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放弃计较,你的人生将充满快乐
引言
不计较是一种优秀的品质。因为它是一种宽容,一种真诚,一种智慧,一种远见,也是一种责任,而你将因此获得快乐、幸福、人气、机遇、成功与财富!放弃计较吧,你的人生将充满快乐。
1.做人不要太计较
计较是我们人性的缺点,它让我们失去太多宝贵的东西。一个快乐的人,不是他(她)拥有的东西多,而是他(她)很少去计较;一个事事都计较的人,他(她)失去的不仅仅是快乐,还有更珍贵的东西。
当你与金钱计较的时候,金钱也会与你斤斤计较。所以我们要看得开。只有当你不是为金钱而活的时候,你才可能获得更多的钱——金钱仅仅是成功的附属品而已。
当你与他人斤斤计较的时候,别人也就与你斤斤计较。做人不要太计较,要努力改变自己,努力喜欢你周围的每一个人,这样别人才会喜欢你。
一个喜欢周围所有人的人,一定是宽容、善良、厚道、正直、向上的人。喜欢别人的同时,你也可以改变自己的性格,你就会发现自己越来越厚道、善良、正直、阳光,变得很容易与别人接近。
当你是一位家长的时候,同样你要给孩子作出榜样,不可以随意放纵自己,不可以教坏孩子还去指责孩子;因为,你别忘了,在你要求孩子做的时候自己也要严格要求自己。
当你是一位领导的时候,你要全面地考虑问题,你要好好地要求自己,身先垂范,这样才有资格去要求别人。
当你是一位爱人的时候,同样的家庭责任在你的肩上,你也应该首先必须去做好,尽到自己应尽的家庭责任,否则你无权指责对方。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变得比较快乐。与朋友的相处也是一样,千万不要紧紧计较。
朋友之间,有时为“谁付出多了,谁没有付出”而发生争执和冲突是正常的,关键看你如何处理,千万不要计较,一计较就像一盘菜里落进了灰尘,那就难吃了,所以吵归吵,不能老是抓着问题不放。头一天争了几句,第二天见面,就应该好像前一天没有发生争吵一样,尽可能改变话题,而不要接着昨天的话题接着说。
《圣经》里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家主,清晨出去为自己的葡萄园雇工人。他与工人议定一天一个“德纳”,就派他们到葡萄园里去了。
约在第三时辰,他又出去,看见另外有些人在街上闲立着,就对他们说:“你们也到我的葡萄园里去吧!一天我给你们一个……德纳。”他们就去了,约在第六和第九时辰,他又出去,也照样做了。
约在第十一时辰,他又出去,看见还有些人站在那里,就对他们说:“为什么你们站在这里整天闲着?”那些人对他说:“因为没有人雇我们。”他对他们说:“你们也到我的葡萄园里去吧!”到了晚上,葡萄园的主人对管事人说:“你叫他们来,分给他们工资,由最后的开始,直到最先的。”
那些约在第十一时辰来的人,每人领了一个“德纳”。那些最先雇的前来,心想自己必会多领,但他们也只领了一个严德纳。他们一领到钱,就抱怨主人,说:“这些最后雇的人,不过工作了一个时辰,而你竟将他们与我们这些整天受苦受热的同等看待,这公平吗?”
他答复其中的一个说:“朋友!我并没有亏待你,你不是和我议定了一个‘德纳’吗?拿你的走吧!”
