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伟人代表作图释书系:战争论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章 关于战争的理论

一、军事艺术最初的概念仅指军队的准备

人们最初把军事艺术和科学解释为与物质有关的知识和技能的总和。这类知识和技能包括武器的布置、准备和使用,要塞和野战工事的构筑,军队的组织及其行动机制等,所有这些都是为了在战争中可以使用军队而作准备。这里只涉及物质材料,只涉及单方面的活动,说到底就是一种从手工业逐渐提高到精巧的机械技术的活动。这些活动同战斗的关系,就像铸剑术同击剑术的关系一样。它尚不包括在危险时刻,在与敌方不断产生相互影响的情况下,如何使用武力,以及与智力和勇气相关的内容。

二、在围攻术中首次谈到作战方法

在围攻术中首次谈到作战方法,即由上述物质的活动转变为智力的活动。但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智力活动只能体现在接近壕、反接近壕、平行壕、炮台等新技术上。它的每一次发展都是以出现新的物质对象为标志。围攻术在这里只是一条串联这些新事物的纽带。由于在这种形式的战争中,智力几乎只表现在这些新技术上,因此理论发展谈及这些就足够了。

三、后来战术也涉及行动机制

后来战术也企图按照军队的特性,为军队的一般部署制定行动机制。这已涉及战场上的活动,但仍然没有涉及自由的智力活动。这种机制通过编制战斗队形,使军队成为一部自动机器,一声令下就会执行精确行动。

四、真正的作战方法只在其他问题中附带提及

真正的作战方法,即根据具体情况的需要自由地使用已有的手段,被认为不是理论要讨论的问题,而是取决于人们的偏好。但当战争从中世纪的搏斗逐渐变成复杂而有序的斗争后,人们不得不开始思考这个问题。但这些思考只是在某些回忆录或故事中附带提及,并未作为专门的研究对象。

五、对战争事件的各种看法促使战争理论建立

随着对战争事件的各种看法与日俱增,研究越发需要具有批判性。人们迫切需要理论、原理和规则来解决战争历史中的争端和分歧。对于杂乱而没有原则的争端,人们必然是厌恶的。

六、努力建立明确的理论

由此,人们开始致力于制定规则、原则或理念体系。这提出了一个明确的目标,但人们却没有认真考虑过将会遇到的困难。正如前文所述,无论从哪方面来讲,作战都是没有固定界限的,而每一座理论大厦,在现实世界面前总会显现其局限性。因此,理论和实践之间始终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

七、局限于物质对象

这个论题的困难随之而来。理论家认为,解决的办法就是再次把他们的原则和体系局限在所涉及的物质对象及单方面的活动上。他们把战争理论同有关战争准备的科学同等对待,只想获得明确的结论,而且只打算研究那些可以计算的因素。

八、数量上的优势

数量上的优势是一个物质方面的问题。有人认为它可以看作一个数学公式,通过时间和空间计算出来。至于其他因素,如果是交战双方共有的,则抵消不予考虑。数量上的优势有时候确实可以看作是一个数学公式,但如果把它当作军事艺术唯一的法则和奥秘,则过于片面,是无法经受现实考验的。

九、军队的给养

有人想在理论研究中,把另一个物质因素——军队的给养体系化。因为军队是一个现成的组织,军队的给养对大规模作战起决定性的作用。这种方法无疑可以得到某些确定的数值,但是它们大多是没有根据的臆断,也无太大的现实意义。

十、基地

某个有才之人曾把军队的给养、人员和武器的补充、本国信息联络的安全以及必要时刻的退路的安全等问题,连同有关的精神因素全部囊括到基地概念中。他首先用“基地”这个概念取代上述的各个因素,然后用基地的面积取代基地概念本身,最后用军队部署位置和基地两端的连线所构成的角度取代基地的面积(指毕洛夫的战争理论)。这些论述只是为了取得一个纯粹的几何学结果,几乎毫无现实意义。这种无用性难以避免,因为每一次概念的替换,不是对事实有所歪曲,就是使原义受到损害。基地概念是战略中必要手段,发明此概念者的确是作了一个贡献。但是如上所述的那样使用这个概念是不可取的,只会导致这位研究者走向极端和荒谬,使他过分相信他提出的包围战术。

