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系统优秀调研报告(第十二辑)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基层水文业务工作调研报告

刘宁

(2012年12月)

为促进水文更好地服务民生水利和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推动水文工作开展、提升水文服务能力,2012年9月和11月,我和部水文局的负责同志一起,分别赴广东和广西进行考察,调研了两省(自治区)的水文业务和管理情况。期间,调研组先后到广东佛山市考察了水文应急监测专项演练,调研了广东基层水文双重管理体制改革进展;到广西南宁市考察了全国水文勘测技能大赛,实地查看了南宁水文巡测基地工程建设情况,走访了南宁、崇左、硕龙和龙州水文站。在收集分析有关资料基础上,总结形成了调研报告。

一、基层水文业务发展情况

广东、广西两省(自治区)都是南方沿海地区,地理位置特殊,防汛防台风任务重,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保障压力大。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水利改革发展深入推进,国家加大了对水利建设投入,经济社会和公众对水利工作的关注和需求也在不断提高。为此,地方政府需要更全面地实时掌握水情信息,以更有效地利用水、更科学地管理水。在这样的新形势下,两省(自治区)以经济社会发展对水文的需求为服务目标,立足自身实际,从强化应急监测、提升监测技能、完善管理体制、增强水文文化等方面提升水文服务能力,既满足了当前实际工作的需要,也为水文长远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强化应急监测能力建设,实现快速反应

广东省根据近年来应对突发水事件的需要,着力加强水文应急监测能力建设,作为保障用水安全、发展民生水利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支撑工作。2012年9月28日,广东省水利厅成立了全省第一支水文应急监测机动大队,并在佛山市组织了应急监测专项演练。演练模拟了西北江流域连续遭受大暴雨袭击,三角洲主要控制水文站出现超20年一遇大洪水,东平水道出现滑坡险情。水文应急监测机动大队迅速赶赴现场,执行防汛抢险应急水文监测任务,运用多波束测深仪、旁扫声纳地貌测量仪、ADCP等现代化监测设备和技术手段,在短时间内实现了出险堤段水下地形地貌的快速成像和及时传输,为抢险指挥决策提供依据。应急监测技术成熟、图像准确,不仅是一项实用性很强的水文应急监测演练,也是相对传统水文技能的新跨越,把水文应急监测水平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

(二)夯实监测技能基础,适应发展要求

水文勘测常规业务是开展水文工作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为激发广大基层水文职工钻研业务技能的目的,推动了水文行业技术进步和各项先进水文测验技术在全国水文系统的普及推广,水利部联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举办了第四届全国水利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水文勘测工种决赛(暨第五届全国水文勘测技能大赛决赛)。为准备这次活动,各省层层选拔参赛选手,很多地方提前开展了广泛动员,各基层分局、站、队,结合岗位练兵开展技能竞赛和培训,夯实了基层水文职工的技能基础。我们在调研中看到,各项竞赛项目紧贴岗位实际,突出高技能新技术,注重水文核心技能和关键技术的综合能力和应用能力,既展现了对传统水文监测技术和基本技能的普及和提高,也推广了新技术、新仪器和新方法的应用,体现了现代水文发展的新要求。前期练兵中,一批ADCP测流仪、便携式水质监测仪等新仪器设备得到应用,适应了时代发展对水文测验在精度、时效上的精细化新要求。

(三)完善基层管理体制,实现支撑保障

为了保障水文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广东省水利厅将水文管理体制改革作为促进水利科学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在全省积极推进以行政区划建立地市水文机构,实行双重领导、双重管理,以促进水文更好地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适应地方水文需求,提供更加及时、全面、有效的优质服务,同时又促进水文事业科学发展。广东省水利厅通过向地市人民政府印发征求意见函,商请地方政府在广东省水文局各地方分局挂牌成立地市水文局,实行双重管理。并由水利厅领导分片包干负责与地方政府部门的沟通协商,增进地方政府对水文工作的了解和认识,形成合力完善水文管理机构。到2012年底,全省10个地市水文分局和设立水资源测报中心的2个地市水文局,全部实现了双重管理。广东省水利厅计划2013年底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全部成立地方水文机构,实现双重管理;2015年底前全省县区一级全部成立水文机构;全省四大流域各成立一支水文应急监测机动大队。

广西水文系统也在全区13个地级市和24个县(市、区)设立了双重管理的水文机构,并从2011年起以提升服务能力为基础,以促进全面服务为目标,在全区市、县水文机构推进双重管理规范化建设,使水文进一步融入地方,有效地参与到地方各类涉水事务,成为地方政府决策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撑保障。

(四)不断改革创新,传承文化精神

我们在调研中了解到,龙州水文站自1897年(光绪23年)建站至今已有116个年头,是广西水文第一站。建站之初,当时水文站仅立有木桩标尺,派专人定期监测,解放后经多次改建,现已成为具有现代化水平的水文测站。在龙州水文站水文文物陈列室我们看到,陈列室里的水文测报仪器及20世纪50年代测船用的8米长大船桨等文物仍然保存完好,与全新的水文测站,如自动化水位观测台,水文缆道交流变频调速综合控制系统,可通过ADCP在线测流系统,对流量测验进行自动操作,并设有雨量、蒸发等多个观测项目形成了鲜明对照。这是技术能力的进步和提高,也是水文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龙州水文站的干部职工坚守百年老站,任务艰巨而光荣。岁月沧桑不仅没有使百年老站落后于时代步伐,面对当前发展“大水文”的新机遇、新挑战,水文职工根据服务对象的需要,适应形势发展,不断拓宽水文服务领域,提高水文勘测、水文情报预报等业务水平,以优质的水文水资源信息,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传承着百年老站生生不息、源源不绝的水文文化财富和精神财富,不断为“服务社会”发展而团结奋斗、积极进取。

