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寒地区混凝土坝工技术及工程实践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新疆坝工技术进展

1邓铭江,2于海鸣,1李湘权

1新疆水利厅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2新疆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摘要:新疆有大小河流570余条,97%的河川径流形成于山区。因此,山区水库大坝建设是开发水能资源、实现水资源合理配置与有效调控的重要措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疆的水库建设已从平原水库转入山区水库建设,筑坝材料也在当地材料坝的基础上不断改进,碾压混凝土坝、混凝土面板砂砾石堆石坝、沥青混凝土心墙堆石坝、土工膜防渗堆石坝等坝型不断涌现。本文结合新疆坝工建设,系统地总结了坝工技术特点和取得的主要技术创新成果,研究认为:以黏土心墙堆石坝为基础坝型,以混凝土面板砂砾石堆石坝和沥青混凝土心墙堆石坝为主要发展方向,在高寒地区、高地震区、深厚覆盖层等特殊环境和各种不良地质条件下的筑坝技术,是新疆坝工建设的显著特点。在坝工设计、坝基处理、施工工艺和建筑材料等关键技术方面不断进步和创新,对于提高大坝建设和运行管理的技术经济水平、安全可靠性能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新疆大坝建设技术特点 发展趋势

1 引言

目前,新疆已建成水库577座,总库容101.85亿m3,但仍以小型水库和平原水库为主。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新疆已建和在建的大中型山区水库工程共60座,其中:黏性土防渗土石坝13座,混凝土面板堆石坝19座,沥青混凝土心墙堆石坝11座,混凝土和碾压混凝土坝7座,土工膜防渗土石坝6座,浆砌石坝4座。坝高超过70m的有25座,其中大于100m的有14座,参见表1。

进入21世纪以来,新疆的坝工建设及筑坝技术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筑坝材料也在当地材料坝的基础上不断改进,碾压混凝土坝、面板坝、沥青心墙坝等坝型不断涌现,在高寒地区、高地震区、深厚覆盖层等特殊环境下的筑坝技术,也取得了新突破。在地震烈度Ⅷ度区,建成坝高157m的吉林台一级混凝土面板砂砾石堆石坝和坝高108m的QFQH黏土心墙土石坝;在河床覆盖层厚达150m、海拔2960.00m的叶尔羌河上游修建了坝高78m的下坂地沥青混凝土心墙坝;在年平均温度仅2.7℃的EH上修建了坝高121.5m的KLSK全断面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在软岩坝基、坝肩上建成坝高109m的塔西河石门子碾压混凝土薄拱坝;多座百米级沥青混凝土心墙堆石坝相继开工建设,很多关键技术和施工工艺都有所创新。近期在叶尔羌河上游拟建的依扎克水电站和在库玛拉克河上拟建的大石峡水电站,其坝高均超过200m。

表1 新疆坝高70m以上水库大坝统计表

2 土石坝筑坝技术新进展

2.1 土工膜防渗土石坝

(1)国内外发展进程。最早建设的土工膜防渗土石坝是苏联1970年建成的阿特巴申(Atebasheng)大坝(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坝高79m;建成最高的是西班牙1984年建成的波扎捷洛斯拉莫斯(Poza de Los Ramos),坝高97m。西班牙的帕拉抬拉(Paradela)原为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坝高110m),西安市石砭峪原为沥青混凝土面板坝(坝高85m),均由于建成运行20多年坝体渗漏严重,无法正常蓄水,采用在面板上贴土工膜防渗补强后才得以修复[1]。我国土工膜防渗土石坝起步较晚,且此类坝型较少,规模量级也不大,参见表2[2]。由于受土工膜的强度、接缝焊接质量、老化、鼠害等问题困扰,对其可靠性尚存诸多顾虑,因此推广应用也受到了一些限制。

