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研究结论概述
本书在深入分析水系生态系统基本特点和物质能量信息流的基础上,提出了水系生态系统人工诱导自设计生态建设理论,为水系生态建设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提出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水系生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半岛蓝色经济区水系生态建设的技术体系和重点建设任务,提出了以污染防治技术、生境营造技术和生物恢复技术为主要架构的完善的水系生态建设技术体系,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山区河道、平原河道、城区段、农村段、入海河口区等不同区域提出了各自水系生态修复的治理模式,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水系生态建设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本书主要技术理论成果如下:
(1)在充分了解国内外水系生态健康评价方法的基础上,辨识并确定水系生态健康状况的主要影响因子,提出适合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由4个层次23个指标构成的水系生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了经验权重法和模糊层次法两种评价方法,确定了相关评价标准。
(2)在全面分析水系生态系统自组织和自反馈等基本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以生境调控措施、输入输出调控措施和生物调控措施为主的人工诱导自设计水系生态建设理论,确定了以污染防治技术、生境营造技术和植物配置技术为主要架构的完善的水系生态建设技术架构。
(3)以人工诱导自设计水系生态建设理论为指导,提出由生态河道治理技术、水土流失治理技术、雨洪水资源利用技术、水系连通及调度技术、水系生态湿地构建技术和海陆界面水系生态修复技术流部分组成的技术体系。确定半岛蓝色经济区水系生态建设的主要任务包括水土保持、生态河道治理、雨洪水资源利用、生态湿地建设、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整治和沿海生态防护带建设等内容。
(4)以近自然生态河道治理理念为指导,按照河流地形特点和功能需求,分别提出了山丘河道、平原河道、城区段和乡村段的河道生态治理模式。以小流域综合整治为重点,提出了由坡改梯等工程措施、水土保持植被恢复和封育管理等措施构成的水土保持技术体系,并结合不同小流域的实际情况,凝练总结出五种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
(5)在分析总结半岛蓝色经济区雨洪水资源利用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由水库汛限水位动态调控、地下水库(漏斗区)雨洪资源蓄渗利用和城市集雨技术组成的雨洪水资源利用技术体系,并以黄水河王屋水库为典型进行了水库汛限水位动态调控试点应用。
(6)结合半岛蓝色经济区水系连通工程的不同布局和功能需求,提出了以减轻洪涝灾害为主的防洪型连通、以保证供水安全为主的供水型连通、以改善水生态环境为主的生态环境型和以统筹治水综合利用为主的混合型四种水系连通工程建设模式。
(7)在综合半岛蓝色经济区河湖湿地的构成组分及胁迫因素基础上,本着强调自然恢复与人工促进修复相结合的原则,确定四种典型湿地生态修复模式,分别为河湖湿地生态修复模式、河口三角洲湿地生态修复模式、库塘湿地生态修复模式、滨海盐田湿地生态修复模式。
(8)在分析半岛蓝色经济区海陆界面水系生态现状的基础上,确定了入海河口湿地建设和沿海生态防护带建设组成的海陆界面水系生态治理技术体系。提出了由防洪潮堤闸、生态湿地及地下水库工程组成三位一体的入海河口治理模式和由防潮堤、防潮闸、滨海湿地、防护林和沿海生态河道组成的沿海生态防护带建设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