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文学第四

郑玄传注

郑玄欲注《春秋传》,尚未成时行,与服子慎遇,宿客舍,先未相识。服在外车上,与人说己注《传》意;玄听之良久,多与己同。玄就车与语曰:“吾久欲注,尚未了。听君向言,多与吾同。今当尽以所注与君。”遂为服氏注

【译文】

郑玄想要给《左传》一书作注,还没有完成的时候(有事要)到外地去,和服虔相遇,住在同一个客店里,起初两人并不认识。服虔在店外的车子上,和别人谈到自己注《左传》的想法。郑玄听了很久,听出服虔的见解多数和自己的相同。郑玄走到车前对服虔说:“我早就想要注《左传》,现在还没有完成。听了您刚才的谈论,大多和我相同,现在应该把我作的注全部送给您。”终于成就了服氏《左传》注本。

【注释】

① 郑玄:字康成,东汉高密(今山东高密)人。著名经学家,曾遍注群经,精通历算。《春秋传》:全称《春秋左氏传》,相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为编年体史书《春秋》所作的传。② 行:出门行路。③ 服子慎:服虔,字子慎,曾任九江太守,作《春秋左氏传解谊》。④ 服氏注:指《左传》的服虔注本。

服虔作注

服虔(qián)既善《春秋》,将为注,欲参考同异。闻崔烈集门生讲传,遂匿(nì)姓名,为烈门人赁作食。每当至讲时,辄窃听户壁间。既知不能逾己,稍共诸生叙其短长。烈闻,不测何人,然素闻虔名,意疑之。明蚤往,及未寤,便呼:“子慎!子慎!”虔不觉惊应,遂相与友善。

【译文】

服虔对《左传》一向很有研究,将要给它作注释,想参考各家说法的异同。他听说崔烈召集门生讲授《左传》,便隐姓埋名,去给崔烈的学生当用人做饭。每当到讲授的时候,他就躲在门外墙边偷听。等他了解到崔烈的水平不能超过自己以后,便渐渐地和那些学生谈论起崔烈(讲授过程中)的优劣得失。崔烈听说后,猜不出他是什么人,可是一向听到服虔的名声,便猜想是他。第二天一大早就去看他,趁服虔还没睡醒的时候,便突然大叫:“子慎!子慎!”服虔不觉惊醒答应,从此两人就结为好友。

【注释】

① 善:对……很有研究。② 崔烈:字威考,东汉冀州安平(今河北安平)人。为东汉学者、名士、官员,灵帝时官至司徒、太尉,封阳平亭侯。③ 赁作食:帮佣做饭。赁,给别人做雇工。④ 户壁间:门外墙边。⑤ 不测何人:猜不出他是什么人。⑥ 意疑之:心里怀疑(此人是服虔)。⑦ 蚤:通“早”,一大早。⑧ 未寤:(服虔)还没醒。

钟会掷书

钟会撰《四本论》始毕,甚欲使嵇公一见。置怀中,既定,畏其难,怀不敢出,于户外遥掷,便回急走。

【译文】

钟会撰著《四本论》刚刚完成,很想让嵇康看一看。他把书稿揣在怀里,准备去拜访嵇康,又怕嵇康质疑问难,就不敢拿出来,走到嵇康家门外远远地扔进去,便转身急急忙忙地跑了。

【注释】

① 钟会:字士季,出身颍川钟氏,才华横溢,精通玄学。《四本论》:讨论才性关系的文章,“四本”指才性同、异、合、离的四种关系。② 既定:一说是“诣宅”的传写之误。③ 难:问难,质疑。

不复注老

何晏(yàn)注《老子》未毕,见王弼自说注《老子》旨。何意多所短,不复得作声,但应诺诺,遂不复注,因作《道德论》。

【译文】

何晏注释《老子》还没完成时,有一次听王弼谈起自己注释《老子》的意旨,对比之下,发现自己的见解很多地方有欠缺,何晏就不敢再随便开口,只是连声答应“是,是”。于是不再注释下去,便另写《道德论》。

【注释】

① 何晏:字平叔,南阳宛县(今河南南阳)人,曹魏时大臣、玄学家。其为人擅长清谈,好谈名理,与王弼、郭象同为唯心主义玄学的代表。② 王弼:字辅嗣,山阳(今河南焦作)人,是正始玄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其为人能言善辩,著有《老子注》《周易注》《论语释疑》等书。

梦是心想

卫玠(jiè)总角时问乐令“梦”,乐云:“是想。”卫曰:“形神所不接而梦,岂是想邪?”乐云:“因也。未尝梦乘车入鼠穴,捣齑(jī)啖铁杵,皆无想无因故也。”卫思“因”,经日不得,遂成病。乐闻,故命驾为剖析之。卫即小差(chài)。乐叹曰:“此儿胸中当必无膏肓之疾!”

【译文】

卫玠幼年时,问乐广“人为什么会做梦”,乐广说:“是因为心有所想。”卫玠说:“身体和精神都不曾接触过的,却在梦里出现,这哪里是心有所想呢?”乐广说:“是沿袭(曾经做过的事)。人们不曾梦见坐车进老鼠洞,或者捣碎姜蒜却吃铁杵,都是因为没有这些想法,也没有可模仿的先例。”卫玠便思索“沿袭”的问题,成天思索也得不出答案,终于想得生了病。乐广听说后,特意坐车去给他分析这个问题。卫玠的病有了起色以后,乐广感慨地说:“这孩子心里一定不会得无法医治的病!”

