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湖健康与水生态文明实践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前言

2016年6月29日举行的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秘书长、水利部副部长刘宁介绍2016年我国防汛抗洪和气象形势有关情况时说:“南方地区先后出现20多次强降雨过程,为近5年同期最多,全国降水量比多年同期多23%,列新中国成立以来第2位,最大点日雨量达493mm。全国有222条河流发生超警洪水,也是近5年同期最多,有26条河流发生超保洪水,6条河流发生超历史洪水,主要江河共出现23次洪水过程,洪水总量较常年偏多34%。”

据了解,受库区强降雨影响,2016年7月1日14时,长江上游三峡水库出现入库洪峰流量50000m3/s,三峡水库水位148.34m,出库流量31100m3/s,为长江2016年第1号洪水。据媒体报道,就江西而言,江西省4—7月共发生31轮次降雨过程,其中强降雨过程已达10轮次。7月9日7时鄱阳湖星子站水位21.30m,超警戒线2.3m;湖口站水位21.28m,超警戒线1.78m;长江九江站水位21.65m,超警戒线1.65m。6月30日20时至7月2日8时,安徽省大别山区、江淮中部降大暴雨、特大暴雨。安徽全省共有17条河流超警戒,5条河流超保证水位。据湖南省民政厅报告,截至7月5日16时,灾害造成湖南省400万人受灾。[1]

南方各地的汛情当中,地处长江中游的武汉,无疑是最受关注的一个城市。2016年6月30日至7月6日,根据武汉市国家基本气象站的记录,本轮强降雨已累计降下560.5mm,为该市有气象记录以来周持续性降水量最大值。到7月6日12时,武汉市277座水库中已有190座水库超汛限发生溢洪。除此之外,武汉市有206处路段因渍水导致车辆无法通行,230条公交线路停运,部分地铁站点采取临时封闭措施。虽武汉市排水和调蓄设施已全力运行,但难以外排渍水,交通严重受阻……

强降雨造成了南方多地城市出现“看海”景象。“城市看海”不仅出现在武汉,南昌、九江、重庆等地也纷纷出现严重的城市内涝。近年来,“城市看海”并不是新鲜话题,每逢夏季,从南至北,中国许多城市都要轮番经历这样特别的“看海”模式。2010年,广州发生“5·7”特大暴雨,一周降雨量冲破百年纪录,广州全城“水漫金山”,中心城区118处地段显现内涝水浸,其中44处严重水浸。2012年7月,北京的一场全城内涝更是引发全国关注。当月21—22日,北京及其周边地区曾遭遇61年来最强暴雨及洪涝灾难,北京市内更是遭遇严重内涝。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张家团2015年6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介绍,“2012年、2013年、2014年这三年我们有一个统计,平均每年100多个城市受到外洪内涝的威胁,2012年有184座城市发生内涝,2013年234座城市内涝,2014年125座城市内涝,这里边就包括了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大城市。”

人类由水而生、依水而居、因水而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江河湖海、涓涓细流,无一不在静静地滋润着大地的生命。如果人能够正确地认识自然、利用自然,那么自然界一定是“善利万物而不争”;如果人类社会能够善待自己的水环境,善待我们生息的这个地球,那么自然界的“善”一定会像水一样,善待人类,造福人类社会。“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重要的河流流域几乎都是世界文明古国的起源地。河流既能孕育人类的文明,但受到破坏的河流也最终将报复在人类身上。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对大自然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改造,在生产力空前发展的同时,自然生态系统发生巨大变化,出现森林消失、湿地退化、水土流失、干旱缺水、洪涝灾害频发、全球气候变暖等严重生态危机。森林、湖泊、湿地是天然水库,具有涵养水源、蓄洪防涝、净化水质和空气的功能。然而,我国面积大于10km2的湖泊已有200多个萎缩;全国因围垦消失的天然湖泊有近1000个;全国每年1.6万亿m3的降水直接入海,无法利用。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有这样的描述:“我们要认识到,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用途管制和生态修复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如果种树的只管种树、治水的只管治水、护田的单纯护田,很容易顾此失彼,最终造成生态的系统性破坏。”“富裕了,发达了,最后追求什么?文明指数还离不开生态,离不开天更蓝,水更绿,绿水青山。”

我们越来越深切地体会到,物质丰盛并不是优质生活的全部,清新空气、干净的水、宜居的环境、美丽的家园是人民追求幸福美满的生活目标。

作者

2016年7月


[1] 湖北、湖南、安徽、江苏多地告急!此刻,我们在一起……[O/OL].乌兰察布日报.[2016-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