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藻第九
一日之长
顾劭尝与庞士元宿语①,问曰:“闻子名知人②,吾与足下孰愈?”曰:“陶冶世俗③,与时浮沉④,吾不如子;论王(wàng)霸之余策⑤,览倚仗之要害⑥,吾似有一日之长⑦。”劭亦安其言⑧。
【译文】
顾劭曾经和庞统做过一次夜谈,顾问庞说:“听说您因善于鉴识人才而闻名,那么我和您两人谁更好些?”庞统说:“移风易俗,顺应潮流,这点我比不上您;至于谈论历代帝王统治的策略,掌握事物因果变化的要害,这方面我似乎比你稍强一些。”顾劭也认为他的话妥当。
【注释】
① 顾劭:字孝则,吴郡吴(今江苏苏州)人,为吴国丞相顾雍长子,三国时吴国官员。其为人博览群书,为官知人善任,颇有治绩。庞士元:庞统,字士元,东汉末襄阳(今湖北襄阳)人,曾任南郡功曹(参与一郡的政务)。庞统年轻时曾去拜会司马徽,司马徽很赏识他,称他为“凤雏”(与诸葛孔明的“卧龙”并称),后投奔刘备。宿语:深夜叙谈。② 名知人:以知人而闻名。知人,指了解人、懂得鉴识人才。③ 陶冶:熏陶,给予良好影响。世俗:指普罗大众。④ 与时浮沉:跟着时代走,能顺应潮流。⑤ 王霸:指王道和霸道,即用仁义治天下和用武力治天下,为帝王常用的两种统治策略。余策:遗策,指前人留下的策略。⑥ 览:通“揽”,包揽,掌握。倚仗:一本作“倚伏”,为是。倚伏,指互相依存、制约,互为因果。(按:《老子》第五十八章云:“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即此意。)⑦ 有一日之长:(我的)年纪比你稍微大一点,意为比你擅长一点。(按:古人惯以“一日之长”谦指自己年长有资历,例如《论语·先进》中孔子对侍坐弟子云“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⑧ 安其言:指认为他说得对,评价得妥当。
诸葛兄弟
诸葛瑾、弟亮及从弟诞,并有盛名,各在一国①。于时以为“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②”。诞在魏与夏侯玄齐名③;瑾在吴,吴朝服其弘量④。
【译文】
诸葛瑾、其弟诸葛亮以及堂弟诸葛诞都有很大的名望,各在一个国家任职。当时,人们认为“蜀国得到了其中的龙,吴国得到了其中的虎,魏国得到了其中的狗”。诸葛诞在魏国,和夏侯玄齐名;诸葛瑾在吴国,吴国朝廷里的官员都佩服他的宽宏大量。
【注释】
① “诸葛瑾……一国”句:三国时,徐州琅邪阳都(今山东临沂沂南县)诸葛三兄弟分别在三国从政,且均任要职。长兄诸葛瑾,字子瑜,在吴国任大将军,兼豫州牧;其弟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在蜀国任丞相;从弟诸葛诞,字公休,在魏国任征东大将军,并被召为司空。② “蜀得……其狗”句:“龙”“虎”“狗”表明三人才智、品德等级的不同。虎低于龙,狗低于虎。③ 夏侯玄:字太初。其为人仪表出众,名望很高,为司马懿所重。④ 服其弘量:佩服他为人宽宏大量的美好品质。(按:诸葛瑾不仅仪表堂堂,为人更兼温文大方气质高雅,而尤以仁义宽厚闻名,曾先后为朱治、殷模、虞翻等人向孙权求情。)
父子优劣
司马文王问武陔(gāi)①:“陈玄伯何如其父司空②?”陔曰:“通雅博畅③,能以天下声教为己任者④,不如也。明练简至⑤,立功立事,过之。”
【译文】
晋文王司马昭问武陔:“陈泰和他父亲司空陈群相比,该怎样评价?”武陔说:“说到通雅博畅,能够在全国树立君主的声威和推行教化这方面,陈泰比不上他父亲;至于明练简至、建功立业这方面,陈泰则超过了他父亲。”