【注释】

① 卫玠:字叔宝,曾任太子冼马(太子的属官),后移家渡江到豫章郡。总角:儿童把头发扎成抓髻,叫“总角”,借指幼年。乐令:乐广,字彦辅,南阳淯阳(今河南南阳)人,与王衍同时,并同为清谈领袖。曾代王戎为尚书令,故亦称“乐令”。② 形神所不接:指身体和精神没有接触过的。③ 因:因袭,沿袭。④ 捣齑:把葱、蒜、姜等用杵和臼捣碎。⑤ 命驾:命人驾车载着前往某处。为剖析之:给(卫玠)分析这个问题。⑥ 小差:病好了一点点。差,同“瘥”,指病愈。⑦ 膏肓之疾:心尖上的脂肪叫“膏”,心脏和膈膜之间叫“肓”。古人认为这是药力达不到的地方,一旦“病入膏肓”,就无药可治了。(按:乐广的意思是卫玠一有疑难,就一定要弄个明白,这样才能使自己心安,才不会积忧成病。)

三语辟掾

阮宣子有令闻,太尉王夷甫见而问曰:“老、庄与圣教同异?”对曰:“将无同?”太尉善其言,辟之为掾(yuàn)。世谓“三语掾”。卫玠嘲之曰:“一言可辟,何假于三?”宣子曰:“苟是天下人望,亦可无言而辟,复何假于一?”遂相与为友。

【译文】

阮修很有名望,王衍见到他时就问他:“老子、庄子和儒家的思想有什么异同?”阮修回答说:“将无同。”王衍很赞赏他的回答,并调他来做自己的属官。世人称阮修为“三语掾”。卫玠嘲讽他说:“明明只说一个字就可以被调用,何必要借助三个字呢!”阮修说:“如果是天下所仰望的人,也可以不说话就被调用,又何必要借助一个字呢?”于是两人就结为朋友。

【注释】

① 阮宣子:阮修,字宣子,好《老子》《周易》,能谈玄理。② 王夷甫:王衍,字夷甫,玄学家。西晋重臣,官至太尉。后被石勒所杀。③ 圣教:圣人的教化,指儒学。④ 将无同:恐怕没有什么两样吧。将无,恐怕。⑤ 辟:征召,调用。掾:掾吏、属官。⑥ 三语掾:(只说了)三个字(就得到任用)的属官。⑦ 假:凭借。(按:卫玠的意思是“将无同”其实可以简化成一个字“同”。)⑧ 天下人望:天下人都仰望的人,指声名和威望很高的人。

郭象受困

裴散骑娶王太尉女。婚后三日,诸婿大会,当时名士,王、裴子弟悉集。郭子玄在坐,挑与裴谈。子玄才甚丰赡,始数交未快。郭陈张甚盛,裴徐理前语,理致甚微,四坐咨嗟称快。王亦以为奇,谓诸人曰:“君辈勿为尔,将受困寡人女婿!”

【译文】

散骑郎裴遐娶了太尉王衍的女儿为妻。婚后三天,王家邀请诸女婿聚会,当时的名士和王、裴两家的子弟齐集王家。郭象当时也在座,他领头和裴遐谈玄。郭象才识很渊博,一开始交锋几个回合,还觉得不痛快。郭象把玄理铺陈得很充分;裴遐却慢条斯理地梳理前面的议论,义理和情致都很精微,满座的人都赞叹不已,连呼痛快。王衍也觉得新奇罕见,于是对大家说:“你们不要再辩论了,不然就要被我女婿困住了。”

【注释】

① 挑:挑头,带头。② 丰赡:富足,这里指才识渊博。③ 数交:交锋几番下来。未快:还不是很畅快。④ 陈张:铺陈。⑤ 徐理:慢条斯理地整理。⑥ 微:精微。⑦ 君辈:你们大家。勿为尔:不要再(辩论)了。⑧ 受困:被……困住,指在辩论中被难倒。寡人:王侯自称。(按:王衍身居宰辅之重,亦可自称“寡人”。)

达旦微言

卫玠始度江,见王大将军。因夜坐,大将军命谢幼舆(yú)。玠见谢,甚说之,都不复顾王,遂达旦微言。王永夕不得豫。玠体素羸(léi),恒为母所禁。尔夕忽极,于此病笃,遂不起。

【译文】

卫玠渡江避乱之初,去拜见大将军王敦。去了以后就夜坐清谈,王敦便邀来谢鲲。卫玠见到谢鲲,非常喜欢他,便不再理会王敦,两人一直清谈到第二天早晨。王敦一整夜也插不上嘴。卫玠向来体质虚弱,常常被他母亲管束(不让他多谈论)。这一夜突然困倦疲乏至极,从此病情加重,终于一病不起。

