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阳概况
略阳位于秦岭南麓,汉中西缘,嘉陵江上游,宝(鸡)成(都)铁路纵贯南北,十天高速、309省道横穿东西。全县辖区面积2831平方公里,辖15个镇2个街道办145个行政村20个社区,2017年,全县总人口20.03万人。略阳古称兴州,“以其用武之地曰略,治在象山之南曰阳”而得名。始建县于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距今已有2100多年历史。略阳为秦蜀故道必经之地,也是西出秦陇、南下巴蜀、东抵襄樊的战略要地,素有“秦蜀襟带”“陕甘锁钥”“故道明珠”之称。境内以矿产、生物和水能为重点的地上地下资源十分丰富,享有“富山盛矿”“中国乌鸡之乡”“中国杜仲之乡”“中国红豆杉之乡”美誉,略阳乌鸡、杜仲、天麻、猪苓被列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五龙洞国家森林公园、国家级文保单位灵岩古寺、著名的汉隶石刻《郙阁颂》、氐羌文化遗址江神庙等自然人文资源独具特色。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略阳坚持以全面小康为目标,以脱贫攻坚为统揽,加快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县域城镇化步伐,促进工农同兴、城乡同步、成果同享,努力建设经济实力较强的富裕略阳、文化特色鲜明的文明略阳、群众安居乐业的和谐略阳,全县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2017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67.54亿元、固定资产投资45.8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28亿元、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545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85元,同比增长8.8%、19.1%、7.1%、9%和8.9%。
地理环境•政区沿革
【地理位置】 略阳县位于陕西省西南边陲,汉中市西南部,秦岭南麓,嘉陵江上游,陕甘两省交界地带。地处东经105゜41′56″~106゜31゜7′01″,北纬33゜06′38″~33゜37′26″。东南与勉县、宁强接壤,西北与甘肃省康县、徽县、成县接壤。县人民政府驻兴州街道办狮凤路。辖区东西最大距离76.3千米,南北最大距离56千米,总面积2831平方千米。其中陆地2787平方千米,占98.4%;水域44平方千米,占1.6%。全县耕地面积40万亩,人均耕地2亩。
【建制沿革】 略阳先秦以前为古雍州之域,白马氐之东境地。秦为蜀郡所辖。西汉元鼎六年(前111年)正式建县,当时境内同时置沮县和嘉陵道,境属益州刺史部武都郡沮县,县治在沮水河侧(今勉县茶店镇境)。东汉献帝建安十一年(206年),废嘉陵道,县境属凉州刺史部武都郡沮县,县治所未变。
三国魏太和三年(229年),蜀占魏地武都、阴平二郡后,县境属益州武都郡沮县,在今略阳筑土城,设武兴督。魏景元四年(263年),魏灭蜀后,属于凉州汉中郡沮县。
西晋太始五年(269年),属秦州武都郡沮县。
东晋咸和二年(327年),属南秦州仇池郡(州郡治在今成县)沮县;太和元年(366年),属前秦武都郡沮县;太和七年(382年),属前秦梁州汉中郡沮县;太元十五年(390年),氐人杨盛,先为监国,守仇池乃统事,自号征西将军秦州刺史仇池公,分诸氐羌为部,设护军,不设郡县,今县境属氐人杨氏统辖;义熙五年(409年),属后秦南梁州武兴郡武兴县;州、郡、县治均在今略阳。