是啊,这是提前约定好的啊!所以就不要过分斤斤计较了。如果你过于执著于这一点,那么你就很难找到快乐。我们对自己应该要求严一点,对别人应该多理解一点,你得到的也许是更多的理解、尊重、幸福和快乐!你的生活也将充满阳光。
2.不要在乎他人的评价
哲人有一句话说的好,“棍棒,石头或许会击伤你的肋骨,但语言无法伤害我”总之,对于流言蜚语和议论,我们大可不必放在心上。有一句话曾经非常流行: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心理学家对此有科学的解释,他们认为,大多数情绪低落、不能适应环境者,都是因为缺乏自知之明。他们自恨福浅,又处处要和别人相比,总是梦想如果能有别人的机缘,便将如何如何。其实,只要能客观地认识自己,就能走出情绪的低谷,激发出超越的激情来。可以说,那些令无数人羡慕不已的成功人士,他们之所以能够取得伟大的成就,正是因为能够超越大多数人的标准,不为别人的评价所左右的结果。
美国著名企业家迈克尔在从商之前,只是一家酒店里的普通服务生,他每天的工作,也就是替那些有钱人搬行李、擦汽车。不过,年轻的迈克尔并没有像他的同事们那样甘于平庸。
有一次,一位客人将他的豪华的劳斯莱斯轿车停放在酒店门口,吩咐迈克尔将车擦干净。当时的迈克尔还是一个没有见过多少世面的毛头小子,他还是第一次看到那么漂亮的汽车,所以,等擦完车子之后,他忍不住打开车门,想要坐上去享受一番。谁知就在他屁股还没坐稳的时候,酒店领班正好走了过来,领班一看到迈克尔竟然坐在客人的轿车里,便大声呵斥道:“你疯了吗?也不知道自己的身份和位置,像你这种人,一辈子也不配坐劳斯莱斯!”
迈克尔虽然知道自己犯了错,可是他感觉到自己的人格受到了污辱,他当时只有一个念头:我发誓,这一辈子不仅要坐上劳斯莱斯,而且要拥有自己的劳斯莱斯!
信念的力量就是这样的强大,至少是在这种力量的鼓舞下,迈克尔后来并没有像其他同事一样一直替人搬行李、擦车,最多做一个领班,而是拥有了自己的事业,当然也拥有了自己的劳斯莱斯。
让我们再来看一看下面的这些案例:
爱因斯坦4岁才会说话,7岁才会认字。老师给他的评语是:“反应迟钝,不合群,满脑袋不切实际的幻想。”他因此曾遭到退学。
牛顿在小学的成绩一团糟,曾被老师和同学称为“呆子”。
罗丹的父亲曾抱怨自己生了个白痴儿子,在众人眼中,罗丹曾是个没有前途的学生,艺术学院考了三次他还考不进去。
托尔斯泰读大学时因为成绩太差而被劝退学。老师认为:“他既没读书的头脑,又缺乏学习的兴趣。”
试想,如果这些人后来不是“走自己的路”,而是被别人的评论所左右,他们又怎么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呢?
现实中,每个人都在不断地检视着自己的特性和特质,包括许多与生俱来的、根本改变不了的,例如身材、身高、性别、五官、种族和文化传承、年龄、才华及智商等等。同时,更多的人则只是从周围世界所了解到的标准和印象来评断自己,例如对于体形——“苗条就是美”,青春——“你们是早晨八九点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学历——“文凭就是铁饭碗”……
然而,别人的评价说到底不能判定你的现在,更不可能预测你的未来,因为只有你自己才真正了解你的优点和弱点,也只有你才能掌握自己的未来,除此之外,别人都不可能真正左右你。从这一点上讲,你需要不断为自己打分,并且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而绝不能有自卑的心理。
3.快乐的人生不计较
现在很多人活得特别不快乐,究其原因就是在于总是计较得与失,给自己增加了很多烦恼。快乐真的很简单,只要你不去计较!
王老师心理诊所曾经接待了这样一个人,有一天他气势汹汹地跑来问王老师:“你不是说付出是快乐的吗?我付出了,为什么我不快乐!”她讲了一些令她生气的事:她和一个朋友工作在同一处,她们几乎每天在一起。她们在一起的每一天每一件事都是她在付出,一起吃饭,是她买单;一起购物,是她结账;她的东西,只要她的那个朋友喜欢就会拿走,不理会她是否同意。
听到这个人的叙述,觉得非常可笑。如果你在付出的时候不是心甘情愿,那就请你不要去做,何必要在事情发生后才抱怨呢!我们常用两肋插刀来形容朋友,既然插刀都可以了,一点点的付出又何必计较呢!难道这不是自己给自己找烦恼吗?
