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狡黠
狡黠通常以隐秘自己的企图为前提,与直接行动相对。即使狡黠是一种间接的欺骗,但它与普通意义中的欺骗不同,因为它并非公然背信。狡黠要使对方在理智上犯各种错误,从而形成劣势。总之,狡黠就是在行动上耍花招。
尽管自希腊时代以来,战争多有变化,但战略依然显示出它的实质。从字面上看,不得不说“战略”一词应源自“狡黠”。
如果把战术看作武力的实施,把战略看作巧妙地运用战斗的艺术,那么除了强烈的荣誉心和不易屈服的坚强意志,其他禀赋似乎没有比狡黠更适合于指导和激励战略的了。仔细想来,任何一次出其不意都是以狡黠为支撑的,即便只是程度很小的狡黠。
彼得大帝在波尔塔瓦战役
1709年7月8日,俄国军队与瑞典军队在波尔塔瓦交战,这是大北方战争中最著名的战役。决战前,彼得大帝向士兵们发表了著名的战前动员,极大地鼓舞了军队士气。战争中,彼得大帝又充分利用敌方军队长线作战存在补给不足,军心涣散之劣势,将其引诱至要塞陷阱并一举击溃,取得决定性胜利。俄军的胜利打破了瑞典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尽管我们非常需要了解战争中双方指挥官在技巧、机智和狡黠方面的较量,但由于战争的复杂机制,这些素质却很少突显出来。
战略指采取及部署与战斗相关的措施,它不能单纯地在口头和文字上进行活动,而狡黠却可以。
战争中也存在类似虚报计划和命令的现象,即故意向敌人泄露虚假情报等。但这些活动只能起到较小的作用,而且不是指挥官就不能随意配置。
然而,若要通过战斗部署等使敌人上当受骗,则需花费大量的时间和兵力,而且欺骗的规模越大,花费就越多,这样的佯动收到的预期效果相对于投入而言就越小。因此,人们通常不愿意为此付出代价。事实上,长时间把大量兵力用来故弄玄虚是非常危险的,不但起不到预期效果,还影响了兵力的使用。指挥官对此体会深刻,他们通常不喜欢玩这种狡猾的把戏,而且处于现实的严酷,他们不得不直接采取行动。总之,在战略这个棋盘上,根本不具备对计谋和狡黠来说必须的机动性。
因此,虽然在不妨害必要情感力量的情况下,狡黠的害处微乎其微,但统帅准确的眼力比任何狡黠的计谋更为必要。然而,当战略上可支配的兵力越少,就越需要使用狡计。因此,当兵力较弱时,谨慎和智慧都于事无补,狡计便成了最后的手段。人们越是陷于绝望中,就越想孤注一掷,狡黠就助长了他们的胆量。如果不考虑任何的后果,胆量与狡黠互为补充,将希望的微光聚集到这一点上,成为一道迸发火焰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