【注释】
① 司马文王:指晋文王司马昭。武陔:字元夏,沛国竹邑(今安徽宿州)人,为曹魏卫尉武周长子。武陔年轻时好品评人物,为司马昭所重,多次与其品评时人。泰始初年,拜尚书,掌吏部;后升任左仆射、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未到任而去世,谥号“定”。② 陈玄伯:陈泰,字玄伯,为曹魏司空陈群之子。③ 通雅博畅:指为人通达正直,渊博流畅。④ 声教:指声威和教化。⑤ 明练简至:指做事明察精练,简约扼要。
自有公论
王大将军下①,庾公问:“闻卿有四友②,何者是?”答曰:“君家中郎,我家太尉、阿平,胡毋(wú)彦国。阿平故当最劣。”庾曰:“似未肯劣。”庾又问:“何者居其右③?”王曰:“自有人。”又问:“何者是?”王曰:“噫(yì)④!其自有公论。”左右蹑(niè)公⑤,公乃止。
【译文】
大将军王敦从武昌东下建康后,庾亮问他:“听说你有四位好友,是哪四位?”王敦答道:“您家的中郎、我家的太尉、阿平和胡毋彦国。阿平当然是其中最差的。”庾亮说:“好像他还不是最差的。”庾亮又问:“哪一位更出众?”王敦说:“自然有人。”庾亮又追问:“是哪一位?”王敦说:“唉!自然会有公论吧。”手下的人踩了一下庾亮的脚,庾亮才没有再问下去。
【注释】
① 下:指从武昌顺长江东下,到都城建康去。② 四友:庾敳(字子嵩,曾任从事中郎),王衍(字夷甫,曾任太尉),王澄(字平子),胡毋辅之(字彦国)四人。③ 何者居其右:哪位更(最)出众?(按:古人云“无出其右者”,即以右为尊、为上。)④ 噫:感叹词,犹“唉”。⑤ 左右:侍从,手下。蹑:踩脚。(按:王敦不肯说出谁居右,他以为自己居右,又不好直说。庾亮没有领会王敦的意思,且他也瞧不起王敦,手下的人便踩他的脚,示意他不要再问。)
长舆嵯櫱
人问丞相:“周侯何如和峤(qiáo)①?”答曰:“长舆嵯櫱(niè)②。”
【译文】
有人问丞相王导:“周相比和峤怎么样呢?”王导回答说:“长舆像高山屹立。”
【注释】
① 周侯:周,曾袭爵为武城侯。② 长舆:和峤的字。嵯櫱:嵯峨,形容山势高峻。
一丘一壑
明帝问谢鲲(kūn)①:“君自谓何如庾亮?”答曰:“端委庙堂②,使百僚(liáo)准则③,臣不如亮。一丘一壑④,自谓过之⑤。”
【译文】
晋明帝问谢鲲:“您自己认为您和庾亮相比,谁强些?”谢鲲回答说:“用礼制整饬朝廷,使百官有个榜样,这方面臣不如庾亮;至于寄情于山水的志趣方面,臣自以为超过他。”
【注释】
① 谢鲲:字幼舆。谢鲲年少知名,生性豁达放荡;好读《易》《老》,当时舆论以庾亮并提。② 端委:原意为古代礼服,这里指整肃、整饬。庙堂:指朝廷。③ 使百僚准则:让百官有个榜样可以效法。④ 一丘一壑:指山水胜境,比喻寄情山水,隐处岩壑。⑤ 自谓过之:自认为超过他。
此君特秀
王丞相云:“顷下论以我比安期、千里①。亦推此二人。唯共推太尉,此君特秀②。”
【译文】
丞相王导说:“洛阳的舆论把我和王安期、阮千里相提并论,我也推重这两个人。我所希望的是大家共同推重太尉王衍,因为这个人格外出众。”
【注释】
① 顷下:误,应作“洛下”,译文据改。安期:王承,字安期。千里:阮瞻,字千里。② 推:推重。特秀:格外出众。
蓝田何似
王丞相辟王蓝田为掾,庾公问丞相:“蓝田何似?”王曰:“真独简贵①,不减父祖;然旷澹处②,故当不如尔。”
【译文】
王导征召王述做丞相府的属官,庾亮问王导说:“王述这个人怎么样?”王导说:“这个人率真独特,简约尊贵,这点不比他父亲、祖父逊色;可是在旷达、淡泊这方面,自然还是比不上的呀。”