第一次英荷战争

1652年,由于海上贸易问题,英国和荷兰的关系变得剑拔弩张。7月8日,英国攻击荷兰商船,随后双方发起了大规模的船舰冲突,战争正式爆发。经过激烈的战斗,双方海战由封锁与反封锁的贸易战最终演变为主力舰队间争夺制海权的决战。1653年,英国控制了英吉利海峡的制海权,使荷兰经济瘫痪。1654年,英荷双方签订《威斯敏斯特和约》,荷兰承认此战英国胜利。

十一、内线原则

后来出现的另一支几何学原则——内线原则,与上述研究正好相反。这个原则建立在“战斗是战争唯一有效的手段”这个观点之上。尽管如此,它也只是纯粹的几何学结果,同样不具备较大的现实意义。

十二、所有这些理论试验都将被批判地对待

所有上述理论试验的分析部分都是探索真理的过程,但是它们的研究结果,即由此得出的规则却完全不可取信。

这些理论往往强调确定的数值,认为战争的一切都可以通过计算得出。然而战争的一切都是没有定数的。

同时它们过分强调物质因素,而军事行动不可能没有精神力量的作用。而且这些理论只是对单方面的活动的观察,但战争却是双方间持续的相互作用力的结果。

十三、这些理论把天才排除在规则之外

这些理论将一切不能解决的问题,都置于科学研究的范围以外,认为那是超越规则的天才领域。

其实规则对于天才来说毫无约束力,他们甚至会嘲弄这些规则;而那些必须在规则的丛林中爬行的军人则不幸得多。天才在战争中的行为就是最好的规则,而理论的作用就是阐释他们为什么这样做,以及他们是怎样做的。

那些同理性相对立的理论是多么可怜!无论它们显示得多么谦虚谨慎,也无法掩盖它们自身矛盾的存在。它们越是低调,就越会受到嘲弄,越会被排斥在现实生活之外。

十四、一旦考虑精神因素就会遇到理论困难

任何理论,只要涉及精神因素就会变得困难。如建筑和绘画,如果理论只针对物质因素,则比较明确,力学或光线构图都没有什么分歧。但是一旦涉及创作的美学价值,要求加入精神上的印象和感情时,规则就会变得含混不清。医学只跟活的有机体打交道,而活的有机体在不断变化着,研究的困难已然很大了,而若是再加上精神的作用,困难几乎难以言喻,所以精神病医生是多么的了不起!

十五、战争中不能忽视精神因素

军事活动不仅针对物质因素,还针对赋予物质生命力的精神力量,二者不可分割。

精神因素只有人们用心灵之眼才能看得到,而且每个人的感悟力都不一样,同一个人在不同时刻的感悟也有所不同。危险在战争中无处不在,因此左右判断的主要是勇气,即对自己力量的信心。这就像眼球一样,一切印象都是通过它传达到大脑。当然,经验本身为这些印象提供了一定的客观价值。

每个人都清楚奇袭、侧翼攻击和背后攻击的精神作用,也都会低估败退敌人的勇气;人们在追击时和在被追击时会表现出完全不同的勇气;每个人判断对方的依据通常是对方的名望、年龄和经验,然后确定自己的行动;每个人都非常注意敌我军队的情绪和精神状态。我们已经在经验中证明了所有这些以及与之类似的精神作用。它们的反复出现证明,它们有理由成为重要的客观因素。理论如果忽视了这些精神因素,那么就不再是理论了。

毫无疑问,真理必须源自经验。没有哪一个理论家和统帅会陷在哲学和心理学的空谈之中。

十六、作战理论的主要困难

要弄清作战理论中的困难,并根据这些困难找出作战理论所具有的特性,我们就必须对军事活动的主要特点进行进一步的考察。

十七、第一个特点:精神力量及其作用——敌对情感

斗争原本是敌对情感的表现,但在战争中,敌对情感往往变成了敌对意图,至少个人与个人之间没有敌对情感。当然这并不是说敌对情感是不存在的。在当代的战争中,个人与个人之间的敌意或多或少被民族仇恨所取代,很少没有民族仇恨的。即使没有民族仇恨,没有最初的激愤,在斗争中也会逐渐产生敌对情感。任何人遵照上级命令对我们使用了暴力,我们都在敌对他的上级之前,先对他进行报复。在理论斗争上这往往被看成是一种抽象的实力较量,由此,他们自觉犯下理论上的错误。

