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南水乡文化对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纵观江南水乡文化、当今水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和实践,对正在进行的水生态文明建设有如下启示:从水神崇拜和江南圩田看人与河流的关系;从水乡建筑和水乡园林看人与社会的关系;从三基鱼塘看工农业循环发展;让公众更好地接受水生态文明教育。
(一)从水神崇拜、江南圩田看人与河流的关系
对于自然界的河流,人类经历了从敬畏害怕、有限利用到过度利用三个阶段,水神崇拜出自前两个阶段。可以看出:从第一阶段到第二个阶段,人与水的关系是和谐的;在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过渡过程中,江南圩田建设与水争地,人水关系趋于紧张;到第三阶段,人水关系恶化,人类的生存发展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1)河流的生存危机。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对河流无节制地开发利用,使许多河流面临生存危机:一是人与水争地,水面积逐年减少。二是人与河争水,随着工农生产和人们生活用水量的增加,不断侵占河道生态用水,水生态恶化。三是污水直排,河道内生物无法生存,成为死亡之河。
(2)河流的价值。河流危机的出现,说明处于工业文明时代人们已没有了水神崇拜中对水的敬畏,对河流的价值缺少全面的了解。我们应该重新认识河流的价值:一是服务自身的价值,河流是生物多样性的支持系统,为河道内的水生生物提供生命支撑和活动空间、为滨水空间的陆生生物提供水源、食物、栖息地。二是经济价值,指河流生态系统服务于人类经济活动的能力,如工农业和生活用水的供应、水运、养殖、净化、减灾等。三是历史文化价值,自然流淌的河流不仅赋予了大地生机,也塑造了历史和文化。每一种文明的产生都带有很强的河流特征,如黄河与长江塑造了华夏文明。四是生态价值,河流的生态价值指服务河流中所有成员的价值,包括维持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五是审美价值,河流是大自然的杰作,它所具有的自由、多样、和谐的美,使人们在河流面前产生谦卑意识,包含深刻的伦理意识。
(3)河流的伦理。按照水生态文明的内涵,我们应该尊重河流、顺应河流、保护河流,使河流维持其正常的健康生命。一是尊重河流,要尊重河流的生存权利和健康权利,尊重河流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使自然河流的水文周期为河流内的生物服务;保证河流生态系统行使正常的生态功能对水量和水质要求。二是顺应河流,我们在河流治理过程中,要遵循河流健康生命发展的规律,向大自然学习、向生物伙伴学习,做一个遵循河流自然规律的河流治理者。三是保护河流,我们既要在河流水资源分配中体现生态用水优先的原则,又要保护河流的完整性、连续性和清洁性。
(二)从水乡建筑、水乡园林看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
水乡市镇内部水街相依;水乡建筑刻意亲水;水乡园林将大自然浓缩于小小的园林之中;这些都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现了人与社会、人与人应有的和谐关系。
古人在人与社会、人与人和谐的途径上做了勇敢的探索:一是定历法重时节,历法和当地的社会生产联系在一起,使人们的生产、生活有章可循,大大提高了生产力的水平。重时节即科学归纳自然和生命的节律,记下不同的时节气象,并以此来安排农事。例如“时禁”就是提醒人们不要做有害于自然界万物生长的事情,目的是保护万物和谐、健康成长。二是倡稼耕养家禽,我们的祖先以无比的智慧,选择了一边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一边育畜、养禽的生产、生活方式。这样,在“万物有序”之下的劳作,使人类具有了幸福感和尊严感。三是重人伦,“人伦”即人际轮序: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有了这五种尊卑轮序的规则,就树立了人与人相处和交往的法则。四是讲忠恕,“忠恕”即忠诚和宽容,对待君王、朋友和他人的过失和错误要要以一颗宽容之心接纳和原谅,从而达到人与人的和谐。
(三)从桑基鱼塘看循环发展
桑基鱼塘这种生产、生态、景观紧密结合的循环生产模式,良好生态环境,是农业文明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给生态文明建设以重要启示
(1)稻田养鱼。除了桑基鱼塘,江南水乡的稻田养鱼也是一种循环生产的稻作生态种养技术。有如下好处:一是稻田为鱼提供了生长的水域,鱼既可以解决稻田除草和杀虫问题(根据中国水产科研院杜汉斌等人的研究表明:连年养鱼的稻田,杂草的比重和种类均明显减少,灭螟的效果明显),同时鱼的粪便又为稻田提供了天然的肥料。二是不需要投放农药和化肥,减少了稻田所产生的污染。三是不需要购买农药和化肥,降低了水稻种植成本,减轻了稻农的负担。
(2)稻田养鸭。稻田养鸭是江南水乡农业部门推广的又一种种养模式。春耕时节,把鸭子围养在已插完秧的稻田里,直到稻子抽穗灌浆时才把长大的鸭子赶出来。在这期间,鸭群在稻田里觅食,杂草和害虫都成了鸭子的饲料,而鸭粪又是上好的有机肥。鸭群日夜不停地啄动稻田和水稻根部,直接促进了稻田养分物质的流动,刺激了水稻的生长发育,起到除草、捕虫、施肥和中耕等作用。稻田无需施用农药、化肥,其污染也大大减少。
(3)循环发展。桑基鱼塘循环生产的模式启发当今的工农业进行循环生产和利用:如化工生产中上道工序生产的废料成为下道工序的原料;一个企业生产中的下脚料成为另一个工厂的原料;发电厂用于冷却的循环废水可以为附近企业提供热水资源等等,在现实工业生产中都有应用,可以大力推广。农业有以下循环利用模式:一是作物秸秆的循环利用。二是畜禽养殖排泄物的循环利用。三是农产品加工业副产品的循环利用。四是城乡固体有机废物的循环利用。五是城乡生产与生活污水经过处理的再循环利用。工农业生产进行循环生产和利用的范围十分广泛,前景看好。
(四)让公众更好地接受水生态文明教育
水生态文明的宣传教育,主要是让大众增强水生态意识,最终形成节约用水、善待水生态等行为。我们应从改善行为层面入手,提高宣传教育的成效。
(1)要从正面宣传入手。要从积极的角度出发,宣传大多数人的良好行为,从而更有效地促进水资源和水生态保护行为。改变传统的思想动员、口号式宣传和“水生态意识+水生态知识”模式的教育方式,提高教育的科学性。
(2)要重视社会规范的作用。要调查取证,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对符合规范的良好行为进行更多的报道,引导人们形成积极的规范信念。在树立个例“模范”时,要注意其代表性和可信性。让大众感觉“模范”也是普通的一员,让人们有一种跟自己相似的感觉,而不是树立“完美无缺”的圣人形象,让人们有距离感。
(3)要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规范氛围。将他人行为的影响和宣传标语结合起来,引导人们的规范行为。例如,在一个飘满垃圾的水景观旁(暗示很多人都丢垃圾),“禁止乱丢垃圾”的标语再醒目,也会失去作用。如果一有垃圾就清理,使水面始终保持清洁(暗示大多数人都不丢垃圾),将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规范氛围,有效保护水景观。
江南水乡文化对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启示是要处理好人与河流、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在处理这些关系的实践中,每个部门(单位)都履行好自己的职责,每个人都从自身做起,为实现美丽中国的目标做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