【注释】
① 真:率真。独:独特。简:简约。贵:尊贵。② 旷澹:旷达、淡泊,指不求名利。
郗鉴三反
卞(biàn)望之云①:“郗公体中有三反②:方于事上③,好(hào)下佞(nìng)己④,一反;治身清贞⑤,大修计校(jiào)⑥,二反;自好读书,憎人学问,三反。”
【译文】
卞望之说:“郗鉴身上有三种矛盾现象:侍奉君主很正直,却喜欢下级奉承自己,这是第一个矛盾;很注意加强清廉节操方面的修养,却非常喜欢计较财物得失,这是第二个矛盾;自己喜欢读书,却讨厌别人做学问,这是第三个矛盾。”
【注释】
① 卞望之:卞壸,字望之。② 体中:指(某人)身上。三反:三种矛盾的现象。③ 方:正直。事上:侍奉君上。④ 好:喜好。下:下属。佞:奉承、谄媚。⑤ 治身:修身,加强身心修养。清贞:清廉贞正、有节操。⑥ 大修:非常注重。计校:犹“计较”,盘算、算计,指对财物斤斤计较。
兼有诸美
时人道阮思旷①:“骨气不及右军②,简秀不如真长③,韶(sháo)润不如仲祖④,思致不如渊源⑤,而兼有诸人之美。”
【译文】
当时人士评论阮思旷说:“他的骨气比不上王羲之,简约内秀比不上刘惔,华美柔润比不上王濛,才思韵致比不上殷浩,可却兼有这几个人的长处。”
【注释】
① 阮思旷:阮裕,字思旷,阮籍的族弟,东晋名士。② 骨气:指气概风骨刚直。(按:《晋书·王羲之传》称王羲之“以骨鲠称,尤善隶书”。)③ 简秀:指风格简约内秀。④ 韶润:指品性华美柔润。⑤ 思致:指才思和韵致。
简文论人
简文云①:“何平叔巧累于理②,嵇叔夜俊伤其道③。”
【译文】
简文帝说:“何晏的精巧言辞连累到他所说的道理,没有很大的说服力;嵇康的奇才妨害了他的主张(使之不能得以实现)。”
【注释】
① 简文:指晋简文帝司马昱。② 何平叔:何晏,字平叔,为魏晋玄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巧:精巧(的言辞)。累于理:连累了他所论的道理。③ 嵇叔夜:嵇康,字叔夜,为“竹林七贤”之一。其为人相貌英伟,有奇才,志趣不凡,喜好道学。俊:指俊杰之才。伤其道:妨碍了他的大道(指主张)。
宁肯作我
桓公少与殷侯齐名,常有竞心①。桓问殷:“卿何如我?”殷云:“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②。”
【译文】
桓温年轻时和殷浩同样有名望,所以常常有竞争之心。桓温问殷浩:“你和我相比,谁强些?”殷浩回答说:“我和自己长期打交道,宁愿就做我自己。”
【注释】
① 竞心:竞争之心。② 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晋书·殷浩传》作“我与君周旋久,宁作我也”。殷浩并不看重桓温,既不甘退让,又不愿和他竞争,故如此说。
兴公高论
抚军问孙兴公:“刘真长何如?”曰:“清蔚简令①。”“王仲祖何如?”曰:“温润恬和②。”“桓温何如?”曰:“高爽迈出③。”“谢仁祖何如?”曰:“清易令达④。”“阮思旷何如?”曰:“弘润通长⑤。”“袁羊何如⑥?”曰:“洮(táo)洮清便(pián)⑦。”“殷洪远何如⑧?”曰:“远有致思⑨。”“卿自谓何如?”曰:“下官才能所经⑩,悉不如诸贤;至于斟(zhēn)酌(zhuó)时宜⑪,笼罩当世⑫,亦多所不及。然以不才,时复托怀玄胜⑬,远咏老、庄⑭,萧条高寄⑮,不与时务经怀⑯,自谓此心无所与让也。”
【译文】