除了战斗中所特有的敌对情感以外,还有如功名心、统治欲及其他各种感情,它们并非与战斗紧密相连,却又由于某种关联,很容易与战斗结合在一起。

十八、危险的影响——勇气

战斗中处处有危险,一切军事活动都是在危险中进行,犹如鸟在空中飞翔、鱼在水里游一样。危险的作用会引起人的情感反应,即人们总会出于本能地试图逃避危险,如果不能逃避,便会产生恐惧和焦虑的情绪。如果完全没有这样的反应,那就是他的勇气克制了本能。然而,勇气和恐惧都不是智力的表现,而是一种情感:恐惧是害怕肉体受到伤害,勇气是为了维护精神的尊严。勇气是一种高尚的本能,我们不能把它当作一件没有生命的工具来使用。勇气不仅可以减弱或抵挡危险,它本身也具有特质。

十九、危险的影响范围

要想正确估计危险在战争中的影响,就不能把危险的范围限定在当下的危险时刻。危险对统帅的影响,不但指他本人承受的威胁,还包括其部下受到的威胁;危险不仅在当下威胁着统帅,由危险产生的想象也在其他一切与危险有关联的时刻威胁着他;不仅如此,危险还通过责任感间接地影响统帅,使他在精神上倍感压力。当统帅在每一次重大事故面前作决定时,只要思及它所带来的危险和责任,便会感到紧张恐惧。可以说,战争中,只要军事行动是真实行动而非演习,危险就始终伴随。

第二次英荷战争

第二次英荷战争爆发于英国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时期(1665—1667年)。这一时期的战争次数明显减少,但规模变大,战场基本集中在英吉利海峡和北海地区。交战双方主要以海军主力决战的方式,企图按照战列线战术作战来夺取制海权。随着炮火的改进和射程及杀伤力的提高,英荷双方在战斗中的损失剧增。在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战斗之后,最终英国战败,并由此催生了之后的第三次英荷战争。

二十、其他情感力量

虽然大多认为,由敌对情感和危险引发的情感力量是战争所特有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人类生活的其他情感就与战争无关,它们同样发挥着不同程度的作用。在战争中,某些微小的情感被战争的严肃压制下去,但这通常指的是职位低的指挥官。他们在危险和劳累中,总能抛开虚伪,放下生活的其他事情,全情投入战争。但职位高的军官则必须考虑和关心更多问题,因此情感往往更复杂,无论好坏,都需要他作出决断。总的说来,无论是宽容或妒忌、谦虚或傲慢,温和或暴躁,都是在战争中起作用的情感力量。

二十一、各人的个性特点的不同

除了情感素质,指挥官的个性特点也至关重要。一个爱幻想、狂热而不成熟的指挥官和一个冷静又果断的指挥官是完全不同的。

二十二、由于个性特点的不同,实现目标的方法也不同

如我们在第一篇中所讨论的,实现目标的方法之所以多种多样,盖然性和偶然性之所以具有很大的作用,主要是因为个人个性特点的不同。这种影响随着职位的晋升而不断增强,所以主要体现在职位较高的人身上。

二十三、第二个特点:积极的反应

军事行动的第二个特点是积极的反应及由此对应的相互作用力。前文中我们已经谈过,如何计算精神力量的问题,在此我们并不关心积极的反应在计算上的困难。我们要谈的是,作战双方的相互作用力在性质上注定了其不可预知性。在战争中,每一次行动对敌我双方都会产生完全不同的影响。但是理论通常都限定于为普遍现象,而没有考虑到特殊情况,这些特殊情况只能靠判断力和才能去处理。战争中,遇到计划之外的情况很常见,因此相较于人类的其他活动,军事活动必须更多地依靠才能,而不是运用理论知识。

二十四、第三个特点:一切情报的不确定性

最后,战争中的所有情报都充满了不确定性,这是一种特殊的困难。几乎任何军事行动都是模糊不清的,在朦胧中,它们可能轮廓巨大,形状怪异,令人捉摸不透。因此,在客观情况不明了的情况下,我们只能依靠才能和运气去认清它们。