有些人做人、做事太过于精明和斤斤计较,名利地位、金钱美色,样样都想拥有,都不肯放手。殊不知,这样的生活会过得非常的累,让你有一种喘不过气来的感觉。反之,什么都不计较,什么都马马虎虎,什么都可以凑合,那这样的人生也不行,反而没有什么追求。聪明的人,有生活智慧的人,会有所不为,只计较对自己最重要的东西,有取有舍,收放自如,所以他们通常活得比平常人更快乐一些。
苏格拉底便是这样一种人。苏格拉底是单身汉的时候,和几个朋友挤住在一间只有八平方米的房子里,连转个身都很困难,可是他一天到晚总是开开心心的,别人对此甚是不解。曾经有人问他,“你这连住的地方都不好,怎么还这么高兴呢?”苏格拉底却说:“因为有朋友啊。”在他的心里,他觉得和朋友们在一起,随时可以交换思想、交流感情,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
后来,朋友们纷纷成家了,先后搬了出去,只剩下苏格拉底一人了,但他每天仍然很快活。这下大家又不明白了。怎么只剩下他一人还能这么快活。他说:“因为我有好多书啊,一本书就是一个老师,每天都能像它们请教,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
几年后,苏格拉底也成了家。住在七层楼的最底层,属最差的地方,不安全,也不卫生,经常有人往下面泼污水,乱扔臭袜子什么的。可他却不在乎,依然喜气洋洋,并坚持认为住在一楼有诸多的好处,比如进门就是家,不用爬楼梯,搬东西方便,朋友来访也很方便,还可以在空地上养养花……一年后,因为一个偏瘫的朋友上楼不方便,苏格拉底就与他互换了房间,住到了楼房的最高层。同样的,他觉得很开心,很满意。因为爬楼梯可以锻炼身体,住在高层光线好,可以很安静地看书写文章。
乡村有一对清贫的老夫妇,有一天他们想把家中唯一值点钱的一匹马拉到市场上去换点更有用的东西。老头牵着马去赶集了,他先与人换得一头母牛,又用母牛去换了一只羊,再用羊换来一只肥鹅,又把鹅换了母鸡,最后用母鸡换了别人的一大袋烂苹果。
在每次交换中,他都想给老伴一个惊喜。
当他扛着大袋子来到一家小酒店歇息时,遇上两个英国人。闲聊中他谈了自己赶集的经过,两个英国人听得哈哈大笑,说他回去准得挨老婆子一顿揍。老头子坚称绝对不会,英国人就用一袋金币打赌,三人于是一起回到老头子家中。
老太婆见老头子回来了,非常高兴,她兴奋地听着老头子讲赶集的经过。每听老头子讲到用一种东西换了另一种东西时,她都充满了对老头的钦佩。
她嘴里不时地说着:“哦,我们有牛奶了!”
“羊奶也同样好喝。”
“哦,鹅毛多漂亮!”
“哦,我们有鸡蛋吃了!”
最后听到老头子背回一袋已经开始腐烂的苹果时,她同样不愠不恼,大声说:“我们今晚就可以吃到苹果馅饼了!”