【注释】

① 王大将军:王敦,字处仲,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历任侍中、大将军、扬州牧。② 命:传召,叫来。谢幼舆:谢鲲,字幼舆,初在王敦手下任长史,后出任豫章太守。③ 顾:看顾,理会。④ 达旦:通宵。微言:精微之言,指玄谈。⑤ 永夕:一整夜。豫:通“与”,指参加谈论,插上话。⑥ 羸:体弱。⑦ 恒为母所禁:母亲怜他体弱,一直不让他过度劳累,特别是不准连续或彻夜清谈。⑧ 尔夕:这天晚上。忽极:突然(劳累疲倦)到了极点。

只言三理

旧云:王丞相过江左,止道“声无哀乐”“养生”“言尽意”三理而已。然宛转关生,无所不入。

【译文】

过去有种说法,说王导避难到江南以后,也只是谈论“声无哀乐”、“养生”和“言尽意”这三方面的道理而已,可是这些已经间接关系到人的一生,是能渗透到每一个方面的。

【注释】

① 声无哀乐:嵇康著有《声无哀乐论》一文,大旨为音声无常,随人的感情而分为哀与乐,其本身并不具有哀与乐的表情意义。养生:嵇康著有《养生论》一文,大旨为谈论养生之道,认为人应该修身养性自足于怀,顺应自然不逆天性。言尽意:晋代欧阳建著有《言尽意论》一文,反对“言不尽意”的不可知论,认为语言能表达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能用来交流彼此的思想感情。② 宛转:曲折,间接。关生:关系到人的生命。

求解难得

谢安年少时,请阮光禄道《白马论》。为论以示谢,于时谢不即解阮语,重相咨尽。阮乃叹曰:“非但能言人不可得,正索解人亦不可得!”

【译文】

谢安年轻的时候,曾经请阮裕为他讲解《白马论》,(阮裕就)写了一篇论说文给谢安看。当时谢安不能马上理解阮裕的话,就反复请教以求全都理解。阮裕于是赞叹道:“不仅能够解释明白的人难得,就是寻求透彻了解的人也难得!”

【注释】

① 阮光禄:阮裕,字思旷,曾任金紫光禄大夫。《白马论》:战国时,名家学派代表人物公孙龙著《白马论》一文,提出“白马非马”这一著名命题,认为“马”是指形体,“白”是指颜色,所以“白马”非“马”。② 为论:写了一篇论说文。③ 即解:马上理解。④ 重相:反复。咨尽:询问、请教他人,以求尽晓其义。⑤ 能言人:能够(把道理)解释明白的人。⑥ 索解人:寻求透彻了解(义理)的人。

南北学人

褚季野语孙安国云:“北人学问,渊综广博。”孙答曰:“南人学问,清通简要。”支道林闻之曰:“圣贤故所忘言。自中人以还,北人看书,如显处视月;南人学问,如牖中窥日。”

【译文】

褚裒对孙盛说:“北方人做学问,深厚广博而且融会贯通。”孙盛回答说:“南方人做学问,清新通达而且简明扼要。”支遁听到后说:“对于圣贤,自然不需要用言语来说明了。对中等才质以下的人来说,北方人读书,像是在敞亮处看月亮;南方人做学问,像是从窗户缝里看太阳。”

【注释】

① 褚季野:褚裒,字季野。孙安国:孙盛,字安国,太原中都(今山西平遥)人,西晋冯翊太守孙楚之孙。孙盛以博学、善清谈闻名,先后担任陶侃、庾亮、桓温等人的僚佐。② 北人:指黄河以北的人。后文的“南人”指黄河以南的人。(按:因褚季野原籍在黄河以南,孙安国则在黄河以北,这一则是说两人互相推重。)③ 渊综广博:学问深厚广博,而且能够融会贯通。④ 清通简要:清新通达,而且简明扼要。(按:这两句是说北方人做学问着重渊博,南方人则着重专精。)⑤ 故所:本来就,自然就。忘言:指默识其意,无须用言语来说明。⑥ 自……以还:从……以下。中人:指具有中等才质的人。⑦ 显处视月:在敞亮的地方看月亮。(按:视野开阔,但视线不易专一。)⑧ 牖中窥日:从窗户缝里看太阳。牖,窗户。(按:视野狭窄,但视线能够专一。)

未得牙慧

殷中军云:“康伯未得我牙后慧。”

【译文】

殷浩说:“韩康伯还没有学到我牙缝里的一点聪明。”

【注释】

① 殷中军:指殷浩。殷浩,字深源,陈郡长平(今河南西华)人。东晋重臣,官至中军将军。② 康伯:韩伯,字康伯,是殷浩的外甥,殷浩很喜欢他。牙后慧:指言外的义理情趣。

注神倾意

谢镇西少时,闻殷浩能清言,故往造之。殷未过有所通,为谢标榜诸义,作数百语。既有佳致,兼辞条丰蔚,甚足以动心骇听。谢注神倾意,不觉流汗交面。殷徐语左右:“取手巾与谢郎拭面。”

【译文】

谢尚年轻时,听说殷浩擅长清谈,就特意去拜访他。殷浩没有做过多的阐发,只是给谢尚提示了好些道理,一口气说了几百句话。他不但谈吐举止有风致,加以辞藻丰富华美,很能动人心弦,使人闻之震惊。谢尚全神贯注,倾心凝听,不觉已是汗流满面。殷浩从容地吩咐手下人:“拿手巾来给谢郎擦擦脸。”