表2 我国土工膜防渗土石坝主要特性表

(2)新疆土工膜防渗土石坝特点和发展趋势。新疆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研究引进土工膜防渗筑坝技术,首先用于“635”水利枢纽工程围堰防渗,并建成博斯塘土工膜斜墙土石坝,随后又建成了希尼尔(坝高18m)、风城高库副坝(坝高23m)土工膜防渗坝。新疆土工膜防渗多应用于库盘防渗处理,如:策勒胜利水库、皮墨灌区调节水库、阿拉山口供水工程尾部江巴斯调节水库均采用土工膜全库盘防渗,防渗面积分别达到385万m2、147万m2和15.11万m2;其次在病险水库坝体防渗处理、城市污废水处理等方面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土工膜制作工艺的不断改进,强度、耐久性的不断提高,现场焊接及检验技术的不断完善,为土工膜防渗土石坝开辟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2.2 黏性土防渗土石坝

(1)国内外发展进程。20世纪40~50年代,随着大型碾压机械的问世,世界各国开始采用黏土心墙或斜墙土石坝,并得到了迅速发展。20世纪60年代,建成坝高100m以上的土石坝50余座。1974年加拿大建成坝高242m的买卡(Mica)斜心墙土石坝,1980年苏联建成坝高300m的努列克(Нурек)心墙土石坝,目前全世界共建成坝高230m以上的黏性土防渗土石坝9座[1]。我国1976年建成坝高101.8m的碧口心墙土石坝,已建成的瀑布沟水电站坝高186m,正在建设中的糯扎渡水电站坝高261.5m[2]。参见表3。

表3 我国百米级黏性土防渗土石坝主要特性表

(2)新疆黏土防渗土石坝特点和发展趋势。建成于1958年的头屯河水库和1961年的乌拉泊水库,是新疆第一批黏土防渗土石坝,截至目前,共建成13座。2005年建成了高108m的QFQH黏土心墙土石坝。与世界和国内此类坝型相比,新疆虽不占高,但因其鲜明的特点,而成为中国土石坝建设中的一个亮点。

1)建造在活断层上的克孜尔土石坝。克孜尔水库土石坝建于1985—1991年,总库容为6.4亿m3,主坝长920.6m,最大坝高44m,副坝长1288m,最大坝高32.6 m,大坝设防烈度为8.5度。副坝右坝肩建在F2活动断层上,跨越活动断层筑坝,在国内尚属首例。大坝抗震结构设计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①采用上下游边坡均为1∶1的肥大心墙和高塑性黏性土防渗,加强反滤保护措施;②坝基采取柔性连接处理,在开挖好的坝基岩面上喷涂3~5cm的热沥青;③在副坝断层处设置双副坝;④建立微震和强震监测台网[4-5]。1999年水库以东约18km处发生的5.6级地震,经复核库区地震烈度为Ⅷ度;2005年水库周边地区发生5次4级地震群[6],经过多次地震检验,坝体未发生裂缝和错动变形,运行状况良好。

2)“自愈式肥心墙”坝体渗流控制及抗震结构设计。QFQH大坝按基本烈度提高一度即9度设防,大坝防渗土料为风积黄土,黏粒含量仅17%,土料抗冲蚀能力较低。“635”坝址右副坝穿越锡泊渡活动断裂,土料中黏粒含量平均为45.0%~50.8%,胀缩性和压缩性均较大,加之钠蒙脱石含量较高,为过渡性土料,具有一定的分散性[7]。在大坝剖面设计时充分考虑到大坝抗震要求和防渗土料抗冲蚀能力低的特点,主要采取5项措施:①加大坝顶宽度,采用较大的坝顶超高,放缓上、下游坝坡;②大坝防渗体采用较厚的正心墙,两侧边坡均为1∶0.3,有效避免心墙沉降过大在心墙内部产生拱效应而出现横向裂缝;③心墙上、下游两侧设置宽3.0m的反滤层,反滤层外设过渡保护层,上游侧宽度3m、下游侧4m,以确保当地震造成防渗体错动时,心墙不与坝壳料直接接触;④研究制定了反滤层设计原则,即对于一般黏土等效粒径D20≤0.8mm,对于分散性黏土D20≤0.5mm、Cu=5~30、小于0.1mm的颗粒含量不要超过5%[7],确保渗流出口当防渗体出现裂缝时,能起到使裂缝自行愈合的作用;⑤对坝体填料采用较高的压实标准,要求砂砾石料相对密度Dr≥0.85,堆石料孔隙率n≤20%,提高坝体的密实程度,增强抗震能力[6,8]