结果,英国人输掉了一袋金币。
由此可见,不计较的人生是多么的快乐。快乐不是因为拥有的多,而是计较的少。让外表简单一点,内涵就会更丰富一点;让需求简单一点,心灵就会丰富一点;让环境简单一点,空间就会更丰富一点。
4.豁达是人生至高的境界
豁达是一种至高的人生境界,是一种高尚的道德修养,是一种优秀的传统美德。豁达是原谅可容之言、包涵可容之人,饶恕可容之事,时时宽容、事事忍让。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达到宠辱不惊的境界,创造安宁的心境。
豁达是一种情操,更是一种修养。只有豁达的人才真正懂得善待自己,善待他人,生活才充满快乐。
豁达也有程度的区别,有些人对容忍范围之内的事会很豁达,一旦超出某种限度,他就会突然改变,表现出完全相异的反应。最豁达的人,则具有一种游戏精神,将容忍限度扩大。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身经百战、出生入死、从未有畏惧之心的老将军,解甲归田后,以收藏古董为乐。一天,他在把玩最心爱的一件古瓶时,不小心差点脱手,吓出一身冷汗,他突然若有所悟:“当年我出生入死,从无畏惧,现在怎么会吓出一身冷汗?”片刻后,他悟通了——因为我迷恋它,才会有忧患得失之心,破除这种迷恋,就没有东西能伤害我了,遂将古瓶掷碎于地。
豁达者的游戏精神,即是如此。既然他把一切视为一种游戏,尽管他同样会满怀热情,尽心尽力地去投入,但他真正欣赏的,只是做这件事的过程,而不是目的——游戏的乐趣在于过程之中。那么,他也就解除了得失之心的困扰。
据说一位店主的年轻帮工总是迟到,并且每次都以手表出了毛病作为理由。于是那位店主对他说:“恐怕你得换一个手表了,否则我将换一位帮工。”这话软中带硬,既保住了对方的面子,又严厉地指出了对方的过失,这样比较易于让对方接受。
豁达才会赢得拥戴,一个领导者必须有大度的心胸,才能容下形形色色的下属、各种人的脾性和工作中的各种压力,站在自己事业的高处。
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在寺院的高墙边发现一把坐椅,他知道有人借此越墙到寺外。长老搬走了椅子,凭感觉在这儿等候,午夜,外出的小和尚爬上墙,再跳到“椅子”上,他觉得“椅子”不似先前硬,软软的甚至有点弹性。落地后小和尚定眼一看,才知道椅子已经变成了长老,原来他跳在长老的身上,后者是用脊梁来承接他的。小和尚仓皇离去,这以后一段日子他诚惶诚恐等候着长老的发落。但长老并没有这样做,压根儿没提及这“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事。小和尚从长老的宽容中获得启示,他收住了心再没有去翻墙,而是通过刻苦的修炼成了寺院里的佼佼者。若干年后,他成为这座寺院的长老。
无独有偶,有位老师发现一位学生上课时时常低着头画些什么,有一天他走过去拿起学生的画,发现画中的人物正是龇牙咧嘴的自己。老师没有发火,只是憨憨地笑了笑,要学生课后再加工一下,画得更神似一些。自此那位学生上课时再没有画画,各门课都学得不错,后来他成为颇有造诣的漫画家。
通过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归结出一点:主人公以后的有所作为,与当初长老、老师的宽容不无关系,宽容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可以说是宽容唤起的潜意识纠正了他们的人生之舵。
如果长老搬去椅子对小和尚施以惩罚,“杀一儆百”也是合情合理的,小和尚也许会从此收敛,但可能不会真正地反省。同样,如果老师对学生的恶作剧大发雷霆并且狠狠地批评,可能学生以后再也不敢在课堂上干别的事情,但是在学生的心中会留下伤痕,可能谈不上后来的成就了。
在日常生活中,当有人在背后传播你的谣言,或是说你的坏话时,你是想找机会报复他,还是不与他争执、宽容他呢?当你的亲戚或挚友有意无意地做了对不起你的事,你是与他从此绝交,还是默默承受,宽容他呢?如果你是一个处事冷静的人,那么你应该选择宽容,这样的选择对自己对他人都有好处。因为宽容不仅可以使自己从仇恨与烦恼中解放出来,天天都有好心情,还可以让自己的身体因放松而健康,更能让我们在和谐中交际,拥有一个好人缘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