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我国水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与试点建设
随着20世纪末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普及,人们开始重视对河流的保护,并提出了河湖健康的问题,国家从长远发展的角度也越来越重视河流保护。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同期开展的全国流域综合规划提出“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维护河流健康”“维护河流的生态平衡,创建和谐、优美、健康的水生态和水环境”等加强河流生态保护的工作要求。党的十八大后,全国河流健康评价及修复进入高潮,在生态文明的感召下,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河湖健康评估等工作快速推进。据文献检索得知,水利部开展的河湖健康评估已经完成两期工作任务,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两批试点正顺利推进,取得了良好的阶段效果。全国多数城市都将河流水系的治理和保护作为重要任务,开展截污导流、岸线绿化、河道清淤、水系连通、生态修复、水景观建设等工作。
不同的地区和城市有着不同的自然条件、不同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同的发展要求和规划、不同的水情和水问题、不同的文化和地域特色,因此水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根据当地的发展要求和规划,充分分析当地水生态系统在水患调节、资源供给、经济支撑、生态维系、景观娱乐和文化载体功能等方面功能的退化、残缺和丧失情况,科学编制水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突出地域特色,坚持当前与长远相结合,突出阶段性建设重点。
2013年以来,水利部全面启动了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和创建工作,确定了两批105个基础条件较好、代表性和典型性较强的城市开展试点。目前我国水生态文明试点建设有以下几种[3]。
1.3.1 节水提质——宁夏银川试点
2014—2016年,银川试点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通过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节水减污体系的建设、科学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和水文化的培育,将银川建设成为黄河中上游地区水生态文明先行区和示范带动区。
银川结合当地特色,突出“一山、一河、一网、一台”的空间水生态网络格局,建立银川水生态文明城市。
一山:贺兰山,突出其生态安全的“屏障”作用。
一河:黄河及滩地,突出其生态廊道“轴心”作用。
一网:银川平原河湖水网,突出“蓄供排景净生”综合功能。
一台:灵武台地,突出生态系统“防护”功能。
银川试点在节水、水权转换、水系连通、水景观与水文化等方面探索出很多好的经验。在节水的同时,大力改善水环境及水景观,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此外,严格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控制指标,行政主管部门确定下达用水总量、用水效率、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年度控制指标;严格规定建设项目新增用水的限制条件,对不符合新增用水条件的情形,依法暂停或限制审批建设项目新增用水;针对农业、工业以及其他行业超计划、超定额用水的,明确规定实行累进加价制度和阶梯式水价制度等。
通过这一系列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程建设,并结合当地的地域特色,银川市河湖相通、纵横联网、补排互济、水清岸绿的“六横八纵”水系网络更加完善,对改善城市生态宜居环境,提升休闲运动品味,建设“美丽银川”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其他地方建设水生态文明城市提供了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1.3.2 “山—城—河—湖—田—文”立体建设——山东泰安试点
泰山、泰城、汶河、东平湖、汶阳田以及齐鲁文化是泰安市的区域名片,也是泰安市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板块。水源与山川、流之于河渠、汇之于湖库、润之于田林、供之于城乡、弘之于人文,这既是陆面水循环过程和水资源流通的概况,也是泰安市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逻辑。泰安试点采用“六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河流廊道生态敏感区“适度开发与生态修复”、城市三生互动核心区“安全保障与节水减排”、山地生态屏障功能区“水源涵养与生态建设”、湖库湿地保育与生态区“湖库提升与水域保护”、农村综合利用生态区“用水高效与综合发展”、水生态文明管理提升区“制度健全与文化弘扬”。