3)土料改性研究与分区填筑筑坝控制技术。“635”心墙土石坝坝高70.6m,主坝长320m,河床左右岸阶地上副坝长分别为840m和740m,左副坝最大坝高为21m,右副坝最大坝高为37.5m,由于主副坝高差较大,且心墙土料黏粒含量较高,胀缩性和压缩性较大,在大坝建成投入运行后,其防渗体特别是主副坝连接段的防渗体很可能出现裂缝,从而形成渗流通道而危及大坝的安全。Ⅰ料场土料压缩系数0.11~0.34,属于中等压缩性土。Ⅵ料场土料压缩系数0.35~0.73,有近20%土料压缩系数大于0.5,属于高压缩性土。为了提高土料的抗分散能力,采用含Ca2+较高的河水并掺加1%石灰粉、在土料中掺洒1%~6%的石灰粉等方法对土料进行改性研究[9];为了降低土料的压缩性和膨胀率,还进行了大量的掺砾试验研究。工程实际运用中,直接采用掺洒含Ca2+较高的河水调整施工填筑含水率的改性方案,改性效果十分明显,并结合科学周密的反滤层和过渡层结构设计,强化渗流控制,成功地解决了土料抗冲蚀能力差的难题;结合坝体结构,根据土料的物理力学特性,采取“下硬上软,主硬副软”的分区填筑方法和“先主后副”的施工进度控制方案,较好地适应了土料的工程性能[10]

4)土料特性及黏土防渗土石坝的发展趋势。新疆防渗土料按区域划分,主要有三个明显特征:①天山南北两侧以风积黄土为主,这些土料,易开裂、易冲蚀,抗震性能差,施工质量难以控制;②塔里木盆地南缘一带,基本以粉土为主,黏粒含量普遍较低;③部分第三系地层发育地区,广泛分布有黏粒含量较高的黏土,但一般具有中等膨胀性和高压缩性,有的土料中蒙脱石含量较高,具有一定的分散性。这些不良工程特性,都给大坝结构设计和工程施工带来许多麻烦,但黏土防渗土石坝造价低的优势往往是比较明显的,这对于经济欠发达的新疆通常还是我们的更多选择。

2.3 混凝土面板砂砾石堆石坝

(1)国内外发展进程。抛投式堆石混凝土面板坝是世界最早较多采用的一种坝型,当坝高超过100m时,由于坝体变形较大,面板裂缝严重,而一度转向黏土防渗土石坝。20世纪60年代后期,随着薄层碾压技术的发展,逐步发展了新型的碾压式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自从1971年建成澳大利亚的Cethana大坝取得成功后,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获得复兴,并取得了迅猛发展[1]。我国在1988年建成了第一座碾压式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关门山水库大坝,坝高58.5m,1990年建成了西北口水库大坝,坝高95m。到2009年,全球建成坝高100m以上的混凝土面板堆石坝42座,其中12座在我国[2-3],见表4。

