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河北豪强
邱仲福一死,邱氏成规模的抵抗便宣告结束,义军大队人马顺着敞开的寨门鱼贯而入。义军头目何九郎冲在最前面,这厮一进寨门便一路小跑直奔元浩而来,一改往日情状,主动上前为元浩轻轻牵住马缰。
元浩摸了摸小灰马“飞电”的脖子,安抚下它因为陌生人靠近产生的怒气,跳下战马对何九郎道:“何百将不去追灭残敌,在我这干什么。”
何九郎依旧捉着战马的缰绳不放,讨好道:“邱家几个头目都死了,剩下的哪还有人敢对抗我军神威。少将军今天神勇过人,老何我真是拜服。有您这般少年英雄在,大家以后干什么都有信心啦,我一看到您就高兴,这不是来给您做个护卫嘛。”
他不过三十余岁年纪却自称老何,一副两人之前相处极为亲密的模样,倒好像川剧中的变脸艺术。
元浩忍不住噗的笑出声来,道:“老何?何前倨而后恭也。”
何九郎却毫不在意,觍着脸发叉道:“少将军宽宏,我也是压根想不到破邱氏坞竟然这般容易,我见识浅陋,实在让您笑话了。”
他既然态度转变这么彻底,元浩倒也愿意跟他聊一会,就让他牵着马陪自己走一会。
“邱氏不过是个乡间土豪,有甚见识。此战无非是以有心算无心,只要我军能确保不被邱氏预先发现,突袭自然就有几分把握,何况还有内应接应。”
“若是再耽搁两天,倒真有可能被邱氏侦知我动向,所以我以三天为期,一记快剑便可穿喉。”说着元浩还以左手比了个刺剑的姿势。
何九郎大赞:“元将军真是料事如神,果然如将军所料,这邱氏一剑就给将军穿了。”
“其实不中又如何,不过死几个内应而已。我们是义军来惩戒恶豪,又不是攻城求战,一击不中便可撤回,无损我分毫。日后照样有人对邱氏不满,我还可再来。”
打个土豪在元浩心里确实成与不成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不能耽误时间,邱家打不下可以再去打李家、张家。重点在于趁隋军未至前多试几次,等到隋军大至,这招便用不成了。
何九郎听了又是大赞:“元将军说的是极,是极。哪有千日防......咳,防义的道理,这些劣豪实在都不是少将军对手。”
元浩心道这何九看不出倒是个好捧哏,若是在后世都可以去说相声了。
不过他心中对这支义军最看重的其实就是锻炼培养出一批用得上的基层军官,至于单纯的兵力人数倒并不在意。毕竟现在还只是大业八年,隋军在相当长时间内相对于各路义军都是绝对优势,张须陀、杨义臣、王世充这些人将来消灭的义军没有一百万也有几十万,人多除了早早引来重点打击以外并无大用。
而趁早锻炼起一支精干能战的核心队伍才是在将来群雄争霸中抢占先机的关键,等到杨广放弃两京避居江都的时候,隋朝的局势就会彻底失控,届时群雄都会迎来一个急剧扩张的时期,谁的核心骨干力量足谁才能更好的稳固消化自身。
没有一支足够强的骨干核心,外围力量再多也只能打打顺风仗,如李密、李自成都是强盛时雄兵百万,一战败后就四面皆叛,元浩绝不愿将来的大夏军落得这般下场。
是以虽然何九郎前倨后恭,但如若真有本事,元浩也不会介意,跟他分析战事得失也是为试探何九成色。
何九郎这厮倒也确实聪明,举一反三道:“少将军这用间的法子确实是妙,我之前听您说过那梁山泊里义军打城就多用此法,却没想到真有奇效,我真愚钝。日后咱们可以在左近各地都多派探子,再有战事岂不是都可以事半功倍了。”
何九能看出用间的重要,倒让元浩有些看重于他了,要知道内应破城有时确实相当有用。
不过当务之急还是如何处置邱氏一族,此时坞堡已都处在义军管制之下,但义军进寨之后也有不少人第一时间就去抢掠财物,又引起一些零散抵抗,甚至还有些佃户趁火打劫,也大着胆子抢掠起来。
眼见局面有些失控,元浩急忙让何九郎去通知约束各部,自己也召集数十兵卒亲自帅着四处巡逻才将情势渐渐控制,但寨中男女已颇有死伤。
