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皇药神:神农神话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绪言

神农氏又被称为魁隗氏、连山氏、列(烈)山氏、大庭氏、伊耆氏、赤帝、炎帝或炎帝神农氏等。他是我国远古时代的一位英明的部落首领和精神领袖。由于德高望重,功勋卓著,神农被后世子孙以神灵身份加以顶礼膜拜,其英雄事迹也被人们广为传颂。

从现存文献及口头文学中对神农氏的记载和评价来看,他不仅是懂稼穑、辨五谷的农业之神,被称为“赤帝农皇”“五谷帝仙”,而且还是尝百草、明药性的中药之神,被称为“医药始祖”。不仅如此,神农氏还教人们豢养家畜、制作陶器、纺织和用火等技艺。毫无疑问,神农氏是我国原始社会时期的一位勤劳勇敢、睿智坚毅,并长于治邦安民的部落首领。以他为中心的集体智慧,及其社会生产方式方法等方面的革故鼎新也开启了我国由原始的采集、渔猎时代向农业种植、拓荒时代的过渡。因此,神农时代不仅是一个承上启下、开拓进取的破冰时代,还是一个勇于否定自我、突破自我和超越自我的变革时代。

鉴于此,我们认为神农氏与女娲氏、伏羲氏具有同族同系的渊源关系,与其后的“五帝”也是一脉相承、同根同源。其实,从神话传说到历史叙事,神农氏一直以其显赫的身份、卓越的功绩和深厚的文化素养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位华夏儿女。因此,我们以神农神话为中心,充分发挥想象而创作了系列作品《农皇药神——神农神话》。

其一,我们先来看神话视阈中的神农形象。神农神话产生时间较晚,从现存的文献来看,它初见于战国诸子学说。《四书经注集证·孟子》在谈及神农氏时认为:“有娲氏之女为少典妃,感神龙而生帝……承庖羲之本,以火德王。故曰炎帝……断木为耜,揉木为耒,耜耒之利,以教天下,故号神农氏。”也就是说,神农氏的母亲女登是女娲氏的后代,有感神龙而产炎帝神农氏。他承续伏羲氏之根本而以“五行”中的“火德”称王天下,并以农耕“耒耜”教化民众,因此才有“炎帝”“神农”之谓。晋代皇甫谧总结历代神话传说而作《帝王世纪》,记曰:“神农氏,姜姓也。母曰任姒,有乔氏之女名女登,为少典妃。游于华阳,有神龙首感女登于尚羊,生炎帝。人身牛首。”此外,这一故事在后世神话传说中还有很多异化与生发现象,如汉代《春秋元命苞》就认为:“少典妃安登游于华阳,有神龙首感之于常羊,生神子。人面龙颜,好耕,是谓神农。”《宋书·符瑞志》《路史·后纪三》《纲鉴会编·三皇纪》等著作均沿袭前说,遂成定例。本系列作品在此基础上创作了诸如《女登孕神农》《精卫填海》《祝融立火德》等诗篇。

其二,远古之时,人们为了衣食住行而竭尽全力,但是囿于当时恶劣的自然环境和低下劳动生产力,他们很难实现自己的愿望。传说在神农时代,一只满身通红的小鸟,衔来一支五彩缤纷的“九穗谷”,神农将其拾起,并小心地埋在了土壤里,不久便长出来很多同样的谷穗。神农将一些谷穗放在手里搓揉了一番,扔到嘴里,感觉味道鲜美、芳香四溢。于是他便教导人们使用斧头伐木开荒,使用耒耜翻耕土地,整饬完整之后,便种植了大量的谷子。于是,人们开始了真正安居乐业的农耕生活。清马骕《绎史》卷四引《周书》说:“神农之时,天雨粟。神农遂耕而种之,作陶冶斤斧,为耒耜锄耨,以垦草莽。然后五谷兴助,百果藏实。”而晋代的王嘉在《拾遗记》中说:“(炎帝)时有丹雀衔九穗禾,其坠地者,帝乃拾之,以植于田,食者老而不死。”无论如何,神农植五谷的神话开启了我国历史悠久的农耕文明,相应地也产生了泽被后世的农耕文化。因此,人们称誉说:“神农筛五谷,粟黍济苍生。”本系列作品中的《神农播五谷》诗篇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诞生的。