南北朝,县境属右东益州(州治今汉中)略阳郡(今甘肃秦安)武兴县;宋升明二年(478年),氐人杨文弘,于武兴称王,建“武兴藩王国”;北魏正始三年(506年),魏灭“武兴藩王国”,又置武兴郡武兴县(此时原天水的“略阳郡”“略阳县”又侨置于此);梁大同元年(535年),梁攻占武兴后,改为东益州武兴郡武兴县。西魏大统元年(535年),改东益州为兴州,改武兴郡为顺政郡,改武兴县为汉曲县,州、郡、县治所均在今略阳。北周时沿袭兴州顺政郡汉曲县。
隋开皇三年(583年),设顺政郡顺政县。当时,顺政郡所辖长举县、鸣水县在今县境内。
唐武德元年(618年),为兴州顺政县。天宝元年(742年),将兴州改为顺政郡。乾元元年(758年),复设兴州。长庆元年(821年),将鸣水县并入顺政县,兴州辖顺政、长举二县。
五代时为前蜀和后蜀的兴州治地。兴州辖顺政、长举二县。
北宋咸平四年(1001年)以后,县境属利州路兴州顺政县。路治南郑,州治顺政。南宋绍兴十四年(1144年),利州分为东西两路,县境属利州西路,治兴州。县名未变。淳熙二年(1175年),又改为利州西路沔州顺政县。开禧三年(1207年),吴曦据兴州,叛宋降金,金人封吴为“蜀王”,改兴州为“兴德府”,同年吴曦被平,四月诏改为利州西路沔州。州领顺政、长举二县。不久,将顺政县改为“略阳县”沿用至今。
元朝时,县属陕西行中书省兴元路(利州路改名)沔州辖。州治略阳。元至四年(1267年),沔州又改属广元路。至元二十年(1283年)迁沔州治于铎水县(今勉县旧州铺),略阳为辖县。
明初仍承元制。洪武三年(1370年)置陕西布政使司。改兴元路为汉中府。略阳为汉中府沔州辖县。洪武七年,废沔州,并长举县入略阳县。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略阳属汉中府宁羌州辖县。崇祯七年(1634年)略阳为汉中府辖县。
清代时为陕西汉中府辖县。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在县北(今观音寺)设清平县。道光元年(1821年),改设黑河县。光绪二年( 1876年)改为观音寺分县。
中华民国时属汉中道辖县。民国十七年(1928年)撤道,改属省直辖。民国二十年(1931年)撤销观音寺分县。民国二十四年(1935)为陕西省第六行政督察区署辖县。民国三十八年(1949)汉中分设东西专员公署,略阳为西路专员公署(署治沔县)辖县。
1949年12月9日略阳解放,属陕甘宁边区汉中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县。1955年6月,属陕西省汉中专员公署辖县。1968年,为汉中地区革命委员会辖县。1978年9月,为汉中地区行政公署辖县,1996年2月为汉中市辖县至今。
【行政区划】 1950年,辖城关、何家岩、两河口、白水江、口、郭镇6个区、70个乡,335个村。
1953年辖城关、何家岩、两河口、白水江、口、郭镇、龚家营、白雀寺8个区,辖71个乡, 335个村。乡人民政府改称乡人民委员会。
1955年6月,属陕西汉中专员公署辖县。
1956至1957年,将宁强县的中坝子乡划归略阳县白雀寺区管辖,将勉县茶店子乡黑河坝村划入略阳县黑河坝乡管辖;将甘肃康县窑坪乡的史家河、罗义沟、谭家庄、裴家庄村划入略阳县郭镇区管辖。同时将略阳郭镇区大南峪乡及木瓜院乡的贺家沟村、大草坝村划归甘肃康县管辖;将两河口区观音寺乡冷浴河、太白庙、邓家沟划归勉县张家河区管辖将何家岩区黑河坝乡的小砭河村划归勉县茶店区管辖。辖6区,7个县直属乡(镇),42个区辖乡。
1958年4月撤区、直属乡(镇),成立7个工作指导站,原49个乡(镇)合并为40个。
1959年1月撤站,设7个人民公社,白石沟、三岔子独立设管理区,又将庙坝乡(包括寺基坝乡)划归宁强县管辖。形成41个管理区,768个生产大队,1874个生产队。
1961年,设为7区,41个人民公社,259个生产大队,1400个生产队。1965年改城关公社为城关镇。辖7区1镇,40个人民公社
1984年,政社分设,辖7区,1个区级镇,5个乡级镇,35个乡,260个村,1396个农业社,其中蔬菜专业社34个。