大怒之下,元浩直接把亲自带队抓住的三名参与抢掠士卒就地正法,人头拿去高挂寨门以为警示,又接连杀了几个趁乱抢掠的流民佃户。好在这些人都是新加入的新兵,原本的湖民们都在元浩预先的三令五申之下没人参与其中,不过这也是因为此次战事伤亡不大,毕竟没见血,众军都还把持的住。
元浩不光为抢掠发怒,更是为军中纪律散乱。众人未经大战,入寨后却直接散了架子,若是遇上真正的强敌,此刻组织一波反击肯定能把“摸羊公”军打的大败。要知道以周武帝的英明神武,在晋阳挨了这么一下都差点把命丢了,更别说后世陈玉成这种将领还有大名鼎鼎的“十三检点回马枪”战法。
即便是蒙古或是清军的公开屠城劫掠也是令行禁止,一切都以军命为准,擅自行动照样没有好下场。如今义军的表现连历史上这些正宗暴军都比不上,叫元浩如何不怒。
索性他命一个火中出了两个乱兵的火长带着十人调来身边做亲卫,让何九郎带着剩下的人四处巡逻执法。那名叫余庆的火长也自知有过,因此不敢怨言。
事实证明何九郎既然急于讨好元浩,自然做事卖力,半天之内便已安定全堡,还挨家挨户搜检人口,把全部男女五百余人集中到堡中广场交由元浩处置。
战事已了,但义军与邱氏之仇算是结下了,因此元浩直接下令邱氏嫡长一门男丁全部诛杀,将邱仲福、邱仲庐家中十几口斩杀,全部财货、兵器和马匹车辆都一并带走,粮食则大半分予百姓,地契债契等物也当众一把火烧掉了账。
邱氏虽然人丁众多,但做主的嫡门一系已经被诛,剩下的本是旁系,又被烧了地契等物,短时间内再不会有人敢与义军寻仇。至于长时间,待到征辽大败,整个天下都要乱了,谁又在乎这小小邱氏。
义军在邱氏坞堡修整两日后,将各类缴获全部装车后向高鸡泊撤去,本来周边坞堡也有人试图中途打劫救援,但董康买早早收到元浩消息已帅数百人前来接应,于是一路再无人敢触义军霉头。
大队人马返回高鸡泊,财货金银则送往窦家庄处由窦建德安排“销赃”。除金银外,尚有一路带回的数百男女需要安置,便一齐交给董康买。
男丁多是参与内应或者不愿留下的佃户,女子则有不少是将士们新娶的妻。时事如此,军中大多人都是无妻的光棍,此次杀戮邱氏又确实留下一批寡妇,即便元浩也不好阻止,只是下令不许强抢有夫之妇,且要遵循自愿。不过这世道寡妇本就活的艰难,不自愿往往也“自愿”了。
此次元浩第一次带兵出战便一举成功,王伏宝孙安祖都颇为高兴,特意要在主岛设宴款待元浩一行,同时还正式委派元浩为团帅一职,将这四百人都交与元浩统领。
此时义军一路招兵买马,人数已达近三千之众,又有清河豪强李敢、王子威率领数百人来投,声势一时更加盛大。
似李敢、王子威乃至窦建德这类民间豪强,在河北尤其之多。当时天下,河北本是人口最稠密处,近百年来却是历经了魏、齐、周、隋四个朝代,中间的历次战乱都有站错队从此没落的世家,多次政治经济上的大洗牌才造就了河北地区一个规模庞大的阶层,也就是所谓河北豪强。
他们大多祖上曾经做过官,如窦建德祖父一辈便也曾为官,但又家道中落到彻底丧失了政治地位,像窦建德便一度沦落到带着元浩种田为生,因此普遍具有立事建功的恳切期望。
他们普遍有家学传承,懂文能武但又在当时进身无门,他们既因身处底层而深知百姓民间疾苦,又因为家学传承和功业之心而具有开阔的视野。
在大隋朝,第一等的世家是创建了西魏、北周、隋三朝的关陇大族,第二等则是以文化高门为特征的江南世家和中原高门,这些以武力著称的河北豪强自齐亡后便只能屈身乡间,沉沦下寮。但正因此,一旦时势有变他们就必然会爆发出巨大的能量,某种意义上说,窦建德等人正是他们的代表和佼佼者,甚至如今的元浩也是他们中的一份子。
因此席间李敢等人对王伏宝、元浩颇为亲切,对正宗种田出身的孙安祖反倒不甚在意,只当他是窦建德挂的一块招牌。
李敢今年四十余岁,身形健硕且声音洪亮,这次经窦建德介绍来投,席间也不乏豪爽,同时他在宴席间带来一个消息。