其三,在神农的相关神话传说之中,“神农采百草”的神话显然更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的吸引力。神农治理天下之时,人们多以瓜果野蔬充饥,以蚌蛤腥臊果腹,为此多罹患毒疾而终。神农氏为“宣药疗疾”“和药济人”,便从都广之野攀援建木到达了天帝花园。在这里,他不仅采得了具有起死回生之功的生姜草,而且得到了天帝赠送的神鞭。之后,神农跋山涉水,脚踏三湘大地,尝遍百草,并了解其平、毒、寒、温之药性,即使尝百草九死一生,也无法阻止他的决心。《淮南子·修务训》记载:“(神农)尝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七十毒。”《搜神记》亦载:“神农以赭鞭鞭百草,尽知其平、毒、寒、温之性,臭味所主,以播百谷。”《搜神记》在《淮南子》的基础上,进一步认为神农氏是通过用“赭鞭”鞭打百草而知其特性,从而为病痛疾怛者减轻痛苦,以达到悬壶济世、救拔苍生的目的。《述异记》则向我们出示了鞭药之处:“太原神釜冈中,有神农尝药之鼎存焉。成阳山中,有神农鞭药处。”随着神农神性的增强,又传说神农出生之时便具有一副玲珑剔透的肚子,不仅能见其五脏六腑,还能见其化解药毒以及药效产生效力的过程。这无疑为神农尝百草、辨药性提供了更加可视化的情节,也更进一步增强了他的神话色彩。为此,清代学者吴乘权所编《纲鉴易知录》总结前人所记,写道:“民有疾病,未知药石,炎帝始味草木之滋,察其寒、温、平、热之性,辨其君、臣、佐、使之义,尝一日而遇七十毒,神而化之,遂作方书,以疗民疾,而医道自此始矣。”总之,神农创始中国医药和医术,成为中华民族的医药之祖,遂有“药神”之称。在此基础上,本系列创作了《神农尝百草》《神农驱毒神》《瑶姬化草》等作品。

其四,鉴于神农形象的“烛光”效应,其僚属子嗣也具有一定的神性或神威。《山海经·海内经》记载:“炎帝之孙伯陵,伯陵同吴权之妻阿女缘妇。缘妇孕三年,是生鼓、延、殳。(殳)始为侯,鼓、延是始为钟,为乐风。”据学界考证,这里的“吴权”即为后世所传的伐桂者“吴刚”。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天咫》记载:“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学者穆昭阳在爬梳历代考证的基础上指出:“吴刚又叫吴权,是西河人……吴刚一怒杀了伯陵,因此惹怒了太阳神炎帝。太阳神把吴刚发配到月亮,命令他砍伐不死之树月桂。”受此启发,本系列便创作了《伯陵与缘妇》这一诗篇。

其五,随着史官文化的发达,天下一统的需要,民族信仰的一维性便应运而生。人们逐渐对不同部族的神灵进行归整与排序。从历史发展的进程及信仰的变更情况来看,这一过程往往是通过不同民族之间的战争来实现的。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出土的《孙子兵法》中有《黄帝伐赤帝》篇,讲述了黄帝战胜四帝而定天下的过程。其云:“孙子曰:‘黄帝南伐赤帝,至于□□,战于反山之原。’”现存文献中亦不乏对于本次战争的记载,如《大戴礼·五帝德》云:“(黄帝)与赤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行其志。”文中的“赤帝”即是炎帝。阪泉之战奠定了黄帝的领导地位。《列子·黄帝》也说:“黄帝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帅熊、罴、狼、豹、、虎为前驱,雕、鹖、鹰、鸢为旗帜。此以力使禽兽者也。”其中“熊、罴、狼、豹、、虎”应是不同部族的图腾物,而非“禽兽者也”。黄帝为帅,也表明黄帝在“以力为雄”的那个年代在诸部族中的核心地位。故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中总结道:“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教熊、罴、貔、貅、、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炎、黄阪泉之战以黄帝雄踞中原、一统天下而宣告结束。实际上,这反映了由神农氏所倡导的原始农业所开创的全盛时期氏族制度的衰退与终结,新的以超越血缘关系组成的部落联盟便拉开了英雄时代的帷幕。据此,本系列便创作了《阪泉之战》和《刑天舞干戚》。