泰安市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实施、全民参与的原则,以普及水生态和谐理念为基础,以建设现代水利、城市水利、生态水利、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主线,以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完善提高为突破口,全面提升泰安水生态安全保障和社会公共服务能力,举全市之力,积极开展水生态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创新性地选择“六大板块”路径,在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起到了示范作用。
1.3.3 以水定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试点
在哈尔滨市被水利部列为全国45个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市之一之后,根据水利部有关要求,哈尔滨市政府组织编制了《哈尔滨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并于2014年3月5日通过水利部组织的专家审查。
《哈尔滨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提出“一江两岸、一主两翼、南北双廊、多点共生”的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布局,突出构建水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和制度体系、水资源优化配置及节约用水体系、防洪排涝保障体系、水环境改善体系、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体系、水文化与水景观提升六大体系。
哈尔滨市在结合自身独特的水情基础上,紧密围绕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着力建设现代水利管理体系、水资源配置体系、防洪排涝与供水保障体系、水环境体系、水生态体系、水文化体系,协调经济社会发展与水生态保护,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努力将哈尔滨市建成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示范市。
1.3.4 丰水治污——江苏省苏州市试点
苏州属于水乡泽国的平原水网地区,但同时也是经济发达的人口密集地区,为全力推进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苏州市加快经济转型升级、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腾出环境容量发展低污染高产出的新兴产业;同时,苏州市结合当地特点,围绕“强化滨江和环湖两条水生态健康带源头功能”“突出阳澄、淀茆、浦南三大湖群核心作用”“统筹建设市区、张家港、常熟、太仓、昆山五座水生态文明城市”“打造新沙、虞西、阳澄、淀茆、滨湖、浦南六大健康水网”的总体布局,全力建设水生态文明城市。
苏州市践行“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着力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积极塑造现代人水和谐关系,把苏州建设为“水清可渔、水美怡人、水兴惠民”的现代水乡城市,树立经济发达丰水地区水生态文明建设典范,推动苏州市生态文明建设,并为江苏省乃至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示范。
“水清可渔”主要任务:形成经济社会高位快速发展条件下水环境综合治理模式,河湖水质得到根本性改善,全面满足水体功能和公众宜居宜游的需求;“江—河—湖—塘”水生态系统整体得到修复,阳澄湖等重要河湖水生态环境状况明显好转,区域水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基本恢复到20世纪80年代水平。
“水美怡人”主要任务:有效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现代水管理体系日趋完善,彰显苏州“青山绿水、小桥流水、园林静水”特色的水文化内涵得到全面传承和发展,水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
“水兴惠民”做到:水系连通格局得到优化,防洪排涝、城乡供水安全可靠;水域经济全面实现生态化发展,水生态环境对于经济发展的正向推动作用得到凸显。
1.3.5 循环水务——北京市试点
北京市从市情和水情出发,确立了循环水务的治水思路,以有限的水资源保障了首都经济社会发展,以开源、节流、生态保护为重点,开展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从2003年起,北京市坚持每年集中综合治理区域内河流水系,如清淤治污、生态护坡等,并实施一系列水循环措施,改善河湖水质。制定政策,加大中水利用的力度,除城区用于环境用水(公园浇灌、街道清洗、洗车等),还在郊区建设了大面积的中水灌区。坚持从源头上治理污染,构筑“生态修复、生态治理与生态保护”三道防线,建设清洁流域。通过封(封禁治理)、移(生态移民)、补(生态补偿)构建水生态修复的第一道防线(生态修复),采取节(节水灌溉)、调(结构调整)、治(治理污水垃圾)完成生态治理的第二道防线(生态治理区),结合清(清理河道)、育(保育植被)、保(恢复河道景观)实现生态保护的第三道防线(生态保护区)。
