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段
万物随四季的更替,各有其不同的情趣。
人人都说,事物的极致情趣在于秋日,这话诚然正确。然而最能使人心潮涌动的则莫过于春色了。[1]当此之际,啾啾鸟鸣中饱含春意,和煦的阳光下,幼草在墙根悄然萌动,而春意随之渐浓。此刻天边霞光万丈,映照大地,众花含苞欲放,如不幸遇上风雨连绵之日,则又仓皇殒落、一地飘零了。此后则绿叶丛生,草木繁滋,其中触动人心、惹人愁思的时候就多了。桔之花[2],本就令人怀旧了;梅之香,也让人思虑往昔,牵惹旧情;何况还有棠棣之花[3]的艳光明丽,藤花的娇弱无依,凡此种种,都令人逡巡流连,不能忘怀。
每当灌佛曰[4]与祭曰[5]的时候,初发的新叶与嫩枝,透出欣欣向荣的生机,给人以清凉之感。也是有的人就说这是人世间的情趣与人的恋世之心最为浓郁的时候,此话不假。五月间,在门上插菖蒲[6]以趋邪,稻田里开始插稻秧,水鸡[7]的鸣叫笃笃如叩门之声,都让人为之心动。
六月的时候,穷人家的墙根开满了白色的夕颜花[8],到处燃起了驱赶蚊虫的烟火,别有味道。六月末的大祓[9]也是很有意思的。
七夕时的祭仪[10]是很优雅的。夜色渐晚天气转凉,时有大雁飞来,在天际间鸣叫,芦荻之叶开始变黄,早稻收割晾晒等事务接踵而来,秋天本来就是农事最多的季节,劲风吹拂的晚秋之晨,也别有风趣。这样的情景,在《源氏物语》、《枕草子》等书中都有过描述,然而相同的事物,亲身经历后,不妨自己也来描述一番。心中有所感触而不把它表达出来,不免就会感到腹胀气闷,郁积不堪,所以就要信手写下来。只不过这些应随手扔掉即可,不足以让别人看的!
冬日草木枯萎的美景,并不劣于秋色。早上起来,水边的草地上,散落着红叶,泛着白色的霜气。这时庭院的流水之上,寒烟缭绕,雾气荡漾,饶有意趣。就要到年终了,人人忙着备置货物,心中也不免有所感触。
过了腊月二十日后,月亮已经见不着了,静夜里面已没有什么可观赏的,整空的澄澈清寒,令人有寂寞之感。
佛名会[11]、祭陵使[12]诸事都很有意趣,也让人心怀崇敬。这个时候,朝中政事繁忙,又要为新春到来时的诸事务做好准备,确实不轻松。除夕夜宫中的追傩仪式[13]与紧接而来的元日早上天皇的四方拜仪式[14],也都非常有意思。
黑暗的除夕夜,众人于午夜前手持松枝火把狂呼乱叫,四处叩门,奔跑起来好像双脚都没有着地,哪知道这是为什么呢?天亮之后,到处寂静无声,只有旧年的余味在心头萦回,令人有怅然之感。除夕之夜原本是祭奠亡灵的时间,但现在京都已经没有这个风俗了,只在关东地区还有人这么做,这也是个让人产生兴趣的事。
元日的早晨,晴空万里,景色与昨日并无两样,但心情却大不相同,这真是奇怪。京城通衢大道的两旁,家家户户都摆出了门松[15],一眼望去,绵延不绝,充满盎然的生机,令人心生喜爱,真是有味道啊。
[1]·世界文学作品中大多扬春而抑秋,但在日本古典文学作品(如《万叶集》、《拾遗和歌集》、《源氏物语》等)中扬春而抑秋者独多,这就是作者这里的论点的依据。
[2]·花桔即柑子,因其花为人所欣赏故谓之花桔。关于怀旧之名,参见《古今和歌集》:“闻到直至五月才开放的桔花的香气,就想到过去恋人衣袖上的香味。”
[3]·日语叫“山吹”,是在山野野生的一种蔷薇科落叶灌木,茎绿色,中心有白色柔软之髓,自根处多株丛生,高约一公尺,每到春天在枝顶开五瓣的黄花。
[4]·又叫佛生会,指农历四月初八日释迦牟尼佛诞日的法会。传说佛诞生当时天龙下世普降甘露,故各寺于该日煎甘茶以供佛,并把供佛的香水洒到佛像上去。
[5]·指农历四月中酉日举行的贺茂祭。在这一天里,冠、牛车、看台之帘均饰以葵花,故又成葵祭。因这是一个重大祭日,故一般凡称祭日即指贺茂祭,犹日本人单称花时,即指樱花。
[6]·多年生草本,每年生六十厘米左右长的剑状叶数茎,花梗生自叶间,五六月间顶端生白色或紫色花,多用于观赏。农历五月初五,各家例采菖蒲叶插于屋檐以趋邪。
[7]·又叫秧鸡,属鹤目水鸡科。
[8]·即葫芦花,原产热带的一年生蔓草,叶肾形,夏夜开五瓣白花,早上即蔫萎。
[9]·指农历六月三十日,即夏天的最后一日(过去还包括十二月的最后一日)举行的神事,用以祓除人们的罪过。大祓是重大的神事活动,多在神社或水边举行。
[10]·自中国传入日本的古俗。日人称织女牛郎为棚机津女和彦星。七夕是日本少年男女喜爱的祭日。
[11]·农历十二月十九日到二十一日三夜(最初是十五到十七日)在宫中举行的佛事,会上念诵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三千佛名号,以消除罪障。
[12]·朝廷在十二月的吉日,遣使将各地供物选送皇室陵墓以为祭奠。
[13]·除夕夜宫中驱除一年中疫鬼的仪式。宫中近侍以桃木弓和苇箭射鬼。民间则在夜间以炒豆驱鬼,口中还要念诵着“福进来,鬼出去”之类的话。
[14]·指元日早上天皇亲自拜天地四方以息灾祈福的仪式。四方拜和驱鬼的仪式几乎是紧接在一起举行的。
[15]·日本人过元旦时在门口摆一棵栽在盆里的松树,或用松枝做装饰,谓之门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