终上所述,我们在整合、梳理出土文献、传世文献以及口传文献的基础上,创作了《农皇药神——神农神话》。本系列共精选了与神农相关的10个神话故事,分别是:《女登孕神农》《精卫填海》《神农播五谷》《神农驱毒神》《神农尝百草》《伯陵与缘妇》《瑶姬化草》《阪泉之战》《刑天舞干戚》《祝融立火德》。主要讲述了神农的神奇出身,以及子嗣亲故、僚属敌对之间的神话故事,反映了神话英雄们在华夏民族建立中的赫赫之功和美好品性。

《女登孕神农》讲述了在古老的姜水河畔,善良聪慧的女登给百姓带来了许多福祉,但她却十分苦恼自己婚后一直没有孩子。有一年春天,女登和青鸟去华阳观赏芙蓉花,途中遇到一只受伤的神龙。善良的女登在山神的指点下找到了可以救治神龙的七色芙蓉。她利用蜂王传授的炼蜜技术炼制出神药,帮助神龙重返九天。神龙一跃而起,久久盘旋于半空。女登立刻周身紫光闪烁,云雾缭绕。回家后不久,她就怀孕了,所生的孩子就是神农。

《精卫填海》主要讲述了神农的小女儿女娃美丽可爱,聪明孝顺,是神农的掌上明珠。神农去远方巡视,三个月来一点音信都没有。女娃请求母亲、哥哥陪她去找父亲,但都被拒绝了,最后她决心自己一个人前去寻找父亲。女娃辛辛苦苦造了一条漂亮的小船。她驾船出海,本以为马上就能见到父亲,却误闯入东海禁区而溺海身亡。她死后,精魂化作精卫鸟,不停地从西山衔来石子和树枝投向东海,立志把海填平。一只海燕邂逅了精卫,与她结为夫妻。它们的后代都致力于完成母亲的心愿。

《神农播五谷》讲述了远古时期,人们过着茹毛饮血、朝不保夕的日子。一天,姜水之畔,丹雀衔来了九穗稻禾。神农惊喜地发现这些种子能饱腹,就挑了最好吃的五种:稻、黍、稷、麦、菽,准备选择一个合适的时节播下种去。春去秋来,寒来暑往,辛勤耕耘,五谷丰登。神农渐渐读懂了五谷的习性,掌握了耕耘的技巧。神农观察、记录下每种种子的生长习性,并结合自己刨坑挖洞的经验,制作了耒耜。此外,他还摸索出土壤颜色、特性与五谷种植的关系。自此,人们逐渐从游牧文明过渡到农耕文明。

《神农驱毒神》讲述了远古时期,众多毒神在人间作乱。许多百姓都染上了瘟疫。神农决心帮助百姓,便动身寻毒神算账。鸩鸟化作少年前去毒害神农,但被赭鞭察觉。七十二毒神一谋不成,更生歹计。他们利用魔幻一族麻痹赭鞭,使其再也不能辨别毒性。百足虫趁机潜入神农腹中,神农中毒而亡。山野震动,万物悲痛。大鹏运药鼎,神农放其中,仙草都赶来,纷纷入鼎中,泪水化甘泉,赭鞭变烈焰,丹鸟吐灵丹,神鸦绕祭坛。如此七日夜后,神农炼成了玲珑之身,即便无赭鞭,也百毒不可犯。随后神农判出七十二毒神姓名,毒神纷纷逃窜,人间终于恢复了太平。

《神农尝百草》讲述了神农尝百草辨毒性的故事。当时条件恶劣,不仅食物匮乏,族人还接二连三地中毒。神农不顾大家的劝阻,决定以身试毒。他在腰间挂了两个布袋子,左边的用来装有毒之物,右边的用来装无毒之物;左边的用来装毒药,右边的用来装解药。他发现,自然万物都是药,但特性功能却千差万别。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也有寒、热、温、凉四气。神农尝百草之后,都详细地做了记录。他最后尝断肠草而亡。