1996年2月至今为汉中市辖县。1996年5月撤区并乡建镇,全县设置城关镇、接官亭镇、横现河镇、金家河镇、徐家坪镇、白水江镇、乐素河镇、郭镇、两河口镇、何家岩镇、硖口驿镇、药木院乡、西淮坝乡、马蹄湾乡、青泥河乡、九中金乡、仙台坝乡、观音寺乡、鱼洞子乡、黑河坝乡、杨家坝乡、白雀寺乡、白石沟乡、中坝子乡、史家院乡25个乡镇(11个镇,14个乡),260个行政村,1395个村民小组。
2002年,撤销杨家坝乡并入硖口驿镇,撤销青泥河乡并入白水江镇,撤销中坝子乡并入白雀寺乡,撤销药木院乡将原药木院乡药木院村、青岗坪村、裴家庄村、碾沟村、张家庄村并入徐家坪镇,将原药木院乡灯草沟村、木瓜院村、七里碥村、罗义沟村、谭家庄村、大草坝村、马鞍山村并入郭镇。全县设21个乡镇(11个镇,10个乡),183个行政村,787个村民小组。
2011年并乡建镇,将原白石沟乡并入城关镇,原鱼洞子乡和黑河坝乡合并改为黑河镇,原史家院乡和白雀寺乡合并改为白雀寺镇,原西淮坝乡改为西淮坝镇,原观音寺乡改为观音寺镇,原仙台坝乡改为仙台坝镇,原九中金乡改为五龙洞镇,原马蹄湾乡改为马蹄湾镇。
2015年11月进行机构改革,将城关镇改设为兴州街道办事处,原辖区不变,横现河镇改设为横现河街道办事处,原辖区不变。撤销何家岩镇,将其所辖区域整体划归接官亭镇管辖。
2017年末,辖兴州、横现河两个街道办事处,金家河、郭镇、西淮坝、徐家坪、马蹄湾、白水江、五龙洞、白雀寺、乐素河、接官亭、硖口驿、黑河、两河口、仙台坝、观音寺15个镇,共计17个镇办,145个行政村,20个社区。
【人口民族】 全县有23个民族,其中汉族占总人口的99%。少数民族有回族、满族、壮族、苗族、藏族、蒙古族等22个,少数民族中回族人数最多。2017年底,全县总户数为63948户,总人口为183462人,其中男97756人,女85706人。城镇常住人口71735人(非农业)。全县万人以上的镇有兴州街道办、接官亭镇、郭镇、徐家坪镇、黑河镇、白雀寺镇6个镇。2017年全县出生1865人,死亡2409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95‰。
略阳县2017年行政区划一览表
表1
自 然 地 理
【地形地貌】 略阳县属秦岭西段南坡山区,东北高,南部低,由西北向东南倾斜。三座中山主峰形成三角对峙,其间以河流为走向,镶嵌成三个浅山地段,形成三高三低相互交错的三个中山区及三个浅山区,平均海拔1148米。主要是北部中山区、西部中山区、东南部中山区、西北部浅山区、南部浅山区和东部浅山区。境内主要山峰有昏人坪、宝峰山、塔坡山、寒峰山等。最高峰昏人坪位于东部边境海拔2425米,最低点位于南部边境邓登垭村海拔587米,县城海拔628米。
【地质土壤】 略阳地质构造以略勉深大断裂为界,北为南秦岭褶皱带,远古时期,长期处于海域,印支期造山运动后全面褶皱隆起,结束沉淀。南为摩天岭褶皱带,晚元古代为优地槽,印支运动后全面褶皱,形成一个地背斜一向斜构造体系。
略阳县土壤分布纵横交错,有黄棕土、棕壤两大类。由于海拔的不同,造成了土壤有规律地分布,棕壤垂直分布于黄棕土壤之上。黄棕壤主要分布在海拔1600或1700米以下的低山地区,是略阳发展农业、牧业、多种经营的主要土壤。棕壤分布在海拔1600或1700米以上的中山地区,主要分布在县东北部的西庵山、抓家梁、浑人坪、鸦鹊梁、姊妹山以及南部的塔坡寺一带。在较小的区域内,由于中小地形、水文、地质和人类改造原因,还镶嵌着一些区域性土壤。分布于西汉水、青泥河、黑河、白河等较大河流沿岸因人工灌溉而形成的水稻土;分布于徐家坪、马蹄湾一代由于地下水季节性升降而形成的潮土分布于郭镇沿河一带因河水泛滥淤积而形成的淤土。
