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 引言
淮河流域地理范围位于长江和黄河两流域之间,流域西起桐柏山、伏牛山,东临黄海,南以大别山、江淮丘陵、通扬运河及如泰运河南堤与长江分界,北以黄河南堤和泰山为界与黄河流域毗邻,位于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带上,以淮河为界,北部属暖温带,南部则属亚热带。淮河作为我国南北方的一条自然分界线,气候条件复杂,流域内腹地地区地势低平,洼地易涝,加上黄河长期夺淮,使淮河失去了独立的入海通道,加重了洪涝灾害。
对淮河流域暴雨的研究一直是工作重点,机理方面已经有了大量成果[1-6],并在气候背景分析和天气形势诊断的基础上,对江淮地区的典型降水过程开展了更为细致的数值模拟研究工作[7-8]。但是致灾的对流天气不仅包括强降水,雷暴、冰雹、雷暴大风等对流天气同样具有突发性、致灾性强的特点。2009年6月3日的风雹过程,造成20多人死亡,致灾性不可小觑。目前专门针对淮河流域对流天气的统计工作还是空白,为评估强对流天气对淮河地区的影响,为防灾减灾提供数据支持,本文将从时空分布等方面对淮河流域的强对流天气进行统计分析。
本文首先给出强对流天气类型及标准,并介绍所用数据。由于淮河流域降水的统计工作已经非常多,对于该地区短时强降水的统计分析是在介绍前人结论的基础上,主要从短时强降水强度和持续时间讨论淮河地区3个暴雨中心的形成原因,为该地区的灾害天气的防范提供科学依据。然后分别给出淮河流域雷暴、冰雹以及雷暴大风3种对流天气的空间分布、年变化、季节变化以及日变化特征等。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