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建设和管理优秀论文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伟大的国家移民行动
——三峡工程百万移民搬迁安置成就辉煌

梁福庆

(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移民管理咨询中心,湖北宜昌 443003)

作者简介:梁福庆 男,研究员,主要从事移民工程管理及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

摘要:在全面归纳三峡工程百万移民搬迁安置辉煌成就基础上,系统总结了三峡工程百万移民工作的九条主要做法和基本经验:坚持党和政府的领导是做好三峡移民工作的根本保证,坚持依法移民是做好三峡移民工作的根本途径,坚持开发性移民方针是做好三峡移民工作的行动指南,坚持管理体制创新是做好三峡移民工作的制度保障,坚持以人为本是做好三峡移民工作的有效方法,坚持全国对口支援是做好三峡移民工作的强大支撑,坚持管理创新和监督创新是做好三峡移民工作的重要举措,坚持建设高素质的移民干部队伍是做好三峡移民工作的重要条件,百万移民无私奉献是做好三峡移民工作的坚实基础。

关键词:水利 三峡工程 百万移民 搬迁安置 成就辉煌

1 百万移民搬迁安置成就辉煌

三峡工程是中华民族治水兴国、实现伟大复兴的标志性工程。三峡工程顺利建设的难点和关键在百万移民,因此我国把三峡移民工作作为国家移民行动,举全国之力来着力抓好。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库区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移民群众的艰苦努力,移民工程建设和移民搬迁安置取得了辉煌成就,保证了三峡工程顺利建设和巨大综合效益全面发挥,促进了库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截至2009年年底,三峡库区已全部按时完成移民投资和移民工程建设任务,2015年又顺利通过三峡移民工程整体竣工验收:库区129.64万城乡移民顺利搬迁安置,生产生活和住房条件明显改善,初步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移民安置目标;2个城市、11个县城、116个集镇完成迁建,各项专业设施项目完成复建,城集镇面貌和基础设施条件显著改善;1632个工矿企业完成迁建,34万职工全部妥善安置;1137处文物保护项目保护及发掘任务完成;地质灾害治理、水污染防治、环境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移民安置区地质安全和饮用水源安全,长江干流水质保持在Ⅱ~Ⅲ类标准;库区产业调整优化,一批特色优势企业基本形成,库区经济社会发展呈良好态势;城乡移民培训就业及后期扶持、社会保障工作全面开展,移民就业增收和基本生活保障条件不断改善;库区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有了长足发展。1993年至2009年年底止,库区20个移民区(县)地区生产总值由204.40亿元增长至2755.55亿元,增长13.5倍;人均GDP增长至19734元,增长近10倍;地方财政收入由12.81亿元增长至189.71亿元,增长14.8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700元,增长6倍多;库区农村人均纯收入由616元增长至4473元,增长7.26倍。[1]

三峡工程建设独立评估单位——中国工程院分别于2010年、2014年开展的三峡移民工程评估工作,也充分肯定了三峡移民工程建设和百万移民搬迁安置的辉煌成就。[2]

三峡百万移民工程建设和移民搬迁安置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是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国人民大力支持支援的结果,是库区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顽强拼搏、无私奉献的结果,是国家移民行动下的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具体体现,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成功实践,是中国乃至世界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史上的一座丰碑!

2 百万移民搬迁安置的主要做法和基本经验

2.1 坚持党和政府的领导是做好三峡移民工作的根本保证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峡移民工作,始终把三峡百万移民工作作为国家行动来全力抓好。1985年决定成立三峡省筹备组,1986年又将三峡省筹备组改建为国务院三峡地区经济开发办公室,指导和帮助三峡地区的移民试点工作和经济开发。1993年,三峡移民工作全面实施后专门成立了国务院三峡移民管理机构,负责三峡工程移民工作。1997年,中央决定设立重庆直辖市,把做好三峡移民工作、妥善安置库区移民作为重庆市的四大任务之一。

在三峡移民搬迁安置过程中,几代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确定了三峡工程开发性移民方针,建立了“统一领导,分省(直辖市)负责,以县为基础”的移民管理新体制,作出了全国对口支援三峡库区移民工作等战略决策,出台了三峡工程建设基金、三峡库区产业发展基金、三峡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基金等重大优惠扶持措施,适时完善了三峡移民“两个调整”(调整农村移民安置政策,加大外迁安置力度;调整企业迁建政策,大力进行结构调整)、“两个防治”(库区水污染防治、地质灾害防治)政策,从根本上保证了三峡移民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圆满完成。