【气候水文】 略阳县属亚热带北缘山地湿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全年盛行东风,春季干旱少雨,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干燥,冬季寒冷少雨。2017年平均气温14.1℃,比历年平均气温高0.5℃。2017年总降水量为859.7毫米,比历年偏高82.1毫米。2017年春季总降水量占全年的8%,夏季占25%,秋季占52%,冬季占25%。主要气象灾害有连阴雨、干旱、暴雨以及引发的洪水、滑坡和泥石流等。
境内河道属长江流域。主要河道有一级河嘉陵江,境内总长86.8千米;二级河小河、青泥河、西汉水、秦家坝河、金家河、青白石河、乐素河、八渡河、中坝子河、黑河等63条,总长761.2千米;三级河346条,总长1210千米;四级河863条,总长1145千米。境内河流总长3203千米,河网密度1.1千米/平方千米。境内最大河流嘉陵江,从白水江镇大沙坝至乐素河镇邓登垭村,从北至南流经白水江镇、马蹄湾镇、徐家坪镇、横现河街道办、兴州街道办、白雀寺镇、乐素河镇,流域面积2014.6平方千米,河网密度1.1千米/平方千米,年均流量111立方米/秒,主要支流有小河、青泥河、西汉水、秦家坝河、金家河、青白石河、乐素河、八渡河、中坝子河等。
自 然 资 源
【森林资源】 略阳县林业用地面积为361万亩,其中有林地面积291万亩,疏林地面积0.86万亩、灌木林地面积34万亩、未成林造林地面积13.6万亩、无立木林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面积0.5万亩、宜林地(荒山荒地、灌丛地)面积21万亩、林业生产辅助用地面积0.04万亩。活立木总蓄积达1077.3万立方米,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8.7%。
【植物资源】 略阳县属“秦巴山地落叶阔叶针叶林区”,森林植被以喜温湿的针叶和落叶阔叶树种为主,混有较耐寒的常绿落叶阔叶树。境内森林植被种类繁多,资源丰富,共有267科1190多种。主要用材树种有:油松、杉木、马尾松、华山松、落叶松、冷杉、铁杉、桦类、栎类、柏类、硬阔类、软阔类及竹类。主要经济树种有:杜仲、油桐、漆树、黄连木、桑树、板栗、核桃、柿子、山茱萸、花椒、棕榈、茶及果树类等;常见灌木林有:马桑、箭竹、胡枝子、卫茅、杜鹃、胡颓子、忍冬、蔷薇等。主要草木及地植被有:野棉花、蒿类、蕨类、莎类、禾类等。其中常见的植物药材105科533种,国家挂牌的有172种,有名贵中药材杜仲、党参、天麻、猪苓、黄精等30余种。列入国家保护的珍稀树种有杜仲、银杏、金钱槭、水曲柳、厚朴、香果树、秦岭冷杉、垂枝杉等8种;列入陕西省稀有珍贵树种的有粗榧、山楂、七叶树、楠木、红豆杉、刺楸、檬子树等7种。
【动物资源】 略阳县境内分布野生动物有4纲18目46科约150种。列入国家I级保护动物的有金毛扭角羚、云豹、金钱豹、白肩雕、林麝5种;列入国家II级保护动物的有鬣羚、斑羚、豺、黑熊、小熊猫、黄喉貂、水獭、大灵猫、小灵猫、金猫、鸢、赤腹鹰、雀鹰、苍鹰、鵟、燕隼、红脚隼、红隼、雪雉、红腹角雉、勺鸡、白冠长尾雉、红腹锦鸡、大鲵、川陕哲罗鲑等30余种;省级重点保护的动物有豹猫、三趾鸦雀、秦巴北鲵、画眉、王锦蛇、果子狸、红嘴相思鸟、毛冠鹿、小麂等10余种。
【水能资源】 略阳水能资源丰富,水电开发缓慢。县内共有100平方千米以上干支流15条,其中1000平方千米以上河流4条,拥有水资源总量50亿立方米,水能理论蕴藏量约30万千瓦。流域面积在10~100平方千米(有长流水)的小河流73条,平均河网密度1.13千米/平方千米,水质较好,水能资源丰富。
名 胜 旅 游
【风景名胜】 略阳境内主要旅游景区有18处。其中五龙洞国家森林公园为AAAA级景区,位于秦岭南麓,陕、甘、川三省交界处,距略阳县城35公里。公园总面积5800公顷,森林覆盖率97%,海拔900~2214米,年均气温12摄氏度。公园内四季景色各异,环境优美,以溶洞群与茂密的原始森林为主,山水自然,雄、奇、幽、秀俱全,景致浑然天成。溶洞有五龙洞、四佛洞、玄天洞等,洞内石柱、石笋、石莲、石乳形态各异,洞外摩崖水帘,碧水龙潭,风景优美。其他自然景观有王富沟天然溶洞群、张岩沟景区、泉溪沟景区、龙洞沟溶洞等。