表4 我国混凝土面板堆石坝主要特性表

(2)新疆混凝土面板砂砾石堆石坝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利用天然砂砾石填筑坝体,是新疆区别于一般面板堆石坝的主要特征。新疆是率先引进面板坝的省区,其筑坝技术一直处于国内领先水平。1981年在37.5m的深覆盖层上建成第一座坝高42m的柯柯亚混凝土面板堆石坝,2000年建成第一座坝高67.5m的榆树沟坝面溢流混凝土面板堆石坝,1995年开工建设当时全国第二高坝的乌鲁瓦提水库,2006年建成的吉林台一级水电站是全国首座9度设防的混凝土面板砂砾堆石坝。若以“天然砂砾石填筑坝体”和“坝面溢流”而论,新疆是名列前茅的。由于这种坝型具有就地取材、造价低、施工便捷等优点,在新疆迅速得到了推广。30年来,新疆共建成面板堆石坝20座,其中坝高100m以上的有8座(见表1),在许多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方面均有新突破。

1)高地震区坝体渗流控制及抗震结构设计。目前国内外已建成的混凝土面板坝,坝体多是利用爆破石料填筑,由于堆石体孔隙率较大,遇水软化,颗粒棱角易破碎等缺陷,造成施工期产生的主压缩变形和运行期产生次压缩变形均较大。砂砾料比堆石料具有更高的压缩模量,其填筑后的坝体沉陷量较小,可大大改善坝体和面板的变形、应力状态,这对于处在高地震烈度区的坝体安全尤为重要。新疆面板堆石坝的抗震结构设计主要建立在堆石坝料的变形控制和坝体渗流控制上,在变形控制方面:根据砂砾料、爆破料、弃渣料等坝料的工程特性,科学划分填筑分区,制定严格的碾压标准,主堆石区选用级配良好的天然砂砾石料填筑,科学用料,精心施工,做好垫层区、排水区、次堆石区、铺盖区、盖重区和下游坝脚弃渣盖重区的填筑压实,最大限度地减小堆石体施工、运行以及地震造成的变形。在渗流控制方面:由于坝料的工程特性不同,砂砾料与爆破料的坝体结构设计思想截然不同。渗流控制是高地震区混凝土面板砂砾石堆石坝坝体结构设计的关键,其设计准则为:一防、二限、三排、四滤。一防是指必须确保面板、趾板、变形伸缩缝和基础灌浆等防渗系统的设计和施工质量,这是混凝土面板坝防渗的第一道防线;二限是指当面板和接缝一旦产生开裂,垫层料和过渡料应具有限制进入坝体渗流量的作用,这是大坝的第二道防渗线;三排是指对进入坝体的渗水必须尽快排出,降低坝体内的浸润线;四滤是各填筑区之间的过渡反滤关系必须同时得到满足,确保坝体渗透稳定[11-14]

2)坝面溢流结构设计。榆树沟水库最大坝高67.5m,是我国建成并运行的第一座坝面溢流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工程。为避免左岸陡峻岩壁的高边坡开挖,将溢洪道直接布置在右岸阶地填筑密实的堆石坝体上,节省了工程投资。将泄槽段的横缝与掺气槽结构巧妙地结合起来,即在掺气槽处,上下段地板纵向上采用叠瓦式滑动连接结构,以适应槽身的伸缩和小量的转动,并兼作沉降缝;为防止水流脉动压力诱发溢洪道泄槽系统产生较大的振动,采用阻滑板及预埋锚固拉筋等加固措施,将溢洪道与堆石坝体锚固连结,加大了泄槽—堆石坝体的结构刚度。实践证明,此种结构措施能够很好地适应堆石体的变形,有效避免因共振而导致的结构失稳问题[15]

3)寒冷地区面板止水结构研究。吉林台一级结合高地震区、高坝和寒冷地区的特殊要求,对面板与趾板连接处的周边缝、面板划分条块的垂直缝、分期浇筑面板间的水平缝、面板与防浪墙底板间的水平缝以及垂直缝中的张性缝和压性缝等不同类型、不同部位的接缝止水结构和止水材料开展了系统研究,在可靠性、方便施工、适应大变位等方面得到了明显改进,研发提出了周边缝自愈型止水结构[16]