【注释】

① 过:过分,过多。通:陈述,阐发。② 标榜:提示。诸义:很多义理。③ 佳致:指谈吐举止风雅。④ 辞条:文辞的条目,指辞藻。丰蔚:丰富华美。⑤ 骇听:使人感到惊讶。⑥ 交面:(汗水)在脸上纵横交织。

孙殷争论

孙安国往殷中军许共论,往反精苦,客主无间(jiàn)。左右进食,冷而复暖者数四。彼我奋掷麈尾,悉脱落,满餐饭中。宾主遂至莫忘食。殷乃语孙曰:“卿莫作强(jiàng)口马,我当穿卿鼻!”孙曰:“卿不见决鼻牛,人当穿卿颊。”

【译文】

孙盛到殷浩处一起清谈,两人来回辩驳,尽心竭力,宾主都无懈可击。侍候的人端上饭菜,他俩也顾不得吃,饭菜凉了又热,热了又凉,反反复复好几遍了。双方奋力甩动着麈尾,以至上面的羽毛全部脱落,饭菜上都落满了。宾主竟然到傍晚也没想起吃饭。殷浩便对孙盛说:“你不要做强嘴马,我就要穿你的鼻子了!”孙盛接口说:“你没见挣破鼻绳的牛吗?当心人家会穿你的腮帮子!”

【注释】

① 孙安国:孙盛,字安国。往……许:到某人的处所去。② 往反:来回辩驳。反,通“返”。精苦:尽心竭力。③ 无间:没有空隙,指两人的对谈之中没有漏洞,非常精密审慎。④ 进食:端上饭菜。⑤ 数四:再三地,三番四次。⑥ 奋掷:使劲挥动。⑦ 悉脱落:(麈尾上装饰的羽毛)都掉落下来。⑧ 满餐饭中:全数落在饭食上面。⑨ 至莫:直到傍晚时分。莫,通“暮”,日暮。⑩ 强口马:比喻嘴硬不服输。⑪ 决鼻牛:牛为了摆脱牵鼻绳,而奋力挣破鼻子。⑫ 人当穿卿颊:(如果你还不认输,)人家就会用绳圈穿透你的两腮。(按:马通常不用穿鼻,只需要马嚼子和缰绳,而牛才要穿鼻环。但牛力气很大,可能挣脱鼻绳,更牢固的办法是从两颊穿过。)

林公才气

王逸少作会稽,初至,支道林在焉。孙兴公谓王曰:“支道林拔新领异,胸怀所及乃自佳,卿欲见不?”王本自有一往隽气,殊自轻之。后孙与支共载往王许,王都领域,不与交言,须臾(yú)支退。后正值王当行,车已在门。支语王曰:“君未可去,贫道与君小语。”因论《庄子·逍遥游》。支作数千言,才藻新奇,花烂映发。王遂披襟解带,留连不能已。

【译文】

王羲之出任会稽内史,初到任时,支遁也在那里。孙绰对王羲之说:“支遁的见解新颖,对问题有独到的体会,他胸中所思虑的义理实在美妙,你想见见他吗?”王羲之本来就有一种超凡的气质,一向很轻视支遁。后来孙绰和支遁一起坐车到王羲之那里,王羲之总是着意矜持,不和他交谈。不一会儿支遁就告退了。后来有一次正碰上王羲之要外出,车子已经在门外等着。支遁对王羲之说:“您还不能走,我想和您稍微谈论一下。”于是就谈论到《庄子·逍遥游》。支遁一谈起来,洋洋数千言,才气不凡,辞藻新奇,像繁花灿烂交映生辉。王羲之终于脱下外衣不再出门,和支遁交谈并留连不止。

【注释】

① 拔新领异:犹“标新立异”。② 一往隽气:一种超凡的气质。隽,通“俊”。③ 领域:指心存界限,着意矜持。④ 贫道:僧人支遁自称。⑤ 花烂映发:像繁花灿烂交映生辉。⑥ 披襟解带:敞开衣襟解下衣带,指脱下出门所穿的正式礼服。

了不长进

支道林初从东出,住东安寺中。王长史宿构精理,并撰其才藻,往与支语,不大当对。王叙致作数百语,自谓是名理奇藻。支徐徐谓曰:“身与君别多年,君义言了不长进。”王大惭而退。

【译文】

支遁刚从会稽来到建康时,住在东安寺里。王濛事先想好精微的义理,并且拟好了富有才情、文采的言辞,去和支遁清谈,可是他和支遁的谈论不大相称。王濛作长篇论述,自以为讲的是至理名言,用的是奇丽辞藻。支遁听后,缓缓地对他说:“我和您分别多年,看来您在义理、言辞两方面全都没有长进。”王濛非常惭愧地告辞走了。

【注释】

① 支道林初从东出:支遁原居会稽,晋哀帝派人把他接到建康。② 宿构:事先构思。精理:精微的义理。③ 撰:草拟。才藻:富于才情、文思的辞藻。④ 当对:水平相当,相称。⑤ 叙致:陈述道理。⑥ 了不长进:没有什么进步。

