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传(中华文人经典传记)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章 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美女李清照

上篇 李清照传

李清照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鼎鼎大名的古今第一才女、宋代第一女词人!读过几年书的人都知道,中学课本选了那么多名人才子的作品,可是古代历史上唯一一位入选的女作家,就只有李清照一位。中国历史上多少有名有姓的大文豪、大才子,要在中学课本里露一下脸,这还真是难上加难!

最近几年,许多历史人物的传奇人生都被拍成了电视连续剧。这让人不禁好奇,要是拍摄一部关于李清照的电视剧,那该选谁来扮演这位旷世才女呢?

说起来,这“李清照”一个人的选秀,似乎比前些年《红楼梦》十二钗的选秀还难。为什么难呢?《红楼梦》里有两个角色最难选。一个是秦可卿。秦可卿字“兼美”,所谓“兼美”,“其鲜艳妩媚有似乎宝钗,风流袅娜则又如黛玉”,秦可卿集中了薛宝钗和林黛玉两大美女的优点,这样的美女当然很难选。

另外一个更难选的角色是林黛玉。中国十几亿人,选什么都难,就是选美女不难,可林黛玉不光是大美女,她还是《红楼梦》里最有才的才女。而且林黛玉是天上的“绛珠仙草”下凡,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女,连曹雪芹都不敢正面描写她的长相。一个人间找不到的美女加才女,这个演员可真是太难选了!

但是秦可卿和林黛玉再难选,都比不过“李清照”难选。因为秦可卿、林黛玉都是小说里虚构的人物,《红楼梦》洋洋洒洒几十万字,每个重要人物都刻画得很详细,什么时候干了什么事,说了什么话,甚至穿了什么新衣服,披了什么样子的斗篷……照着它去演总能演个八九不离十。李清照就不同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都是男人们写成的历史,女人们要在历史书上留个名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除非她的丈夫出人头地,当了大官或者出了大名,博了个封妻荫子,夫贵妻荣,才能在正史上附带着提那么一笔。但附带着提的这么一笔也不是自己的名字,不是马杨氏,就是朱刘氏。李清照的命也好不到哪儿去,她虽然嫁了个情投意合的丈夫,可惜丈夫又没当过什么大官,还不够资格在正史的光荣榜上占上一篇“列传”。《宋史》只在她父亲的传记中附带提了一句,说是有这么个女儿,嫁了某某人,很有才华云云。要从这样简单的一句话敷演出她的一生来,是很困难的。

更难的还不在这里,正因为正史里没李清照什么事儿,野史里可就是你来一句,我写一段,把李清照传得神乎其神,越传越邪乎。要说中国历史上的美女、才女也不少了,可没见过为了一个女人这么吵来吵去的,争论了一千年,到现在好像还没有停下来的意思。一会儿把她说成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大才女,一会儿又嗤之以鼻地把她说成一个只会无病呻吟、风花雪月的小女人;这个人把她描述成闭月羞花、沉鱼落雁的绝代佳人,那个人又骂她是搔首弄姿、晚节不保的荡妇;有人说她是温柔贤淑的大家闺秀,还有人干脆把她描绘成一个慷慨激昂、指点江山的女革命家……

“李清照”选秀难哪!选一个花容月貌的美女不难,选一个出口成章的才女不难,选一个啼啼哭哭的小女人不难,选一个风骚妖艳的荡妇不难,选一个笑不露齿的大家闺秀不难,选一个昂首挺胸的女革命家也不难,可是,要把这所有的“不难”集中到一个人身上,可不就是难为编剧、难为导演、难为演员嘛!

不过,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越是难,才越有挑战性,越是正史里不写,越是有人要替她立传,替她正名,不仅电影、电视剧蜂拥而上,李清照也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人物:2005年,《李清照新传》[2]问世;更绝的是,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一套“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搜罗了中国历史上200多位重要思想家的评传,从孔子一直评到孙中山,200多号人啊,其中只有一个女人——李清照!才女一转眼又变成了思想家!最让女人们扬眉吐气的是,这回叫某某氏的可不是女人——在《李清照评传》里附带了她丈夫赵明诚的评传,总算是让这位千古“第一丈夫”“李赵氏”也妻贵夫荣了一把。[3]

那么,李清照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物,把我们中国人为难成这样了,还偏偏要迎难而上,不把李清照说个一清二楚誓不罢休?这位古今第一奇女子,到底有什么样的魅力,能让一千年后的女人们还屡屡为她流泪叹息?让一千年后的男人们屡屡懊恼不已,“恨不与此人同时”,哀叹自己晚生了几乎整整一千年?