1.3.6 水电站退出模式——福建长汀试点
福建长汀为改善汀江水生态环境,在全国率先提出水电站退出机制,对用水矛盾突出、严重影响生态环境的水电站实行报废和退出,目前已拆除13座水电站,恢复生态河道长度33.8km,十三五期规划退出39座。
长汀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范围为整个县,辖13个镇5个乡,面积3099km2。试点期重点建设范围为汀江流域(长汀段)区域总面积1500km2,试点期为2014—2016年。
长汀县通过水生态文明试点建设,将建立牢靠的水工程体系、优美的水生态体系、现代的水管理体系和特色的水文化景观体系等四大体系,实现“四水四化”目标:提供放心水、平安水、高效水和生态水,实现水利基础设施现代化、水资源配置系统化、水利管理信息化和防洪减灾科学化。该县水生态文明示范点建设将以汀江生态经济走廊建设为核心,统筹考虑汀江长汀段生态功能分区和产业布局,形成功能完善、环境优美、人水和谐的“一轴两核三区六带”水生态系统总体格局,通过实施水管理体系建设及信息化工程、水资源调配工程、节水工程等“九大工程”,推进全县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将长汀打造成生态保护、景观美化,集人文历史、客家风貌为一体的国家级水生态文明示范县。
1.3.7 其他试点特色与共性
徐州市综合考虑当地的人、水、古城、汉文化等特色,提出了严格控制有效考核的水资源综合管理体系、优化配置高效利用的水资源配置体系、人水和谐河湖健康的水生态环境体系、集约高效配置完善的供水保障体系、安全达标引排畅通的防洪排涝保障体系以及汉风乐舞山水彭城的水文化体系建设目标任务,立足于徐州市区域功能与特色,构建“两带三区”(清水通道保护带、故黄河湿地保育带,西部供水安全保障区、中部城市景观区以及东部防洪安全保障区)的水生态文明建设新布局。
除此之外,乌海被倒逼走上生态文明发展之路,将城市发展的重心放在产业转型、生态建设和水资源管理方面;西宁以水生态修复与保护工程为重点,做好水资源优化配置;洛阳持续开展城市河渠治理和水系建设,采取水生态综合治理措施,营造生态宜居环境;烟台进行海水入侵综合防治、污水处理设施等工程建设,生物多样性得到进一步改善等。广州、成都提出了“清水工程”,不仅水活,更要水清;浙江宁波建立“以河道为线、村庄为点、乡镇为面”的点线面三管齐下的水生态环境修复模式,建成生态亲水河道340km,河道治理率达58%,保洁率达100%,市区河道年生态调水能力达1.2亿m3;湖南郴州提出“雨洪资源化、水系网络化、城市海绵化、水域景观化、工程生态化、治理系统化”的六化理念,探索出将“河湖搬过来、江河水拦起来、降水蓄起来、水系串起来、地热水活起来、污染水净起来”的六水途径,倒逼城市转型发展,郴州成为湖南唯一入选全国30个最具幸福感城市。
在挖掘和传承水文化的工作中,贵州龙里建设了水利教育示范基地,使游人在休闲娱乐中接受到历史文化和水文化的教育,培育近水、亲水、惜水、节约水、保护水的感情;苏州市工业园区的青少年活动中心设立了节水科普展厅,由“水的奥妙”“苏州水域图”“认识身边的水”“知知源源的故事”“水的游戏”等组成,融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突出人水和谐的主题,为青少年提供了寓教于乐的好场所;浙江的“大禹陵”“水利博物馆”和绍兴的运河水利风景区的众多水文化景点以及山东临沂的沂河水文化广场,都成为传播水文化、推进人文生态建设的重要典型。
总而言之,在目前的试点建设工作中,试点城市或区域都以问题为导向,以解决民生需求为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围绕“安全水利、资源水利、生态水利、可持续水利”等目标要求,优先解决防洪保安、城市供水、人饮安全问题,着力解决生态水量、水污染问题,采取“开源与节流并重、兴利与除害统筹、城乡保障与生态保护并行”举措,全面提升水资源综合支撑保障能力。
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不仅要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为核心内容,划定红线,加强制度建设与行为约束;以江河湖库水系连通为重要举措,优化水资源空间布局,促进生态自然修复;以拓展城市水利工作为重要方向,推动节约集约利用水资源,增强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以理念和认识的提高为长效机制,增强全民节水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而且要注意因地制宜,把水生态文明建设与人民群众的迫切需求相结合;统筹考虑,把水生态文明建设与城市转型发展相结合;突出重点,把水生态文明建设与河流保护利用相结合;注重传承,把水生态文明建设与弘扬河流文化相结合等,即根据城市水资源禀赋、水环境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形成各具特色的水生态文明建设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