泻水著地

殷中军问:“自然无心于禀受,何以正善人少,恶人多?”诸人莫有言者。刘尹答曰:“譬如写水著地,正自纵横流漫,略无正方圆者。”一时绝叹,以为名通

【译文】

殷浩问道:“大自然赋予人类什么样的天性,本来是无心的,为什么世上又恰恰是好人少,坏人多呢?”在座的人没有谁回答得了。只有刘惔回答说:“这就好比把水倾倒在平地上,水只是四处流淌,绝没有恰好流成方形或圆形的。”当时大家非常赞赏,认为这是名言通论。

【注释】

① 禀受:指人所承受于自然的天性。② 写:“泻”的古字,倾泻、漫延流淌。著:“之于”的合音。③ 名通:名言通论,指精妙通达的言论。

谢安论诗

谢公因子弟集聚,问《毛诗》何句最佳。遏(è)称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yù)雪霏霏。”公曰:“谟定命,远猷(yóu)辰告。”谓此句偏有雅人深致

【译文】

谢安有次趁着子侄们聚会的时候,问道:“《诗经》里面哪一句最好?”谢玄称赞说:“最好的是‘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谢安说:“应该是‘谟定命,远猷辰告’最好。”他认为这一句特别有高雅之士的深远意趣。

【注释】

① 《毛诗》:《诗经》,是先秦时期的一部诗歌总集。汉代的《诗经》版本有齐、鲁、韩、毛四家,赵国人毛亨、毛苌传下来的《诗经》,被称为“《毛诗》”。② 遏:谢玄,小字遏,为谢安之侄。③ “昔我……雨雪霏霏”句:出自《诗经·小雅·采薇》,大意是想起我离家出征的时光,那杨柳的枝条轻轻摆荡;如今我又回到家乡,眼见雪花漫天飘扬。(按:谢玄是从艺术性的层面称赞这两句的。)④ 谟定命,远猷辰告:出自《诗经·大雅·抑》,大意是国家大计一定要号召,重大方针政策应该及时宣告。(按:谢安是从政治角度肯定这一句的。)⑤ 雅人:高尚文雅的人。深致:深远的意趣。

舌本间强

殷仲堪云:“三日不读《道德经》,便觉舌本间(jiàn)强。”

【译文】

殷仲堪说:“三天不读《道德经》,就会觉得舌根发硬(说不好话)。”

【注释】

① 《道德经》:《老子》,亦称《道德经》,老聃所著,为道家重要经典。② 间强:生硬。

桓玄进退

桓南郡与殷荆州共谈,每相攻难。年余后,但一两番。桓自叹才思转退。殷云:“此乃是君转解。”

【译文】

桓玄和殷仲堪在一起谈玄,每每互相攻讦驳难。一年多以后(辩驳逐渐少了),只有一两次。桓玄自己慨叹才思越来越倒退了,殷仲堪说:“这其实是您更加领悟了。”

【注释】

① 桓南郡:桓玄,字敬道,小字灵宝,桓温之子,谯国龙亢(今安徽怀远)人。袭爵南郡公。② 转退:倒退,退步。③ 此乃是君转解:这句是说桓玄更加了解殷氏所谈玄理,所以质疑问难就少了。

七步为诗

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fǔ)下然,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译文】

魏文帝曹丕曾经命令东阿王曹植在七步之内作成一首诗,作不出的话就要动用死刑。曹植应声便作成一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魏文帝听了深感惭愧。

【注释】

① 文帝:魏文帝曹丕,字子桓,为曹操之子。曾逼献帝退位,并自立为帝。东阿王:曹植,字子建,为曹丕同母弟。因曹操爱其才学,一度欲立为太子,曹丕登位后被贬为东阿王。② 行大法:动大刑,这里指死刑。③ 漉菽以为汁:(将豆羹)滤去豆渣,做成豆汁。漉,过滤。菽,豆类的总称。④ 萁:豆萁,指豆类植物的秸秆,晒干可做柴火。然:通“燃”。

阮籍神笔

魏朝封晋文王为公,备礼九锡,文王固让不受。公卿将校当诣府敦喻。司空郑冲驰遣(qiǎn)信就阮籍求文。籍时在袁孝尼家,宿醉扶起,书札为之,无所点定,乃写付使。时人以为神笔。

【译文】

魏朝封晋文王司马昭为晋公,准备好了加九锡的礼品,司马昭坚决推辞不肯受命。朝中文武官员将要前往司马昭的府第恭请他接受,这时司空郑冲赶紧派人到阮籍那里求写劝进文。阮籍当时在袁孝尼家,隔宿酒醉未醒,被人搀扶起来,在木札上打草稿,一气呵成无所改动,就誊抄好交给来人。当时人们称赞他是“神笔”。

【注释】

① 晋文王:指司马昭。② 九锡:古代天子对大功之臣“加九锡”,即赏赐车马、衣物等九种礼物。③ 公卿将校:指朝廷中的高级文武官吏。公卿,指魏朝中央高级官员。将校,指武官的最高职位“将军”和“校尉”。敦喻:恳切劝说,实际就是劝进。④ 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今河南开封)人,“建安七子”中的阮瑀之子。曾任步兵校尉,故后世亦称“阮步兵”。他崇奉老庄之学,政治上谨慎避祸,是“正始玄学”的代表人物,也是当时名士集团“竹林七贤”的首领。求文:请求(阮籍)帮着写劝进文。⑤ 袁孝尼:名准,字孝尼,三国时魏国人。入晋后,官至给事中。⑥ 宿醉:头天晚上喝醉了。⑦ 札:古代写字用的小木片。⑧ 点定:修改。⑨ 写:重新抄写、誊写。