二十五、建立绝对正确的定律是不可能的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这样认为:为军事艺术建立一套绝对正确的定律,像搭脚手架那样来保证指挥官随时上上下下,是根本不可能的。当指挥官企图依靠自己的才能时,他就会发现自己完全站在这个模型之外,与它格格不入。而且,不管这个理论看起来多么有理有据,都会遇到一个结果:才能和天才不受法则的约束,理论和现实对立。

二十六、成立理论的选择方案,困难的大小不同

在上述困难中,面临两条出路:

首先,我们在前文中也提到过,困难不是一概而论的,职位越低,需要自我牺牲的勇气越大,但智力和判断方面的困难就相对小很多,接触的事物也比较有限,追求的目标和使用的手段相对较少,掌握的情况也比较准确,大部分甚至是亲眼所见。反之,职位越高,困难就越大,尤其是最高统帅,几乎必须依靠非凡才能来解决。

即使从军事活动本身的区分来看,困难也各不相同。越是物质性的活动,困难就越小;越是涉及精神领域的活动,困难就越大。因此,关于战斗部署、组织和实施的理论,比关于战斗运用的理论容易得多。前者虽包含了精神因素,但主要仍是物质手段。然而,在战斗的作用中,也就是说当物质结果变成意志动力时,人们所接触到的就只有精神了。总而言之,建立战术理论比建立战略理论容易得多。

二十七、理论应该是一种探究,而不是教条

困境中的第二条出路是:不把理论当作一贯正确的教条和行动手册。当某种活动始终在处理同一种事情,即处理同一目的和手段时,即使它们有许多细小的变化,或者有多种不同的组合,它们仍然可以是理论考察的对象。这样的考察才是一切理论最重要的部分。只有对事物进行分析研究,才可以使人们对事物认识得更透彻。如果对经验作这样的考察——对我们来说就是要对战史作这样的考察——进而深入地了解它们。理论越使人们了解事物,就越能将客观的知识变为主观的能力,在需要才能来解决问题时就越能发挥作用。也就是说,理论对才能本身具有重要作用。

如果理论能够分析战争的各个部分,能够区分战争中含糊不清的事物,能够全面说明手段的特征,能够推断不同手段可能带来的结果,能够明确目的的本质,能够不断发现并解释战争中出现的问题,那么理论的任务就算完成了。这样的理论可以作为军官的指南针,为他们指明方向,并培养他们的判断能力,防止他们掉入陷阱。

研究者耗尽半生心血来全面阐述一些晦涩不明的问题,他们比起花费时间研究问题表象的人,自然要懂得多得多。确定理论是为了方便他人使用研究成果。所以理论可以用来培养指挥官的智力,使其能够自我提升,而不是陪他们上战场,就像一位聪明的老师应该引导和培养学生的智力发展,而不是永远牵着他们走一样。

如果理论或真理可以自然而然地得出规则,那么理论就不会与智力活动这种自然规律相对立,而会像拱门上最后砌上的拱心石一样,把这些规则都显现出来。但是,这么做也是为了顺应科学的理性法则,为了将所有线索汇聚在一起,而不是建立战场上套用的纯粹公式。原则和规则的主要作用是为好思考的人提供参考的线索,而不是像路标那样指出具体的道路。

二十八、上述观点使理论成为可能,同时消除了理论与实践的矛盾

上述观点促使了作战理论的产生,即建立一种实用的、不与现实冲突的作战理论、只要使用恰当,就不会出现理论脱离实践的现象。其实这种现象往往是由不合理的理论导致的,它使理论和健全的理智相对立,同时被那些愚昧无知的人用来掩饰他们的无能。

二十九、理论应该考察战术的目的及手段的性质

在战术中,手段用来训练作战的军队,目的是胜利。如何定义胜利,我们将在后文中详细探讨。在这里,可以说只要敌人从战场上撤退就算是获得了胜利。胜利代表战略目的的实现,也使战斗具有了真正的意义,这种意义会对胜利的性质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种夺取阵地的目的,与削弱敌人军队的目的不同;因此,战斗的意义对战斗的计划和实施都能产生较大的影响,它也应该和战术结合起来研究。

三十、使用战术手段时必备的各种条件

战斗中,总有一些常见性因素会对战斗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因此,在使用军队时,应该多考虑这些条件,它们包括地形、时间和天候。

三十一、地形

地形可视为地理环境和地貌的结合。严格来说,如果战斗发生在平坦的荒原,地形的影响就不大。但是在欧洲地区被开垦过的土地上,战斗是不可能不受地形影响的,在文明国家更是难以想象。