抚军将军司马昱问孙绰(字兴公):“刘惔(字真长)这个人怎么样?”孙绰回答说:“他言谈清新华美,禀性简约美好。”又问:“王濛(字仲祖)怎么样?”孙绰回答说:“他为人温和柔润,恬静平和。”又问:“桓温(字元子)怎么样?”孙绰回答说:“他为人高尚爽朗,神态超逸。”又问:“谢尚(字仁祖)怎么样?”孙绰回答说:“他为人清廉平易,美好通达。”又问:“阮裕(字思旷)怎么样?”孙绰回答说:“他为人宽大柔润,精深广阔。”又问:“袁乔(字彦叔,小字羊)怎么样?”孙绰回答说:“他为人谈吐清雅,滔滔不绝。”又问:“殷融(字洪远)这个人怎么样?”孙绰回答说:“他大有新颖的思想情趣。”司马昱最后问道:“那你认为你自己怎么样?”孙绰回答说:“下官所擅长的事,全比不上诸位贤达;至于考虑时势的需要,全面把握时局,也大多赶不上他们。可是以我这个没有才能的人而论,还时常寄怀于超脱的境界,赞美古代的老聃和庄周,逍遥自在,寄情高远,不让纷繁的世事打扰自己的心志,我自认为这种胸怀是没有什么可推让的。”
【注释】
① 清蔚简令:清蔚,指言谈清新俊秀;简令,指禀性简约美好。② 温润恬和:温和柔顺,恬静平和。③ 高爽迈出:高尚爽朗,神态超逸。④ 清易令达:清廉平易,善良通达。⑤ 弘润:指心地宽大、品性柔润。通长:指才思精深广阔。⑥ 袁羊:袁乔,字彦叔,小字羊,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为东晋国子祭酒袁瑰之子。⑦ 洮洮:通“滔滔”,形容谈论滔滔不绝。清便:清雅善言。便,指能说会道。⑧ 殷洪远:殷融,字洪远,陈郡长平(今河南西华)人,光禄勋殷羡之弟(殷浩即殷羡之子)。⑨ 致思:同“思致”,指新颖的思想和情趣。⑩ 才能所经:才能能够达到、做得到的事情。⑪ 斟酌时宜:考虑时势的需要。⑫ 笼罩当世:全面把握时局动向。⑬ 托怀:寄托情怀。玄胜:指玄妙的、超越世俗的境界,即玄理,或指老庄之道。⑭ 咏:赞叹,誉美。⑮ 萧条:犹“逍遥”。高寄:寄情高远,实指隐居。⑯ 不与时务经怀:不以纷繁时势萦怀。与,同“以”。
正是我辈
桓大司马下都,问真长曰:“闻会稽王语奇进①,尔邪?”刘曰:“极进②,然故是第二流中人耳!”桓曰:“第一流复是谁?”刘曰:“正是我辈耳!”
【译文】
桓温到京都后,问刘惔说:“听说会稽王的清谈有了出人意料的长进,是这样吗?”刘惔说:“是有非常大的长进,不过仍旧是第二流中的人罢了!”桓温说:“第一流的人又是谁呢?”刘惔说:“正是我们这些人呀!”
【注释】
① 会稽王:简文帝司马昱,登位前封会稽王。性喜清谈,刘惔为常谈座客之一。奇进:神奇的进步。② 极进:非常有进步。
肤清神令
刘丹阳、王长史在瓦官寺集,桓护军亦在坐①,共商略西朝及江左人物②。或问:“杜弘治何如卫虎?”桓答曰:“弘治肤清③,卫虎奕奕神令④。”王、刘善其言。
【译文】
刘惔和王濛在瓦官寺聚会,桓伊也在座,三人一道评价西晋和江南有声望的人士。有人问:“杜弘治和卫玠相比,哪个好?”桓伊回答说:“弘治外表清丽,卫玠神采奕奕。”王濛和刘惔认为他的评论很恰当。
【注释】
① 桓护军:桓伊,曾任护军将军。② 商略:品评。西朝:西晋。江左:江南,指东晋。③ 肤清:外表清丽。④ 卫虎:卫玠小名。奕奕:精神焕发。神令:精神美好。
但有都长
刘尹抚王长史背曰:“阿奴比丞相①,但有都长②。”
【译文】
刘惔拍着王濛的背说:“你和王丞相相比,只不过比他漂亮、淳厚。”
【注释】
① 阿奴:王濛的小字。② 但:只不过。都长:容貌漂亮、本性淳厚。
不减向秀
刘尹、王长史同坐,长史酒酣起舞。刘尹曰:“阿奴今日不复减向子期①。”
【译文】
刘惔和王濛坐在一起,王濛喝酒喝到痛快的时候就跳起舞来。刘惔说:“你今天赶上向秀了。”