【文物古迹】 略阳县境内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4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灵岩寺1处,省级重点保护文物单位江神庙、紫云宫、故道略阳段遗址、县城东门楼、南山塔6处。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灵岩寺又名药水崖,位于县城南3.5千米处的嘉陵江东岸山岩,始建于唐开元年间(713—741年)。该寺倚天然溶洞而建,人文景观融合自然景观为一体。寺内楼台错落、红框飞檐、绚丽多彩。现存有碑、碣和摩崖石刻130多通,其中宋代以前的就有25通,有著名的东汉《郙阁颂》和迄今发现的我国最早交通规则“仪制令”,号称“陕南小碑林”。其中《郙阁颂》摩崖石刻,刻于东汉建宁五年(172年),所记武都太守李翕主持修建析里郙阁桥之事,故全称《武都太守李翕析里桥郙阁颂》。
《郙阁颂》的书法,自成一家,独具风格,为标准的汉隶八分,结构严整,章法茂密,俊逸古朴,风格沉郁,堪称汉隶艺术精品,是研究祖国文字、书法和东汉八分汉隶的重要实物资料,它同汉《石门颂》《西狭颂》并称“汉三颂”。唐代摩崖有《药水窟名胜画图记》《大唐开成题记》,南宋摩崖有《灵岩叙别记》等。江神庙又叫王爷庙,位于县城环城西路,是长江流域保存最为完整的古氐羌族风格戏院建筑群。始建于明代,原是船帮祭祀和聚会的活动场所。清道光年间曾重修。紫云宫位于县城高台,建于明末清初,是一处具有浓郁氐羌风格的古建筑群,县境内著名历史遗迹还有秦蜀古栈道、吴王坟、翠峰亭、飞仙岭、青泥岭等。
【民俗风情】
1.民俗
(1)诞生:姑娘出嫁后出生第一个孩子,三天以后由丈夫去娘家报喜。若生男孩携雄鸡一只,若生女孩携母鸡一只。产妇一个月不得出门,称为“坐月子”。婴儿降生后,第一个来家者,谓“逢生人”。但禁忌孕妇到产妇房中,怕“采奶”,意谓带走婴儿奶。10天后,长辈为婴儿取乳名。娘家人或亲朋送“月礼”,一般有母鸡、鸡蛋、红糖、大肉等。满月之日,家门户族、婴儿外公携金银项链、手镯、“百家锁”、衣帽鞋袜等,为婴儿办满月,主人筵席招待。满月那天的早晨,由户族中其他人,抱婴儿出门“撞路”,又叫“撞干爸”,即遇到第一个男者,不论生人熟人,认作婴儿的干爸,从此来往。现今,“逢生”“撞干爸”逐步淘汰,但有的地方仍有办“满月”、认“干爸”的习俗。
(2)寿辰:俗称“办生日”。新中国成立前人过半百,堂前无父母,家门无孝服即可办寿辰。尤以地方富户士绅为甚,一年一度大肆张罗,耗费无度。亲朋好友,前来祝贺,送寿联、寿幛、寿果,祝“福寿双全”。主人以佳肴美酒款待。势大有钱的人家,摆“长寿筵”,唱祝寿戏。一般穷苦人家,财资无力,即日出门“避寿”,当晚回家。新中国成立后虽有改变,但“办生日”仍存在,不过规模甚小,仅限儿女、女婿、近亲备礼以贺,主人款待一餐,以示“合家欢乐”
(3)结婚:旧时称“说媳妇”,也叫“找老婆”。基本上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来确定婚配。其过程大致分五步。
第一步:说亲。由“红爷”(介绍人)操纵,见面机会只能偷看或斜眼一瞟。见面大多在端午节、中秋节、春节或其他时间。两家老小达到情投意合。
第二步:索取生辰八字。经过算命先生依据《通书》查证,两命相投,而不是相克,就继续联系。并将生辰八字一纸放在神柜上的香炉下面,如一周或半月内,双方家庭平安无事,则这桩婚姻算是有基础。两命相投或相克指的是十二属相,传云:“自古白马怕青牛,龙见兔儿泪长流,猛虎见蛇如见绞,金鸡怕玉兔,鼠猴一旦休,猪羊不到头”。这完全是一种迷信。
第三步:落话(现在叫订婚)。由介绍人、男方家里、知己亲戚,共四人(二男二女),带上四色礼品(通常为盐、茶、果、饼、双肘双肉,中间系红纸条两套或四套衣料)去女家确定婚姻关系。
第四步:过礼。征求女方老少的意见,需要什么东西,用红纸开成礼单,通过“红爷”领先,顺序而入,女方备酒肉款待,然后以礼单为据向女方交礼。双方没有什么意见出入,就商谈结婚佳期。