《伯陵与缘妇》主要讲述的是神农之孙伯陵与缘妇的爱情悲剧。伯陵以祖父神农为人生楷模,毅然踏上了亲尝百草的征途。他在西河遇到了即将病死的阿女缘妇,得知缘妇的丈夫吴权为了追求长生而抛下了她。伯陵心生怜悯,精心照顾缘妇。再加上打听的人说吴权已死,因此病愈后的缘妇决定追随伯陵行医济世。逐渐产生感情的两人在村人的见证下结为夫妻。谁知吴权没死,归来后,一怒之下杀了伯陵。天帝罚吴权到月宫砍伐月桂树。缘妇为伯陵诞下三个儿子,临死前叮嘱儿子们要学会原谅,并让他们去月宫陪伴寂寞的吴权。

《瑶姬化草》讲述了神农的女儿瑶姬长得貌美如花,明艳动人。但她一无所长,整日只知道打扮。瑶姬不但娇气,还很骄傲。面对部落里向她求爱的年轻人,她不屑一顾,觉得天下没有配得上她的男人。有一天,瑶姬邂逅了一位叫作无名的男子,对他一见倾心,但没想到无名却拒绝了瑶姬。瑶姬遭受如此打击,从此一蹶不振,郁郁而终。她死后的精魂化为草,凡是吃了此草的人都会变得美丽动人。

《阪泉之战》讲述了黄帝和炎帝之间的著名战役——阪泉之战。黄帝和炎帝是亲兄弟,也是当时力量最强大的两个部落的首领。眼看各部族为了土地和资源互相讨伐、民不聊生,炎帝想统一各部族,以战止战,但黄帝却不赞同。炎帝发兵攻打黄帝,黄帝屡次战败。后来,黄帝在风后的帮助下练成星斗七旗阵,说服六大部族再次迎战炎帝,终获战争胜利。为了表示对兄长的敬重,黄帝将统一后的部落命名为“炎黄部落”。

《刑天舞干戚》讲述了炎帝的臣属刑天为好友蚩尤报仇的事迹。蚩尤在逐鹿之战中被黄帝所杀,刑天得知后决心为好友报仇。他左手持盾,右手持斧,只身前往黄帝所在的中央天庭,一路上披荆斩棘,所向披靡。黄帝与刑天大战三年又三个月,不分胜负。后来黄帝看出刑天的破绽,设计砍下了他的脑袋,并将其头葬入西方的常羊山。刑天遂以乳为目,以脐为口,用残存的躯体继续挥舞着盾牌和板斧战斗不息。

《祝融立火德》讲述了炎帝的玄孙祝融生来自带异火,谁都无法靠近。巫师预言这个孩子将光照四海。神农为这个孩子取名叫“黎”,带在身边宠爱至极。黎控制不了自己身体内的异火,调皮捣蛋,四处惹祸。父亲戏器没办法,强行将他送到了帝喾身边去受管教。帝喾让黎当火正,黎觉得新鲜,爽快地答应了。但过了一段时间,黎却擅离职守,被帝喾惩罚。衡山是天地间的一杆秤,帝喾让黎在衡山之巅悔过。有了衡山的监督,黎认真履职,光耀人间,利生万物,得到人们的赞扬,被尊为“祝融”。

最后,还有几点说明:

第一,本书与时著体例不同,尤其是每个故事后面的“衍说”,从专业角度拓展了该神话故事的相关文化知识和理论视野,指出了现实意义。但是,囿于作者的能力和识见,肯定有挂一漏万和阐释不当不足之处,恳请各位善知识不吝赐教。

第二,故事叙述用诗行排列,力求简练、疏朗,并凸显每个故事、人物的独特性和精神特质,故尽量避免出现复杂的人物关系,对有些形象进行了简化甚至省略,读者若想获取全貌,不妨将单篇连缀起来阅读,或据“衍说”按图索骥。

第三,本书的神话故事,因所采文献博杂、零碎,有些故事原典之间本身矛盾龃龉,改编时,作者为避免削足适履之感,在基本遵循原典精神的前提下,有时据故事需要酌情取舍。此套丛书的编写虽有严格的文献依据,也有一定的专业性解说,但毕竟非严谨的神话学术著作,或可视为学术研究向大众读物的下移,故更注重故事的可读性,如故事性、神话性、文学性等,若要坐实历史或仅以学术标准核之,恐失作者初衷。

是为序。

彦序 上颐斋

2019年8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