潘文乐旨

乐令善于清言,而不长于手笔。将让河南尹,请潘岳为表。潘云:“可作耳。要当得君意。”乐为述己所以为让,标位二百许语。潘直取错综,便成名笔。时人咸云:“若乐不假潘之文,潘不取乐之旨,则无以成斯矣。”

【译文】

乐广擅长清谈,可是不擅长写文章。他想辞去河南尹的职位,便请潘岳替他写奏表。潘岳说:“我可以帮您写呀,不过我必须知道您的(真正)意图。”乐广便向他述说了自己之所以决定让位的原因,一直说了二百多句话。潘岳把他的话径直拿过来,又重新编排了一番,便成了一篇名作。当时的人都说:“如果乐广不借重潘岳的文辞,潘岳不借助乐广的意思,就无法写成这样优美的文章了。”

【注释】

① 清言:清谈。手笔:文辞,指写文章。② 将让河南尹,请潘岳为表:乐广时任河南尹,他想辞归让位,便请潘岳帮忙写奏表。河南尹,即河南郡(西晋国都所在)的长官。潘岳,字安仁,世称“潘安”,荥阳中牟(今河南郑州中牟)人。其人容貌俊美非凡,早负才名擅写文章,长于抒情善用辞藻,曾担任著作郎。表,呈给皇帝的奏章。③ 要当:总归,必须。④ 标位:阐述,说明。⑤ 直取:直接拿过来。错综:这里指重新编排整合。⑥ 名笔:名作。⑦ 假:借重。文:文辞。⑧ 取:借助。旨:意旨。⑨ 斯:代词“这”,指这样优美的文章。

文情并茂

孙子荆除妇服,作诗以示王武子。王曰:“未知文生于情,情生于文。览之悽然,增伉俪之重。”

【译文】

孙楚为妻子服丧期满后,作了一首悼亡诗,拿给王济看。王济看后说:“真不知是文由情生,还是情由文生!看了你的诗我感到悲伤凄恻,也增加了我对夫妻情义的珍重。”

【注释】

① 孙子荆:孙楚,字子荆。除妇服:按照礼俗,丈夫为妻子服丧期满,脱去丧服。② 未知文生于情,情生于文:大意为情文相生,文与情交融在一起了,分不出哪是情、哪是文,即情文并茂。文,指文章。情,指感情。

有无之间

庾子嵩(sōng)作《意赋》成,从子文康见,问曰:“若有意邪,非赋之所尽;若无意邪,复何所赋?”答曰:“正在有意无意之间。”

【译文】

庾敳写成了《意赋》。侄儿庾亮看见了问:“如果有那样的心意呢,那不是一篇赋能说尽的;如果没有那样的心意呢,又写赋做什么?”庾敳回答说:“正是在有意和无意之间。”

【注释】

① 庾子嵩:庾敳,字子嵩,曾任太傅从事中郎。作《意赋》:《意赋》为庾敳所作,是一篇咏怀的骚体诗。意,指心意感情。据《晋书·庾敳传》载:“敳见王室多难,终知婴祸,乃作《意赋》以豁情。”② 从子:指侄儿。文康:庾亮,字元规,死后谥号文康。③ 有意:怀有那样的心意(指《意赋》中所抒发的慨叹王室多难的心意)。④ 赋:古代的一种文体,有韵而句式不拘字数,类似散文的句式,性质在诗和散文之间。叙事成分多,抒情成分少。

阮孚论诗

郭景纯诗云:“林无静树,川无停流。”阮孚云:“泓峥萧瑟,实不可言。每读此文,辄觉神超形越。”

【译文】

郭璞有两句诗写的是:“林无静树,川无停流。”阮孚评价说:“川流涌动,山风呼啸,的确不可言传。每当读到这两句,总觉得身心都超尘脱俗了。”

【注释】

① 郭景纯:郭璞,字景纯,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人。晋代文学家、诗人,为建平太守郭瑗之子。② 林无静树,川无停流:山林中没有静止不动的树木,江河中没有停滞不前的水流。③ 阮孚:字遥集,陈留尉氏(今河南开封)人,为始平太守阮咸之子。其为人放纵不羁,酷好饮酒,是史上著名的“兖州八伯”之一。④ 泓峥:喧闹,形容流水的淙淙声。萧瑟:疏落,形容风吹树木的沙沙声。

温庾双美

庾阐始作《扬都赋》,道温、庾云:“温挺义之标,庾作民之望。方响则金声,比德则玉亮。”庾公闻赋成,求看,兼赠贶(kuàng)之

【译文】

庾阐当初写《扬都赋》,赋中称赞温峤和庾亮说:“温氏树立起道义的准则,庾氏成为人们仰慕的对象。若比拟其声音,就像大钟的音色那样铿锵;若比拟其品德,就像美玉的色泽一样晶莹发亮。”庾亮听说赋已经写好了,就要求看看,同时希望能送给自己。