从调研中我们深切感受到,近年来,各级水利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策部署,水利呈现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势头,水文事业取得重大进展,水文服务范围不断拓展。新的形势给水文发展带来良好机遇,也对水文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近年水文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项目多、管理难度大、维护任务重;突发水事件应急处置需要及时快速准确的水文情报;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监督考核需要精细化管理。水文部门在思想认识、管理水平、人才队伍、体制机制保障等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水文站网建成投入运行后,维护管理任务也将成倍增加。面对这些问题和困难,广东、广西等地结合实际与需求,全面落实“大水文”发展理念,按照“三夯实、五强化”目标,抓住机遇,从提升水文业务能力、推进水文双重管理着手,推动水文事业健康快速的发展。

二、对基层水文业务发展的认识

(一)水文事业发展需要加快提升业务能力

近年来,我国突发性重大水旱灾害事件频繁发生,严重威胁着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水文测报不仅在洪涝干旱、山洪灾害、水污染处置等水灾害中发挥着重大作用,而且在抗震救灾、堰塞湖处置等突发公共事件应对中的作用也越来越显著。水文应急监测不仅能在发生灾害和险情的时候发挥作用,还可以在平时对险工险段、河流形态进行检查,突出了“平战结合、科学防御、快速反应”的特点,是一项结合现代监测手段的实用性很强的水文应急监测工作,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快速响应。在很短时间内能够快速到达现场,完整地监测出险地段相关水文信息,尽可能地直接把信息发送到指挥中心,使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能够直观掌握险情信息并迅速作出决策。二是科学研判。应用先进的监测设备和技术手段,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在突发条件和恶劣环境下的信息采集,达到数据准确,传输及时。三是成果集成。多种手段并用,得到的也是多种成果。通过多技术的集成,实现多项成果的集成,最大限度地为指挥决策提供信息支撑。水文部门加强应急能力建设,提高应急监测分析水平,是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也是提升水文能力、拓展水文服务、推动水文发展的重要内容。

(二)水文事业发展需要不断完善管理体制

水文体制机制是水文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基础保障。以前,省级以下水文机构实行垂直管理,基层水文机构与市县级地方政府沟通较少,一些业务服务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完全适应,影响了水文部门为地方服务功能的有效发挥,也制约了水文行业自身的健康发展。近年来,随着中央加快推进水利改革发展,特别是山洪灾害防治、中小河流治理、饮水安全以及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等专项工程,使水文工作迎来了大服务、大发展的重大机遇。水文部门要充分发挥其功能和作用,迫切需要充分了解地方需求和发展目标。广东、广西各省(自治区)通过推行按行政区划设置地市级水文机构、实行双重管理,以及逐步建立县级水文机构,将为地方水利建设和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供更加直接的水文情报、发挥更加重要的保障作用。

(三)水文事业发展需要夯实工作人员技能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把其作为增强我国核心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举措,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任务。2011年党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也对加强水利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全面贯彻中央的决策部署,做好新时期水利人才工作,是推动水利科学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水文事业不断发展的源泉。水文是一项技术性强、业务性强的工作,加强水文人才队伍建设,关键是基层职工队伍业务技能的提升。无论是水文内业还是外业工作,在加强常规业务的同时,需要不断强化与水文新技术的结合,提升业务技能扩展业务范围,逐步从主要为防汛抗旱和水利工程建设服务,拓展到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全方位服务。

三、下一步工作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常规服务与应急测报的有效结合,提升水文服务能力

中国水资源整体宏观短缺,干旱与洪涝灾害并存,且近年来极端水文事件、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发生频率加大,严重影响了民众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甚至威胁着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水的依赖更加严重,无论是日常状态下的水资源管理,还是应急状态下的水安全保障,政府和社会公众都给予了高度关注。水文服务能力不仅表现在日常水情信息报告,更反应在突发水事件发生时的应急监测。为此,需要将各类水灾害应急处置和常态管理手段结合起来,努力做到“三个结合”:将水文常态管理与应急管理相结合、将依法防御与科学防御相结合、将应急演练与应急抢险相结合。通过常态水文监测与应急水文监测的有效结合,全面提升水文业务能力,使水文工作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

(二)进一步理顺基层水文机构建制,提升管理效率

结合各地水文工作实际,积极推动解决长期困扰水文发展的基层水文体制问题,推进和加快基层水文机构建设,保障水文事业发展。一是要完善地市级水文机构设置。长期以来,地市水文机构主要按照流域水系进行设置,与地市行政区划分布不完全对应,有的一个水文机构负责多个地市行政区划的水文工作,同时为多个地市政府和公众服务,其服务内容不够精细,或不能完全满足各个地方的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文条例》对水文双重管理体制进行了规定,为基层水文管理体制的建立提供了法律依据,因此,要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在按行政区划设置地市级水文机构的基础上,推行地市水文双重管理。二是要进一步推进县级水文机构建设。县级行政区是开展各项工作的基本单元,水文工作依托县区一级行政平台,能够更好地发挥功能,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县区水文工作更接近于百姓生活、服务于民生水利,是各县区政府制定促民生政策、保平安举措的重要依据与技术支撑。县区水文工作做得好,对水利工作的支撑就好,地方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基础就好。目前,全国多数县级行政区还没有设置水文机构。为此,需要因地制宜,积极推进建立县级水文机构,促进工作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