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宾塞《牧羊人月历》阅读与赏析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邢怡教授曾惠寄其译著《仙后》,令人震撼。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唯一一部《仙后》全译本。译者对《仙后》斯宾塞诗节(ababbcbcc)进行了全新处理,汉译时用九行同韵的押韵方式,令人震惊。尽管与斯宾塞诗节不一致,但整本书都是九行同韵诗节却需要巨大的努力和不竭的智力,也是一种全新的尝试。对此,有人反对,有人赞成,有人不语。我表钦佩。

邢怡教授译完《牧羊人月历》后邀我作序,诚惶诚恐,读稿之余,了解一下《牧羊人月历》的各个方面,也算一种深入的学习。

《牧羊人月历》于1579年由休·辛格尔顿以假名出版,是埃德蒙·斯宾塞的第一部代表作,同时也是他的开山之作。出版之际正值莱斯特伯爵提议女王伊丽莎白一世与阿朗松公爵联姻之时,于是《牧羊人月历》顺理成章地成了一种宣传工具,因而大获成功。在1579年到1597年期间,前后总共重印过五次之多。发行量仅次于《圣经》。有别于当时其他诗歌作品的地方是,斯宾塞在《牧羊人月历》中运用了大量寓意和古典主义思想。这部作品在大力推广文学创作技巧的同时也对英语语言的归化以及英语词汇的推广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有关这部诗歌作品的遣词对我们比对其当代读者的要求更高,但它毫无疑问是成功的,而且回报依然很大。四月歌中就有一首向女王表示敬意的抒情歌:

艾丽萨,你依旧一身华丽穿戴,

现在请起来:

还有你等这如花似玉的粉黛,

请跟着她离开,

我怕我讨饶你等的时间太长。

让艾丽萨姑娘感谢你等歌唱。

倘若你们来的时候,

我刚好有采来的花在手,

我保证你们都会有。

五月歌中用寓意故事的形式提供了一种优美的描写和特质记述方法:

经过伪装的狐狸就来到门前:

如今已非狐狸,分明商贩装扮,

因为老狐狸他改了头,换了面,

背上小玩意儿还背着一大串,

铃铛,玩具娃娃,镜子,无所不在。

而且头顶上缠着一条大绷带,

他假装脑袋瓜子疼得很厉害。

后脚跟上紧紧缠着破布一块,

因为天寒地冻已经冻出血来。

狐狸在小羊家门口卸下包袱,

瘫坐下来假装着哭,哎吆,哎吆。

“啊,仁慈的圣人们,啊,亲爱的主,

哪位好人可怜可怜我啊,行不。

十月歌中深入探讨了诗兴这个“大问题”:

哎,傻瓜,恰是爱让他含奋雄起,

将他从肮脏可恶的泥沼携提。

他对这种没药充满崇敬之意,

是它将其心志提到繁星天际。

它也可激发其那股卑贱心力,

崇高的爱对媚俗之眼生厌弃。

十一月歌中包含了一首难忘的抒情对句挽歌:哀悼“一个诗人称之为戴朵的名门少女”:

伊人今何在,田间花王已陨殁,

永远埋葬在那严冬的凄凄萧索。

不久后,当春天再次展开春色,

清香岂会失去馨香芳芬一抹?

然而世间万物之中最最值得,

就是那金枝和美的花骨朵儿,

水中之月没有必要重生复活,

啊,沉痛默哀,

金枝已死,花骨朵儿必然凋落,

啊,唱一曲挽歌。

十二月歌则将一根根诗歌生命线采集起来,并将其打结,安排在一年这个时间周期中,因为诗人想象自己已是垂暮之年,他为自己枉活一生感到悔恨万分:

我的夏季就这样被疏弃消磨,

我就是这样过早过快地收获。

穗儿抽得很好却被烧焦败落,

所有期待的得益都变成泡沫。

我在青春期把所有种子撒播,

到最后只长出荆棘让我来割。

作为古典田园诗体裁,《牧羊人月历》的排版有两个出处:一是古历书The Kalender of Sheepehards。E.K.在评论中暗示斯宾塞是用老坛装新酒。另一个出处是伊丽莎白时期的时尚寓意深刻的画册。每一幅木刻画都形成一年四季整体印象中的一部分,但又与相应的对话体牧歌形成独立的存在。十二首月歌构成一种独特的组诗形式——诗名、木刻画、歌词大意、对话,“寓意”和注解——印刷版式(歌词大意使用意大利字体,对话用古代英国哥特式黑体,注解用罗马字体)的反复使用更为这部诗作增添了几分魅力。所有这些本土化变体都有助于使十二首牧歌成为完整的一体。这种布局的效果是让读者在阅读的同时能够意识到当时的月份以及岁月的永恒循环。以这种方法布局,即使诗篇中力量最弱的地方也被赋予了一种宏大的恒久意义。

