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淮河流域四省风能资源
1.全国风能资源分布
中国气象局在2007—2011年期间,组建了遍布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拥有400座测风塔的全国风能资源专业观测网,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历史气象观测资料,采用数值模拟和GIS空间分析技术对中国风能资源进行了新一轮的详查。最新成果表明,中国陆地风能资源丰富区主要分布在东北、内蒙古、华北北部、甘肃酒泉和新疆北部;青藏高原、云贵高原、东南沿海风能资源较丰富;风能资源匮乏区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东侧的四川盆地、新疆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西藏林芝南部、云南西南部和福建内陆地区(图23)。全国陆地50m、70m、100m高度层的风能资源技术开发量(年平均风功率密度不小于300W/m2)分别为20亿kW、26亿kW和34亿kW。以70m高度为例,内蒙古风能资源技术开发量最大,约为15亿kW;其次是新疆和甘肃,分别为4亿kW和2.4亿kW;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等省陆地以及河北、山东、江苏、福建等省沿海区域风能技术开发量也比较大,适宜建设大型风电基地;而内陆其他各省的可开发风能资源主要分布在山脊或台地上,适宜分散开发。
图23 全国水平分辨率1km×1km、70m高度层年平均风速和年平均风功率密度分布图
近海风能资源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我国台湾海峡风能资源最丰富,其次是广东东部、浙江近海和渤海湾中北部,相对来说近海风能资源较少的区域分布在北部湾、海南岛西北、南部和东南的近海海域。虽然我国台湾海峡近海风能资源最为丰富,但5~50m水深面积小,风能开发难度大。此外,江苏省近海5~50m水深面积较大,其风能资源较其他省份近海要小,但也能达到风电开发标准。中国5~50m水深范围内,风资源技术开发量约为5.12亿kW(表3)。
表3 中国陆地和近海风能资源总量和技术开发量 单位:亿kW
虽然我国风能资源丰富区集中在“三北”和沿海地区,但每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可开发的风能资源,内陆山区零散分布着丰富的风能资源。2050年我国风电发展目标为10亿kW,其中分散式风电7000万kW,占全部发电量的18%。
图24(一) 淮河流域四省70m高度年平均风功率密度分布图(1979—2008年)
2.淮河流域风能资源开发潜力
根据中国气象局2011年公布的第四次全国风能资源详查结果,淮河流域四省除山东省和江苏省沿海地区属于风能资源丰富区以外,大部分内陆地区都不是风能资源丰富区(图24)。但是,淮河流域4个省都有可开发的风能资源,2~2.5级风能资源比较丰富(表4)。淮河流域四省50m、70m和100m高度200W/m2及以上风能资源技术开发量分别为4427万kW、7951万kW和10134万kW,其中200~250W/m2风能资源技术开发量分别占14%、21%和12%;250~300W/m2风能资源技术开发量分别占47%、30%和12%。可见,在目前主流风机轮毂70m轮毂高度上,200~250W/m2风能资源技术开发量占51%,达到1.4亿kW,技术开发面积6.2万km2。因此,淮河流域四省的内陆地区适宜建设低风速风场,开展分散式风电开发。
图24(二) 淮河流域四省70m高度年平均风功率密度分布图(1979—2008年)
表4 淮河流域四省风能技术开发量和开发面积
根据第四次全国风能资源普查结果,河南省建议风能资源优先发展的地区有:中西部秦岭余脉的高海拔地区、南部沿线和东北部局部地区。安徽省建议优先开发风能资源的地区有:皖东定远与凤阳交界地带、来安北部、明光东南部、滁州市区、全椒北部和天长;沿江地区,包括望江、宿松、怀宁、枞阳、繁昌、当涂等地;皖北宿州、淮北局部山丘区域;皖南池州市的东至、石台,宣城市的泾县、绩溪,黄山市与歙县、黟县的交界地带;大别山区的岳西和霍山交界一带、金寨南部。山东省建议在重点发展北部和沿海一带大型风电场的同时,根据全省风能资源潜在开发量分布区域和装机密度系数分布特点,在内陆初步探明的范围相对较小、分散式的风能资源较丰富区,择优选择风电场址并开发建设。江苏省除沿海处于风能资源丰富区以外,太湖、洪泽湖等大型水体周围风能资源相对较丰富,具有适度开发的潜力,内陆湖区建议装机容量为20万k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