第三次英荷战争

1672年3月,英国不宣而战,突袭了一支荷兰商船队,第三次英荷战争爆发。这场战争发展到最后,将法国、丹麦、瑞典、西班牙等多个国家卷入参战,与此同时,战争也并未局限于海上,而是在海上和陆地同时进行。1674年,英国与荷兰议和,英国在得到荷兰的部分殖民地的同时,给予荷兰20万英镑作为补偿,第三次英荷战争落下帷幕。

三十二、时间

时间的昼夜之分,对战斗产生影响。但这种影响的范围会超过昼夜的界限:每次战斗都会持续一定的时间,大规模的战斗甚至会持续多个小时。一次大规模的战斗的开始时间是早晨还是下午,有很大的区别。但是也会有很多战斗不受时间的影响,因此,时间对战斗的影响是有限的。

三十三、天候

天候对战斗的影响很少是决定性的,如果是有雾的天气往往影响会大一点。

三十四、战略上的目的和手段

最初的战略手段是夺取胜利,也就是战术成果。战略上,目的其实就是那些直接导致媾和的目标。在战略上运用手段达到目的时,始终伴随着在一定程度上对此产生影响的那些条件。

三十五、在战略上使用手段时离不开的各种条件

这些条件仍然是:地理环境和地貌(前者可以扩大到国家和整个战区),时间(包括季节)和天气(包括严寒等特殊天气)

三十六、构成新的手段

战略将上述的条件和战斗成果结合,使战斗有了特殊的目的。但只要这个目的不能直接促成媾和,那么它仍是从属性的,只能被看作一种手段。因此不同意义的胜利在战略上都被看作是手段。占领敌方阵地是同地形相结合的胜利。不论是带有特殊目的的单次战斗,还是具有共同目的的系列战斗,都被看作是一种手段,如冬季战役,就是同季节结合的战斗形式。

因此,剩下可作为目的的是那些直接促成媾和的目的。理论应该对这些目的和手段的作用,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加以研究。

三十七、只能根据经验来确定战略的手段和目的

如何确定战略的手段和目的?从哲学的角度入手,很难得出战斗和战斗理论之间的逻辑必然性。因此,只能依据经验,从战史着手研究。但是,这样得出的结论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它只适用于战史文献记录的那些战事。然而,这种缺陷不可避免,因为理论研究题大多来源于战史的研究。这种缺陷几乎都存在于概念中,而不是现实中。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基于实际,而非泛泛而谈,不至于使人陷进空想的漩涡里。

三十八、手段的分析要达到什么程度

那么,理论应该对手段分析到什么程度呢?显然,只需使它们具有实践意义就可以了。对战术而言,各种火器的射程和性能是十分重要的,但它们的构造却并不那么重要,即使后者决定着武器的性能;作战方式关心的是现成的武器和性能,不需要了解如何从煤、硫黄、硝石、铜和锡中制造火药和枪炮。就战略而言,只需使用军用地图,而不需要研究三角测量的问题;它不研究国家应以什么样的方式被组织起来,人民应受怎样的训练和统治,才能达到最佳的军事效果。它只接受这些事情的即有状态,正如欧洲各国共同体那样,只注重影响战争进程的寻常状况。

三十九、知识范围明显缩小

显而易见,理论所需研究的对象明显减少了,作战所需的知识范围也大大缩小了。一般军事活动有大量的知识和技能作为后盾,其目的在于为战场打造一支装备精良的军队。在最后运用到战场之前,这些知识技能必须总结为几条主要的结论,就像小河汇入大海前必先汇成一条大河一样。只有这样的结论才是指挥战争所需要的。

四十、伟大统帅的迅速成长以及他们为什么不是学问家

事实上,只有这样的结论才能说明,为什么那些从未接触过军事活动的人可以成功担任高级职位,甚至成为统帅;为什么伟大的统帅从不出自知识丰富的军事专家,而是那些其出身环境导致他无法获得大量知识的人。因此,那些认为优秀的统帅必须接受详尽的培养训练的人,往往会被嘲讽为学究。这是大可不必的,因为人的智力是根据所接受的知识和思想塑造的。宏伟的知识和思想能使人变得伟大,琐碎的知识和思想造就狭隘的心灵。