E.K.不仅认为这些牧歌富有寓意和时事映射特征,而且还有意对其中一些歌手的生活原型做了识别:比如科林·科劳特即斯宾塞本尊,赫宾诺尔代表加布里埃尔·哈维(Gabriel Harvey),“她(女王)最钟爱的那个人”即莱斯特伯爵(Earl of Leicester)等。其他歌手的原型究竟如何,大家说法不一。而科林心仪的美女罗萨琳德却引起颇多猜测。近些年来,人们认为花那么大力气非要给诗中这些人物指定历史人物原型纯属误导。

1961年,保罗·麦克莱恩(Paul E. McLane)写过一篇文章,他对斯宾塞的众多寓意人物和论题典故都做过鉴别。例如,他发现一月歌中那个著名的罗萨琳德就是伊丽莎白女王本尊,而科林不仅代表诗人斯宾塞,同时又代表被女王拒斥的英国人民,因为女王当时被爱情冲昏头脑,竟然考虑与法国人联姻。二月歌中的橡树代表莱斯特伯爵,野蔷薇代表牛津伯爵,农夫则代表伊丽莎白一世。五月歌中的狐狸代表艾思梅·斯图尔特(Esme Stuart),孩子代表苏格兰国王詹姆士一世,而山羊则代表年轻国王的国师乔治·布坎南(George Buchanan)。十月歌中的卡迪(Cuddie)是最高法院成员之一的爱德华·戴尔(Edward Dyer)等。爱德华·戴尔的诗歌作品为世人接受,但却不受朝廷青睐。十一月歌中那位名叫黛朵的“金枝玉叶”即伊丽莎白一世。对英国人而言伊丽莎白一世斯人已去,因为她即将与法国人联姻。

麦克·莱恩(Mike Ryan)曾经分析披露《牧羊人月历》是莱斯特宗派创办的一长串宣传片之中的另一力作。这些宣传片中包括菲利普·锡德尼爵士(Sir Philip Sidney)、加斯科因(Gascoigne)以及戴尔的作品。就像锡德尼的娱乐片《五月夫人》一样,斯宾塞的警世故事也许可以被解读为主要涉及女王打算下嫁一个法国天主教教徒的危险。而一个能够支撑麦克·莱恩观点的有力证据便是斯宾塞用假名发表了自己的这部作品。

有关E.K.究竟何人的问题有很多猜测。一种可能是指一个名叫Edward Kirke的人。此人与斯宾塞同一时期到剑桥大学求学,而且也是加布里埃尔·哈维的朋友。很多年以来,人们都认为他的指向性显然易见,但近年来,人们更倾向于接受E.K即斯宾塞本尊的说法。

《牧羊人月历》的创作目的具有多重性:斯宾塞探索的目的是要发现一种属于英国本土的声部,以期达到警告他的国人和女王英国与英国国教将要面临的内忧外患。诗人实则是在寻求自己在国家事务和文人圈子中的位置。这些目的尽管看起来好像很繁杂,但却并不破坏作品的整体性。即使E.K.也显示不出任何威胁。因为其中有一个目标斯宾塞看得最高,即使在讨论有关时事问题中最时事性的事件时,诗人至始至终都没有忽略这个目的。诗人在创作《仙后》的整个过程中也一直保持这个目标,而且这个目标在未完成的无常篇中将会变得最明显。斯宾塞的远大目标,同时也是所有诗人的远大目标:即死神的失败。这是一场个人不可能赢的战役,集体的力量越大,胜算越大。E. K. 解释了诗人在集体、社会和竞争中扮演的角色。

柏拉图曾经说过,诗歌的原创力具有很强的道德意图。因为一些有学问的人比其他人更有能力,诗人在写作与音乐方面特有的天赋会代他为人民吟诵美好的诗歌,讴歌美德、胜利、神,或诸如此类的事物。

正是在《牧羊人月历》中,斯宾塞首次道出该作品的宏大主题:

你看,美惠女神舞姿行舒意广,

妙态绝伦,踩着舞点曼舞清扬。

她们的歌悦耳动听,余音绕梁,

美惠女神一行欢笑愉悦欢畅,

难道无须第四位美惠成两双?

请把那个机会让给我的姑娘。

她将是一位美惠女神,

亦即填补第四个空缺的人,

和其他三位一起掌门。

美惠三女神优雅得体。她们的姿态是最佳姿态的示范。美惠三女神是仙人,因为她们的住所在天界。因此,其优美端庄的仪态不会落入俗套,不会与蒲翼同流,更不会被残忍地割舍。艾莉萨,亦即英国女王,被授予美惠女神之席位,她将同其他三位美惠女神“平起平坐,在天国共掌大权”。在那里,女王将超越时间,继续担当文明社会崇高道德的代表。

美惠三女神代表妩媚,优雅和美丽三种品质。人首先要在别人面前表现得礼貌谦和,而又宽宏大量,然后很有礼貌地从别人手里接受恩惠,再怀着感恩之心礼尚往来:这就是光明磊落、慷慨大方的行为表现。艾莉萨接受了第四位美惠女神的封号,舞蹈就此结束,她将完成代表伊丽莎白王朝最高集团的万神殿:恒星。在那里,她将有能力打败死神,统治英国,光复已经失去的黄金时代并让它保持永恒。赫宾诺尔对那个神圣时刻的寓意显然可见:“O dea certe(啊,女神,一定)”。