2.4 沥青混凝土防渗土石坝

(1)国内外发展进程。沥青混凝土防渗土石坝有心墙和斜墙(面板)两种坝体结构型式。国内已建的沥青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均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由于沥青斜墙抗变形能力较差,易产生裂缝[2]。沥青混凝土心墙坝是一种新兴的坝体结构,1962年第一座采用机械压实的沥青混凝土心墙坝在德国建成,此后在世界范围内建成近100座沥青混凝土心墙坝,20世纪90年代由于沥青品质的改进和施工机械程度的提高,在国内也得到了大量的推广应用[17]。目前,对于坝高低于100m的沥青混凝土心墙坝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设计施工经验。对于100m以上的高坝,尚未形成国际公认的建坝经验[18]。我国已建成的百米级沥青混凝土心墙高坝仅有茅坪溪和冶勒,见表5[2]

表5 中国沥青混凝土防渗土石坝主要特性表

(2)新疆沥青防渗土石坝特点和发展趋势。新疆从20世纪90年代首先引进浇筑式沥青混凝土心墙坝,先后建成多拉特(坝高34.5m)和加音塔拉(坝高26.64m)两座水库,并在QFQH(堰高49.5m)和KLSK(堰高31m)水库围堰工程中应用,这些工程均在一个冬季施工完毕,运行状况良好。同期还引进了碾压式沥青混凝土心墙坝,2001年建成坝高51.3m的坎尔其水库,2007年建成坝高71m的照壁山水库,2010年建成坝高78m的下坂地水库。目前,正在建设的同类坝型有7座,其中五一水库坝高102.5m,阿拉沟水库坝高105.26m,参见表1。鉴于沥青心墙坝适应变形能力较强的突出特点,对高震区、深厚覆盖层地质条件下筑坝,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同时还需就配合比对沥青混凝土心墙工作性状的影响、碾压式沥青混凝土应力应变关系、心墙细部结构、寒冷地区碾压式沥青混凝土施工技术等问题开展进一步研究,在材料试验、设计理论、施工工艺方面不断完善。

3 寒冷地区碾压混凝土坝及温度控制技术

(1)国内外发展进程。碾压混凝土(RCC)筑坝技术是世界筑坝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英、日等一些国家开始研究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截至2007年年底,世界RCC坝(坝高超过15rn)至少有420座。目前我国已建和在建数量均为世界之最,分别有117座和15座,显示了我国该坝型发展的迅猛态势[19]。近年来,我国认真总结已建工程存在的一些问题[20-21],在严格控制基础温差、水平浇筑层面和接缝面的短期表面保护、大坝上下游表面的长期表面保护等方面,开展了广泛的研究与实践,为克服“无坝不裂”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支撑[22]

(2)新疆碾压混凝坝特点和发展趋势。针对RCC坝的“快”—施工速度快,“简”—温度控制简单,“省”—费用省,且比较适宜寒冷地区筑坝的特点,新疆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引进RCC坝,于2000年建成了石门子拱坝(坝高109m),该工程是我国首次在高寒地区建成的碾压混凝土高拱坝。而后又引进了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先后建成了KLSK水利枢纽(坝高121.5m)、TKSSK水电站(坝高49.8m)及CHE水电站(坝高71.0m),这些大坝均处于高寒和高地震区,其中KLSK水利枢纽是我国乃至世界上首次在高纬度地区修建的坝高最高、工程量最大的百米级全断面碾压混凝土重力坝。上述工程的建设,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引进吸收和理论研究、技术创新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特别是在碾压混凝土坝温度控制方面,为新疆乃至全国在类似环境条件下的筑坝技术提供了宝贵经验。