第五步:结婚。通常按家庭情况,无一定模式。接亲去人为单数,回来为双数。大利年份坐花轿,新娘头顶红色盖头。小利年份坐小轿(二人轿),头顶黑色盖头。新郎如不坐轿,身上用红缎子斜身佩挂。轿子前面还排列着女方家的陪奁,有用盘子端着的,有抬着的,并以二人或三人吹奏唢呐,抬到新郎家。卸轿时要为轿夫出“红包”,卸轿揭帘,迎新娘入室,歇息擦洗等,都要用“红包”换取。接下来举行仪式,拜天地、拜父母,拜老少外家。然后由接亲的女客扶入洞房。入室前,新郎用擀面杖将新娘的盖头挑下来。晚上新郎的同辈朋友闹房至深夜。
(4)招赘:女方家中无男儿,经家族同意,男到女家落户。其过程同结婚差不多。
(5)转房:多是兄当兵未归或死去,女方不愿离开这个家,转给其夫的弟弟为妻。
(6)再婚:俗称接寡妇。一般不准放炮,悄悄地,并多在晚上接到家。过门时还有个规矩:用木炭火或柴生堆火挡在门上,寡妇从上面跨过去,然后吃一顿便饭即算结婚。
(7)丧葬:旧社会,略阳民间丧葬含有较浓的封建迷信色彩。其程序、仪俗大体有报丧、讣告、入殓、灵柩、点长明灯、孝子跪灵、出殡、长男顶烧纸盆、起棺打烂、灵柩盖红布、缚公鸡,孝长男、女抱遗像,无像执引魂幡,孝子披麻戴孝,一身着白、低头、手执丧棍,孝男拉灵致哀,孝女痛哭出殡。复三、头七、二七……七七、百期、周年等,县境内各地大致相似,略有差异。棺木以松、杉、柏、楸木为上,次以白杨杂木者多。装棺木(入殓)时,灵枢置地,裱褙缝隙;为死者着三件、五件、七件、九件不等的单、棉绸缎衣裳,打银钉盖棺用土埋葬者多,火葬者甚罕。多墓前立碑,以褒扬死者。
现今,民间的丧葬仪俗已有很多改变。子女亲属穿孝服,戴黑纱,佩白花;亲朋邻友送花圈、挽幛开追悼会,以代替过去的吊唁、叫礼、做道场、念经等仪俗。仍有在墓前树碑者,内容仅记死者的生卒年月和籍贯姓名。
(8)春头腊尾的忌讳:正月初间不烤馍,年夜“锅巴”要留圆(全)。“献食盘馍”蒸得大,五谷丰登过好年。
(9)民间古会(以农历计算):正月初九天教会(上元会),三月十六娘娘会,四月初八佛爷会,四月十五城隍会,七月十五中元会,十月一日地藏会等。古会期间敬神烧香、点蜡、烧纸,叫礼叩拜、念经诵佛,各地男女信士还愿、问卜,间有给神唱戏之举。
(10)生产习俗:东路号子南路歌,“锣鼓草”兴要路坡,北路人有老习惯,每到冬闲多“打坡”(即打猎)。
(11)生活习俗:“衣烂补丁净穿袄,男女守家不出窝。乡镇妇女揽家权,农村妇女会爬坡。清早起床煨茶罐,木节钻洞净洗眼。上山砍柴齐捆捆,回家吃饭不离酸。”每年腊月二十三后,城乡到处就开始办年货,屋里大扫除、洗衣服,杀猪、宰羊,互相吃“跑堂”。
2.传统节日(以农历计)
除夕:腊月三十为一年之尾,叫作除夕。是时,清扫庭院,美化环境,贴对联,辞旧岁。下午掌灯后,家人集齐,依长幼围桌团聚,共进丰盛夜饭。入夜庭院生柏叶柴火,屋里生炭、柴大火,家人欢聚火旁,拉家常,忆往昔,叙家史,谈论治家之道。有条件的人家吹、拉、弹、唱,各玩所好。孩子放鞭炮,欢歌跳唱。老人强打精神彻夜不眠,意长命百岁,谓之“坐岁”。夜半零点左右,家长率全家老少,用香、蜡、火纸,出外划灰圈,迎祖宗三代,迎财神,敬四方五帝,意盼人兴财发,清吉平安。接着拜父母长辈老人,给年幼者发压岁钱。黎明,合家聚早餐,罐罐面油茶、鸡蛋年糕、油炸果点、包子花卷、元宵油糕、饺子馄饨等各自便。
春节:为一年之首,天亮先担“进财水”,缸满水溢,取意进财聚宝,藏珍溢美。老少换新衣,戴新帽,夫妻搞烹调做佳肴。忌口舌,忌吵闹,颂吉祥。二日至正月十五日,互相拜访亲友,双方各备酒肴招待,谓之“饮春酒”。
破五:正月初五黎明,打扫清除各屋垃圾,焚香蜡送于城外河滩。早饭吃搅团,意合家平安团结。
元宵节:正月十四、十五、十六三天,以十五为望日,全家屋内灯火辉煌,孩子掌灯,全家团聚吃元宵。城乡有社火、狮子、龙灯、彩船舞,城镇集市有高脚(即高跷)。
二月二:各家每户周围打灰线,意忌虫属入内,家人炒苞谷花,取意一年到头人兴财发,午后团聚吃火锅。民间传说,地龙冬眠已醒,此后就要上天行云布雨,又名“龙抬头”。
