堰塞坝险情特征与应急处置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章 概 述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全球气候变暖、地震频发、人类活动加剧,自然灾害愈发频发。伴随着自然灾害的产生,特别是地震、强降雨、冰川融化等影响地层运动与含水情况的地质灾害作用,形成了大量堰塞坝,在世界各国尤其是瑞士、意大利、美国、新西兰等山区较多的国家广泛发育,时有发生,是非常严重的灾害。我国也是世界上堰塞坝形成较为活跃的地区,尤其西南山区与青藏高原。堰塞坝的形成在我国由来已久,远在地质历史时期,就曾在岷江因滑坡形成了大量、多级的堰塞坝。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记录堰塞坝的国家,早在一千多年前就有滑坡堵塞长江和疏浚航道的历史记载。

堰塞坝形成与消失有着自己的规律,且一旦形成总是会引起极大的惶恐,威胁着上下游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但是这个带着些生僻“面相”的名词,真正进入国人视野并引起国人的广泛关注,是在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后。当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亲自登上唐家山堰塞坝坝顶的时候,当武警水电部队成功处置唐家山堰塞坝险情的时候,堰塞坝这个陌生的名词,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什么是堰塞坝?有什么危险危害?如何处置?什么时候处置?唐家山堰塞坝处置成功了吗?一时之间,成为整个社会乃至国外广泛谈论的话题。

因此,基于堰塞坝的形成条件、险情特征、溃坝机理等分析,开展应急处置、开发利用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价值,如何有效防止堰塞坝造成的二次灾害更是目前相关防灾减灾单位研究的重要方向。世界各国的地质、环境、水利水电、航运、旅游等部门对此高度重视,各国的地质学家,特别是工程地质学家围绕此类地质自然灾害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研究成果对于评价某些流域的堵江发育程度和危险状况、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关的资料具有现实意义。本书将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对堰塞坝的分类与特点、险情特征、应急处置进行综合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