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平原水资源开发环境效应及调控机理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三章 三江平原农业灌溉需水规律及灌溉用水特征研究

第一节 试验区基本条件及布置

一、试验区基本条件

试验区布置在三江平原宝清县三江水利试验站内,试验站位于北纬46°19′,东经132°11′,属于高寒区大陆季风气候,特点是春季易旱、气温偏低,年平均气温4.3℃,作物生育期有效积温2000~2600℃,年降雨量470~550mm,多集中在7—9月,年蒸发量约为1000~1200mm,相对湿度66%,日照时数为2300~2800h,无霜期120~140d。试区内地势低洼,土质为黏质草甸土,透水透气性差,pH值6.5,是典型的低湿地,适合水稻作物的生长[1]

二、试验原理

水田用水量亦称水田耗水量,包括水稻需水量和稻田渗漏量两部分,水稻需水量指水稻生育期内(移植栽培时指水稻本田生育期间)叶面蒸腾量和棵间(水面)蒸发量的总和[2]。叶面蒸腾是指作物根系从土壤中吸入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扩散到大气中的现象,也就是说叶面蒸腾过程是由液态水变为气态水的过程。棵间蒸发是指植株间土壤或水面的水分蒸发。稻田渗漏量包括垂直渗漏(土壤渗漏)和侧向渗漏。水稻需水量与气候条件有关;稻田渗漏量与土壤透水性有关[3-5],所以存在下列关系:

水田用水量=水稻需水量+稻田渗漏量

水稻需水量=叶面蒸腾量+棵间蒸发量

三、试验区布置及蒸渗测坑改修设计

(一)试区布置

根据试验面积、土壤肥力分布状况、并结合试验的设计任务规划小区。试验小区应选择在土地平整、灌排水条件好、试验观测便利的地块为试验区。所以试验小区布置在试验站办公区后第一段地块,即2号排水路北侧;设计试验小区面积为3000m2;在试验小区内建设灌溉试验蒸渗测坑进行水稻需水量(需水规律)及灌溉用水特征试验研究。试验区具体布置见图3-1 。

(二)蒸渗测坑改修设计

根据水稻需水量试验的需要,利用试验站原有的旱田蒸渗测坑为基础,改修为水田蒸渗测坑。即6个蒸渗测坑,分3个有底蒸渗测坑和3个无底蒸渗测坑。每个蒸渗测坑面积为6.67m2(1/100亩),试验蒸渗测坑土壤为原状土回填,回填土深度为1m,坑沿高出地面0.15m。原旱田蒸渗测坑的基础为钢筋混凝土浇筑,距地面50cm采用的是5mm厚钢板浇筑在钢筋混凝土里。几年前由于试验课题的需要,将旱田蒸渗测坑钢板整体拆运到万家站。所以2013年5月20日前已将蒸渗测坑钢板重新焊接维修,改修为水田蒸渗测坑进行试验。测坑布置实际情况见图3-2。

改修加工材料选用5mm钢板与原留下的钢板焊接制作;蒸渗测坑上口采用5×5角钢与钢板焊接。根据《灌溉试验规范》(SL 13—2004)的要求,水田蒸渗测坑面积不小于4m2,测坑内土层深度为0.8~2.0m。所以蒸渗测坑改修技术标准符合SL 13—2014的要求。

img

图3-1 试验区平面布置草图

注:A1、A2、A3为有底蒸渗测坑,B1、B2、B3为无底蒸渗测坑。

img

图3-2 水稻蒸渗测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