清明节和十月一日:民间传说为鬼的节日。凡起葬、合葬者都在这个时间进行。安葬已久的要掩土修葺,栽树植柏,剪纸裁条,飘坟挂白纸,烧纸插香,酒肴祭祀,虔诚致悼。
五月节:五月五日端午节,吃粽子,划水船,孩子戴香包(用五色花线绣制,内装棉花香帕,外绣各色花朵)。耳鼻搽雄黄,屋前插蒲草、艾草,以避毒气。
六月六:家家晒衣物,谓之露晒后不生虫。
七月七日:乞巧节,妇女、小孩掐巧芽,设香案,陈瓜果、糕点,折豆芽于水盆中,观察水影形状,以卜人的巧拙,穿针线于暗处,谓之“牛郎织女巧相会”。
中秋节:八月十五日,家人团聚月光下,以水果、糕点、月饼、套饼敬献月亮,谓之“赏月”或“玩月”。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结之意。
九月九:登高爬山,城郊居民于是日携带食品,扶老携幼登南山,爬狮山,取意消灾免难。
腊月八日:俗名“腊八”,天亮煮米稀饭,内加各种豆制品,蔬菜、肉丁等,混合食用。余粥撒于树根百草,谚语“腊鼓鸣,春草生”。
腊月二十三:用面粉烙糖、盐饼十二个,闰月十三个,谓之年丰平安,叫祭灶,民语“腊月二十三,灶爷上青天,上界言善事,下凡降吉祥”。
3.传统体育项目
(1)抓石子:多为少年儿童的一项自娱活动,二人以上围聚一起,用多粒小石子,放在手掌内向上抛起,用展开的手背承接,再把接住的石子抛起,迅速将掉落在地上的石子抓起,同时翻掌承接下落的石子,然后清点手中抓住的石子数目,多者为赢。
(2)举石锁:形状多为方形、条形的石质活动用具,有手抓处,形如锁,轻重不等。活动形式多样,主要练习臂力。
(3)打秋千:春秋季为青年男女喜爱的活动项目。用一根结实的绳系有两颗平行的粗树间,下面结一块石板或棍用于坐力,前后回荡。
(4)滚铁环:铁环大小不一,一般为直径一尺余的铁圈,用1根2尺来长的小铁钩推动。
(5)踢毽子:每年冬春两季,青少年以踢毽子为重要活动。踢法一般用右脚单踢,以踢的次数多者为优,娴熟者可踢上百次不中断。有技艺高超者,用双脚对称踢,偏踝踢,脚背直上仰面踢,脚掌腾空越背踢,膝、肩、头顶交替承接,变换各种花样。
(6)游泳:每年入夏,城乡居民借河溪池自发地运动。
(7)爬山:以春季最盛行,男女老少登高涉险,为自发运动。
【民间艺术】 略阳先秦时期曾为氐羌族居住地,后逐渐与汉族融为一体,至今保留了一些传统独特的民间艺术,主要有羊皮鼓舞、社火、刺绣等。
(1)羊皮鼓(舞):略阳县白雀寺、荷叶坝、横现河、马蹄湾、白水江等地,流传着一种带有氐羌族文化色彩的民间舞蹈羊皮鼓。
羊皮鼓舞离不开羊皮鼓,它是舞蹈表演中的伴奏乐器,又是特定的道具,形成羊皮鼓舞的独特风格和律动。羊皮鼓,是用羊皮蒙在蒲扇形或桃形的铁圈上,并在铁圈的把柄处系许多小铁环(多为八或十二个),制成可以舞动的单面鼓。它是用藤鞭击打鼓面和摇动铁环发出的“嘭”“嚓”声,构成舞蹈节奏和丰富多变的鼓点音响。通常情况下,由两男性表演。表演者左手握鼓,右手持藤鞭,连打带跳,边敲边舞,并在藤鞭击鼓的“嘭嘭”声和铁环相撞的“嚓嚓”声中,配以曲调高亢的唱腔和粗犷激越的舞蹈,形成一种别致、独特的韵味。表演前,舞者原地先打一通鼓,起着酝酿情绪,烘托气氛和招揽观众的作用。表演过程中,鼓声又担负着舞蹈唱腔的前奏和伴奏任务,同时为舞蹈提供鲜明的节奏。
固定击法的鼓点有软三腰、硬三腰、野鸡扑、偷点子、牛擦痒等。基本的动作有禳鼓、揉麻窝子、单腿跳、凤凰三点头、线爬子、禳星神、勾腿跳等。唱腔音乐有两个特点:一是采用传统的中国五声调式,多以“5”为主音的微调式;二是在旋律的进行上多为向下进行,开始就出现全曲的最高音,然后急遽下行。有的曲音呈波浪式,但总的方向仍是向下行,给人以大跌大宕,大起大落之感。
羊皮鼓舞,属1日时秦巴山区的“端公”(巫的一种)用于民间祭祀活动“开坛”时表演的一种形式。一般演奏的曲调有《立五门》《甲子》《学家子》《迎春神》《舞坛》《猴子反天朝》《四点红》《十二花》《九道沟》等。