1)严寒地区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场变化规律及保温技术研究与应用。KLSK水利枢纽和CHE水电站均处于高寒山区,冬季寒冷且历时较长,最低气温为-49.8℃,最高气温为40.1℃;12月、1月、2月多年月平均气温均在-20℃以下。工程建设紧密围绕严寒地区混凝土温度场变化规律、长期保温条件下混凝土热学参数变化规律、寒潮(气温骤降)对混凝土温度的影响、越冬期间混凝土最低温度控制、保温材料选择等开展了系统的理论和试验研究。建立了严寒地区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场变化规律数学模型,在基础理论方面,完善了热力学理论在严寒地区混凝土温控领域的应用。研究提出的大体积混凝土永久和越冬层临时保温方案,以及大体积混凝土成套保温技术,在碾压混凝土重力坝上得到成功应用[23-25]

2)大掺量石灰石粉与粉煤灰在寒冷地区碾压混凝土重力坝中得到成功应用。TKSSK水电站坝址区,最低气温为-32℃,最高气温为39℃,工程建设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石灰石资源,系统地开展了石灰石粉与粉煤灰双掺料在碾压混凝土中的应用研究,揭示了石灰石粉—粉煤灰—水泥三元结构对碾压混凝土的力学、热学、耐久性、层间结合特性及施工性能等方面的作用机理,制定了大掺量石灰石粉与粉煤灰双掺料碾压混凝土最优配合比设计准则,提出了碾压混凝土掺用石灰石粉的技术标准。施工中采用石灰石粉与粉煤灰各30%的大掺量碾压混凝土,以及表面采用喷涂聚氨酯作为保温保湿材料等综合措施,将混凝土的入仓温度放宽2~3℃,减少加冰与冷却水管等温控措施,加快了施工进度,降低了工程投资[26-29]

3)柔性拱和软弱地基上的碾压混凝土双曲薄壁拱坝。石门子双曲薄壁拱坝厚高比为0.273,坝址区地震设计烈度8度,最高气温33.2℃,最低气温-31.5℃。两岸及河床砾岩为泥钙质胶结,其中红色砾岩浸水软化后的变形模量为4GPa(<20GPa),个别样品浸水后出现散塌,为软弱地基。坝体结构设计采用在坝肩上游面设人工短缝、拱冠设中缝(下游面预留1m的部位不灌浆)、在拱坝上游早期降温区设“铰点”、下游面设人工短缝等措施,以降低坝体的刚度,限制拱座变位及加大拱坝变位,达到释放温度应力及减少水压作用下的拉应力集中,也就是采用“柔性拱”的方法来改善坝体应力[30-31]。“柔性拱”结合坝肩加厚的方法,有效地解决了在软弱基础上建造拱坝时坝体位移加大引起应力恶化的问题,开辟了在高寒、软弱基础上修建百米级碾压混凝土双曲薄壁拱坝的先河。

4 深厚覆盖层坝基防渗处理技术

(1)国内外深厚覆盖层坝基防渗处理技术进展。深厚覆盖层的渗流控制主要采取上游水平铺盖防渗和垂直防渗两种方法,或者是将两者相结合。其中坝基垂直防渗处理措施主要有3种,即混凝土防渗墙、帷幕灌浆、防渗墙与帷幕灌浆相结合。随着防渗墙坝基防渗技术的不断成熟,20世纪60~70年代,国内外一批受技术条件约束的深厚覆盖层上的高坝相继开工建设。目前,国外坝基处理深度最大的混凝土防渗墙为加拿大的马尼克工程主坝,防渗墙最大深度131m;我国在深厚覆盖层上修建大坝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四川冶勒水电站,建造于高震区、超过400m的深厚不均匀覆盖层上,采用混凝土防渗墙接帷幕灌浆联合防渗,防渗墙深度居世界之首。据2009年不完全统计,我国深度超过40m的防渗墙已有70道左右。国内部分深厚覆盖层土石坝及基础处理措施见表6[32-34]