首先,李清照是位才女,这一点,一千年来几乎从没人否认过。可她毕竟首先是个女人,一个女人再有才,也不至于吸引这么多眼球盯着她一个人看,她还必须得漂亮。宋代跟现在可不一样,现在是美女看腻味了,审美疲劳,所以女人们拼命扮丑,越丑越容易出名。可宋代还是个审美的时代,而且审美的口味还非常挑剔。女人最好是美貌加智慧,才貌双全,秀外慧中,才符合当时人们对才女的审美期望。奇怪的是,一千年来,那么多关于李清照的野史逸闻,那么多关于李清照指手画脚的评论,都是争论她有没有才,有没有德,并没有一个字评价她的容貌。哪怕从她31岁时的那幅画像,因为年代久远,也看不出个所以然来。

不过,从李清照的自我评价来看,她对自己的美貌相当自信。例如这首《减字木兰花》[4],她在词中这样写道: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这首词描写的应该是词人新婚不久的情景。你看,春天的花开得多漂亮,鲜红鲜红的,还带着清晨的露珠,李清照忍不住买了一枝最漂亮的插在头上。女为悦己者容,戴花总不是为了自个儿照镜子孤芳自赏吧?还得给人看哪!给谁看?当然是给她的丈夫赵明诚看了。怕丈夫说自己不如花儿好看,还故意把鲜花斜斜地插在云鬓上,在丈夫眼前扭过来晃过去,一定要丈夫说说看:到底是娇妻漂亮,还是花儿漂亮?

虽然词里面没有说赵明诚怎么回答她,但完全可以想象得出,看着这样娇滴滴的美貌妻子,那赵明诚还不酥了半边骨头去?

从当时的审美潮流来看,李清照也不失为一个美女。她的长相既符合宋代人的审美眼光,又符合当代人的审美眼光——李清照是瘦美人。

宋朝跟唐朝不一样,唐朝是以胖为美的。杨贵妃就是胖美人们的骄傲,杨贵妃胖到什么程度?据说夏天她都不敢睡竹席,生怕她的细皮嫩肉嵌到竹席缝里面去了。关于她的胖,还有个小故事。一天唐玄宗李隆基一个人在看书,正看得投入,没注意杨贵妃已经悄悄地来到他身后,拍拍他的肩膀问:“嗨,三郎,看什么书看得这么入迷呢?”李隆基一听是杨贵妃的声音,故意装作手忙脚乱地把书藏起来。这一急一藏,反而把杨贵妃的好奇心勾出来了,非要问他看的是什么书。于是,李隆基皮笑肉不笑地说:“偏不给你看,怕你看了要生气。”杨贵妃一把抢过书,一看,原来是《汉成帝内传》,李隆基正好看到这一段:汉成帝最宠爱的女人——赵飞燕能够在人的手掌心里轻舞飞扬,那身段轻盈得仿佛一阵微风都可以把她吹走。李隆基坏坏地笑着看杨玉环:“你不怕,随它什么风都吹不动你!”杨贵妃假装生气,说:“我虽然胖,可我的霓裳羽衣舞跳起来一点都不比赵飞燕的舞差吧?”

到了李清照的时代,杨贵妃式的以胖为美早成了过去时,宋代是以瘦为美的。不光是人瘦,宋代人连写诗作画都很崇尚“瘦硬”美,因此宋代文人笔下的美女也就一个赛一个的瘦:比如说欧阳修的“清瘦肌肤冰雪妒”,柳永的“自家空恁添清瘦”,苏轼的“冰肌自是生来瘦”,黄庭坚的“抱琵琶、为谁清瘦”,秦观的“消瘦、消瘦”,周邦彦的“玉骨为多感,瘦来无一把”……

男人们这么喜欢骨感美人,时代风气就都按照男人们的喜好来打扮女人了。李清照虽然是特立独行的才女,可在这一点上并不怎么叛逆。看李清照31岁时的画像就知道了——削肩细腰,一口风都吹得走的样子,是典型的古典瘦美人。李清照还有个相当有名的外号,叫“李三瘦”。因为她在词里,写过三句带“瘦”字的经典名句,一句是“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一句是“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另一句是“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三句词,有的是说花瘦,有的是说人瘦,还有的是说花已经很瘦了,可是人比花更瘦!李清照大概怎么也想不到,一千年前中国人的审美潮流,在一千年后又得到了遥遥呼应,20世纪以来,“瘦”又成了人人追捧的时尚。