四十一、以往的矛盾

战争所需要的知识简化曾一度被人漠视,也可以说是,知识成了大量无关紧要的附属信息和技能的堆积物,从而导致这些知识与现实中的战争相矛盾,于是人们能把一切矛盾推给天才,因为天才不需要理论就能解决问题。

四十二、人们否定知识的用处,把一切归于天赋

但凡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天才和学者之间有着天壤之别。有的人自以为理论并不可靠,认为作战完全依靠人的天赋,天赋高低决定成败。显然这样的看法是不对的。因为如果没有思想的累积,智力就无法到达某个高度,这些思想不是先天遗传的,而是后天形成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知识。那么,战争中我们到底需要哪种知识呢?毫无疑问,正如我们说过的,思想应当与军人直接关注的事物有关。

四十三、不同的职位需要不同的知识

军事活动中,不同职位的指挥官需要具备不同的知识。低级职位所需的知识涉及面较窄,也比较具体;高级职位知识涉及面广且比较综合。如果让一位统帅去当骑兵将领,不见得他会有出色的表现。反之亦然。

四十四、战争所需的知识虽然简单,但实际运用却不易

我们在第一篇章已经谈到过,战争中常会遇到困难。在这里我们不讨论那些只能靠勇气去克服的困难,我们能够断定的是:智力活动在低级职位上是简单易行的,随着职位的提高,它的困难也随之增大;到了统帅这样的最高职位上,智力活动便可以承受困难的极限了。

四十五、这些知识的性质

虽然统帅不必是渊博的历史学者或政治家,但他必须熟悉国家内政,必须了解传统方针,当下的利害关系、问题以及当权者,并能够对这些事务作出正确的判断。统帅不必细致地分析人性,但他必须清楚地了解部下的性格、思考方式、习惯以及优点缺点;他不必了解战车的构造和火器的用法,但他必须能准确知道一支军队在不同情况下的行军时间。这些无法靠科学公式或机械方法计算得出,只能在实际生活中总结得来,运用理解事物的天赋,作出正确的判断。

因此,在军事活动中,高级职位所需的知识只能在研究和思考中,借助特殊的才能获得。这是一种精神本能,就像蜜蜂从花朵中采蜜一样从生活中汲取精华。除此之外,他们还可以通过生活实践获得知识。充满教训的生活实践,虽培养不出牛顿或者欧拉那样的文化伟人,但能够培养出孔代或者腓特烈大帝那样出色的军事家。

我们不必为了强调智力在军事活动中的地位,而陷入迂腐或虚假的考究之中。杰出的统帅的确是智力超凡之人。但有些低级职位的人原本表现出色,一旦到了高级职位就因智力的不足而显露出平庸;甚至连统帅也会因为职权的不同,所需智力有所差异。

四十六、知识必须变成能力

我们还必须考虑另一个至关重要的条件,那就是将知识融会贯通,不再以独立、客观的形态存在。在人类生活的其他活动中,学过的知识即使被遗忘,一旦需要用时,人们仍然可以从书本中重拾它,甚至是每天运用的知识,也不必成为一种本身的能力。当建筑师计算一个石墩的负载力时,他得到的正确结果并不是他自身智力的创造,而是依据各种定律和公式运算得来的。然而,战争中不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因为人的精神活动和客观情况都是不断变化的,统帅必须把所学知识内在化,以便随时作出判断。因此,他的知识必须与智力融合,变成自身的能力。这就是为什么优秀的统帅可以运筹帷幄地指挥一场战斗,也是为什么人们把一切都归功于他的天赋。我们所说的天赋,是为了将它与从考察和研究中培养出来的才能区分开来。

至此我们已经比较明确地探讨了作战理论的任务,以及完成这一任务的方法。

我们曾把作战方法分解为战术和战略两个概念,如前文所述,战术仅涉及有限的领域,而战略理论无疑要难得多,因为战略理论讨论的是如何直接达成媾和,其可能性是无限的。但是这些目的主要关乎统帅,战略上最大的困难也是与统帅有关的那部分。因此,与战术理论相比,战略理论——尤其是涉及重大问题——更应该是纯粹地对事物的考察和研究,更应该帮助统帅认识事物。当这种知识与他的思想融合在一起,他就能更加准确而顺利地思考和行动,而不是勉强自己服从所谓的客观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