【注释】

① 庾阐:字仲初,颍川鄢陵(今河南鄢陵北)人,东晋著名诗人、文学家、官员。扬都:指建康,即今江苏南京,是当时扬州的首府,晋元帝建都于此。② 温、庾:指温峤和庾亮,皆是元帝登位之初的辅佐重臣。③ 方:用……比拟。响:声音,声响。金声:洪钟大吕的声音。④ 比:用……比拟。德:品德。玉亮:美玉的莹润光彩。⑤ 赠贶:赠送,送给。

屋下架屋

庾仲初作《扬都赋》成,以呈庾亮。亮以亲族之怀,大为其名价云:“可三《二京》、四《三都》。”于此人人竞写,都下纸为之贵。谢太傅云:“不得尔,此是屋下架屋耳,事事拟学,而不免俭狭。”

【译文】

庾阐写完了《扬都赋》,把它呈递给庾亮。庾亮出于同宗的情分,大力抬高这篇赋的身价,说:“它可以和《二京赋》《三都赋》等名篇比美。”从此人人争着传抄,就连京都的纸张也因此涨价了(按:因为古时造纸术还没有成熟,纸张数量有限,大量传抄造成纸张供不应求,因此纸价飞涨)。太傅谢安说:“不能这样写,这是屋下架屋呀,如果写文章处处都模仿别人,就免不了内容贫乏,视野狭窄了。”

【注释】

① 以亲族之怀:指出于同一宗族的情分。② 大为其名价:大力抬高这篇赋的身价。③ 三:鼎足而三。《二京》:指东汉张衡所作《西京赋》《东京赋》,合称“《二京》”。二京,指汉代的西京长安与东京洛阳。四《三都》:指前三篇如果再加上左思的《三都赋》,就“四角俱全”了。④ 竞写:争着传抄。(按:古代没有印刷技术,如果想读某书或某文章,只有从别处借来,自己抄写后再读。)⑤ 都下纸为之贵:成语“洛阳纸贵”的衍用。这里“都下”指东晋都城建康。⑥ 不得尔:不能这样写。⑦ 屋下架屋:比喻文章的内容、结构有重复、冗沓之处。(按:指《扬都赋》有意模仿前人文字,结果从内容到结构都与《二京》《三都》有所重复。)⑧ 拟学:模拟学习。⑨ 俭狭:指所写的文章内容贫乏,视野狭窄。

为母作诔

谢太傅问主簿陆退:“张凭何以作母诔,而不作父诔?”退答曰:“故当是丈夫之德,表于事行;妇人之美,非诔不显。”

【译文】

太傅谢安问主簿陆退:“张凭为什么作悼念母亲的诔文,而不为父亲作诔文呢?”陆退回答说:“这自然是因为男子的品德已经在他的事迹中表现出来;而妇女的美德,那就非写成诔文不能显扬了。”

【注释】

① 主簿陆退:陆退,字黎民,为张凭之婿,时任谢安手下主簿,后官至光禄大夫。② 丈夫:指男子。

敬仁之论

王敬仁年十三,作《贤人论》。长史送示真长,真长答云:“见敬仁所作论,便足参微言。”

【译文】

王修十三岁时写了《贤人论》一文,他父亲王濛派人送去给刘惔看,刘惔看后答复说:“看了王修所写的文章,就知道他已经能够参悟玄言了。”

【注释】

① 王敬仁:王修,字敬仁。② 长史:王濛,字仲祖,曾任司徒左长史,为王修之父。③ 参:参悟。微言:精微的言辞,指玄言。

潘陆文章

孙兴公云:“潘文烂若披锦,无处不善;陆文若排沙简金,往往见宝。”

【译文】

孙绰说:“潘岳的文章好像摊开的锦绣一样五彩斑斓,没有一处不好;陆机的文章好像披沙拣金,常常能(在字里行间)发现瑰宝。”

【注释】

① 孙兴公:孙绰,字兴公,中都(今山西平遥)人,后迁居会稽(今浙江绍兴)。曾参与“兰亭修禊大会”,为东晋玄言诗人、书法家。② 烂:(色彩)绚烂。披锦:摊开锦绣。披,摊开。锦,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比喻美好之物。③ 排沙简金:披沙拣金,比喻从大量的事物中挑选精华。排,分开、拨开。简,通“拣”,拣选、选择。

金石之声

孙兴公作《天台赋》成,以示范荣期,云:“卿试掷地,要作金石声。”范曰:“恐子之金石,非宫商中声!”然每至佳句,辄云:“应是我辈语。”

【译文】

孙绰写成了《天台赋》,拿去给范启看,并且说:“你试着把它扔到地上,定会发出金石般的声音。”范启说:“恐怕您的金石声,是不成曲调的金石声。”可是每当看到优美的句子,总是说:“这正该是我们这些人的语言。”