表6 国内部分深厚覆盖层上土石坝基础处理措施统计

(2)新疆深厚覆盖层坝基防渗处理技术进展。新疆深厚覆盖层坝基防渗一般采用垂直防渗墙或倒挂井施工技术。下坂地水库具有“三高一深”的显著特点,即:高寒地区、高海拔(2966 m)、高地震区、深厚覆盖层(150m)。坝基河床覆盖层主要由冲积砂砾石层、湖积软黏土层、土砂层、冰渍及冰水积层组成,渗透系数基本为10-1cm/s,采用“上墙下幕”垂直防渗型式,防渗墙深85m、厚1m,灌浆帷幕厚10m,布置4排灌浆孔。坝基渗流控制标准为:渗流量小于多年平均流量的1%,即小于0.346m3/s,砂砾石层容许水力坡降小于0.1,渗透系数小于10-4cm/s。现场检测表明,成墙质量和帷幕灌浆满足设计对坝基渗流控制预期目标。“钻抓法”成槽工艺墙体深度(102m);预埋灌浆管深度(100m)和接头管起拔深度(72.7m)均创造了国内新纪录[35-36]。目前正在建设的阿尔塔什水利枢纽最大坝高162.8m,河床最深覆盖层达100m,设计采用在面板趾板段设两道混凝土防渗墙防渗,墙体厚1.2m。

5 结语

(1)具有良好抗震性能的“自愈式肥心墙”渗流控制坝体结构,已成为黏土心墙堆石坝业已定型的典型坝型,而被广泛应用;“一防、二限、三排、四滤”的混凝土面板砂砾石堆石坝坝体渗流控制及抗震结构设计,已成为高地震区面板堆石坝的代表性坝体结构;沥青心墙堆石坝筑坝技术的不断突破,为当地材料坝的选型又提供了更多的选择;通过RCC坝建设,使严寒地区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技术取得了显著成效。

(2)高寒、高地震区、深厚覆盖层地质环境下的筑坝技术,是新疆坝工建设的显著特点。混凝土面板砂砾石堆石坝和沥青混凝土心墙堆石坝是目前采用较多,并具有广泛推广前景的当地材料坝。今后10~20年是新疆大坝建设的最好时期,除表1中所列的在建工程外,还将建设29座水库大坝。因此,针对新疆特殊的气候条件、地质构造、筑坝条件,深入开展研究,借鉴和总结经验,努力在坝工设计、坝基处理、施工工艺和建筑材料等关键技术取得不断的进步和创新,对于提高大坝建设和运行管理的技术经济水平、安全可靠性能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顾淦臣,束一鸣,沈长松.土石坝工程经验与创新[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

[2]王柏乐.中国当代土石坝工程[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

[3]潘家铮,何璟.中国大坝50年[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0.

[4]林昭.土石坝设计应重视工程实践经验[J].水利水电工程设计,2005,24(2):1-2.

[5]尹力峰,唐丽华,王海涛,王坚.克孜尔水库大坝的地震动力反应分析[J].世界地震工程,2002,18(4):165-172.

[6]曲延军,李志海,杨成荣.2005年9月新疆克孜尔震群活动特征分析与震后趋势判定[J].内陆地震,2007,21(1):19-27.

[7]邓铭江,周小兵,石泉,万金平,王新社,毕运三,等.“635”水利枢纽大坝心墙防渗土料工程特性及防渗结构设计[J].新疆水利,2000(5):5-13.

[8]唐新军,凤家骥,凤炜.“635”水利枢纽粘土心墙坝反滤料特性分析与试验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02,35(2):5-9.

[9]阿不力米提,曲苓.恰甫其海粘土心墙坝的材料选择及结构设计[J].水利技术监督,2008(4):52-54.

[10]邓铭江,周小兵,万金平,罗伟林,董安建.“635”水利枢纽大坝心墙防渗土料分散性[J].岩土工程学报,2000,22(6):673-677.