【注释】
① 不复减:不再比……差,赶得上。向子期:向秀,字子期,河内怀县(今河南武陟)人,曾为《庄子》作注。“竹林七贤”之一。
子问父答
刘尹至王长史许清言,时苟子年十三①,倚床边听。既去,问父曰:“刘尹语何如尊②?”长史曰:“韶音令辞③,不如我;往辄破的(dì)④,胜我。”
【译文】
刘惔到王濛那里清谈,当时王修十三岁,靠在坐床边听他们说话。刘惔走后,王修问他父亲:“刘惔的谈论和您相比怎么样?”王濛说:“要论音调的抑扬顿挫,言辞的优美,他不如我;至于针对所谈内容能够直接切中玄理,在这点上他比我强。”
【注释】
① 苟子:王修,小名苟子,为王濛之子。② 尊:儿子对父亲的称呼。③ 韶音令辞:韶、令,美好的。音、辞,指语音语调。④ 破的:原指(射箭)中靶,这里指谈论切中义理,能够点明要旨。的,目标、标靶。
受而不恨
刘尹谓谢仁祖曰:“自吾有四友①,门人加亲。”谓许玄度曰:“自吾有由②,恶言不及于耳③。”二人皆受而不恨④。
【译文】
刘惔对谢尚说:“自从我有了‘颜回’,和学生之间就更加亲密了。”又对许询说:“自从我有了‘仲由’,对我不满的话就再也听不到了。”两个人都容忍了他的说法,而没有怨言。
【注释】
① 自吾有四友:疑此“四”字当作“回”,“回”即颜回,字子渊,又称“颜渊”。(按《尚书大传》云:“孔子曰‘文王有四友。自吾得回也,门人加亲,是非胥附邪!……自吾得由也,恶言不入于耳,是非御侮邪!’”)② 由:仲由,字子路。颜回、子路皆为孔子高足。这里刘惔借用孔子评价弟子的话,指称与自己同辈的谢尚、许询,是不太礼貌的说法。③ 不及于:达不到。(按:恶言“达不到”耳朵,意为听不见恶言。)④ 受而不恨:容忍了这种(没有礼貌的)说法,没有表露怨恨的情绪。
不复语卿
有人问谢安石、王坦之优劣于桓公。桓公停欲言①,中悔曰②:“卿喜传人语③,不能复语卿④。”
【译文】
有人向桓温问起谢安和王坦之两人的优劣。桓温正要说,中途后悔了,便说:“你喜欢传别人的话,我不能再告诉你了。”
【注释】
① 停:正要。② 中悔:中途后悔了(没有接着往下说)。③ 喜传人语:犹“长舌”。④ 复:又,再次。
弟子服膺
支道林问孙兴公:“君何如许掾?”孙曰:“高情远致①,弟子蚤已服膺(yīng)②;一吟一咏③,许将北面④。”
【译文】
支遁问孙绰说:“您和许询相比怎么样?”孙绰说:“要论情趣高远,我对他早已心悦诚服;可说到吟诗咏志,许询却要拜我为师。”
【注释】
① 高情远致:高远的情趣。② 弟子:因支遁为东晋名僧,故孙绰自谦为“弟子”。蚤:通“早”。服膺:衷心信服。③ 一吟一咏:指写诗作文。(按:据《晋书·孙绰传》载,孙绰为人博学,擅作文章,曾作《遂初赋》《天台山赋》等。)④ 北面:以……为师。
田舍江虨
刘尹云:“人言江虨(bān)田舍①,江乃自田宅屯②。”
【译文】
刘惔说:“人们都说江虨像农家子弟(土气),江虨其实只是在村庄里自营田地、房舍。”
【注释】
① 江虨:字思玄,陈留圉县人。其为人博学知名,更兼善弈,遂为中兴之冠。田舍:指农家儿、乡下人。② 自田宅屯:意译为过着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
谢公清润
孙承公云①:“谢公清于无奕②,润于林道③。”
【译文】
孙统说:“谢安比谢奕清廉高洁,比陈逵温和宽厚。”
【注释】
① 孙承公:孙统,字承公,太原中都(今山西平遥)人,为孙绰之兄。② 无奕:谢奕,字无奕,为谢安长兄。③ 林道:陈逵,字林道,曾任西中郎将,兼梁、淮南二郡太守。
高情才藻