【注释】

① 《天台赋》:全名《游天台山赋》,为孙绰所作。天台,指天台山,在今浙江天台以北。② 范荣期:范启,字荣期,南阳顺阳(今河南内乡)人,为尚书右丞范坚之子。③ 金石声:指金石般的声音。金,指金属;石,指玉、石等制成的钟磬之类的乐器。(按:这是孙绰自夸文章之美,能掷地有声。)④ 宫商中声:指代典型、正统的庙堂音乐。(按:范启的意思是,孙绰的文章虽是“金石声”,却难成正统曲调,是“另类”之音。)⑤ 我辈:我们这样的人,意思是范启认为自己和孙绰是同一类人。

袁宏吟诗

袁虎少贫,尝为人佣载运租。谢镇西经船行,其夜清风朗月,闻江渚间估客船上有咏诗声,甚有情致。所诵五言,又其所未尝闻,叹美不能已。即遣委曲讯问,乃是袁自咏其所作《咏史诗》。因此相要,大相赏得

【译文】

袁宏年轻时家里很穷,曾经受雇替人运送租粮。一次谢尚坐船出游,那天夜里风清月明,忽然听见江边商船上有人吟诗,很有情味。所吟诵的五言诗,又是自己过去未曾听过的,便赞叹不已。随即派人去打听底细,原来是袁宏在吟咏自作的《咏史诗》。谢尚因此邀请袁宏来相谈,并对他非常赞赏,彼此之间十分投合。

【注释】

① 袁虎:袁宏,字彦伯,小字虎。② 谢镇西:谢尚,字仁祖,曾任镇西将军。③ 估客:商贩。④ 委曲:详尽地。⑤ 《咏史诗》:袁宏曾作《咏史诗》。其诗曰:“无名困蝼蚁,有名世所疑。中庸难为体,狂狷不及时。杨恽非忌贵,知及有余辞。躬耕南山下,芜秽不遑治。赵瑟奏哀音,秦声歌新诗。吐音非凡唱,负此欲何之。”⑥ 要:通“邀”,邀约。赏得:指赞赏叹许,并互相合得来。

君齐作论

谢万作《八贤论》,与孙兴公往反,小有利钝。谢后出以示顾君齐,顾曰:“我亦作,知卿当无所名。”

【译文】

谢万写了《八贤论》一文,就其内容和孙绰来回辩论,并稍有胜负。谢万后来把这篇文章拿出来给顾夷看,顾夷说:“如果我也写这几个人,料你一定会标不出题目来。”

【注释】

① 《八贤论》:八贤,指古时楚地的渔父、屈原、司马季主、贾谊、楚老、龚胜、孙登、嵇康共八位贤人。② 利钝:指胜负、高下。③ 顾君齐:顾夷,字君齐,吴郡吴(今江苏苏州)人,东晋文学家。曾受召为州主簿,不就。④ 我亦作:(假如)我也写(同样的内容)。⑤ 无所名:无法给文章标出题目。名,即命名。

王珣敏捷

王东亭到桓公吏,既伏阁下,桓令人窃取其白事。东亭即于阁下更作,无复向一字

【译文】

王珣就任桓温的属官,已经到了官署里,桓温叫人偷偷拿走了他的报告文书。王珣立即在官署里重新写了一份,没有一个字和前一份报告重复。

【注释】

① 王东亭:王珣,字元琳,封为东亭侯。② 伏阁下:伏(于)阁下。伏,身处在……。阁,官署。③ 白事:报告,是官府公文的一种。④ 更作:重新写一份。⑤ 复:重复。

羊孚赞雪

羊孚作《雪赞》云:“资清以化,乘气以霏。遇象能鲜,即洁成辉。”桓胤(yìn)遂以书扇

【译文】

羊孚写了一篇《雪赞》,其中说:“资清以化,乘气以霏。遇象能鲜,即洁成辉。”桓胤便把这两句话题写在扇面上。

【注释】

① 羊孚:字子道,泰山南城(今山东费县西南)人,为羊绥之子。其人才华横溢,巧于文章。② 资清以化,乘气以霏:大意是靠纯净的雨变成的雪,趁着空气的流动(风)而漫天飞扬。霏,形容雪花飘舞。③ 遇象能鲜,即洁成辉:大意是各种景物接触到它就能鲜艳夺目,洁白的物体附上它就能熠熠生辉。④ 桓胤:字茂远,谯国龙亢(今安徽怀远龙亢集)人,为桓冲之孙、桓玄之侄。其为人少有清操,恬静谦退,深得叔父桓玄喜爱,曾官至中书令。

孝伯论诗

王孝伯在京行散,至其弟王睹户前,问:“古诗中何句为最?”睹思未答。孝伯咏:“‘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此句为佳。”

【译文】

王恭在京都的时候,有一次行散到他弟弟王爽家门前,问王爽古诗里哪一句最好。王爽还在考虑尚未回答,王恭就吟道:“‘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并说:“这句是最好的。”

【注释】

① 行散:指外出散步,以发散(五石散等药物的)药性。② 王睹:王爽,字季明,小字睹,曾官至侍中,死后赠太常。③ 何句为最:哪一句写得最好?(按:此问意在观察王爽心志。)④ 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出自《古诗十九首》中《回车驾言迈》一诗,大意是一路上看到的再也不是曾经熟悉的景物,人哪能不很快就老了呢?(按:王恭是借此表示对时光流逝、生死无常的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