[11]陈生水,凤家骥,袁辉.砂砾石面板坝关键技术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04,26(1):16-20.

[12]汪洋,曲苓.乌鲁瓦提砂砾石面板高坝渗流控制的设计[J].水利水电技术,2000,31(1):66-70.

[13]彭卫军,范金勇.吉林台一级水电站混凝土面板砂砾石一堆石坝坝体抗震设计[J].水力发电,2006,32(6):26-28.

[14]唐懿.吉林台一级水电站面板堆石坝混凝土面板施工[J].水力发电,2006,32(6):40-43.

[15]唐新军,凤炜,凤家骥,庞毅.榆树沟水库枢纽工程的设计特点与运行情况[J].新疆农业大学学报,2004,27(2):52-56.

[16]鲁一晖,郝巨涛,赵波,何旭升,赵立远,彭卫军.吉林台电站混凝土面板坝周边缝自愈型止水结构[J].水力发电,2005,31(1):42-54.

[17]朱晟,闻世强.当代沥青混凝土心墙坝的进展[J].人民长江,2004,35(9):9-11.

[18]郝巨涛,刘增宏.水工沥青混凝土防渗技术[J]//中国大坝委员会.中国大坝技术与工程实例[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12:186-192.

[19]M.邓斯坦.2008年世界RCC坝纵览[J].水利水电快报,2009,30(6):23-25.

[20]余丕玉.光照水电站碾压混凝土坝施工期温度控制措施[J].企业科技与发展,2009(10):120-123.

[21]沈崇刚.中国碾压混凝土坝技术的进展与运行经验[J].水力发电,1999(10):43-46,69.

[22]朱伯芳.当前混凝土坝建设中的几个问题[J].水力学报,2009,40(1):1-9.

[23]阮新民,夏世法,鲁一晖,吴燕,刘涛.寒冷地区某RCC重力坝保温措施及效果分析[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09,7(3).

[24]罗伟邦,刘涛,刘君.喀拉塑克重力坝应力应变分析及体型优化[J].东北水利水电,2007,25(12):1-2.

[25]牛万吉,王建平,罗清萍,张康.严寒干旱地区RCC重力坝的保温防裂措施[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09,29(1):44-46.

[26]杨长征,曹伟,范金勇,杨开春,等.严寒地区碾压混凝土坝施工技术及仿真[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27]李世新,杨长征,杜彬,曹伟.新疆SK水电站混凝土坝保温保湿方案分析[J].水力发电学报,2008,27(3):43-47.

[28]胡新丽,董芸,黄成显.石灰石粉与粉煤灰双掺在SK水电站碾压混凝土中应用的施工特性[J].粉煤灰,2009,21(5):22-25.

[29]肖开涛,董芸,杨华全.石灰石粉用在碾压混凝土掺和料的试验研究[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9,26(4):44-47.

[30]刘光廷,徐增辉,李鹏辉.柔性拱和软弱地基上的碾压混凝土拱坝[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42(10):1365-1368.

[31]刘光廷,胡昱,王恩志,等.石门子碾压混凝土拱坝温度场实测与仿真计算[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42(4):116-119.

[32]杨海林.深厚覆盖层基础上堆石坝防渗系统优化研究[D].河海大学,2007,4:6-7.

[33]赵明华,陆希.西藏部分电站深厚覆盖层渗控体系综述及优化初探[J].西北水电,2009(2):26-30.

[34]关艳平,薛建军.冶勒水电站深厚覆盖层帷幕灌浆试验研究[J].四川水利,2006(4):73-76.

[35]韩军,黄小宁.新疆下坂地水利枢纽坝基深厚覆盖层防渗措施试验研究[J].水利水电技术,2005,36(7):64-67.

[36]王根龙,崔拥军,寿立勇,覃新闻,黄小宁,王廷勇.新疆下坂地水利枢纽坝基垂直防渗试验研究[J].人民长江,2006,6: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