《牧羊人月历》最明显的特征之一即:它是一部月历。其中涵盖了春夏秋冬,一年四季。诗人从冰封大地的一月写到天气和暖宜人的三月,从百花齐放、温雨纷纷的四月写到酷暑难耐的盛夏,再到万木凋零的九月,死气沉沉的十一月以及天寒地冻的十二月。在整个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诗人都很清醒地意识到每个阶段只不过是整个过程中的一个节点而已。

《牧羊人月历》中的中心人物是科林·克劳特。斯宾塞在自己文学生涯中从头到尾都用这个名字代表自己。科林·克劳特不是一个成功的牧羊人。我们在一月见他时,他的羊饥肠辘辘,而他自己则在痛哭流涕,叹息自己心爱的姑娘罗萨琳德心肠很硬。而当我们在十二月离开他时,他正垂死挣扎在死亡线上。诗中只有短暂一瞬的快乐,即在四月份。当时诗人和朝廷似乎达成了一致,于是讴歌起牧羊人的女王艾丽萨。那一刻,科林·克劳特仿佛是在树立一个女王形象,并将我们的目光转移到她身上。诗人用衣着打扮来折射出自己心目中女王的形象。这也是众多斯宾塞匠心独运的视觉盛宴中的第一场盛宴。

诗人还会设计一场以一个女子为中心的盛大表演。但这种诗意中心往往转瞬即逝:四月歌中科林没有出场吟诗(由他的朋友赫宾诺尔代他吟诵),因为他本人将自己的生命奉献给了哀悼失恋的孤独。由此折射出诗人作为御用诗人的角色已被置于过往,俨然已经演变成了一个挽歌型诗人。

所有伟大的诗人都需要经历一个模仿学习的过程。模仿前人的优秀诗法,博采同时代优秀诗人之众长,只有这样他才能茁壮地成长。斯宾塞也不例外。他除了模仿学习乔叟和维吉尔之外,还借鉴了其他众多优秀诗人和作家的诗法。比如,二月歌中,诗人就模仿了卢肯(Lucan)的创作手法。

有一种模仿创作法在斯宾塞的作品中很随处可见,这种手法卢肯也用过。比如诗人以西瑙之口讲述了一个古老又鲜活的寓言故事——橡树和野蔷薇的故事。这个寓言故事自古以来有过许多不同版本。但斯宾塞的版本中有一个独一无二的细节。那就是诗人赋予了橡树一个独特的象征意义:即橡树曾经一度是英国古老宗教仪式上的神树。这个细节设计旨在唤起人们对卢肯《内战记》中庞贝(Pompei)那个人物的记忆。这样一来,橡树便被赋予了国家古老纪念和征服者们神圣天赋的含义。高大的橡树矗立在丰饶的沃野,然而它赖以生存的根却已经丧失了强者之势,故而橡树只能靠自身的重量支撑着,光秃秃的大枝高耸入云,但形成树荫的并非是一片片绿油油,生机勃勃的树叶,而是干巴巴的树干。卢肯将庞贝塑造成一个来自过去的人物,这个人物的影响力无法作用于现在。在作品中,卢肯让老态龙钟、日落西山的庞贝和富有生机、雄心勃勃的凯撒形成鲜明的对照。如果庞贝是古老的橡树,那么凯撒(Caesar)就是一道闪电,他必然会击裂那颗年老体衰、弱不堪言的老树。

另外,《牧羊人月历》中也流露出一种反王权的味道。其中有一个诗人反复歌颂的牧羊人名叫阿尔格林德(Algrind)。阿尔格林德的纯粹品质是所有牧羊人的典范。其实这个人物是主教格林德尔(Grindal)的鲜明代表。格林德尔主教于1577年被撤销主教职务,只因这位广受人民欢迎的宗教英雄与王室意愿相悖。他被撤职的一个原因是他拒绝在自己所管辖的教区内禁止平民布道;另一个原因是他在一封写给女王的信函中曾经义正言辞地申明王权在教堂和平民慈善中的影响应该有所限制,并希望女王的保守派教会政策能够温和一些。正因如此,这位人物在《牧羊人月历》中成为教会颂诗的歌颂对象。

尽管《牧羊人月历》中的寓意带有明显的时政性痕迹,但屡次再版发行证明了这部田园牧歌组歌具有经久不衰的魅力。

邢怡教授这部《牧羊人月历》译本是全译本,并且有Notes,还是英汉对照排版,很有勇气,敢于让读者去比照,精神可嘉。至于译文质量,读者读后自知。邢怡教授又一次表现了其译诗的特征和偏好,再一次使用多行同韵。许多地方很抒情,有的地方似唱曲儿,全书洋溢着一个勤奋、踏实、柔情女性的情怀。

李正栓

2019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