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化理论与实践文集(第二辑)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四、赣江畔的“客家摇篮”

客家人的老祖宗可不是江西人,可谈到客家人,一定要谈到江西赣州,“客家”这个名称还是在江西产生的。赣州对中国的贡献是她培育了客家人。

赣江是长江的第七大支流,同时是江西省最大的河流。1989年最新考古发现,在3000多年前,赣江流域曾经有一个与中原殷商王朝并存发展的古城邑,这将赣州的文明史提前了1700多年。春秋战国时期,江西主要属于楚国。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开辟赣江直达南海的通道,经大庚岭南下广州,从此纵贯南北的交通干线穿过江西。尤其是赣州正处在这条古代中国南北大道的要冲,成为南方水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结点城市。

当地人对这条江也有着极强的水文化情结,围绕着水把“赣”字一分为三,“章”部给了城市左边这条江作名字——章江;右边“贡”部给了右边这条江作名字——贡江;“贡”上面的“文”部仿佛是“第三条河”,有人说既寓意着它保留了原来的文化脉络(“虔”字中的“文”部),也显示这座城市有着源远流长的文化内涵。由于各种物质是用战船通过赣水往北方送去,以致当时的中原人就对 “赣”字有了非常实惠的理解,即总有贡品送来的地方。

客家的先民原来是中原汉族的一个分支。从1700多年前开始,由于战乱、饥荒和政府移民等各种原因,在我国从北往南的三次大移民中,江西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人口迁移和商贾流通的必经之地。部分中原人顺着黄河、长江水系南下,从赣江涌进赣南山区,并进而向外扩展。这些到达福建省、广东省、江西省交界周边山区的移民,赣南是他们选取定居下来的第一站,南迁的人流不少也在江西滞留下来。

“客家”,是当地人对这些从北方迁进来的外来户的称呼。这些中原人在赣南的土地上,经过长期的生活,慢慢地和当地的畲、苗、瑶等少数民族融合,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民系——客家。先是别人称他们为“客家”,渐渐地,中原人也自称“客家”,以区别当地土著。

自唐开元年间开始修筑梅关驿道,沟通了内陆与“海上丝绸之路”。站在梅关楼上,“一脚踏两省”:一边是广东,另一边是江西。梅关的古驿道历经2000余年,至今依然保留完整。由此向南遥望远方,大可感慨昔日客家人南迁的沧桑和意欲再归的思乡之情。明清时期,的确有不少外迁的客家人又回到了赣南。赣派山城轮廓里,又揉进了岭南风格的弧线,让人仿佛看到了广东、福建老城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