2.2 坚持依法移民是做好三峡移民工作的根本途径

1993年,国务院颁布了《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移民条例》[3],对三峡移民方针、管理体制、移民规划大纲审批、库区生态与环境保护、淹没区和安置区的管理、库区优惠政策等都作了明确规定,为做好三峡移民工作提供了重要法律依据。国务院三峡建委、有关部委及地方政府根据移民工作实际,又先后制定了移民补偿、搬迁安置、资金管理、项目管理、移民稽察、工程验收、对口支援、扶持扶助、移民信访等二十多个方面、上千个政策法规和管理制度,使移民工作基本做到了有法可依、有规可循。

三峡移民坚持依法补偿、有序搬迁安置,把维护移民利益、保障移民发展权利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各级政府和移民部门严格按照《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移民条例》、有关政策法规及移民安置规划开展移民工作,严格落实和兑现移民政策。始终坚持淹没补偿范围公开、补偿标准公开、补偿对象公开、执行结果公开,自觉接受移民监督。实践表明,依法移民使国家意志与移民意愿有机统一,切实保障了移民按时搬迁安置及库区和谐稳定。

2.3 坚持开发性移民方针是做好三峡移民工作的行动指南

在三峡移民工作实践中,坚持探索和实践开发性移民方针,始终坚持国家扶持、各方支援与自力更生相结合,前期补偿、补助与后期生产扶持相结合,移民搬迁安置与库区经济社会发展及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并积极探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移民安置新路子。

在移民安置上,坚持从实际出发,进行多渠道多方式安置。农村移民,坚持以土为本、以大农业为基础,采取本地安置与异地安置、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政府安置与移民自找门路安置“三结合”的方法进行,积极为移民创造良好的生产条件,并鼓励和引导农村移民外迁安置,共计外迁移民19.6万人,大大缓解了三峡库区环境容量压力。城镇移民,区别城镇纯居民、城郊移民、占地移民等情况,分项提出安置方案。城镇迁建则与推进库区城镇化进程相结合,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在迁建中努力改善人居环境。

在库区发展上,坚持移民搬迁安置与库区经济结构调整、新农村建设、城乡统筹相结合,加大库区工矿企业迁建与结构调整力度,合理利用和开发库区优势资源,发展特色产业,扶持现代农业、工业园区和现代服务业同步发展,完善移民安置区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努力使三峡库区赶上全国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前进步伐。

在环境保护工作上,坚持移民搬迁安置与生态环境建设保护相结合,建立了库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工程防治体系和应急处置体系,保障了库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组织实施《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水污染防治规划》,不断加大工业污染源、农村面源污染和流动污染源治理力度;建立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监测系统,对工程相关的生态环境状况进行全过程跟踪监测;开展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长江防护林、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保护水生生物和陆生生物多样性,促进库区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

2.4 坚持管理体制创新是做好三峡移民工作的制度保障

三峡移民工作创新实行“统一领导、分省(直辖市)负责、以县为基础”的管理体制。国务院成立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对三峡工程建设和移民中方针政策和重大问题作出决策。三峡建委下设移民管理部门,负责三峡工程建设移民工作。库区各级政府及有关接收外迁移民的省(直辖市)设立移民管理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移民工作。移民工作实行领导责任制,移民部门综合管理,相关部门各负其责,从而较好地处理了中央和地方在移民工作中的关系和职责,充分调动了地方各级政府搞好移民工作的积极性。[4]

2.5 坚持以人为本是做好三峡移民工作的有效方法

坚持以人为本,做好群众思想工作。各级党委、政府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移民工作的全过程,并把做好移民思想政治工作与全面准确执行移民政策相结合、与依法移民相结合、与解决移民的实际问题相结合,有力激发了移民搬迁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尊重移民诉求,维护移民群众合法权益。建立健全畅通的移民诉求表达渠道,及时解决移民群众反映的各种问题。广泛动员移民群众参与搬迁安置工作,努力集纳移民群众智慧,真正体现移民群众当家做主人的权利。推行移民村政务公开、村务公开、财务公开,加强移民参政议政和村务监督。及时严肃处置损害移民合法权益的问题。

加大帮扶力度,促进移民群众安稳致富。各地政府通过实施交通建设、安全饮水、农网改造、生态家园等工程,有效解决移民出行难、饮水难、用电难等问题。通过技能培训,提高移民就业能力。从项目和资金上对有创业基础、技能和愿望的移民给予扶持。建立“一帮一”引领致富扶助机制,实行县领导包乡、乡镇干部联村、村干部联户,帮助移民劳动致富。落实移民的生活、住房、养老、就医、就学等社会保障措施,用好廉租房、低保、特困救助等惠民政策,有效解决移民生产生活困难问题。

