,隋之贺若弼、颜师古,初唐之“沈”“祝”两个家族,盛唐之董庭兰、柳宗元,晚唐之陈康士、陈拙等等,而且,古琴名曲《长门怨》《良宵引》《梅花三弄》等无不出自长安琴人之手。程刚经过系统的考证,他认为唐代的曹柔在复杂的文字谱的基础上创造了古琴特有的减字谱,这是古琴艺术发源于长安的重要标志。唐以后,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东移、南移,长安古琴艺术也由鼎盛走向衰落,而长安古琴艺术的主要琴曲和核心琴学论著被新崛起的古琴各流派收纳传承。但是建都于长安的周秦汉唐这四个朝代是中华民族的黄金时代,也是长安古琴艺术的黄金时代,随着历史的变迁、时代的更迭,竟趋于没落,他的内心常常戚然。

2012年昭闻与方立峰先生共游丽江木府

坐在丽江古城的茶楼上,夜色娇蒙,听他侃侃而谈,这个清癯的中医大夫让我有了一丝感动,让我感动的是他的情怀。其实,要成功做一件事情,不是资本,不是资源,不是能力,不是智力,更不是体力,而是情怀。冲着这份情怀,我支持他。

程刚说干就干,2013年7月,陕西省长安古琴艺术研究院成立。他聘请书画大家江文湛和我等人担任研究院顾问,并召开古琴艺术研究院成立大会暨首届古琴名家音乐会获得圆满成功。自此以后,长安古琴艺术便像春雨中的枯苗慢慢复苏、逐渐成长起来。三年后的今天,长安古琴艺术研究院在这大长安城的东西南北中有了多家琴馆,并且每年举办古琴音乐会。他本人在终南山下有了自己的斫琴工作室,并成为省级斫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2017年,他又和西咸新区合作建设“中国古琴发源地博物馆”,著名古典诗词大家叶嘉莹先生在自己的著作题“中国古琴艺术发源地博物馆藏书”。

他不仅在实践中探索长安古琴艺术,而且在理论上进行研究。不久前,由他编撰的《长安古琴艺术》一书已经完稿,他拜托我为之作序,我不禁有些惶惶然。看着长安古琴艺术研究院三年多的步步脚印,看着程刚把情怀变成事业,把精神变成物质,把人的内在本质变成外在的客观现实,把自己的“目的变成价值”,除了喟叹还是喟叹,许久竟无法动笔。

但我这个古琴的门外汉,酱油还是要打的。

古琴的由来颇有典故,最早的古琴为何人所制传说不一。有说为神农氏所作,有说为伏羲氏所作,还有说为舜所作。司马迁《史记·乐书》道: “故舜弹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而天下治。”古琴的出现带浓厚的传统文化色彩。

古琴的长度约为三尺六寸五,是一年365天的象征。古琴外观形状与人体身形相对应,可分为琴头、琴颈、琴肩、琴腰、琴尾、琴足,象征着人琴合一;古琴的底部平,上表则为弧形且中部凸起,是天圆地方的象征。琴前广后狭,象征尊卑之别。宫、商、角、徵、羽五根弦象征“五行”,即金、木、水、火、土五种组成宇宙万物的元素。也有认为象征“五伦”,即父子、君臣、夫妻、长幼和朋友。后来增加的第六、第七根弦称为文、武二弦象征君臣之合恩。十三徽分别象征十二月,而居中最大徽代表闰月。古琴有泛音、散音和按音三种音色,泛音法天,散音法地,按音法人,分别象征天、地、人之和合。从古琴的形制来看,无不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观念暗合。

中国传统文化是“成人”文化,如冯友兰先生所说“是使人作为人能够成为人”,儒释道三家皆是如此。儒家讲究“内圣外王”,其“大学之道”有八个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格物”到“修身”,是为“内圣”,也叫“修己”;从“修身”到“平天下”,是为“外王”,也叫“安人”。无论“内圣外王”还是“修己安人”都是以修身为本,所以《大学》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儒家的“修身”,其手段主要就是“礼乐”。孔子就是通过古琴提高道德修养达到修身以合“复礼”,他的琴艺活动奠定了有修养的君子必习古琴的修身准则。道家崇尚自然无为,追求返璞归真,道家推崇的“真人”,乃是“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真人”是道家所追求的做人最高境界,表现在音乐上就是“大音希声”,充分肯定了无声之乐的永恒之美。“大音希声”表现在琴乐上就是“淡兮其无味”,如魏晋阮籍有“道德平淡,故五声无味”。隋唐琴人更说 “入耳淡无味,惬心潜有情”“心静即声淡,其间无古今”。中国古琴追求的是韵律,并非节奏,所以“淡”, “淡”不是没有味道,而是包含所有的味道。至于从印度舶来的“佛教”,经过魏晋南北朝,到隋唐已经完全中国化,禅宗的“顿悟说”,把禅理与琴学联系在一起。认为参禅和学琴有同样的思维方式,都须“瞥然省悟”,即顿悟,才能超越自我、蔼超越尘世而达到至境。

2015年昭闻与叶嘉莹先生在南开大学迦陵学舍交谈

传统文化是形而上的“道”,“琴棋书画”是形而下的“器”,“器”承载着“道”, “器”表现着“道”, “道”统摄着“器”。程刚认为“长安古琴艺术”作为中国古琴艺术的源头,其表现尤为突出。所以,程刚不仅弹琴,而且斫琴,追求“道”与“器”的统一,这可能与他是中医大夫密不可分,中医文化也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即“天人合一”。

陕西省长安古琴艺术研究院成立暨名家古琴音乐会与部分到场嘉宾

古琴艺术是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长安古琴艺术文化起源于西周,兴盛于大唐,其中的原创性、开放性和包容性的特征体现了中华文化核心价值理念和民族精神,大力发掘和弘扬长安古琴艺术与古琴文化对于提升民族的自豪感,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复兴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程刚编著的《长安古琴艺术》一书,探讨了长安古琴艺术的起源、发展、鼎盛和衰落,对长安古琴艺术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对长安古琴艺术的特征进行了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对长安古琴艺术的历代琴人进行了考证,对长安古琴曲谱追本溯源进行了梳理,这些都难能可贵。更加可贵的是他看到了长安古琴艺术的濒危状况,自觉承担起一个琴人、文化人应有的历史使命,这本书体现他作为传统文化的推广者和实践者的应有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