(2)社火:社火主要有高跷、采莲船、狮子舞、龙灯等。逢年过节,民间以此作为娱乐活动。民国年间,多为民间自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大多是政府提倡、支持下的群众的有组织的活动。
高跷:舞者双足踩在二、三尺高或更高的木腿上,多人组成,扮成各种人物,手持道具,随着锣鼓的节奏,表演各种动作,走圆场,龙摆尾,插花十字或跳跃扭摆,漫游街头。
采莲船:又叫跑旱船。用竹竿或木棍扎成轻盈的小旱船,周围缀以彩布,嵌以纸、绸荷花。舞者扮成俊俏少女似坐其中,手提船沿,在锣鼓声中,或跑或停,游移不定,像荡游在碧波之上,前有一艄公轻划慢拨,多扮为老者,有的加以唱段。
狮子舞:又叫耍狮子。狮头多以木竹做骨架,绸布包缀于外,狮身、狮尾用苟麻制成。大者2人扮演,1人舞狮头、1人摆狮尾;小者1人扮演。表演时,1少年手执绣球,做出各种动作,将绣球或抛或摇,狮子随着绣球在锣鼓声中摇头摆尾,跳跃蹿伏。也有狮子蹿桌子、滚大绣球者。
此外,还有跑竹马、龙灯、耍贝壳等。
(3)刺绣:刺绣多用于婚丧嫁娶、打扮孩子和一般生活用品。如装饰在衣、帽、鞋、袜、围腰、腰带、被、褥、床单、床围、帐帘、枕头、荷包、烟包上等。技法多种多样,如绣花、架花、挑花、托花、游花、锁花、勾花等。图案多是花卉禽兽,也有古今人物、历史故事,寄托着吉祥如意、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等美好愿望。其中凤凰和老虎的图案造型,近于汉朝瓦当图案,色彩常用大红、桃红、草绿、石绿、藏蓝、藏青、石黄、金银等。颜色的应用十分讲究,大红、翠绿、桃红、草绿等多用在黑底上,看起来底沉色艳而不轻浮,黑而有光泽,加上金银线的点缀,给人以富丽堂皇之感。在白底上多有桃红、粉红、草绿、石绿、石青等颜色,效果鲜艳而高雅。藏青、藏蓝和石黄多起点缀调和作用。整个色彩单纯而不单调,明朗、绚丽而又柔和悦目。还有用姜黄、淡黄、石青、石黄等各种色布做底子的,这类刺绣看起来质朴潇洒。总的来说,它不像关中的刺绣那样颜色强烈刺眼,也不像四川的刺绣那样纤巧素雅,而是显示出略阳民性的粗犷、奔放,色调艳丽,内涵高雅,绝不粗俗。
刺绣作品中,很多都带氐羌族风格,如《四角蝴蝶》《中间团花》(俗称四菜一汤)《四姑娘打牌》《嫁娶图》《出巡图》《姜太公钓鱼》。从石瓮子、青泥河收集的男女式大襟衣服和童帽看,其刺绣有明显的氐羌族风格。
【特色饮食】 略阳主要特色饮食有罐罐茶、菜豆腐节节、浆水鱼鱼等。罐罐茶,通常将白面加上藿香、茶叶、生姜等在面罐中用水熬熟,倒入碗中放上核桃仁、鸡蛋、肉丁、豆腐丁等佐料,配以馍片食用的传统茶点饮食;菜豆腐节节,将豆浆煮开掺上浆水菜点出豆腐后,下入玉米面、面粉擀制成的短面条,并配蒜辣子、泡菜等小菜食用;浆水鱼鱼,将玉米面粥用漏勺在凉开水中制成“小鱼”或蝌蚪状的小饭团,盛入用浆水菜烩制的汤菜中食用的一种饮食。
【土特产品】 略阳县境内土特产品主要有略阳乌鸡、黑河猪、巴马香猪、黑木耳、石参等。略阳乌鸡是在县境内独特的地理条件下,长期驯化培育而成的地方珍禽,具有皮、腿、趾、舌、喙、冠“六端乌”的特点,体格大、耐粗饲,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是全国四大乌鸡品种之一,也是陕西省唯一家禽保护品种。黑河猪主产于陕西略阳县黑河流域,具有适应性强、繁殖力强的特点,肉味鲜美,营养丰富,在略阳的饲养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是陕西省重点保护的地方优良猪种。略阳黑木耳含有多种营养成分。略阳石参生长在悬岩突兀的石缝之口,独产汉中秦巴山区略阳,是一种稀有山珍,加工成品金黄色,甜脆,清爽,口感好,有悠久的民间食用历史,古代曾作为贡品进献朝廷。巴马香猪皮薄肉细,胴体瘦肉多,肌肉鲜红。肌纤维细嫩,脂肪洁白,味美甘香,营养丰富,胜似山珍野味——果子狸,烹调时不添加任何佐料也香气扑鼻,素有“一家煮肉四邻香,七里之遥闻其味”之美称而被誉为猪类的“名门贵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