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夜雨寄北[1]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2]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3]
【注释】
[1]寄北:寄给北方的人。诗人当时在巴蜀(现在四川省),他的妻子在长安,所以说“寄北”。
[2]君:对对方的尊称,等于现代汉语中的“您”。归期:指回家的日期。巴山:指大巴山,在陕西南部和四川东北交界处。这里泛指巴蜀一带。秋池:秋天的池塘。
[3]何当:什么时候。剪西窗烛:剪烛,剪去燃焦的烛芯,使灯光明亮。这里形容深夜在西窗下秉烛长谈。却话:回头说,追述。
这首诗是李商隐身居遥远的异乡巴蜀时写给在长安的妻子的一首抒情七言绝句。
首联“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说明当时诗人被秋雨阻隔,滞留荆巴一带。妻子从家中寄来书信,询问归期。但秋雨连绵、交通中断,诗人无法确定归期,所以回答:“君问归期未有期。”其中流露出诗人留滞异乡、归期未卜的羁旅之愁。
下联话题一转,从眼前跳到将来,写诗人对未来相见情景的遐想。“何当共剪西窗烛”意思是你我何时能够在西窗下共同剪掉过长的烛芯。古代夜晚用蜡烛照明,蜡烛燃烧时间过长会引起烛花现象,火苗会跳动,必须剪短烛心才能保持烛火稳定。“共剪西窗烛”勾画了一个生动的画面:久别重逢后,两人在烛光下畅谈,因为有说不完的话,烛火一次又一次地因蜡烛燃烧时间过长而跳跃不稳,所以一次又一次剪短烛芯。这里用“剪”不用“裁”,因为剪烛芯只需要将过长的烛芯剪短即可,不用经过特别精心的设计。“何当共剪西窗烛”暗示诗人与妻子伉俪情深,时刻盼望能速归故里,与妻子共坐西窗之下,剪去烛芯,深夜畅谈,聊一聊“巴山夜雨”和巴山夜雨中自己对妻子的深情思念。
本周热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