孙兴公、许玄度皆一时名流。或重许高情,则鄙(bǐ)孙秽行①;或爱孙才藻,而无取于许②。
【译文】
孙绰、许询都是当时的名流。有人看重许询的高远情趣,就鄙视孙绰的丑恶行为;有人喜欢孙绰的才华,就认为许询无可取之处。
【注释】
① 或重许高情,则鄙孙秽行:据《续晋阳秋》载,(孙绰)“虽有文才,而诞纵多秽行,时人鄙之”。② 或爱孙才藻,而无取于许:据《晋书·孙绰传》载,孙绰“博学善属文”,与许询“俱有高尚之志”,但喜讥讽他人。
谢安论人
郗嘉宾问谢太傅曰:“林公谈何如嵇公?”谢云:“嵇公勤著脚,裁可得去耳①。”又问:“殷何如支?”谢曰:“正尔有超拔②,支乃过殷。然亹(wěi)亹论辩③,恐殷欲制支。”
【译文】
郗超问谢安:“支遁的清谈跟嵇康相比怎么样?”谢安说:“嵇康要马不停蹄地走,才能赶上支遁呀。”郗超又问:“殷浩跟支遁相比怎么样?”谢安说:“正是因为能够超脱尘俗,支遁才超过殷浩;可是在娓娓不倦的辩论方面,恐怕殷浩的口才就会制服支遁了。”
【注释】
① 嵇公勤著脚,裁可得去耳:嵇康要努力前进,才能赶上支遁。勤著脚,指马不停蹄地赶路。裁,通“才”。② 超拔:超尘拔俗。③ 亹亹:犹“娓娓”,即谈话娓娓不倦、滔滔不绝。
虽生犹死
庾道季云①:“廉颇、蔺相如虽千载上死人②,懔(lǐn)懔恒如有生气③。曹蜍(chú)、李志虽见(xiàn)在④,厌(yān)厌如九泉下人⑤。人皆如此,便可结绳而治⑥,但恐狐狸猯(tuān)貉(hé)啖尽⑦。”
【译文】
庾和说:“廉颇和蔺相如虽然是千年以上的古人,却依旧正气凛然,经常使人感到虎虎有生气。曹蜍、李志虽然现在还活着,却精神萎靡像坟墓里的死人。如果人人都像曹、李那样,我们就要回到结绳而治的原始时代去了,只是恐怕野兽会把人都吃光。”
【注释】
① 庾道季:庾和,字道季,庾亮之子。少好学,有文才,名重当时。② 廉颇、蔺相如:战国时赵国人。蔺相如完璧归赵,拜为上卿,位在大将军廉颇之上。廉颇心中不服,想羞辱蔺相如,被蔺巧妙化解。廉颇受到感动,遂负荆请罪,与蔺相如成为至交。③ 懔懔:同“凛凛”,敬畏貌。有生气:充满活力,富于生机。④ 曹蜍:曹茂之,字永世,小字“蜍”,彭城(今江苏徐州)人。祖父曹韶,曾为镇东将军司马;其父曹曼,曾为少府卿,后仕至尚书郎;曹蜍本人则寂寂无名。李志:字温祖,江夏钟武(今湖南衡阳)人。曾官至员外常侍、南康相,与王羲之同时,书亦争衡。(按:曹、李二人皆憨厚而缺乏才智,虽做官而功业不显。庾和将曹、李比作死人,意指倘若人人皆如曹、李,质鲁而淳悫,则天下无奸民,亦可结绳致治。然其才智无闻,功迹俱灭,无擅世之名。“曹、李之才”甚至成了平庸之人的代名词,李志虽亦精于书道,却被王氏父子大才高名所淹没,后世常用以形容与大师同时却湮灭不闻之人。)见在:现在还活着。⑤ 厌厌:精神不振貌。九泉下人:死人。九泉,犹“黄泉”。⑥ 结绳而治:远古时代没有文字,用“结绳记事”的方法来处理政事。指复归原始时代。⑦ 狐狸:“狐”,即“红狐”“赤狐”,又叫“草狐”;“狸”,即“狸猫”“豹猫”,又叫“山猫”。猯貉:猪獾和狗獾。(按:“狐狸猯貉”泛指各种野兽。)
竹林优劣
谢遏诸人共道竹林优劣①,谢公曰:“先辈初不臧(zāng)贬七贤②。”
【译文】
谢玄等人一起谈论“竹林七贤”的优劣,谢安说:“前辈从来不褒贬七贤。”
【注释】
① 谢遏:谢玄,字幼度,小字遏,为谢安兄谢奕之子。竹林:指“竹林七贤”。② 臧贬:犹“褒贬”。臧,即“臧否”之“臧”(“臧”为褒,“否”为贬)。
外人哪知
谢公问子敬:“君书何如君家尊①?”答曰:“固当不同②。”公曰:“外人论殊不尔③。”王曰:“外人那(nǎ)得知④!”