虽然李清照的美貌最终被她的才名所掩盖,流传下来关于她的评论,都是关注她的才华甚于美貌,但是就像现在的世俗眼光一样,无论任何朝代,对一个女人的评价,总是从容貌开始的。女性的美始终是这个世界的最美。这样的话也许会让女权主义者愤怒,可是,一千年前,没有女权主义。

那样的年代,只有“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教条。一个女人,如果长得很漂亮,就可以成为美女,成为女人中的佳品;如果有才又有色,那便是极品;如果有才又有色还没有让才色掩盖了德,那简直就是神品了。遗憾的是,纵观中国文学两千多年的历史,佳品尽有,极品寥寥,至于神品?那更要好好斟酌了。因为“道德”这个东西,往往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改一个朝换一个代,道德标准很可能就会天翻地覆,甚至在同一个时代,不同的思想派别,关于道德的论争也可以众说纷纭、互不买账。晋代倒是出过一位才、色、德三者俱全的神品女人——谢道韫。谢道韫很小的时候就知道将鹅毛大雪比喻成漫天飞扬的柳絮,受到她的叔父、鼎鼎大名的宰相谢安的称赞。于是后来凡是夸女人有才就说她是“咏絮之才”,这个典故就是从谢道韫那儿来的。[5]唐朝有一句很有名的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6]这谢家可就是谢道韫她娘家,而王家呢,就是谢道韫的婆家:谢道韫是东晋安西大将军谢奕的女儿,而她嫁的是东晋最著名的书法家王羲之的二儿子王凝之,王谢两大家族的富贵风流,被谢道韫一个人占全了。

谢道韫生活的晋代和李清照生活的宋代,有一个很大的不同:晋代的才子佳人展示才华的方式,主要是通过“清谈”。所谓清谈,通俗地讲,是就某一个文化问题进行长时间的辩论,其形式很像今天的辩论赛,不但分正方、反方,还有裁判来判决输赢,而宋代的才子佳人主要是通过诗词文赋来展示才华的。于是,两位才女也就分别通过这两种方式来展示自己,成为各自时代的“学术超女”“文化超女”。

关于谢道韫的辩论才华,史书记载了一个小故事:有一次王家主办一场重要的辩论赛,当时辩论的一方是谢道韫的小叔子、东晋著名的大书法家王献之。王献之在辩论赛中渐渐落了下风,抵挡不住“对方辩友”的唇枪舌剑。要知道,王家在东晋是何等地位,要是输了,那还不颜面丢尽?正在尴尬的时候,谢道韫派了个贴身丫鬟,款款地走到论坛前,递给王献之一张字条,上面写着:“欲为小郎解围”。这句话的意思是,我可以帮小叔子继续辩论。王献之一看,求之不得啊,马上在辩论赛场挂了一面帘子。大家只隐约看到帘子后面一位风姿绰约的女子,听到她一连几个小时侃侃而谈,让本来气焰嚣张的“对方辩友”硬是找不到还击的机会,最终裁判宣布,此次辩论由王家获胜。[7]

更巧的是,东晋末年,谢道韫同样遭受了国破家亡的命运,丈夫在混乱中被杀死,而一介弱女子谢道韫硬是保护着三岁的小外孙,义正词严,把海盗头头孙恩给镇住了,一番滔滔不绝的说教后,孙恩不仅大发慈悲,刀下留人,还派手下将她祖孙俩护送回家。

李清照的命运跟谢道韫还真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一样是出身名门世家,一样是举世闻名的美女加才女,一样经历了国破家亡的不幸命运。但谢道韫比李清照幸运的是:谢道韫在道德方面几乎没有留下任何瑕疵,丈夫死后,守节终身,最后还在《晋书》的《列女传》里占了一个位置,算是为自己盖棺论定,立了个贞节牌坊。

李清照就没那么幸运了,虽然她是名副其实的“咏絮之才”,又是名副其实的绝代佳人,在后代的名声更是远远超过了占尽王谢风流的谢道韫。但李清照的处世态度,她的人生经历,她的“晚节不保”,又给道学家们留下太多的话柄。也是,谁让这个本来应该高高在上的名门闺秀,却偏偏“绯闻”不断呢?在中国两千多年来的美女谱中,李清照算一个才貌双全的极品,这是没有任何疑问的。问题是,李清照算不算得上是才、色、德三者俱全的神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