2.6 坚持全国对口支援是做好三峡移民工作的强大支撑

1992年,国务院发出《关于开展对三峡工程库区移民工作对口支援的通知》,国家59个部门和单位,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0个大中城市积极响应,按照“优势互补、互惠互利、长期合作、共同发展”的方针,开展社会主义大协作、大支援,形成了全社会、多形式、宽领域支援三峡库区移民工作的生动局面。

截至2014年年底,全国对口支援共为三峡库区引进资金1694.02亿元,其中经济建设类项目资金1637.83亿元,社会公益类项目资金56.19亿元;对口支援项目安置移民30392人,安排移民劳务100506人次;组织培训各类人才53499人次,干部交流1173人次,团组互访6086批次,有力地促进了库区改革开放、人力资源提升、特色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移民搬迁安置。

2.7 坚持管理创新和监督创新是做好三峡移民工作的重要举措

国家以改革精神推行了一系列移民管理创新:建立“先咨询、后决策”的民主决策机制,重大决策、重大项目必须经过专家咨询后才能进入决策程序;确立“投资包干、限额规划”的移民规划原则,妥善处理移民补偿与地方发展的关系;创新实施移民资金完成和移民任务完成“双包干”的管理办法,严格控制移民投资;实行“静态控制、动态管理、价差计算”的移民投资管理模式,保证移民资金使用效益和移民补偿权益;建立政府负责、移民参与、社会监督的移民安置管理运行机制,切实保障移民安置权益;建立健全乡镇移民资金管理的“村账乡管”、“乡镇会计委派”、“财务公开”三项制度,自觉接受移民群众监督,保证移民资金使用安全;引进和创新现代工程咨询制度和综合监理制度,促进移民工程建设规范化;三峡文物保护在全国率先创新推行“先规划、后实施”和综合监理的管理方式,有效提高了文物保护的质量和效益。

三峡移民工作始终把反腐倡廉建设贯穿于全过程,创新和强化监督管理:建立了以库区各级党政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的移民资金管理责任制;形成了独具三峡特色的移民工作“四大监督”(即行政监督、财务监督及纪律监督、移民群众监督和新闻舆论监督);建立健全了移民工作监督网、移民工程建设质量监督网、移民安置质量监测网等监督体系,以移民资金管理为核心,对移民工作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保证了移民工程建设质量、移民搬迁安置效益和移民资金使用安全。

国务院三峡办认真组织实施三峡移民工程稽察制度,先后组织开展了13次三峡移民工作年度稽察或专项稽察,保证了三峡移民工程建设各项任务规范推进。主动接受国家审计部门审计,国家审计署先后对移民资金进行了14次审计,规范了三峡移民工程资金管理的制度建设,促进了移民资金的安全使用和效益发挥。

2.8 坚持建设高素质的移民干部队伍是做好三峡移民工作的重要条件

各级党委、政府始终加强移民干部队伍建设,打造了一支高素质的三峡移民干部队伍。从中央到省市、区县不断加强移民干部作风和能力建设,实行培训上岗,多渠道、多形式培训教育移民干部,使移民干部成为掌握移民政策的行家里手,不断增强移民干部的履职能力。始终强化移民干部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开展表彰先进、树立典型等活动,注重在移民工作第一线锻炼培养干部,选好、用好、爱护好移民干部。

在三峡移民工作伟大实践中,广大移民干部始终践行党的宗旨,“以移民为先,以移民为重”,在组织搬迁安置中努力解决移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敢于担当、勇于创新,乐于奉献,忠实践行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在移民宣传动员、搬迁安置中,还是带领群众创业致富、发展农村经济等都产生了关键性作用和深刻影响。

2.9 百万移民无私奉献是做好三峡移民工作的坚实基础

在三峡百万移民伟大实践中,孕育出和弘扬了“顾全大局的爱国精神、舍己为公的奉献精神、万众一心的协作精神、艰苦创业的拼搏精神”的三峡移民精神,成为了移民由非自愿移民转向自愿移民的动力源泉。129.64万城乡移民发扬三峡移民精神,舍小家,顾大家,为国家,克服困难,按时搬迁,确保了三峡工程顺利建设,凸显了爱国主义的时代特色。57万农村移民(其中外迁安置19.6万人)搬迁安置后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谱写了一曲曲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凯歌,逐步安置稳定,并诞生了一批安稳致富、劳动致富的典型,充分展示了移民群众的伟大自主能力,书写了中国梦的壮丽三峡移民篇章。

参考文献

[1] 梁福庆.三峡工程百万移民搬迁世界难题初步破解[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1):14-17.

[2] 中国工程院.三峡工程阶段性评估报告:综合卷[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0.9.

[3] 国务院.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移民条例[Z].1993.

[4] 卢纯.三峡移民管理概论[M].北京:中国三峡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