【译文】
谢安问王献之:“您的书法比起令尊的怎么样?”王献之回答说:“(我们两人的风格)本来就是不同的。”谢安说:“外面的议论绝不是这样。”王献之说:“外人哪里会懂得啊!”
【注释】
① 君书何如君家尊:当时有人认为王献之的书法风格比较秀媚,骨力比不上他父亲王羲之;有的认为他父亲比不上他。谢安一向很尊重王羲之的书法,才有此一问。② 固当不同:(我们两人的风格和造诣)本就有所不同。(按:王羲之众体兼备,而行书尤善,以《兰亭集序》为天下第一行书,更兼自成一家,广采众长;王献之则精于草、隶。)③ 殊不尔:绝不是这样。④ 那得:怎么会。那,通“哪”。
王恭评人
王孝伯道谢公浓至①。又曰:“长史虚②,刘尹秀③,谢公融④。”
【译文】
王恭评论谢安道德最为深厚。又说:“王濛谦虚宽和,刘惔才智出众,谢安和乐通达。”
【注释】
① 浓至:指道德深厚到顶点。② 虚:谦虚。(按:《晋书·王濛传》说王濛“虚己应物,恕而后行”。)③ 秀:才智出众。④ 融:恬适,指和乐通达。(按:《晋书·谢安传》说谢安“神识沈敏,风宇条畅”。)
林公何如
王孝伯问谢公:“林公何如右军?”谢曰:“右军胜林公,林公在司州前,亦贵彻①。”
【译文】
王恭问谢安:“支遁和王羲之相比,谁强些?”谢安说:“王羲之胜过支遁。可是支遁比起王胡之来,还是尊贵而通达的。”
【注释】
① 贵彻:尊贵通达。
千载之英
桓玄为太傅,大会,朝臣毕集,坐裁竟①,问王桢(zhēn)之曰②:“我何如卿第七叔③?”于时宾客为之咽气④。王徐徐答曰:“亡叔是一时之标⑤,公是千载之英⑥。”一坐欢然⑦。
【译文】
桓玄任太傅的时候,有一次大会宾客,朝中大臣全都来了。大家才入座,桓玄就问王桢之:“我和你七叔(王献之)相比,谁强些?”当时在座的宾客都为王桢之紧张得不敢喘气。王桢之从容回答说:“亡叔只是一代的楷模,您却是千古的英才。”满座的人听了都喜气洋洋。
【注释】
① 坐裁竟:才刚落座完毕。裁,通“才”。② 王桢之:为王徽之之子。③ 卿第七叔:指王献之,他在王羲之诸子中行七,最幼。④ 咽气:气塞、屏气,指紧张得喘不过气来。⑤ 一时之标:时代楷模。⑥ 千载之英:千古英才。⑦ 一坐欢然:满座的人都高兴起来。
各有其美
桓玄问刘太常曰①:“我何如谢太傅?”刘答曰:“公高②,太傅深③。”又曰:“何如贤舅子敬④?”答曰:“楂、梨、橘、柚,各有其美⑤。”
【译文】
桓玄问太常刘瑾说:“我和太傅谢安相比,怎么样?”刘瑾回答说:“您高明,谢安深厚。”桓玄又问:“比起你舅舅王献之怎么样?”刘瑾回答说:“山楂、梨子、柑橘,柚子,各有各的美味。”
【注释】
① 刘太常:刘瑾,字仲璋,历任尚书、太常卿。(按:其母为王羲之与郗璿所生独女,嫁与浙江余姚人刘畅,生一子一女。子即刘瑾,女嫁与谢玄之子谢,生谢灵运。)② 高:高明。③ 深:深厚。④ 贤舅:尊称对方的舅舅。(按:因刘瑾之母为王羲之之女,即王献之之姐。)⑤ 楂、梨、橘、柚,各有其美:指几种水果味道不同,却都很可口,借指两人各有各的长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