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的控制、管理与经营:以大庆地区为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4.4 滞洪区调度存在的问题

4.4.1 滞洪区土地管理

大庆各个串联滞洪区,每个都有农业耕作或从事渔业活动,滞洪区内养鱼池面积越来越多。但每到汛期调度,常会出现一个保上或保下的问题,通过卫星图片可清晰看到鱼池的分布情况。多滞少泄,对上游耕地造成淹没;少滞多泄,又对下游造成不应有的损失,缩减工程滞洪作用。两者矛盾,有时无法兼顾。如何调节这一矛盾,由于国家兴建滞洪区其本身就是一项牺牲局部、保全整体的防洪工程措施。例如,王花泡滞洪区的任务,就是保护下游耕地、草原免受洪水灾害。在滞洪淹没区进行农业耕作,是一项随机性生产。耕作部位越低,淹没概率越大,进行耕作势必得不偿失;土岗高坡,早熟抢收,或许有利可图,但都应坚持能收则收,该淹就淹。在上下游利益无法兼顾的情况下,淹没区耕作者或渔业生产者没有理由提出保护上游耕地问题。

4.4.2 滞洪区的功能定位问题

滞洪区工程,一般不考虑渔业和灌溉功能,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滞洪区工程标准的提高,在保证滞洪能力的前提下,适当提高起调水位,增加越冬库容,兼顾渔业和灌溉,对发挥工程现有效益,将大有好处。水库工程的防洪限制水位、冬季蓄水位等,是发挥工程防洪效益、处理防洪兴利矛盾的一个关键指标,但不是一定就不可改变的。作为大庆地区防洪工程,有别于一般的滞洪区,它重点承担保护油田生产、居民安全的重要任务。随着上游、下游水利设施变动状况及人类活动(如兴建双阳河流域水利工程、城市开发占地、种地和养鱼侵占水面等)对自然径流的影响,进而影响滞洪区的调度。因此,大庆滞洪区的防洪功能要得到不断调整。如从原来的在一定频率洪水条件下,只保障免遭洪水威胁、控制洪水转变为保障安全的条件下,适当考虑洪水资源的利用问题。但这种功能的调整,同样要把工程安全放在首位,同时需要防洪管理部门、地方政府、受益企事业及居民的共同努力,要有科学依据,本着科学态度,慎重而又留有余地。

4.4.3 洪水调度的检测手段

大庆地区洪水调度过程中,水文测报系统及监测手段是否科学、准确,直接影响防洪工程效益的发挥。目前各滞洪区的管理水平,采用以水位判别洪水大小,所得成果往往与实际不符。因为水位的高低,取决于人为调节,加上水位观测的粗略,很难真实反映洪水频率,直接影响滞洪效益的发挥,应予以改进。因滞洪区面积大,形如“盘底”,“水位观测的微小误差对推求入库流量影响较大”(石磊,2005),建议改进水位、泄量观测设施。水位观测建永久性观测点,设斜坡水尺,力求减少风浪影响,读数精度提高;对于泄流量观测,设置永久性施测断面,用流速仪实测。根据滞洪区上游侵占水面的情况核实水位与容量关系,力求减少误差。对洪水频率的判定,判别蓄泄的条件考虑采用库水位与入库流量、洪量、降水实况、预报和泄洪情况相结合,为争取主动力求能尽早初步判断洪水的频率标准,进而指导汛期洪水调度。

4.4.4 水资源利用问题

根据大庆地区水资源状况及工农业、生态等需水特征,水资源的利用必须坚持可持续化。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日益增长,大庆市的水资源相对比较匮乏,经调查,大庆地下已经形成了两大块漏斗区,西部形成了2560km2的漏斗区,东部则形成一个超过1500km2的漏斗区,几近覆盖整个大庆市,并波及与大庆相邻的周边市(县)。漏斗中心水位降深超过31.7m,据不完全统计,因多年不合理开发地下水已使大庆市及周边地区地下水水位平均下降10.42m(大庆市水务局,2000)。所以科学合理地开发地表水资源,实现洪水资源化,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切实可行的策略。

大庆市多年平均降雨量为447.14mm,地表水资源相对丰富。但是,降雨年内、年际分配不均衡,4—8月多年平均降雨量占全年降水量的80.62%,这也给开发利用造成了很大困难(大庆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2006)。同时,各滞洪区的水量调度的相关性不大,应采取各滞洪区联合调度,充分利用水资源,发挥兴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